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566

  王承恩突然一脸喜色地走上楼。
  “何事?”
  崇祯说道。
  “陛下,江西巡抚郭都贤奏报,忠勇伯率京营在丰城大捷,京营第二军以两万人迎战叛军王允成部七千骑兵和三万五千步兵,京营第二军仅死伤千余就击溃敌军,斩首五千俘敌三万多,王允成仅余不足两千骑逃走,抓获左逆此前任命的监军,前户部侍郎侯恂之子侯方夏。
  另外。”
  王承恩顿了一下,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说道:“此战忠勇伯没参战。”
  崇祯眼睛瞬间亮了。
  这意思是什么?他的京营以两万对四万多,而且还包括七千骑兵,结果仅仅以千多死伤就大获全胜?在这十几年里一次次用烂无可烂的表现刷新着糜烂的下限,把他气得一次次都想吐血,十几年里把他的大明葬送了一多半的官军,居然就这样一下子脱胎换骨了?
  这简直堪比成祖时代的京营啊!
  “陛下,这戚继光之法真管用啊!”
  王承恩眉开眼笑地说道。
  “传旨,追赠,不,追封戚继光为伯爵,世袭,寻其后人继承,谥号不改,赠上柱国!”
  崇祯说道。
  “陛下,其子孙多在北方。”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
  戚继光几个儿子除了一个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外,其他几乎全都在锦衣卫,应该说明朝皇帝们对他还是可以的,他的凄凉晚年主要是政治问题,作为张居正系统的,在万历朝对张居正的清算中不可能避免,话说他给张居正送礼可不少,但他的儿子们都是和那些勋贵子弟一样,在锦衣卫拥有世袭职位。
  “那,那,先封了再说!”
  崇祯说道。
  “那忠勇伯那边?”
  王承恩的意思是,杨庆这段时间也算劳苦功高,是不是咱们也给他升升官啊!
  “他?”
  崇祯纠结一下。
  “他就算了!”
  他又看了一眼自己女儿,然后果断地说。
  “陛下,是否该回宫了?”
  王承恩说道。
  他没敢把昨天坤兴公主又偷偷跑到忠勇伯府的事情告诉皇上。
  “回宫!”
  崇祯心情舒畅地说。
  紧接着他在太监们的簇拥中下了揽胜楼,摆出一副慈父嘴脸训斥了一下正在贪玩的两个女儿,这才带着她们和袁贵妃前往码头。
  这时候的玄武湖中各洲和四周都是隔开的,甚至湖周围还有围墙和瞭望哨,而且这里也不是皇帝的御苑,崇祯也不是来游湖,他是来亲自查一些东西的,游湖只是顺便而已。这里实际上是整个大明的户籍资料总库,一百七十万册记录全国户籍资料的黄册就存放在各洲的一间间库房,普通人别说是进湖了,就是看都不行,外面理论上有士兵巡逻放哨。
  当然,只是理论上。
  实际上也就是有那么个制度而已。
  但制度上哪怕是各级官员需要查阅也必须得有虎符,然后在太平洲的核查处登记核实,再由太监用船从太平洲送到各岛,户籍的管理人员也是如此定期上各岛晾晒黄册,以这种可以说顶级的安保,来杜绝人为篡改这些作为帝国土地,税收,征兵等基础的资料……
  当然,实际上没啥卵用。
  明朝后期黄册被篡改又不是什么稀罕事情,这年头谁还不收个贿赂啊!那些管理黄册库的也一样。
  崇祯一家很快登上船,连同另外几艘护驾的船一起划向太平洲,也就是太平门外,现代已经没了,小船在平滑的湖面上缓缓向前,皇帝陛下站在船头,眺望着埋葬了他老祖宗的紫金山,一种豪情蓦然涌上心头。尽管他已经当了十七年皇帝,除了在登基的那一年,剩下的十几年里还真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以前他没钱。
  而现在他有钱了,如果新政推行开他还会更有钱。
  以前他的将军们除了失败几乎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好消息,现在他的将军们带给他的是一个又一个胜利。
  以前他几乎睁开眼就要面对一份份饥荒的奏折,但现在江南的富足让这个词正在逐渐远去,而随着湖广的彻底平定,这个几乎大明后期最大的粮仓也将发挥威力,那时候估计他就根本不需要再为粮食发愁,彻底和饥荒这个词远离,虽然他抛弃了北方但却也抛弃了沉重的负担。
  只要保持这种状态,不出十年他几乎就可以躺赢,无论人口,财力还是粮食,他都对李自成形成碾压。
  那时候他就是拿银子砸。
  拿粮食砸。
  他也照样可以轻松战胜这个对手夺回他失去的一切,更何况他的军队也已经获得重生,两万打四万还包括七千骑兵,居然仅仅死伤千多就获得完胜,这简直让他难以置信,这还是过去辽东战场上几万死伤换不来几颗建奴人头的官军吗?御营能有如此战斗力他又有何惧?三个军的确仅仅能够保证他对南京的控制,那六个军他就可以确保对江南的控制,十二个军他就会拥有对李自成的绝对优势,二十四个军他就能扫平天下所有敌人。
  什么建奴,蒙古王公统统都会被他踩在地上。
  就像当年成祖一样。
  甚至他还可以和成祖一样,派出强大的舰队,就像杨庆说的那些泰西殖民者一样,去征服南洋,去带来数不尽的财富,或者去彻底征服倭国把倭国那些巨大的金矿银矿统统拿下。
  他会成为远迈汉唐的一代雄主!
