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66

  张若麒赶紧说道。
  “呃,那鹊巢鸠占怎么办?”
  杨庆一脸纯洁地愕然道。
  “断不至于此,建奴所欲者无非财物而已,最多再割些土地,而闯贼所欲者我大明天下也,若效宋辽之例以宣大割与建奴,双方以长城及雁门关为界,然后饵之以财物,换取其出兵相助,则定能夺回北京,另外可借此机会与建奴议和,以后互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而我大明则可集全力以讨平叛逆。”
  张若麒说道。
  崇祯默然不语。
  理论上这的确是可行的。
  当然,这是对士绅来说,因为这样做的最大问题,就是杨庆所说的清军来个鹊巢鸠占,但这个问题对于士绅们来说并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可以向清军投降,而倒霉的只是大明皇帝而已,他们不会有损失,他们无非就是换个主子,只要这个主子还用他们那换个又何妨?对他们来说多尔衮再坏也坏不过李自成,如果他们之前还对李自成有点幻想,但现在随着各地打土豪愈演愈烈这种幻想也已经荡然无存。要知道此时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顺军控制区都已经开始打土豪,那些被李自成任命的地方官,到任后几乎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地土豪劣绅揪进大牢,这已经完全不往好草赶,完全就是依旧流寇而已了!
  建奴又怎么了?
  黄台吉礼贤下士,多尔衮至今对一个秀才信任有加,洪承畴等降臣也一样受重用,这怎么也比李自成强得多啊!
  至于大明皇帝……
  谁会管他死活呀,他就是个消耗品,只要忽悠他发圣旨就行了,至于结果无所谓,多尔衮若遵守协议皆大欢喜,多尔衮不遵守大不了换个皇帝,老朱家当了快三百年皇帝了,换一换又何妨?至于异族什么的更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北方士绅跪的异族多了!
  契丹,真女真,蒙古,他们哪一个没跪过。
  这时候跪跪假女真有又何妨?
  “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遂有大明三百年江山,尔等欲使陛下求助于鞑虏,纵使能成,陛下百年后亦何颜再见太祖?更何况那李自成恳为大明之臣,而那多尔衮又岂会为大明之臣,陛下与李自成大明内事也,尔等欲使陛下引外敌杀已称臣者,这算是什么?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吗?尔等使陛下毁订立不过旬日之约,食当万民所承之诺,是为无信,引异族而杀己之臣民,是为不义,尔等欲陷陛下于无信不义吗?”
  杨庆在一旁幽幽地说。
  “与那逆贼何须讲信义?”
  张若麒不屑地说。
  “那夷狄就与尔讲信义了?”
  杨庆说道。
  “阁下是?”
  张若麒很是意外地看着杨庆。
  他们当然认识王承恩,和曹友义同样也认识,但杨庆这个陌生的锦衣卫居然如此肆无忌惮地说话,而崇祯居然没有呵斥,这就很令人意外了。
  “杨将军以救驾之功升锦衣卫指挥佥事。”
  王承恩说道。
  “倒是听说过,只是在下有些不解,那李自成祸乱天下,使宗庙蒙尘皇后罹难社稷蒙羞,实乃我大明之仇敌,阁下身为锦衣卫,当切齿于此贼,为何反而处处为其掩饰?阁下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
  张若麒冷笑道。
  “我只站在陛下一边,而不像阁下站在自己一边。”
  杨庆笑眯眯地说。
  “阁下此言何意,是说在下有私心吗?”
  张若麒说道。
  “非要我说明白吗?”
  杨庆说道。
  “请!”
  张若麒说道。
  “就算那建奴鹊巢鸠占,占的也是陛下的巢,尔等无非换个新主,只是太祖的江山可就易主了,这才是你们睁着眼说瞎话,明知引建奴入关,就算打败李自成,这天下也再非大明所有,还依旧在骗陛下不会出这种事情的原因,你们当然不会怕,建奴夺天下也有你们的位置,赏你个顺天府尹怎么样?可建奴若夺天下还会给陛下留个位置吗?李自成会尊陛下为帝,换成多尔衮,恐怕陛下想为臣俘都不可能!”
  杨庆毫不客气地说道。
  “陛下,臣以右佥都御史弹劾杨庆离间君臣!”
  李希沆义正言辞地说道。
第二十一章
皇上,你别走
  “这就恼羞成怒了?”
  杨庆若无其事地说:“被我把老底揭开受不了?对,我就是这么不懂规矩,我就是这么粗野鲁莽,但我不会花言巧语欺骗陛下啊!”
  他就得以重锤敲醒崇祯。
  借兵剿寇这个计划本身的确很有欺骗性,满清实际上到现在仍旧只能算边患,虽然黄台吉也入关寇掠,但他们的人口数量,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会有能力入主中原。尽管此时关外蒙古各部多数都向其臣服,理论上满清控制区已经到代北,可蒙古各部只能说附庸性质,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会随时脱离,甚至于转而敌对,满清实际控制区依旧是东北,最多再加上科尔沁各部。在这种小冰河期的严寒中,他们其实也很艰难,如果不是晋商之类汉奸以走私向其输血,就连目前的人口都养不活。
  要说他们有入主中原的能力,这个连崇祯恐怕都不信。
  这完全是蛇吞象啊!
