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之祸害(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375

  郭洪吼道。
  近一万四千骑兵,也不是他这两个营能够硬拼的,不能硬拼却有另一种办法对付。
  战马速度更快的两个营明军骑兵立刻分开。
  同样对面如怒涛般冲来的清军也一分为三,三千多哥萨克追郭洪,另外三千蒙古骑兵追骑兵二营,剩余旗军强攻子洪口,很快就在骑兵追逐着跑远的同时,七千旗军就撞进子洪口守军火炮射程,紧接着骑兵一旅所属炮营和步兵营的炮队加起来,二十门七斤半线膛炮立刻就喷射出火焰,密集的炮弹在清军中炸开,那些全速冲锋的八旗精兵被炸得血肉横飞。
  不过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对明军充满刻骨仇恨的八旗精兵们前赴后继,七千匹战马踏着地动山摇的马蹄声疯狂冲锋。
  但紧接着明军的步枪射击声也响起。
  那些趴在战壕里的明军步兵不停重复着拉枪栓装子弹扣扳机的动作,密集的子弹以每分钟超过十轮的速度不断呼啸着撞在清军中,冲锋的清军骑兵一片片倒下,紧接着在身后同伴的马蹄下踏为肉泥,不过明军那狂暴的火力依旧无法阻挡清军,一匹匹矮小的蒙古马上,恢复了祖上那种悍勇的八旗精兵们就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呐喊着挥动手中马刀等待复仇的一刻。
  近了,近了,明军的防线越来越近了!
  密密麻麻的爆炸声骤然在他们脚下响起,就像掉进陷阱里一样正在冲锋的清军前锋瞬间塌下去了一大片。
  好吧,这是地雷。
  但地雷也阻挡不住清军,后面的八旗精兵依旧在向前冲。
  从杨丰起兵到现在都已经整整七年了,七年里他和明军的手上沾满了旗人的鲜血,可怜曾经的统治者沦为了丧家犬,无数八旗精兵家破人亡,他们的兄弟被明军砍下脑袋,他们的父母被践踏成泥,他们的妻子姐妹沦为万人骑,仇恨,屈辱无时无刻不在他们心中烧灼,现在终于到了复仇的时刻,尽管他们的脚下铺满同伴的死尸,尽管他们身旁炮弹在不停爆炸,子弹在不断呼啸,但他们依然没有人退缩。
  所有人都在冲,不停地冲,全速地冲!
  呃,可惜他们还是没冲过去。
  铁丝网横在前面呢!
  顽强的意志撞上柔韧的铁丝网之后终究还是没什么卵用的。
  那些狂奔的战马在一道道铁丝网的限制下,不得不悲鸣着停下来挣扎着试图摆脱那些恶毒的铁刺,但却越缠越多,越缠越紧,马背上八旗精兵们绝望地挥舞着马刀,俯下身子不停砍着柔韧的铁丝网,结果却无济于事,砍断一根还有一根,就仿佛无穷无尽一样,而他们身后那些冲锋的八旗精兵依然在不断地撞上来,看似好像没有阻碍的冬日原野上就像一道无形的水坝般,将铁骑的洪流牢牢阻挡住。
  然后炮弹不停在他们中间炸开。
  子弹不断穿过他们的身体。
  在他们对面,仅仅不过二十多丈外的战壕内,那些明军士兵依然不停地完成着机械的动作,拉枪栓,推进子弹,瞄准,扣动扳机,拉枪栓,推进子弹,瞄准,扣动扳机……
  八旗精兵们的生命就这样不断地消逝。
  七千骑兵,冲不开不到两千步兵和炮兵的防线。
  这就是技术的差距,指挥官的头脑和士兵的意志在这里都失去了作用,一旦技术形成了代差,基本上战争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拿着一七零零年武器的清军在原本一百五十年后才能出现的武器,和原本两百年后才能出现的防御战术面前,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来为明军续写不败的辉煌。
第356章
炸药登场
  “停,跟这帮哥萨克较量较量!”
