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566

  至于多尔衮还在舔舐伤口。
  在之前犯了严重路线错误,结果被士绅们打出一头包后,这段时间多尔衮干脆破罐子破摔,全面在北方推行他的包税制,所有北方清军控制区对汉人的税收全部包给地方士绅,当然,也包括八旗勋贵。后者如何收税他不管,总之只要能给他收上来就行,地方抗税也交给这些人自己解决,必要时候八旗军也会加入镇压。结果把北方中小地主和富农们也彻底推进深渊,搞得就跟光头佬后期崩盘前一样,就连北方中小地主都快活不下去,甚至还有小地主弃地逃亡的。
  不过倒是真得解决了财政。
  多尔衮用继续扩充八旗神军的方式补充了山东战场的损失。
  很显然还是后者令人放心。
  这样北方神民基本上都纳入了八旗神军,一举超越八旗满洲,成为八旗的第一大军种,不过汉军因为有那些士绅的民团作为后盾,仍旧是多尔衮统治的核心力量,而八旗朝鲜成了最底层受压迫对象。
  毕竟他们什么都没有。
  这时候甚至就连咱大清的东京都已经岌岌可危了,在休整了两年后,朝鲜战场再次拉开战幕,依靠着北洋水师的支援,李家的军队已经快要打到大同江了。豪格在平壤苦苦支撑,为咱大清支撑着在朝鲜的统治,甚至不得不向多尔衮求救,在大玉儿的协调下,多尔衮还是派出一万八旗汉军增援朝鲜,至于朝鲜的尸山血海就不用说了。
  “据说建奴控制区都已经开始人吃人了,平壤城内人肉公然售卖。”
  史德威说道。
  “沈阳呢?”
  杨庆一边练书法一边问道。
  “差不多,其实沈阳城内冬天一直维持此类交易,只不过偷偷摸摸而已,多尔衮去年从关内运回的粮食还是不够维持,而且因为八旗大量入关,关外土地很多被抛弃,粮食产量骤降,留在关外的又都是些勋贵,他们绝大多数也不事生产,甚至主要以渔猎为主,一到冬天大雪封山都难熬。”
  史德威说道。
  “另外还有一个情报,他们在和倭国进行贸易,此前北洋公司的几艘捕鲸船在海上抢了一艘驶往元山的商船,船上就是载着大米。”
  他紧接着说。
  “呃,都逼到这份上了?”
  杨庆不由得愕然道。
  他真没想到都把咱大清逼到了这种地步,不过这也是必然的,毕竟其他方向都已经走不通,目前东亚唯一一个能够供多尔衮结交的对象,也就只有倭国了。不过也就是进行零星贸易,黄海都在北洋水师控制下,只有元山到倭国这条航线暂时安全,但这条航线上有北洋公司的武装捕鲸船。那些老海盗出身的捕鲸者,对于重新客串一下老本行顺便砍几颗建奴人头领赏,那是绝对很乐意的。
  实际上他们经常这么干。
  不仅仅是在海上抢那些遇到的北方商船,就是登陆烧村子也常干,大明对于建奴人头的赏格是十元,也就是一颗十两银子,不限大小。而且也不会区分真建奴还是朝鲜奴,总之只要是鼠尾巴的脑袋,只要不是明显死后剃的,那么统统一个十元。
  有这样的赏格,那些捕鲸船在捕鲸收获不足时候,经常在返航时候绕个弯去西边沿海猎头。
  顺便也补给淡水和肉类。
  这些捕鲸船在利益驱使下,最远都已经跑到了黑龙江口,毕竟越往北鲸越多,而且抹香鲸的比例越高。虽然杨庆是以龙涎香引诱,但实际上捕鲸者们真正开始捕鲸后,让他们发大财的,反而变成了鲸脑油。捕获一头大的抹香鲸收获的鲸脑油,运到松江的加工厂几乎就能换一艘崭新的捕鲸船。第一艘从鲸海也就是北日本海返回的捕鲸船,带回的鲸脑油所换的银子,在支付了海上死亡的船员高额赔偿金后,剩下的还能换三艘崭新的同样捕鲸船。
  巨大的利益让人疯狂。
  无数沿海商人和渔民投身到这个危险但却利润巨大的行业,各地船场正在建造的捕鲸船超过百艘。
  甚至就连第一个捕鲸站,都已经在北海道建起来,整个江浙福建乃至山东沿海的目光,全都盯上了北方那片遥远冰冷但却遍布巨鲸的海洋。而北洋公司所属的两艘捕鲸船,这时候已经在向东驶往抹香鲸更多的海域,照杨庆估计用不了多久,捕鲸船就会成为第一艘到达美洲的大明船只。毕竟越往阿拉斯加抹香鲸也就越多,说到底还是利益让人疯狂,他在后面只需要引导,剩下事情利益就解决了。
  至于猎头只是捕鲸者副业而已。
  毕竟不是每一艘捕鲸船都能满载而归。
  实际上就连北洋水师的战舰也这么干,只不过他们的猎头范围在鸭绿江口和辽东半岛一带,甚至北洋水师在石城岛和皮岛一带还再次建立起基地,专门负责在这一带猎头,他们算军功,实际上赏格更高。
  整个北方完全野蛮人化。
  从辽东湾一直到黑龙江口,到处都有这些明寇船的身影。
  话说这时候咱大清也真可怜,四顾简直没有任何突破口,全都跟铁桶一样合围着,完全把他们封闭在寒冷的北方冰雪中。
  “让他们绝了这个念头吧!”
