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566

  八万八旗军如何统治几百几千万汉人?
  答:
  多找汉奸呗!
  同样杨庆要避免多尔衮与金声桓合流,避免自己上游再次面对沿汉江顺流而下的进攻,也必须阻挡住多铎的大军南下,郑州这座原本不值一提的小城,此刻成了大明最重要防线。
  孟津那里不用管。
  那里是袁宗第的五万顺军在防守。
  他还有一座坚固的洛阳城。
  对于那边不需要担心,李自成同样必须保住黄河,因为这条运输线关系到他在关中的未来,没有江南的粮食补给,至少在地瓜大规模推广完成前,单凭关中的农业是无法养活他的军队的。现在第一批运输粮食的漕船已经开始从淮安启程,准备抢在冬季到来前把至少一百万石粮食送到洛阳的仓库,然后从那里经陆路运输到关中。
  顺军不但得帮明军守住黄河,而且还要在最短时间内击败南下清军,确保这批粮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全部通过这段黄河。
  再晚黄河就封冻了。
  杨庆可不会从陆路给他运粮。
  这也是多铎急于南下,而不是等待黄河封冻的最有利时机再南下的原因,他们要阻止李自成获得粮食,没有这批粮食,李自成是很难挺过这个冬天的。
  为此李自成还派出了刘芳亮和刘宗敏南北两路进攻泽潞,直指躲到那里的姜瓖和晋商商团。
  后者也和他不共戴天了。
  被仇恨烧得都两眼血红的刘宗敏,在山西展开疯狂杀戮,晋商各大家族全部遭到血洗,九族没跑的几乎无一幸免,范家除了范永斗和几个男丁带着商团逃往潞安,其他在乡的九族统统被刘宗敏点了天灯。可怜八大皇商还没享受过一天咱大清的盛世就被灭族,虽然这样说有点夸张,毕竟这种商人在很多地方都有分支,但他们在老家的一切都荡然无存,包括没来得及撤走的财富,这些统统落入李自成手中。
  血洗晋商的收获,也让李自成的财富再一次暴涨,之前因为要利用晋商搞贸易,所以李自成对这些家伙的摧残有限,但如今撕破脸后就干脆洗得干干净净了。
  至于以后的贸易……
  他有陕西商人呢!
  晋商和陕商不是一家,陕西商人才是丝绸古道的主力,晋商主要向咱大清和蒙古草原贸易,但李自成现在和他们都成仇敌了,双方还继续贸易个屁。多尔衮也不需要贸易,得到北直隶的他,除了粮食以外,其他原本从关内购买的都可以直接获得,比如遵化还有大明工部在北方的最大冶铁基地呢!
  事实上多尔衮抛弃了晋商,他和李自成可以说达成默契的太行山为界就是把晋商丢给李自成。
  这些家伙已经没用了。
  既然没用了,他们的死活关多尔衮屁事,最多看在范永斗这些人还带着商团为大清作战,给他们封一些官职而已,但晋商的时代基本上算是结束了,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他们的数百年辉煌彻底落幕。
  “统制,参谋部战报!”
  第一军副将吴志葵拿着刚刚送到的战报走过来递给方国安。
  吴志葵是苏松水师将领,原本历史上和夏允彝抗清,而且和黄蜚合兵救江阴,但兵败被俘紧接着和黄蜚一起被押到江阴劝降,两人都没劝,最终被清军所杀。不过这一次他是北上迎驾的,返回后作为迎驾军将领在南京接受整编。
  “东线打完了!”
  方国安看着战报说道:“第四军沂河大捷,炮毙巴哈纳,歼敌近万,骑兵军和第五军攻克东平,接下来该看咱们了!”
  “禀统制,建奴开始渡河!”
  一名军官在他们面前下马说道。
  “走,迎战!”
  方国安收起战报说道。
第一八五章
楚河汉界
  广武山。
  “这就是打靶啊!”
  第一军第一旅第一营炮队队正韩常用惊喜的目光,看着脚下滔滔东去的黄河……
  当然,他关注的不是山河壮丽。
  他关注的是黄河上密密麻麻不计其数顺流而下的木筏,每一个木筏上都满载着清军,在秋季平缓的混浊河水中缓缓而来。然后在艄公的努力下在近一里宽的河面上,完成一个九十度转向,再沿着与广武山平行的河道继续向东……
  这就是多铎的渡河大军。
  他找不到渡船。
  袁宗第肯定不会给他在北岸留下渡船。
  清军渡河只能自己造船。
  但十万大军强渡黄河也不可能是造个几十艘小木船就行,更何况无论顺军还是明军,也都不可能让他在岸边顺利地造船,他那边没船,但南岸守军可有的是,随时都能渡河去突袭他的造船场。
  而且他也没时间去造那么多的船。
  像这样的强渡,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上游找一条支流,然后迅速扎无数木筏,趁着夏季的汛期过去,秋季水势平稳,顺流进入黄河再横切向南岸登陆。这样可以保证渡河规模,否则百十条小船强渡,都不够给明军当菜的,就明军的火力往河堤一排,各种火力狂轰,咱大清勇士百十艘小船只能是载着当鱼食。
  至于建浮桥更是扯淡。
  这又不是冷兵器时代,最多弄几架床弩几台投石机,这个时代谁不带大炮好意思出门?就明军那些大炮的射程,他们在哪儿建浮桥最终也是当靶子。尤其是因为开封被毁和向南的黄泛区,使得他们渡河区限制在了郑州到孟津这么一小段,无论明军还是顺军,都能及时发现他们的行动并迅速调动兵力在河堤拦截。
  唯一办法就是借助数量优势玩大规模强渡。
  在沁河上游造木筏。
  那里正好接山区,有的是原木可以使用,从上游放下木头,在下游扎成木筏紧接着满载几万清军顺流进入黄河,然后在花园口强行登陆,以数量抵消明军的火力,几万人的同时强渡绝对防不了。
  但是……
  他们得先过广武山下这个特殊的九十度大转折。
  “开炮!”
