护国公(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566

  印度的棉花。
  哪个国家以手工纺织为主的传统纺织业能够扛住这个?不过至少目前看来,这些地方的开埠,的确会给倭国带来钱币的流入。使他们在长崎的几乎单纯流出得到缓解,目前大明和倭国的贸易,完全就是单方面的倾销而已,倭国能够出口的东西都是些不值一提的比如扇子,硫磺,他们真正大宗出口的就是铜。但他们从大明购买几乎一切能买到的,荷兰人在大明采购的蔗糖百分之四十运到倭国,光这一宗就抵得上倭国所有能出口的其他货物。
  但江户等地开埠,依靠为过路的大明船只提供服务,他们是真能得到不菲的钱币。
  至于竭泽而渔的问题……
  他会通过奴隶贸易来真正平衡。
  不过就是阉奴存在技术问题,他现在正在培养大批专业人才,看能不能把一些现代技术引入,所以至今没有放开。但随着老王把李来亨俘虏的那些女人弄到南京热卖,还有一些大明商人勾结朝鲜地方官员把一些北方朝鲜人弄来卖,这个市场已经越来越繁荣。
  下一步只要杨庆培养的那些专业人才能够出师,杨庆就开始正式放开对男人的管制。
  说到底这个必须有。
  尤其是向美洲殖民,没有奴隶根本不可能在机械化之前,生产出更多粮食以供应本土,说到底所有粮食都得从奴隶身上挤出来。不过这还牵扯一个农场主走私非阉奴,并自己培养奴二代的问题,但这个是以后需要面对的,毕竟这时候谈殖民美洲还是有点过早了。第一批大明阉奴的使用地应该是台湾,通过倭奴来加快开发台湾,比如说以后去台湾的,官府奖励一个倭奴,估计那样去的人就会增加了。
  实际上这对那些倭国人也不是坏事。
  就像英国人评价咱大清的,在十九世纪做一个中国人,真就像是遭受一种酷刑,同样在幕府时代做一个倭国人,也像一种酷刑。杨庆认为自己这是解放他们,虽然他们失去了某种权利,但回报是未来的幸福,不说给大明当狗也是光荣的,但给大明当奴隶真是幸福的。
  至少不用饥寒交迫了。
  所以杨庆在心中视自己为解放者。
  呃,他就是这样麻醉自己,避免遭受自己那点可怜的良心拷问的,他才不是罪恶的奴隶主呢,他是为倭国人民带去幸福的解放者。
  阿部忠秋当然不知道眼前这家伙把倭国当做了一台奴隶制造机,他此时正在沉思中。
  事实上他也被杨庆打动了。
  真得,不说是别的,光妓女伺候过路的大明船员,那肯定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话说在这一点上,他和明治时代以及二战后的倭国政客们也算一脉相承了,第一件事就想到了倭国的特色产业。
  “至于赔款,我说过,如果我们打下佐渡岛,那么就涨到两百万,这两百万你们掏,我就把佐渡岛还给你们,毕竟德川家康并没有参与当年的战争,我对你们还是有些好感。但如果你们不愿意支付,那我就自己去佐渡岛上淘金了,想来淘个几十年差不多也能够了。”
  杨庆接着说道。
  “公爵阁下,两百万真得太多,我们真要支付两百万,那么国内所有交易就都无法进行了。”
  阿部忠秋哀求道。
  “那么我就再宽大一些,这两百万你们不用一次付清,第一笔五十万枚,剩下分三十年,但必须保证金币的成色,别掺假糊弄我。其实我还应该要利息的,不过德川家康灭丰臣家也算替大明惩罚了丰臣秀吉,所以利息部分就免了。另外还有一件事,据我所知岛津家正意图染指琉球,我在此明确重申一点,琉球是大明属国,如果你们还敢像当年一样对大明属国下手,那么我同样会让你们知道大国之怒!”
