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66

  “臣亦顺应天命而已。”
  党崇雅谦卑地对李自成说道。
  “天命,朕这才知道这真是一个好东西啊,只要你们想降敌时候,只需要一句对方是天命所归就行,无论对方是何人,流寇也罢,鞑虏也罢,统统都不是问题,一句其为天命所归尔等就顺应天命了,而后投降得大义凛然了,这就是尔等读圣贤书读出的结果?是不是建奴拿下这北京城,尔等亦喊着天命所归跪拜在这承天门前?”
  崇祯说道。
  “昏君,你有何颜面在此大言不惭?”
  又一个恼羞成怒的大臣站出来。
  “左卿欲何言?”
  崇祯冷笑道。
  “使大明至此者,难道尽皆群臣之过,陛下无失耶?陛下朝令夕改,十七年换数十首辅,各部尚书,各地督臣长久者不过逾年短则数月,使者奔走道路,前者接旨罢免之诏已下,眼前诸公何人不是年内新任?陛下责魏藻德,而魏藻徳任首辅未两月,前任陈演亦不过当政数月,再前者周延儒去年十二月才被赐自尽,朝政混乱至此,欲使群臣尽职如何可得,若以过论之,陛下才是大明至此的罪首,不知陛下将如何面对太祖!”
  兵部右侍郎左懋泰说道。
  “对,陛下自毁天下,又岂能独责群臣!”
  几个大臣立刻附和。
  斗就斗,谁怕谁,以前不敢难道现在还不敢?谁还把你个亡国之君当回事呀!
  “朕朝令夕改也被尔等逼得,尔等食君之禄,又有何人为君分忧,寇薄近郊,朕召诸卿问御寇之策,尔等何人发一言?治国尔等无能,御寇尔等无计,尔等如此,难道朕不能换人?”
  崇祯恶狠狠地说道。
  “臣等无能?臣等之策,陛下何曾听之!”
  一名大臣说道。
  “尔有过何策?教朕加赋吗?”
  崇祯反问。
  “臣……”
  后者结舌。
  “臣难道未劝陛下幸南京?”
  另一名大臣说道。
  “朕集群臣廷议之时,尔为何又闭嘴不言?”
  ……
  “这是狗咬狗吗?”
  李自成茶也不喝了,愕然地看着崇祯舌战群臣。
  话说这样的场面的确很稀罕。
  而且双方很快就吵出了激情,开始互相揭老底,他们君臣其实互相都一肚子怒火,之前一个君一个臣的确没法互相倾诉,现在一个成了亡国之君,一个急于向新君表现自己的忠诚,那完全撕破脸皮了,以前碍于身份不好说和不敢说的这时候全抖出来,也算是来个最后疯狂。尤其群臣又被崇祯怂恿李自成抄家逼得可以说同仇敌忾,对这个昏君那是相当切齿,一群都是耍嘴皮子能手的大臣纷纷上阵揭崇祯老底,甚至就连当年圆嘟嘟的事情都翻出来。崇祯虽然势单力孤,但国破家亡的怒火支撑下恍如张仪附体般毫不示弱,而且还有王承恩在旁边帮忙,同样不断揭这些大臣老底,就连他们一些私人的东西都被扯出来,这些东西王承恩掌握得可不少。
  君臣就这样一个城头一个城下狂喷口水。
  这一幕别说李自成,就是杨庆还有金水桥南边的百姓,城墙上的顺军士兵都看得瞠目结舌,可以说帝王威严和衣冠风度统统丧尽。
  “陛下,您就不做点什么?”
  杨庆溜到李自成身旁低声说道。
  “你怕我食言?”
  李自成看着猴戏说道。
  “陛下岂是食言之人,只是这样下去没完没了呀,他们这是十几年积怨了,估计吵到天黑也有可能。”
  杨庆说道。
  他还真就不放心。
  李自成只是口头答应,这种事情随时都能反悔,所以他提醒李自成是不是该站出来告诉群臣和百姓,正式放崇祯去南京了。
  更重要的是他还急着去接圆圆呢!
  虽然方泽坛应该可保安全,毕竟那里四周有围墙,而且就是一个单纯祭坛也没别的,原本的确也有些驻守那里的人,但这时候因为顺军攻城早就逃跑了,不过也不敢保证万全,万一真有个闲人翻墙进去,那圆圆可就真成肥羊了。而且一个柔弱女子,从昨天下午就是没吃没喝,又被捆着扔到一个一万多平方米的空荡荡祭坛上,这要时间长了可是会憋出心理疾病的,见面后非咬死自己不可。
  李自成诡异地看了他一眼。
  杨庆悚然一惊,下意识地后退一步。
  “哈哈!”