  韩常亢奋地吼叫着。
  他身旁劈山炮骤然喷出火焰,三斤重炮弹斜向下眨眼飞出四百米,准确打在一艘木筏上,巨大的力量瞬间在清军中打出一片血雾,紧接着又撞在他们脚下的木筏上。然后因为原木的阻挡改变轨迹,带着木屑的飞溅和清军的惨叫弹起,眨眼再次撕碎了两名清军士兵的身体。因为弹起的角度很小它甚至斜飞出去,又打飞了旁边木筏上的一名清军脑袋,这才飞向天空紧接着坠落河面……
  “这炮太小了!”
  韩常不满意地说道。
  “队正,您能把六斤炮拖到山顶吗?”
  那炮手一脸纯洁地说。
  韩常无言以对,只好一巴掌甩他后脑勺上,但就在同时,那些正在装填的炮兵发出欢呼,就看见他们刚才击中的木筏,突然间四分五裂,上面倒霉的清军纷纷落水……
  很显然捆扎木筏的绳索,并不能承受这种突然的凶猛撞击。
  “继续开火!”
  韩常吼道。
  而此时在两里多长的山巅,一个个炮兵阵地上,一门门劈山炮也在不断喷射火焰,呼啸的炮弹不断划破空气,飞越最远不超过一里的距离撞击在河面的木筏上,就像打靶一样把渡河的清军打得血肉飞溅,甚至将木筏直接击毁。在不断的炮击中,解体的原木就像垃圾般漂浮,被打碎的清军死尸泡在河水中不断向外释放着鲜血的红色,那些身穿盔甲落水的幸存者拼命挣扎,但依旧被沉重的布面甲坠着沉入河水。只有少数攀附在木头上的清军在漂向下游,甚至还有些被河水推向了岸边,但岸边还有一大堆抬枪和鸟铳在等着他们,就像炮兵打靶一样,那些步兵也在岸边等着打靶,冲向岸边的清军紧接着被射杀在河水中。
  在不断怒吼的大炮旁边,那些炮兵就这样欣赏着清军浮尸满河的壮观场面,亢奋地继续着装填开火的程序,而在他们身后的一条条山路上,用担子挑着弹药的民夫源源不断,甚至还有更多大炮正在被硬生生推到山顶……
  或者干脆抬上来。
  一门劈山炮总共也就才五百多斤重,就算抬又有什么大不了。
  但六斤炮肯定没法弄到山顶了。
  “队正,建奴登陆了!”
  突然间喊声响起。
  韩常迅速将目光转向西,大批木筏放弃继续向下转而靠岸,数以千计的清军重步兵,直接登陆并沿着秋季低水位的空旷河滩,径直冲向西边不远的广武涧。很显然他们是准备从这条著名的山涧向山上进攻,首先摧毁炮兵阵地再继续向下,说到底多铎也不想让八旗健儿当炮灰。
  “调头!”
  韩常毫不犹豫地说道。
  他所辖的劈山炮立刻掉头,开始瞄准这些清军,与此同时他们不远处的另一处阵地上,那些一直没开火的臼炮发出怒吼。尽管二十四磅臼炮听着挺威猛,但实际比劈山炮还轻,单纯炮身才两百来斤,剩下是一个厚橡木的底座,两部分可以分解,同样可以轻松抬到山顶。
  直冲天空的开花弹拖着烟迹的小尾巴很快坠落,就在劈山炮完成瞄准时候,这些开花弹已经落在河滩,并且在登陆的清军中炸开。
  紧接着劈山炮的炮弹也到了。
  不过清军并没被吓住。
  登陆的清军在爆炸的火光中狂奔向前,尽管丢下一路死尸,但仍旧迅速冲向广武涧,很快他们就开始冲击阻击的明军防线。这种山地肯定无法组建车城,但以戚家军战术训练的京营可不只会车城,谁都知道戚家军起家就是一定意义上是山地步兵,作为目前明军头号主力,当然不可能连山地战术都没有。当清军重甲步兵冲到山下准备向上仰攻时候,除了头顶树木间开火的鸟铳手,在他们正面也涌出了一队队超长的长矛手,这些明军组成密集的小方阵,恍如一道道刺墙般推向他们。
  没有携带盾车的清军重步兵迅速以步兵阵型结阵,刀牌手在前长矛手在后最后弓箭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