  已经封冻的汾河岸边,郭洪勒住了战马看着远处正在追来的哥萨克,然后伸手摘下自己的长矛喊道。
  这时候的哥萨克还没有顿河马可以骑,他们的马实际上来源混乱,本身这时候他们也并不是正规化的骑兵,中亚马,卡巴金马,甚至蒙古马,在这时候的哥萨克人中都能够看到,和清一色阿拉伯马的明军速度比赛的结果,就是战马水平不够的被远远甩在了后面,真正能够撵着明军的只有一千多马好的。
  而明军一个骑兵营是一千零二十四人。
  “对,列阵,验验哥萨克的成色!”
  郭洪身旁骑兵一营营长同样摘下长矛高喊。
  紧接着那些明军骑兵纷纷摘下长矛掉转了马头,以最惯用的战术分成两列横队队前后密集排列,然后端平了手中长矛,随着郭洪的吼声迎着追击而来的哥萨克开始小步慢跑。骑兵的对冲中步枪没什么卵用,狂奔的战马上开火基本上打不中什么目标,相对冲锋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米,也不会让骑兵有足够时间在开火后换上长矛,这样的作战就是最简单的方式端着长矛以最快速度撞,实际上近代骑兵对冲中通常是禁止用马枪的。
  就在同时追击而来的哥萨克也在狂奔中整队。
  他们的队形很乱。
  没有经过常年严格训练的武装浪人,不可能做到明军骑兵的紧密队形,但他们手中同样换上了一支支长矛,只不过长度仍旧比明军的要短许多,只能算是半长矛,实际上这时候哥萨克还喜欢用投枪。而且他们不同于密集排列的明军,后者都是双手持矛,因为常年严格的训练让他们的战马早习惯了紧贴在一起奔跑,根本不需要额外控制,互相带着就能保持节奏,但哥萨克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必须一手拉住缰绳将长矛夹在另一边的腋下。
  两支铁骑的洪流,以每秒钟超过二十米的速度,在一片冬日里空旷的麦田中拉近着距离。
  几百米距离转瞬即逝。
  依然保持密集队形的明军,就像一把重锤般凶猛地砸在哥萨克中间,在一片长矛折断的响声中瞬间撞穿了单薄的阵型,无数哥萨克带着折断的长矛,在撞击的巨大力量下惨叫着跌落,然后紧接着被狂奔的马蹄踏成肉泥。
  而明军……
  无一落马。
  这样的对冲中一寸长一寸强。
  躲过第一排长矛的哥萨克,也躲不过第二排的长矛,空心木杆的丈八长矛长度接近六米,第二排的长矛仍然有近一半长度在第一排骑兵前面,完全组成一道密集的长矛墙,撞上的结果只有死亡。
  在这样的战斗中长矛的长度就是公理。
  撞穿了哥萨克的明军骑兵紧接着在阵型后面掉头重新列阵。
  “大明骑兵,进攻!”
  郭洪拔出军刀大吼一声。
  “大明骑兵,进攻!”
  重新列阵的明军骑兵同样拔出军刀吼道。
  或者不能称为军刀。
  而是刺剑。
  明军都是双刀,骑兵对骑兵用直刃刺剑,砍步兵时候换弧刃弯刀。
  依然密集横队的明军骑兵,以还有长矛的三百人为前排负责冲击,没有长矛的以两排横队跟在后面,同时手举着刺剑探身向前以最大限度伸出,就像一片明亮的银色长刺般再次撞向哥萨克。而后者同样重新整队发起了冲锋,转眼之间两支骑兵再次相撞,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密集阵型带来的强大冲击力对于散乱的哥萨克完全是致命的,凶猛的战马在长矛的折断声中轻松撞穿哥萨克,就像无数狂奔的猛兽般把那些身上插着长矛的哥萨克踏在蹄下。
  而接下来……
  哥萨克毫无悬念地溃败了。
  “玛的,不过如此!”