  杨庆放下笔说道:“让北洋水师调一支分舰队去,把新造的那二十艘巡洋舰拨给北洋水师,然后以这件事为借口去炮轰一下倭国。从下关开始向北,一直轰到佐渡岛去,也该把这条航线探索一下了,顺便让德川家掏一笔赔款,最少也得两百万两,否则咱们就登陆佐渡岛自己取。”
  “属下明白!”
  史德威赶紧记下来。
  这样就可以了,从元山港进口的粮食肯定用于补充平壤,就让他们继续卖人肉,反正死的又不是大明百姓,这场战争打得朝鲜半岛就剩一百万人口才好呢!
  “走,去四民大会,看看这些家伙们吵成什么样子了!”
  杨庆心满意足地说。
第三零二章
四民大乱斗
  四民大会堂。
  “文以载道,文都写不好还谈什么道?”
  一个士子站起来喊道。
  “对,必须得考制艺,无论哪科都是为国选士,都是要治民的,连文章都不会写如何治民?光识字会算数有何用?制艺乃诸文之大成,八股文写好了就什么都写好了,科举不考八股文简直就是荒谬。写不好,比不得文科进士可以,但必须会写,必须写得文理通顺,否则一介白丁当官岂不是贻笑大方?”
  另一个士子代表同样站起喊道。
  所有士子代表一片附和。
  “那还选什么各科举人?干脆都让你们秀才老爷去考是了!”
  一个商人代表冷笑道。
  “你这是什么话?朝廷改科举是惠及四民,又不是为我们而设!”
  另一个士子代表奋起说道。
  “你们要别科必须考八股文,我们还要文科必须考种田呢!既然是为四民而设,那就不能光听你们的,我们也得提要求,你们要各科必须考八股文,那我们就要各科必须考我们所懂的,这才是真正公平!”
  一个农民代表说道。
  “那就不用分科了,五科一起考就是了,五份卷子一起做,都是一样最高分,最后取总分,这样还给朝廷省钱呢!”
  一个工匠代表笑着说。
  然后除了那些士子代表外其他一片哄笑,很显然要按这种考法,穷秀才们几乎全没戏。话说在南京逗留大半年后,绝大多数四民代表都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纯良,毕竟这座城市堪比染缸,一个高中生进大学半年也够脱胎换骨了。哪怕是在那些穷乡僻壤来的农民代表看来,秀才老爷们也没什么值得尊敬的,事实上在明白了后者的本质后,他们对士子代表都是充满鄙视的。
  “胡搅蛮缠!”
  一个士子代表鄙夷地说。
  “那你们就不是胡搅蛮缠?”
  一个商人代表说道:“你们要其他各科都必须考你们懂的八股文就是对的,我们要其他各科都考我们懂的就是胡搅蛮缠?你们的嘴真大!话都让你们一家说了,话说咱们也都不是傻子,你们要各科必须考八股文,那么是问除了中秀才的,有哪个能把那个写得文理通顺?你们都是原本就学这个的,自然没问题,我们这些人谁会写?要考这个就是把其他去考的都赶走,然后各科全你们去考,就这还敢说你们这不是胡搅蛮缠?”
  “不会写文章如何当官?”
  那士子代表说道。
  “不会写文章就不能做官?那太祖皇帝当初还不识字呢!为何等带兵打天下?”
  一个工匠代表说道。
  “太祖,太祖乃天纵奇才,难道那些考试的也是天纵奇才?你以这些人比太祖,你是何居心?”
  士子代表反击。
  “我只是说不会写八股文就不一定不会做官!”
  那工匠代表赶紧说道。
  “那请你读一遍这份公文,把上面的意思说一下!”
  士子代表掏出一份公文冷笑着说。
  “谁看得懂你们这些东西?”
  农民代表脸红脖子粗地说道。
  “不学无术就是不学无术,别以为识字就行了,我家的十岁小儿还识字能写诗呢!你却连一封公文都看不懂,若是让你去治民,岂不是要搞得饿殍遍野?”
  士子代表冷笑道。
  “我会修渠,会选种,会堆肥,我知道怎么让粮食增产,我为何不能让治下百姓吃不饱饭?”
  农民代表说道。
  “那你读懂这份公文啊!”
  士子代表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