  杨庆说道。
  琉球目前还在两面称臣,一边向岛津家称臣,一边也向大明称臣,所以需要的只是警告岛津家,如果岛津家不识好歹,那么杨庆也不介意顺便去轰一下鹿儿岛。不过还是尽量能避免最好,岛津家和沈廷扬正联合搞大规模走私,开战后无法去长崎的大明商船全到那里卸货。
  “公爵阁下,我会返回江户向将军禀报的,但在这期间,希望你的军队能够停止对鄙国沿海的攻击。”
  阿部忠秋说道。
  “可以!”
  杨庆爽快地答应了。
  “那么这些人……”
  阿部忠秋看着那些武士们。
  “他们会去做苦力的,战后你们可以拿钱把他们赎回去。”
  杨庆很随意地说。
  阿部忠秋没有再多说什么,向他鞠躬然后离开,他们的船还停在舟山等着,不过杨庆不认为德川家光会拒绝。佐渡岛丢失就意味着德川幕府的财政濒临崩溃,而财政崩溃就代表着政权崩溃,德川家光也算聪明人,他不会不知道赔点钱和失去江山之间的区别。
  五十万虽然也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原本历史上德川家整个十七世纪一共铸造了一千万枚庆长小判,大多数都是前期铸造,是老乌龟接手丰臣家财产后铸造,这时候有七百万应该不成问题。另外他们还有一部分庆长大判,也就是相当于四小判的,还有大量丁银,一块重好几两,还有专门用于小额支付的豆银,这个是需要用的时候先称的。
  总之没超出德川家光的支付能力。
  元旦快乐!
第三四三章
教主降临
  阿部忠秋离开后,杨庆紧接着给郑成功发去了暂停对倭国沿海袭击的命令……
  至于佐渡岛上不用停。
  不但不能停,而且还要向岛上增兵一个旅,以彻底对隐藏山区的残余倭军进行清剿,顺便这也算是一种练兵了。实际上随着明军实力对各方的碾压优势确立,未来这种山区扫荡作战会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明军还很少面对这样的战斗。
  这次正好练兵了。
  不过鲁之玙就算接到这个命令也得半个月后了,这时候通讯站只能到登州,从登州向佐渡岛送信,必须还得依靠通讯舰。
  但这也没办法,电报仍旧是不现实的。
  别说是搞无线电报了,就是有线电报都超出杨庆目前的技术实力,虽然他也不是不能造出伏打电池,甚至手动的试验性发电装置他也能凑合着造出来,但要支撑有线电报系统……
  他先把橡胶种子弄来吧!
  莫尔斯……
  莫尔斯的第一套有线电报根本传不出房间好不好!他把这东西实用的关键一步是把不绝缘导线的线圈换成了绝缘的,然后又加上一个个电池和继电器串联起来,最终才让有线电报成为现实。那么这里面几个关键东西有一个不需要绝缘吗?更何况远距离传输的弱电系统不需要绝缘层保护吗?
  的确可以用别的绝缘。
  但什么能够和橡胶一样承受架设在室外的日复一日风霜雨雪?
  所以在橡胶种出来并且收获之前他还是用通讯塔凑合吧!这东西虽然可靠性有限,但也不是不能用,欧洲人原本历史上用了几十年呢!至于他的橡胶连种子都还没弄来呢,这种好东西他是不准备委托英国人的,得大明自己的船去南美寻找。好在据说亚马逊河口多得是,所以寻找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前提是他的船队得实现对美洲的远航……
  总之十年后再说吧!
