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566

  但只有三百骑兵出击。
  毕竟他们对面还有一个列阵的骑兵营。
  后者没有动。
  留守的七百清军骑兵也没动。
  三百骑兵迅速杀向明军阵前,但明军两翼骑兵也没动。
  动的是步兵。
  面对迅速接近射程的骑兵,所有步兵火枪手检查他们的枪。
  依然是火绳枪。
  清军骑兵继续冲向那些大炮。
  后者根本不理他们,所有炮手在阵前二十米处,有条不紊地重复着装弹开火的程序,向着远处的清军倾泻炮弹,不断摧毁一门门大炮。就在清军骑兵进入一百丈范围后,所有三斤炮骤然开火,霰弹瞬间打落不少的骑兵,然后那些炮手们以最快速度完成装填,并且在清军骑兵不足三十丈时候打出第二轮霰弹并迅速撤退。
  包括四斤半炮手。
  所有炮兵后撤迅速趴进步兵前方的散兵坑,与此同时趴在他们身旁的线膛枪手扣动扳机。
  然后更多清军骑兵坠落。
  这时候他们损失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
  剩下的依然在冲锋,并且在马背上举起弓箭,没有直冲明军阵型,而是在阵前迅速横掠,同时准备用抛射的弓箭袭扰……
  “回转射!”
  鲁之玙无语地说道。
  骤然间前排所有火绳枪同时喷出火焰。
  尽管距离超过五十米,但火绳枪仍然有五分之一的命中率,数十名清军在马背坠落,紧接着前排火枪手掉头走向最后。第二排火枪手向前再次开火,更多清军骑兵坠落,然后这些火枪手同样掉头走向最后,下一排向前射击……
  六轮射击转眼完成。
  剩下不足一百名清军骑兵惊恐地逃离。
  散兵坑内炮兵以最快速度冲出奔向自己的大炮,并且以最快速度完成装填瞄准清军骑兵后背射出报复的霰弹,后者又留下了一半,最终只有五十多骑逃离战场。
  不过清军也终于架好了大炮。
  但只剩下了五门。
  双方炮兵就这样开始隔着五百米展开对轰,明军就连三斤炮也加入了对轰,清军第一轮炮弹很快落下,很狗屎运的一枚落在明军阵型的近处并弹起,一下子撞进一队火枪手,造成了两死四伤,不过紧接着后面的预备队就有六名火枪手向前补上。
  这也是清军炮击的唯一收获。
  他们其实总共打出三轮炮弹,还没来得及打出第四轮,剩下五门大炮就全部被摧毁。
  五百米啊!
  这样的距离明军那些训练中开炮开到吐的炮手,可以准确击中一间小草棚,更何况这是二十八对五的对轰。
  清军这下子傻眼了。
  “进攻!”
  清军的指挥官,鳌拜的哥哥镶黄旗梅勒卓布泰咬着牙吼道。
  “他们有大炮!”
  他的副将镶黄旗神军梅勒,原大明朝柳沟镇总兵刘芳名愕然道。
  “他们没盾车!”
  卓木泰喝道。
  刘芳名赶紧闭上了嘴。
  的确,他们对面这支明军没有盾车的保护,而他们有的是,既然这样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卓木泰的刀向前一挥,原本盾车的鱼鳞阵继续向前开始狂奔。然后紧接着对面二十八门大炮和十二门臼炮,把所有火力全部对准他们,尽管还是每分钟一轮的持续射击,但这些炮弹准得可怕,几乎每一枚炮弹都落在清军中。
  那些臼炮开花弹反而不是最可怕的东西了。
  毕竟威力有些。
  但实心弹反而无比凶残。
  几乎每一发落在清军中的实心弹都轻松击穿清军盾车,然后在那些重甲的士兵中制造一片血肉飞渐。
  而他们需要跑整整五百米。
  他们需要推着沉重的盾车跑五百米。
  “一群蠢货!”
  鲁之玙感慨地看着这一幕。
  在他身旁的臼炮开花弹继续不断升起,带着烟迹落下,然后用爆炸的威力撕碎清军盾车,撕碎清军士兵的身体。而野战炮开火的硝烟在他前方升起恍如云雾,隆隆炮声中实心弹呼啸着划破空气,带着速度赋予的动能撞碎清军盾车,继而撞碎后面的清军士兵身体。
  后者的死尸在他们走过的每一尺土地上绵延,残破的盾车间重伤的清军翻滚挣扎……
  清军的冲锋只进行了一半。
  就在距离明军还有两百米的时候所有清军就像崩溃一样,没有丝毫犹豫地尖叫着抛弃他们的盾车,然后发疯一样向后狂奔。
  几乎就在同时,明军两翼骑兵汹涌而出……
第二六八章
大逆不道
  南京。
  原本的旧汉王府。
  此时这座最早是投降朱元璋的陈友谅之子陈理居住,陈理被朱元璋打发到朝鲜后,又由著名的汉王朱高煦居住,但朱高煦被赶到乐安后一直空置的府邸已经完全不复往日模样……
  实际上它被拆除新建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踞三重台基之上的八角式明堂。
  巨大的明堂。
  不算底下的台基,光主体建筑本身对角长度就已经超过十五丈,顶部向上带着一定弧度收拢,最高处的黄铜顶继续向上,最终使得总高度同样达到了十五丈,红色琉璃瓦的覆盖使得整个建筑极其辉煌。
  不过支撑这一层重量的不是那些巨大的木柱。
  而是钢筋水泥的。
  当然,杨庆也不知道是不是钢。
  现在他的所有此类建材都是熟铁炉搅拌法制造。
  他无法检测含碳量。
  但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本身就很难说是熟铁还是低碳钢,总之这个看生产时候的搅拌脱碳程度,脱碳彻底的是熟铁,脱碳不彻底的是劣质的低碳钢,至于脱碳程度其实也就是搅拌的程度。不过他的熟铁炉改造了炉膛使得温度稍高,尽管因为缺乏足够强的鼓风机仍旧达不到坩埚钢的真正钢水,但相比欧洲目前也在使用的同类东西也要好些,不过后者比他的优势是人家的矿石更好。
  这个真没法比。
  总之他得到的就是这种东西。
  他称为伪钢。
  但作为建材已经足够,哪怕就是熟铁又如何,大不了他加粗,一厘米粗的钢筋能干的,他干脆来上两厘米粗的伪钢筋就是了,承重柱又不是承重梁。
  而内外一个个承重柱支撑着上部的木制结构。
  包括木桁架。
  杨庆就站在这座巨大的建筑内正中间一个高台上,头顶是用铁皮覆盖后刷漆的穹顶式天花板,手中举着一份刚刚送到公文。
  在他四周无数四民代表就坐。
  而且不只是一层,事实上这是一个阶梯式会堂,否则哪怕超过四十米对角长度也无法容纳所有代表,唯一办法就是采用阶梯式,这样才能让后面的还有一点空间。而且阶梯式也不够,实际上这里面还有第二层,只不过第二层的座位要少一些,总之杨庆用能够做到的最大限度,为这座明堂或者说四民大会堂安置尽可能多的座位……
  实际上依然不够。
  明朝原本最多时候一千一百三十八个县,四百九十三个卫,也就是一千六百多个县和卫,理论上应该六千多四民代表。
  这个四民大会堂是绝对不够的。
  好在这时候地盘小,总共也就是九个省,而且河南山东很多县已经被迁移,实际上目前这一批四民代表加起来不到三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