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566

  这个旅抛弃了笨重的战车,变成了以长矛和火绳枪为主,更适合西南山区作战的轻步兵,但编制比战车步兵的旅要大,实际上包括了四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和一个炮兵营。作战时候也不是西班牙方阵,而是根据战场情况而定,但在杨庆设计中最主要战术应该是菱阵,或者在单面对敌时候变横阵,更直接点说就是古二爷的那套。
  长矛兵和火枪兵分开,一个营包括四个队,一个队是一个方阵,但火枪手单独列阵。
  作战时候火枪是主力。
  接敌时候所有火枪手排列阵前齐射,也就是所谓古斯塔夫雷霆,射崩对手的话以长矛为核心突击,射不崩对手就继续射,如果被对手突击到阵前,火枪手后退两翼长矛手阻敌,完成装填的火枪手两翼夹射。
  直到把对手射崩为止。
  骑兵保护两翼。
  横阵时候三个营这样一个火枪一个长矛方阵间隔排列,留下一个营作为预备队,这是大规模作战时候的。
  而菱阵是小规模尤其是山区作战的,这时候一个营一个菱阵,接敌的面火枪在前,两翼火枪在内侧,实际上是三个队对敌,因为侧后方两个队的火枪同样向前射击,而这两个队的长矛手可以掩护前面侧翼。一旦在山区遭遇那些熟悉地形的山民侧翼袭击随时转换攻击方向,哪怕遭遇合围也迅速变成全向作战。
  这套战术最大限度发挥火枪威力。
  但这套战术对士兵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一些,尤其是在变阵时候非常考验士兵的素质,杨庆到现在计划中的四个山地军,也仅仅是训练出了一个旅。虽然装备没有变化,都是长矛和鸟铳,但阵型变化这些对于这个时代的士兵真得难度太高,光一个火枪兵绕过长矛手后退,长矛手向前,火枪手两翼棱堡式夹射想不出乱子,就得一遍遍不停反复训练。
  这不是过去有偏厢车保护,或者火枪手躲在长矛林保护下。
  这是火枪手直面敌人甚至骑兵。
  就像排队枪毙一样。
  而且他们至今还没有刺刀,这种情况下后撤还不乱那真得很考验士兵素质,得拿鞭子不断抽才行。
  不过有这一个旅就足够。
  云南的山区环境决定了,不可能有真正的超大兵团作战,而且基本上不会有重步兵和大规模骑兵合围,就那些土司手下的冷兵器山民,说句实在的,一个营的火枪兵一轮齐射就能打崩。这样一个旅足以镇压云南,毕竟沐天波等人肯定不敢公开造反,最多也就是撺掇那些土司搞事情,以此逼迫朝廷停止卫所改革,但那些土司也不可能傻到真正给他们当枪使。
  当朝廷的军队展现出强悍的战斗力时候,那些土司才不会为这些家伙拼命呢!
  卫所改革又不是动他们。
  但对秦奶奶这样足够精明的却立刻嗅出了特别的味道。
  杨庆想对西南下手了。
  西南土司和卫所交错,要说杨庆解决了卫所之后,还不对那些土司下手,秦奶奶还不至于那么天真,她可一样是土司,但和杨庆对抗也不在她选择范围。她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太还没那么雄心壮志,石柱马家在大明算得上功勋卓著,不是别无选择没必要冒险,能玩利益交换最好了。
  “怎么说呢?”
  杨庆笑了笑说道:“土司是一种非正常的存在,改土归流是必然,但只要不是那些造反的,我也不可能动用武力搞强迫,所以我想可以用一些让双方都满意的办法。
  第一,易爵。
  土司主动改土归流,朝廷赐予世袭爵位。
  实封爵位。
  以石柱土司为例,冉家停袭后只剩马家和陈家,可以换一个侯爵一个伯爵,侯爵封地七千亩,伯爵封地五千亩,免税的土地,不是山岭薄地,而是平原上的官田,您娘家是忠州吧?忠州还差些,给您在湖北选一块封地如何?至于马家子孙在军中的军职那个依然如故,马家在石柱的财产如故。
  这是对居住平地的。
  无论夷汉土司皆如此,改土归流后原土司授爵,而且封地在平原。
  第二,山民移民。
  山民整齐迁移出山到平原。
  当然,到哪里很难说,反正就是开荒种田,至于其土司授爵,朝廷欲恢复五等爵实封,给他们个子男什么的完全可以。但编入民兵,无论汉民还是其他什么民都一样,当然,汉民基本上没有居住山里寨子的,所以主要就是指那些夷民,但出山之后他们也就不再是夷民了。
  第三,改籍。
  对于那些实在不愿意出山的夷人土司,统统改籍为汉人,他们的子弟入官学接受教育,学成之后同样参加科举做朝廷的官。但他们必须得按律交税,他们的属民和属地就算他们的奴婢和私产,户籍上不会登记,但他们的土地需要和那些士绅一样交税。
  不交税是不行的。
  可以不改土归流,但税必须得交。
  又不想改土归流又不想交税这样的好事以后不会再有了。”
  “如果他们真那么想呢?”
