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566

  后面一字排开的五十门红夷大炮同时发出怒吼,炮弹在他头顶呼啸而过,在武胜门上打得碎砖飞溅。不过这种要塞级城墙没那么脆弱,十几斤重实心弹在飞了近一里后,基本上也就磕碎几块城砖,但如果想再继续拉近距离,那就得面对城墙上大炮居高临下的轰击了。所以在这样的火炮对射中,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处比城墙还高的阵地,但武昌城北是一片浩荡的沙湖呢,就湖岸和长江之间一带最多二里宽湿地,甚至中间还横着一条连接的水道。
  这样地方哪有合适的炮位?
  当然,这小事不值一提。
  杨庆早有准备。
  紧接着他将那方天画戟一晃,后面的炮击立刻停止,然后他很有装逼风范地冲着城墙上傲然一笑。
  “左良玉,洗干净脖子等着吧!”
  他嚣张地吼道。
  然后他以最快速度调头,催动战马回到己方阵型,并且迅速穿过炮兵阵地,到了另外一处正在架设大炮的阵地上。
  真正的重炮阵地。
  在这里六门口径超过五寸的巨炮正在临时征用的耕牛,还有无数士兵的拖拽推动下,在不得不铺上圆木和稻草的地面上一点点向前磨蹭,不时有士兵累得筋疲力尽倒下,然后被拖到一旁紧接着另外备用的上前接替。而黄得功带着一脸亢奋,手中拎着皮鞭亲自在一旁监督着,在这些大炮后面,还有一辆辆满载弹药的新式四轮马车,一个个脑袋大的光滑实心铁球摆放着,那些拉车的牛缓慢迈步向前……
  这是三十斤长管攻城炮。
  或者崇祯亲自命名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杨庆督造的。
  话说他其实不会铸炮,但作为一个现代人这完全就是最基础的物理知识,说白了影响这东西质量的无非就是材料纯净度而已,炮管容易炸膛除了管壁厚度不够外主要就是杂质太多,那就精炼到最纯净好了。以那些工匠精炼的铜再加上同样精炼的锡,通过熔炼试验最终得到延展性最好的配比,然后再让那些工匠以铸造工艺品的精神来铸造出炮管。
  多花银子呗!
  没有镗床那就以手工方式,把内膛打磨到最光滑和最圆。
  而炮弹的铸造同样以铸造工艺品的精神,铸造到和炮膛契合度最佳,甚至为了确保不出问题,每一门炮的炮弹都是专用,这样也就不存在公差问题了……
  这就足够了。
  前膛炮又不是什么高端技术,大明的炮烂是偷工减料的结果,并非大明工匠没有铸造高档火炮的能力。
  这就是个成本问题。
  杨庆直接撒出一万两银子一门炮。
  话说从葡萄牙人手中买的红夷大炮才一千两一门,那还是葡萄牙人狠宰肥羊,再加上购买者虚报牟利,而他就实打实地一万两来一门,最终结果就是给大明铸造出这六门堪称真正的国崩,炮弹重量三十斤,实际上按欧洲标准都快赶上四十二磅炮了,夸张的二十五倍径,一千米内可确保威力,一里内精度可以保证击中一栋房子。
  唯一的缺陷是重达万斤,而且还是一万多斤。
  “这要是能轻点就好了!”
  王之仁在一旁感慨道。
  话说这种堪称国之重器的,自然只有京营才有权使用。
  “有长江运河汉江湘江呢,你管那轻重干什么?”
  杨庆说道。
  话说他手拄方天画戟的形象,在这种恍如拿破仑战争时候的背景中也的确可以说画风诡异了。
  尤其是旁边黄得功还穿山文甲,头戴明显装逼用的凤翅盔呢!
  的确,他有这好条件啊!
  江南四通八达的水网,可以确保别说万斤重炮,他就是弄几门乌尔班也照样可以畅通无阻,无非就是从船上卸麻烦点,但这个可以用专门的运输船解决,一门炮一艘就像浮箱一样的特制运输船,吃水浅到只有一尺可以直接冲滩,配上桨手划船,找个合适的沙滩冲滩,前面迅速人工填木头石头之类铺路,弄个几十头牛从上面向下硬拽……
  反正也没有码头能承受它们。
  而在南京有专门修建的码头和特制的巨型吊臂,来负责把它们吊装上船,至于南京以外也简单,迅速挖出一个类似船渠的,把那些运输船弄进去,再用牛把它们拖上船。
  这就足够保证机动。
  至于运到战场的小事不值一提,江南哪座重要城市不是临河?