  相反李自成真要稳定住北方,然后休养生息些年,他却是完全有这种能力的,他的势力已达淮北,剩下无非大军沿运河,汉江而下,而张献忠控制着四川,同样可以顺流而下出三峡,历代以北统南都是如此。
  那么万一崇祯动心怎么办?
  但这种事情不好劝。
  因为对崇祯来说,讲民族大义什么的肯定没用,那么就只能从别的方面入手,第一,朱元璋驱逐鞑虏是建立明朝的基础,作为大明皇帝如果向鞑虏借兵那就是辱没祖宗了,说白了就是利用崇祯的自尊心,他这个人在这方面还是很严重的,第二,就是利用他目前对大臣极度不信任甚至可以说充满仇视的心理,让他明白这些救驾的其实和北京那些出卖他追杀他的本质并无区别。
  都是一丘之貉。
  都是花言巧语骗他,但实际却是在出卖他的。
  很显然杨庆成功了。
  “都别说了,杨卿年轻莽撞,但忠心还是有的,只不过有些口不择言而已!”
  崇祯说道。
  “陛下……”
  张若麒还想说话。
  什么叫口不择言?你这意思是他内心是对的,只是说话不好听?
  “张卿亦是忠心,但借兵事大,还是从长计议,如今当务之急是先迁都南京,就算借兵,也得到南京以后再说,汝等归语王卿,他总督蓟辽,朕会另外给李自成一道圣旨,由他继续留任蓟辽,若真的借兵,也可由其主持。”
  崇祯打断他,很是敷衍地说。
  无论借不借兵,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去南京,只要去了南京,短时间他就没有危险了,至于以后北方爱咋折腾去了。
  张若麒傻眼了。
  他都去南京了,那还从长计议个屁,王永吉就算留任又有何用?
  李自成很快就会把长城一线的守军全都换成他自己的亲信,然后把吴三桂等人的军队调离山海关调往内地,那时候就算真得借兵也没什么卵用了,清军都打不开长城线还怎么救民于水火?以前他们能打进来是因为明军太烂,再加上还有如圆嘟嘟这样的奇葩,但长城线换上李自成的那些虎狼之兵,那就真得变成铜墙铁壁了,多尔衮还想打开防线那就扯淡了。
  然后包括他老家山东在内的北方士绅们,可就只能在李自成的暴政下受苦了。
  那日子生不如死啊。
  如果只是拷掠些财物,大家勉强还能忍一忍,可他是口号是均田免粮啊,这时候光免粮还没开始均田呢!一旦李自成稳定了局势,完全控制了北方,再要开始免粮怎么办?这完全没法忍下去啊,必须得把这个祸害清除。
  而清除的唯一手段也就是借兵剿寇了。
  而想要借兵也就只有接下来的几天这个窗口期,必须抢在田见秀率领的顺军到达山海关之前,由崇祯再发一道圣旨推翻之前的,送到吴三桂等人手中,他们以此为借口阻击田见秀并向多尔衮求援,在这期间坚守山海关等待多尔衮的援军到达。
  后者从沈阳出发,估计不超过十天就能到,再加上使者在路上还有他们决策时间,最多加起来也就二十天时间。
  李自成出兵也需要时间。
  这样算下来吴三桂等人在山海关坚守十来天,就可以等到多尔衮的大军然后里应外合,一举击破李自成的大军,接着多尔衮率领清军和吴三桂的大军追击直奔北京,沿途士绅箪食壶浆喜迎王师,这样基本上整个北方都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包括山东在内各地士绅就可以八荒咸歌盛世了,李自成最多退保黄河以南或者退回关中老家,至于这河北山东最后是大清还是大明,这个真得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反正能摆脱李自成的夹棍就行。
  可现在这还怎么玩?
  这第一步就玩不下去,没有崇祯的圣旨,就算吴三桂想动手,还没法向部下解释呢!他部下又不是只有他那些家奴,他部下绝大多数其实都是辽东一带屯田的卫所兵好不好,这些人别的都不懂,但圣旨他们是懂的,再吴三桂本来就在两可之间,他爹还在李自成手上呢!
  同样高第也很难举起义旗。
  毕竟高第部下同样是冀东一带征集的卫所兵,这些人也是只认圣旨的,更何况这时候唐通率领的另一支顺军也在赶往山海关,而他是之前的蓟镇总兵,和山海关那些将领本身就有交情。到时候刚刚从北京那些官员手中拷掠出来的金银往山海关的那些将领面前一摆,再确保他们的官职,他们也就更不可能参加这种事情了。
  可以说崇祯的圣旨是一切的前提,现在崇祯不配合,那就根本没法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