  秦奶奶问道。
  “那就只好灭了他们。”
  杨庆很干脆地回答。
  秦奶奶没有再说什么。
  这个对马家没有影响,最多失去石柱的统治权,但换来世袭的侯爵和平原土地,石柱的财产还不动,马家实际上仍旧控制石柱,谁去当官也得看马家脸色。
  不仅仅是马家。
  对那些汉人土司来说都可以。
  西南山区的格局就是汉人居平地夷人居山岭,但汉人绝大多数也是土司管,他们尽管是土人,甚至被视为蛮夷,实际上也都是汉人。
  比如石柱马家和陈家。
  他们都是宋朝时候平定土人叛乱的将领,后来留在山区镇守,宋元战争时都带着土兵为南宋作战,胡元灭宋他们固守山区。
  蒙古人也不想浪费力气对付。
  于是他们被任命为土司,连同逃到山林的川民,那些土人,一起混居最后形成土司势力,西南山区除了一些真正深山老林的,基本上那些土司都是这样形成的。汉晋唐宋一代代躲避战乱逃入山区的汉人,在将领和官员乃至世家大族带领下与土人杂居,以臣服新的统治者为交换当土皇帝。但要说他们是蛮夷就扯淡了。别说石柱马家这些后来的,之前的播州杨家,甚至唐朝时候的爨家,赵家,这些统统都是如此,播州杨家准确说还是杨家将的后代呢!
  这一类土司不会反对这种交换。
  杨庆这就是在拿他们当自己人对待,交出贫瘠的山区土地,换取平原上的良田,交出土皇帝的权力,换取后世子孙的荣华富贵,而且随时还可以回到山区。
  但对于那些山寨里的夷人就很难说会不会接受了。
  哪怕第二条也很难说啊!
  “忠勇侯此举怕是要生乱子啊!”
  秦奶奶很直接地说。
  “乱则斩,我最不怕的就是乱子!”
  杨庆说道。
  他短期内就准备干这个。
  他准备先和多尔衮维持停战,毕竟多尔衮正在帮他抽空北方草原的青壮年。
  后者拉盟友都已经拉到喀尔喀蒙古了,大清的使者正在前往土谢图,扎萨克图,车臣三部,这三部在九白之盟后就作为咱大清的附庸,这时候多尔衮在明军威胁下,当然要把喀尔喀三部拉到他的牛鬼蛇神大联盟。除了这些以外,多尔衮还向西套甚至叶尔羌就连顾实汗和准噶尔部都派出使者,企图拉拢这些家伙从西边向李自成进攻,共同瓜分大明江山。
  至于他最后能拉来多少,这个杨庆也不好说。
  但这是杨庆期待的。
  这些家伙待在他们的地盘,征服起来是很麻烦的,不是说他们有多么厉害,而且距离远后勤供应不上,另外还有这些游牧民太分散,根本无法和他们进行真正的大战,一旦他们玩游击式袭扰,后勤断绝甚至有可能遭遇惨败。
  但如果把他们拉来正面会战就不一样了。
  一场大战就能解决。
  一场大战就能杀光他们的青壮。
  然后剩下的征服就是开过去接收他们的地盘而已。
  既然这样就给多尔衮点时间吧!
  杨庆很清楚,只要大明的改革完成就是无敌的,不用全改革完,就是把卫所改革完,把移民民兵化完成,把十七个军全部完成,把他的税务司和经界彻底完成,这样的大明在东方就根本没有任何对手了。哪怕不用燧发枪,就是玩戚继光的车营和古二爷的轻步兵,三十多万职业化常备军和数百万预备役也是吊打一切对手的。
  他不怕对手多。
  他现在就怕多尔衮拉来的牛鬼蛇神们不够多。
  而在这期间,他正好把云贵川的土司都解决了,把这片土地的改土归流完成,使自己的地盘彻底稳固,这片山区可是困扰大明很多年。从当年的杨应龙到奢崇明,大明的财力在这些家伙身上几乎耗尽,他可不想再留着这些隐患。
  干脆趁着这时候,应该说算是他们正虚弱的时候……
  奢安之乱才结束不到二十年。
  西南土司在这场席卷川贵的土司叛乱中都损失惨重,十几年时间还不足以让他们恢复元气,而他也正好拿这些家伙来练兵,尤其是他的新式步兵,如果那些土司识相接受改土归流最好,不识相那就当小白鼠好了。事实上杨庆不认为会有多少真正抗拒的,如果不是无可奈何,谁会喜欢居住在云贵山林?这年头又不是有玉米土豆支撑,要知道现代云贵山区就靠这两样,贵州几乎是最大的土豆种植区,很难想象这个没有土豆的时代,贵州山民是如何生活的,给他们平原的土地做交换,肯定会有人动心的。
  只要他们下山就好办了。
  走出山林的夷人还有什么威胁?
  他们走出山林,杨庆就可以迁移带着玉米种子和地瓜土豆等新作物的民兵过去了。
  秦奶奶默默地看着他,似乎在剖析他的那颗黑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