  无非就是渡口到城下那点距离而已。
  说话间第一门大炮就位,这片阵地距离武胜门不到一里,实际上准确说应该是五百米,而这也是红夷大炮有效射程的极限外,后者当然不可能真得一炮糜烂十几里。最大仰角射击或许能打几里,但真要说可以有效瞄准的射程也就三四百米而已,这本身也是欧洲战场上火炮最标准交战距离,威尼斯人测试的六十磅炮准确射击的距离也才六百多米,英国人的大蛇铳有效瞄准距离四百码,不过最大射程倒是超过两千。
  一直到一鸦时候,英国战列舰也还是在虎门炮台五百米下锚与其对轰。
  结果摧毁了炮台自己却几乎没挨几颗炮弹。
  但这些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就不一样了。
  “爵爷?”
  一名军官看着杨庆行礼说道。
  在他身旁一名装填手抱着沉重的炮弹塞进炮口,因为契合度高再加上仰角很小炮弹并没落下,另外一名士兵用推弹杆猛推一下才推下去。
  杨庆亲自走过去趴在炮管上瞄准。
  “点火!”
  紧接着他满意地说。
  说完他以最快速度跑到十几米外。
  那军官拿着点火杆,小心翼翼地将火绳杵进了点火孔。
  下一刻伴随一声炸雷般的巨响,在炮口火焰的喷射中,整个大炮猛然间向后一退,后面的支撑深深地犁开泥土,而在火焰和硝烟中,三十斤重的巨大炮弹呼啸着划破空气……
  “一,二,三……”
  就在杨庆数到三的时候,远处肉眼看见的武胜门城楼上尘埃飞扬,下一刻就像被怪兽猛然啃了一口般,一个诡异的缺口赫然出现,紧接着那城楼的一角仿佛垮塌的积木般塌落。
  四周欢呼声瞬间响起。
  “呃,没瞄好!”
  杨庆却一脸遗憾地说。
第一三零章
都是咱大清的好奴才啊!
  “终于出来了!”
  杨庆颇为欣慰地说。
  在前方洞开的武胜门内,大批士兵正在源源不断涌出,而在这座城楼塌了半边的城门右侧,一段城墙已经在三十斤炮弹的不停轰击下同样塌了半边,仿佛滑坡的山体一样在护城河边堆起了一个斜坡,这是两百四十枚炮弹的收获。
  不过命中的只有三分之一。
  虽然还没完全轰开城墙,但实际上也已经差不多了。
  如果不考虑士兵的伤亡,这时候已经可以发起总攻了,先让炮灰们冲上去填护城河,管他拿土填还是死尸填呢,总之炮灰们的意义就是填壕,不去就直接砍死就地正法。紧接着敢死队重甲长刀向着这个斜坡强攻,而后续士兵则不停地向前挤压,哪怕踏着堆积在斜坡的死尸也足够冲上城墙了,一旦登城剩下就是继续扩大突破口并占据城门一带,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外面的骑兵汹涌而入……
  至于巷战一般不会有的。
  冷兵器时代除非像江阴那种阖城抱定必死信念的,否则是不会有巷战这样的战斗发生的。
  显然武昌百姓不会有必死信念。
  左良玉也很清楚这一点。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出城迎战,否则他恐怕是撑不到明天的,守城已经没什么意义了,相反原本不划算的背城决战,成了这时候对他来说最划算的,话说他的确运筹帷幄,可他真没想到杨庆弄来这么恐怖的大炮啊!
  红夷大炮和这些比起来那就是个小炮仗啊!
  一炮下去城墙塌一大块啊!
  当年明军反攻滦州红夷大炮轰了三天,现在三个时辰没到这城墙就跪了。
  他既然出来那就简单了。
  “列阵迎战!”
  黄得功立刻喊道。
  杨庆也没管他,直接自己退向岸边的码头。
  指挥军队的事情是不需要杨爵爷操心,而且这里地形也不适合他习惯的重骑兵突击,总共就两里宽的一小块松软湿地,一边是长江一边是沙湖,步兵可以在这样的战场上最大限度密集而且不存在侧翼。而骑兵不但跑不起来而且还得承受最大限度密集的火力,这是纯粹属于步兵的战场,另外这个时代的沙湖和东湖是一个整体的,那么也不存在骑兵绕过去的可能。
  等他绕过整个这片广袤的湖区仗早打完了。
  再说这样的战斗也用不着他亲自出手,作为监军他需要的是观战。
  “爵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