  李自成笑着站起身,拍了拍他肩膀,然后在他疑惑的目光中,径直走向了依旧在喷口水的崇祯,很快他就到了后者身旁,崇祯愕然闭嘴,下面的大臣们同样愕然闭嘴,所有人全都疑惑地看着李自成,看着他走到了崇祯面前。因为靠得太近,崇祯还下意识地后退一步,李自成就那么背对门前众人,静静地站在崇祯不足两米外,身材魁梧的他很好地形成一种压迫感,阳光照在他的盔甲上反射金光,甚至王承恩都吓得赶紧上前,但却被李自成伸手推开。
  杨庆则在旁边紧张地看着。
  同样紧张地看着这一幕那些大臣们目光中立刻出现了期待,都瞪大了眼睛等待着,等待着李自成把这个昏君一刀砍死的那一刻。
  然后……
  “臣李自成叩见陛下!”
  李自成跪倒叩首高喊。
  整个承天门上下瞬间一片寂静……
第十三章
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
  “陛下,臣李自成叩见陛下!”
  在这一片寂静之中,李自成跪在崇祯面前又说了一句。
  还是寂静。
  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看着承天门上的这一幕,看着这个折腾大明十几年的头号反贼,刚刚攻破京师,俘虏了大明皇帝的胜利者,他居然跪在了自己的俘虏面前,跪在了已经事实上沦为阶下囚的崇祯面前……
  还是杨庆反应最快。
  他立刻推了一把崇祯低声说:“封王,王西北,节制淮河以北,承制封拜。”
  崇祯迅速清醒过来。
  他和依旧保持笑容地李自成对视了一眼,紧接着深吸一口气说道:“传旨昭告天下,迁都南京,另加封李自成为秦王,位在诸侯王之上,置秦国百官,赐天子仪仗,以陕西及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地为秦王封国,并以秦王为北京留守抵御建奴,节制淮河以北各地,承制封拜,北京文武官员,淮河以北军民皆归其统辖。”
  就在他说话间,杨庆以最快速度从牛金星手中接过一份空白圣旨铺在王承恩面前,老王接过笔墨以最快速度拟旨,紧接着掏出怀里的玉玺盖章,崇祯接过墨迹未干的圣旨转手捧到李自成头顶,李自成立刻高举双手接过。
  “臣领旨!”
  他说道。
  然后他站起转身笑眯眯地看着城下……
  城下瞬间一片吐血之声。
  其实李自成的选择不难理解,他最初的目标就是这个,哪怕是在兵临城下之后都坐在城门外看风景了,他仍旧派被俘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和崇祯谈判,谈判的内容尽管正统历史书都回避没有记载,但一些明末文人的私人著作中仍旧有记载。就是他要求割西北为王,甚至提出可以帮崇祯平定天下,解决其他那些造反者来作为交换,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打进北京,但现在就算打进北京了他处境也并没有获得实质性改变,他不但没有得到什么,相反还背上了一个额外的负担。
  他得代替崇祯面对清军。
  那么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赶紧和明朝停战,他不可能在明清南北夹击下生存,他要么和明合作要么和清合作,但和清他没有合作的基础,因为多尔衮想要扩张就只能抢他的地盘,以前没拿下北京他们可以做盟友,但拿下北京后他们就只能做敌人。
  而明朝却没有能力再向北扩张。
  明朝在他面前能做的只有自保而已,而他也不可能在北方还有多尔衮威胁下继续向南扩张,既然这样他当然要和明朝合作。
  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然后他需要崇祯承认他对北方的统治权,明确双方之间关系,只有明确了关系才能确保和平,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而明确关系的最好办法当然是称臣,说到底一个横行天下十几年,从一个流寇席卷半个国家,甚至拿下帝国都城的家伙不可能是个莽夫,更不可能是个不懂政治的傻子,他比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得多,否则他早变死人堆里一员了。
  而这对崇祯同样有好处。
  一则崇祯可以在他保护下以正式迁都的招牌南下。
  虽然崇祯要放弃淮河以北,但这片土地原本就烂了,饥荒鼠疫战争早把淮河以北变成一片毫无价值的土地,说赤地千里也不为过,无论山陕河南全都说道旱蝗的重灾区,后者还被黄河淹了,至于山东历来贫瘠,河北刚刚遭遇瘟疫的沉重打击,对崇祯来说这些地方全都是压得他透不过气的负担。
  他这些年为了维持这片土地的统治估计也筋疲力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