  而这一切……
  这一切又离不开一个身影啊!
  “传旨,给杨庆晋爵为侯,黄得功也进爵为侯!”
  他叹了口气说道。
  “奴婢遵旨!”
  王承恩低声说道。
  “再……”
  崇祯看了看另一艘船上的女儿,在王承恩疑惑的目光中欲言又止。
  坤兴公主抬起头看着他们,忽然间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崇祯一愣,但几乎就在同时,他们脚下的这艘小船忽然间猛得一晃,而站在船头的崇祯身子同样跟着一晃,王承恩急忙伸手抓住了他,崇祯紧接着站稳了身子向他示意没事了。
  “你们这些狗东西,怎么划船!”
  在王承恩的喝骂声中,这艘小船再次猛然一晃,猝不及防的崇祯惊叫一声下意识后退一步,但他背后就是船外,一脚踩空的他立刻坠落湖面,带着飞溅的水花径直砸进了被浮萍和荷叶覆盖恍如一张绿毯的湖面。
  “不好了,皇上落水了!”
  就在皇帝陛下被一股力量拽进水下的瞬间,他听到了头顶王承恩那惊恐的尖叫声……
第一三六章
崇祯驾崩
  “让开,都让开!”
  狂奔的战马上杨庆大声吼道。
  前方正阳门前守卫的士兵以最快速度将行人驱赶到一旁,所有人都默默看着忠勇伯的身影如风般掠过,转眼进入了同样敞开的大明门。
  崇祯病重。
  杨庆是四天前在袁州得到崇祯落水的消息,那时候已经是第四天了,紧接着他将进攻长沙的任务交给王之仁,然后骑驿马日夜兼程依靠自己强悍的体格狂奔一千多里返回南京。但在太平府就遇上了老王派出等他的太监,知道了崇祯病重的消息,虽然这时候已经是春天了,但料峭春寒中一个从没游过泳的人掉在湖水中,而且还呛了一肺满是细菌的污水,虽然抢救得快但也少不了一场严重的肺病。
  更何况崇祯的体格本来就因为常年缺乏锻炼而弱不禁风。
  只是这落水原因……
  “玛的,我说怎么这边对新政的反应这么平淡呢!原来早就憋着大招了!”
  沿着御街狂奔的杨庆心中暗想。
  的确,江浙士绅和南京的勋贵们对新政的反应过于平静,尤其是后者简直就是毫无反应,要知道南京周围绝大多数土地都在包括徐家在内几个世袭的勋贵手中,尤其是他们侵占卫所的官田也是最多的,南京的那些卫所兵很多都变成了他们的农奴。
  崇祯可不仅仅是收税。
  还有经界呢!
  把各地土地重新进行丈量然后登记再对照户部的资料,与原本南京各卫所属官田进行核对,谁侵占了多少立刻就出来了,就算没有后续的惩罚仅仅是把这些土地重新收回皇帝的手中,对于他们也是惨重损失,更别说他们还得交税,而且惩罚肯定也得是有的,但他们却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不如那些普通土财主们至少还搞出了一个伏阙。
  这本来就是很不正常的。
  之前还有左良玉这个希望,他们都在等着左良玉割据成功,然后再以此逼迫崇祯收回新政,毕竟左良玉若为湖广三省争取了免新政,那崇祯也没有理由只在江浙行新政,但现在左良玉失败了,那他们就得自己动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