  郭洪啐了口唾沫鄙夷地说道。
  不过也就是在这时候,后续的哥萨克开始赶到了,但他们根本无法集中起来列阵,因为战马的素质问题,这些哥萨克实际上被拖成了很长的队伍,一看这种情况,郭洪毫不犹豫地再次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不过这一次明军骑兵不需要密集阵型了,而是迅速分成一个个小队,小队间仍旧采取密集队形,就像一个个小型的骑兵阵般举着剑刺迎头撞向哥萨克。
  但在撞上的瞬间最先响起的却是密集的枪声。
  左轮手枪。
  一手剑刺一手左轮。
  冲锋的同时首先一轮玩一轮近距离射击,不管打中打不中吓一吓对手也是好的,而就在哥萨克在枪声中分神的时候明军的剑刺在就到他们身上了,直刃剑刺与弧刃弯刀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可以起到长矛的效果,近一米长的剑刺加上向前探出的臂长,实际上并不比哥萨克的半长矛短,唯一的问题是对骑兵要求比较高,因为同样冲击时承受的力量也不是普通人能对付。
  不过好在这是明军最精锐骑兵。
  一千骑兵凶猛地撞上稀稀拉拉的哥萨克,然后就像山洪冲撞羊群般瞬间席卷而过,只留下不断蔓延的死尸,被摧毁了勇气的哥萨克人四散奔逃,他们却没注意到就在自己的另一边,之前就杀入晋中盆地的骑兵一旅三营已经完成了整队,一千支恐怖的丈八长矛在如同墙壁一样的骑兵阵型前面平伸着,矛刃反射着一片凛冽的寒光,装饰性的小三角旗在矛刃后方猎猎。
  然后他们的指挥官将手一压。
  杀!
  而就在此时,数百公里外的居庸关铁路尽头,亲自跑来观摩的高淮点了点头,他旁边的一名军官同样将手向下一压吼道:“开火!”
  在他们不远处,粗如水桶一样的八十斤巨炮斜指天空,炮膛后面的平台上,主炮手狠狠地一拉炮绳,发火管喷射的烈焰瞬间引燃了最新式的发射药,紧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炮口超过五丈长的膛口焰喷射而出,巨大的炮弹以超过音速旋转着呼啸射出,不过和以前大炮不同,这一次膛口的硝烟明显淡了许多,当然并不是没有,实际上那硝烟依旧非常壮观,但却并不符合这种火炮那恐怖的身份。
  “新的发射药真不错,分量不大威力可够猛!”
  高淮身旁军属重炮旅旅长说道。
  高淮没有说话,手举望远镜紧紧盯着远处,那里是一座环形的炮台,清军的前沿,实际上双方各以一道长城为界,明军控制区边界是居庸关,清军控制区边界是八达岭,中间作为缓冲区。但长城并不足以为清军提供保护,这一点他们非常清楚,实际上老式的城墙都已经无法阻挡明军,尤其是白磷炮弹的轰击对于没有遮蔽的城墙上非常致命,所以清军在八达岭修筑了多座新式的半封闭式炮台来作为核心,而这一次测试的目标就是这些炮台。
  骤然间那炮台右侧火光一闪,爆炸的硝烟升起。
  很显然这一炮打偏了。
  不过这也很正常,七里外的目标怎么可能一下子命中。
  就在这时候完成手动复位的大炮后面,炮门被士兵门打开,同时炮闸被提起,紧接着两名士兵抬着巨大的炮弹放上了供弹槽,然后立刻被推进炮膛,而装填手又开始放入药包……
  好吧,这是新式发射药。
  实际上是硝化棉,包括炮弹里填的也是。
  杨丰已经开始小规模生产硝酸,虽然除了鄯善那个巨型硝石矿以外,国内硝石都不多,但还是有一些的,硝石与浓硫酸加热出的蒸汽通入水中溶解就是硝酸。这也是二十世纪之前硝酸的最主要生产方法,棉火药,苦味酸,硝化甘油,锑恩梯发明时代的硝酸都是这样得来,智利硝石受宠就是因为这个,直到合成氨技术把它踢到了一边。但现在他还是得用这种方法,当然这种方法成本高,实际上不能算真正的工业化生产,不过这也没办法,合成氨对他来说还是太夸张了。
  而硝石和硫酸加脱脂棉就是硝化棉了,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
  当然,这只是原理,实际上真正到实用的产品还需要有一大堆东西,比如说解决硝化棉的不稳定性之类,但好在这对杨丰不值一提,别人辛辛苦苦需要用无数试验甚至生命来解决的问题,他只需要直接拿来就行。不但是硝化棉,就连诺贝尔的达纳炸药也已经开始进行小规模生产,那个无非就是硝化甘油加硅藻土实际上还得加硝化棉,另外还有台湾特产樟脑,但这对杨丰同样也都是不值一提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3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