  倭国的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而两广和四川的国债销售也已经正式展开了,至于什么时候完成这个杨庆就不管了,反正他把印刷好的送过去就行,到他的期限前卖不出去他惟那三家是问。
  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两广是士绅自己主动,张献忠那里有这个老土匪压迫,总之那些士绅们会展现他们对皇帝忠心的。
  而龙兴天子继续在等待。
  皇帝陛下终究没有扛住自己的雄心壮志,他破天荒地为大明任命了三公三孤,准确说是两公三孤,毕竟李自成的太师头衔还在。然后朱慈烺又给杨庆加了太傅,也给张献忠加了太保,史可法少师,水太凉少傅,张国维少保,以奖励这些土匪军阀和忠臣们对大明做出的贡献。他也没忘了给武将们广施恩惠,黄蜚,曹友义,张名振等等十几个军头级别的,统统都有了伯爵的爵位,而且都是依照杨庆修改的制度实封。哪怕已经闲置起来的高杰都没忘了,已经退休很久的高杰捧着圣旨手都哆嗦了。
  估计是吓的。
  他因为上次李自成南下时候死守盱眙的功劳免于被杨庆弄死,这些年在南京和李自成前妻都老老实实做富家翁了。
  现在龙兴天子给他封爵……
  他真怕杨庆心情不爽让锦衣卫找茬把他家抄了,不仅仅他,所有那些得到封爵的将领都很惶恐,这爵要是杨庆封的当然是好事,但朱慈烺封的这就很吓人了,谁都明白皇帝这是在干什么。不得不说皇上还是太年轻不懂得隐忍,当然,也可能是故意分化瓦解在他们和杨庆之间制造矛盾,但这个真没什么用。
  将领们没有敢反杨庆的。
  不仅仅是因为利益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同体,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清楚中下层对杨庆的狂热崇拜,谁敢反杨庆保证立刻就有人高喊着天主国贼然后把他们砍死。
  不过有一部分是管用的。
  被任命为少傅的水太凉和顾锡畴紧接着又被封为大学士,而史可法的首辅身份没变,事实上就形成一个首辅两个次辅。原本在杨庆的新内阁中没有次辅的位置,但水太凉二人本身就是阁臣,所以就变成了首辅带着其他阁臣在南京,两个次辅在西京辅政的局面。但既然是次辅在西京辅政就必须得有自己的佐贰官,原本他们的两部其他官员都在南京,那么就由他们自己举荐些属员一同辅佐。于是朱之瑜和后到的毛奇龄,吕留良这些人终于正式亮相,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侍读,翰林院所属的六品官。
  但对于这份任命,南京吏部尚书马士英拒绝盖章。
  因为他们三人不是进士。
  只有进士才能入翰林,他们都是举人进个屁翰林,于是龙兴天子从善如流地又收回了任命,但他们三个还是得到宋王和齐王属官的职位,这个马士英就没反对的理由了。而且不只是这二王,定王几个也需要王府的属国,于是大同社的另外几个成员也得到了任命。
  包括黄宗羲。
  黄宗羲被任命为福王左长史。
  倒是又把福王吓得不轻,可怜福王这时候种田种得已经很纯洁了,这些年在淮西复耕了几万亩的荒地,还养鱼,养羊,一家人颠沛流离之后倒也过上田园牧歌的生活。而且还过得颇为满足,不久前还刚从王承恩那里买了两个西域美女,看样子后半生就准备这样在努力造人中渡过了。
  现在突然一下子又被拉回漩涡。
  他是真吓坏了。
  午门的那片血色他可是刻骨铭心。
  不过他也没法拒绝,毕竟按规矩藩王必须有一堆属臣,但杨庆当初清理藩王时候一并取消了,话说这些属臣得朝廷养活的,然而制度上皇帝再给他们任命几个也是合理的,总之据说福王愁得饭都吃不下了。
  当然,其实也没人搭理他。
  龙兴天子依靠这种方式,终于获得了一定的任命权,钱少傅和顾大学士就这样在长安以那些藩王属臣为核心,为他建立起了小朝廷,而黄宗羲和另外一些藩王属臣,则在外面为他奔走四方。尽管他们依然只是自娱自乐,但也确确实实让皇帝这个名字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一些在家不甘寂寞的旧臣也悄悄向长安汇聚,甚至就连王应熊这样的四川人都去了,一下子长安城也算冠盖云集。倒是让李自成得了不少好处,毕竟冠盖们通常消费能力都很高,长安城内的商业因为他们一下子繁荣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