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566

  徐石麒说道。
  “借兵以备不测!”
  张国维说道。
  “建奴?”
  袁继咸有些不满地说。
  “建奴咱们是不能借的,军队皆在杨庆掌握,咱们也不能指望,但别忘了还有张献忠,若张献忠出川顺流直下,而那黄得功终究还是有几分忠义之心的,可以大义晓之,再加上襄阳的金声桓,上游可借之兵五十万,建奴在北,桂王在南牵制,上游各军顺流直下南京。”
  张国维说道。
  “那张献忠会听命吗?”
  徐石麒说道。
  “大不了事成之后以云贵赏之,以张献忠在四川所为观之,此人倒是与杨庆李自成之流不同,他在四川善待士绅尊圣贤教化,并非穷凶极恶之人,他无非就是想做明玉珍而已,给他就是了,更何况杨庆能给他的,咱们可以给的更多。”
  张国维说道。
  “再说,除了他还有何兵可借?”
  他紧接着说道。
  其实他想说除了张献忠这个对杨庆不熟悉的,其他还有谁敢接这活?也就是张献忠对明军现在的战斗力还没直接感受,其他就连桂王在经过上次的事情后都已经不敢再出韶关,事实上哪怕多尔衮这时候努力追求的,也仅仅是能够在北方自保而已,只有张献忠的军队还没和杨庆整编后的明军打过。
  “那何人去四川?”
  徐石麒说道。
  就在这时候,兵部侍郎吕大器走了进来。
  “这不是有个四川人吗?”
  张国维说道。
  他说完才发现吕大器脸色不对。
  “东川老弟,出了何事?”
  张国维疑惑地说。
  吕大器脸色阴沉,把一摞报纸直接扔到他面前。
  “玉笥兄,这是谁让他们干的?”
  吕大器质问道。
  张国维一脸茫然地打开报纸,刚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他们跟着添什么乱!”
  他紧接着怒吼道。
第二三九章
大明最后一把老骨头
  张国维是真没想过自己的后院居然也会起火……
  那真是他的后院。
  他是东阳人,可以说目前浙东士绅在朝廷的头号代言人,可就在杨庆通过应天日报以专刊发表耸人听闻的人权论的同一天,浙江会馆筹款开办的国事报,以专版刊登了黄宗羲所写的政治幻想《大同国》。
  话说杨庆才仅仅是宣扬平等。
  他仅仅是否定了君权天授和天命这个笼罩在皇帝头上的光环。
  这不算太激进。
  毕竟谁都知道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中国又不是西欧,一直都存在这样的思想,吴承恩都让猴子高喊玉帝老儿了,也没见锦衣卫把他满门抄斩,泰州学派后期那些人比杨庆更叛经离道的多了。而杨庆人权论的特殊处仅在于他的特殊身份,他是以实名发表的,他是内阁参谋总长,军方的一号人物,锦衣卫指挥使,监国的未婚夫,他代表着皇权。他以皇权代表的身份实名发表这样的言论,就相当于皇室自己否认了天命,这和那些民间言论有着本质不同。
  但即便是这样,他的激进程度依然比不上黄宗羲。
  后者倒是没喊天赋人权。
  但是他却直接设计了一个完全把皇权抹去,把皇帝变成摆设,朝廷完全由臣治,地方完全由民治,或者也可以说由绅治,甚至皇帝如果被认为不道,那么臣民可以共废其位的幻想政体。
  这就很过分了。
  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造反的探讨了。
  “忠勇侯,如此妖言惑众者,锦衣卫为何不抓?”
  常延龄怒斥道。
  “怀远侯,我们岂能以言罪人?”
  杨庆义正言辞地说道。
  “那也得看何等言论,这种言论与谋反何异?大同之国,设宰相以政事堂统领百官!太祖制度,大明不得设立宰相,这是公然在挑衅太祖的制度!地方自治,地方拥有军权,各省可以自行组建军队!这干脆改成节度使,玩唐朝的藩镇割据好了!”
  常延龄挥舞着手中报纸喝道。
  “忠勇侯,老夫不管你们之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但老夫是开平忠武王之后,你们谁掌权我不管,但你们谁想谋大明江山,老夫拼得一死也要管一管!”
  他说完直接把那报纸扔在地上然后转身怒冲冲地离开。
  杨庆在后面捡起报纸。
  “看不出这个小黄还是很有几分才华的嘛!”
  他看着上面内容说道。
  紧接着他抬起头,看着身旁公主欲言又止的目光,然后揽着她的腰说道:“你放心,我不会篡位的,我答应过你父皇,肯定不会对朱家的江山有什么想法,但这大明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不可能再撑太久的。而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就必须面对各种反对者,谁反对我就收拾谁,哪怕皇帝反对也不行,但只要我还活着一天,那这皇位都只能是你父皇的后代来坐!”
  “可你不能杀我兄长!”
  坤兴公主弱弱地强调。
  “乖,我不是早就已经答应过你了吗?”
  杨庆摸着她的肩膀说道。
  “你,过来!”
  说完他朝旁边一招手,旁边装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的原东厂现在隶属锦衣卫南衙的太监赶紧上前伺候着。
  “跟着怀远侯,看他去干什么!”
  杨庆说道。
  “奴婢遵命!”
  那太监赶紧说道。
  “走,咱们到里面玩一个新游戏!”
  杨庆搂住公主转身说道。
  公主的俏脸一红,然后拧了他一下,不过依然跟着他老老实实地走向自己的寝宫。
  而那个太监迅速返回自己的住处换上便装,甚至贴上了假胡子,带着一个手下离开皇宫,当他到达怀远侯府的时候,常延龄正带着一百多家奴出府。这个目前南京旧勋贵里面唯一的成年男人,甚至就连盔甲都已经穿上了,手中提着一把祖传的宝剑,骑着马杀气腾腾地沿着街道向前。
  很快引起无数围观者。
  怀远侯就这样带着家奴在南京城内招摇过市,后面那太监混在人群中紧紧跟随……
  国事报馆。
  “怕他做甚?张东阳无能,还不许咱们另谋出路?这几年他们在朝中何曾为桑梓做过一件好事?收咱们的税他们没拦住,查咱们的地他们也没拦住,简直就是一群废物,这次科举改革照我看他们一样也没办法。
  他们就指望皇上回来。
  可先不说皇上回来能不能听他们的,听他们的又能不能斗过杨庆,就算能斗过杨庆,难道那皇帝还能不收咱们的税把皇庄解散了?吃到嘴里的肉谁会吐出来?要说这税可是先帝要收的,这皇庄也是先帝开始搞,查咱们的地也是先帝开始查,这可都不是杨庆最先搞起来的。说到底谁当皇帝都得盯着咱们的银子,那杨庆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那皇上就算回来要一统江山还是得从咱们手里抠钱养军。
  皇帝?
  皇帝就是什么好东西了?
  杨庆是虎狼,那皇帝就不是虎狼了?”
  报馆主笔方大猷愤愤不平地说道。
  这家报馆说白了就是浙江几个主要书院的掌院负责在士绅间筹款,然后在南京开办了专门为浙江士绅发声的。至于方大猷原本是北直隶一个兵备道,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候南逃,但他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就逃的,自然不会得到崇祯好脸色,一直闲置在湖州老家。然后这次被桑梓请出来发挥余热,就这样原本历史上的咱大清山东巡抚,著名画家变成了大明第一代报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