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之祸害(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375

  信杨丰,得永生,不信者,就去死!
  正当他乘坐着自己的专列,沿着京山铁路驶往北京时候,遥远的印度洋上,两支庞大的舰队摆出了经典的战列线,正在不断向着对方喷射火焰,蔚蓝色的大海上硝烟弥漫,炮弹呼啸,一道道水柱冲天而起,炮弹的爆炸声响彻天空。
  这是大明海军南洋舰队和十字军舰队的最后决战。
  也是大明与荷兰争夺东方海上霸权的最后决战,已经没有退路的荷兰人,为了保住印度洋上的殖民地,为了保住他们在东方的最后一座宝库,当然,也是为了保住海上马车夫的最后一点尊严,尽管希望渺茫,但仍然在他们的舰队司令率领下选择了迎战。因为在他们的右边就是锡兰的海岸,而在他们的另一边是科罗曼德尔海岸,甚至在这里还可以看到马尔巴拉海岸,而这三块地方,构成了荷兰在东方最核心的殖民地。
  他们别无选择。
  每一艘战舰上,那些荷兰水兵都在拼命地忙碌着,在炮弹四散飞射的弹片中不断倒下,在白磷燃烧的火焰下哀嚎惨叫着,但活着的依然不顾一切地用他们的大炮做着徒劳地挣扎。
  真正徒劳的挣扎。
  他们那些从英国人手中高价购买的球型开花弹,根本无法击穿明军战列舰的甲板,就像撞上墙壁的皮球般,不断被厚达两尺的坚固柚木弹开,带着燃烧的木管引信落入大海,激起一道道不值一提的水柱,哪怕他们的四十二磅炮也是如此。
  而他们的甲板,也挡不住四十斤线膛炮的开花弹,随着明军舰炮发出的怒吼,一枚枚装满火药的尖头圆柱形炮弹轻松打进他们的船舱,然后用恐怖的爆炸收割着生命。
  更何况还有四门八十斤巨炮。
  那两艘可怕的纵帆战舰,在他们的另一边高速航行,不断在两公里外向着他们射出致命的炮弹。
  就像两个幽灵。
  没有什么能抵挡它们的轰击,八十斤重的巨大炮弹,轻松撞碎一艘艘荷兰战舰的甲板,然后用十几斤火药爆炸的恐怖威力轻松撕碎它们的身体,在平滑如镜的海面上,一团团如火山喷发的烈焰不断炸开,一艘艘曾经驰骋大海的海上霸主粉身碎骨,被炸碎的残骸在海面燃烧,浓烟滚滚冲向天空。
  而在它们的另一边,十几艘战舰排成战列线,一刻不停地向着它们倾泻炮弹,在那一根根高耸的桅杆上,红色的龙抱日月旗猎猎舞动。
  这是新一代霸主的旗帜。
  “这就是技术的差距?可笑我们是那么踌躇满志,可笑我们是那么目空一切,我们自以为我们有更加庞大的舰队,我们有更优秀的舰长,我们还有更高素质的水兵,我们自以为可以轻松击败他们,可结果,在技术的优势面前我们就像一群小丑,他们轻松地挥动扫帚,把我们统统扫进了垃圾堆,荷兰的时代结束了,我见证了她的辉煌,没想到也见证了她的倒下。”
  威廉三世号的舰长室内,班克上将苦笑着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几乎就在同时。
  “轰!”
  一声巨响。
  在他不远处的舱壁骤然变成无数碎木喷射进来,就在同时一个巨大的黑影狠狠撞在他前方的甲板上。
  班克上将一动没动。
  虽然一块碎木就插在他的腿上,但他依然保持着原本的姿势坐在那里,拿起酒瓶又倒满了酒,就在他把酒杯放到嘴上的那一刻,眼前骤然化作了一片火海。
  看着被烈焰吞噬的旗舰,海面上还在挣扎的四艘荷兰战列舰上,那些船长黯然地下达命令,一面面白色旗帜升起,一门门大炮停止了射击,就连那些炮门都无奈地关闭。
  他们投降了。
  “前进,目标科伦坡!”
  威海号战列舰上,罗璋傲然地说道。
  紧接着庞大的明军舰队驶向前方,驶向那片隐约可见的绿色地平线,驶向曾经臣服于大明的锡兰,去告诉他们……
  我们又回来了。
第346章
杨丰式的民族融合
  “你我兄弟,不必如此拘礼!”
  就在罗璋率领着庞大的舰队到达科伦坡,并且用八十斤炮开始炮轰荷兰人的要塞时候,杨皇帝正在北京的皇宫内对着趴在自己脚下的李焞说道。
  高丽王殿下是受到他的召见而来。
  从汉城乘坐明军的巡逻舰到天津港不过两天时间,然后再乘火车几个小时就到北京,往来交通便捷得很,这一趟也让李焞见识了一下现代科技的力量,据说国王殿下第一次乘坐蒸汽巡逻舰的时候,居然被那汽笛声吓得直接坐在了地上,不过现在已经适应得很好了,在天津港换乘火车的时候并没有再出什么意外。
  李焞小心翼翼地站起来。
  他对杨丰的恐惧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了,只要一看到这家伙,脑子里面就出现了那背对着血色残阳,骑着一头巨大狰狞的怪兽,手中拎着青龙偃月刀,高高在上恍如神灵般踏着遍地死尸缓缓走来的身影,然后他就忍不住有点两腿发软。这一次杨丰召见,他也是心中颇为惊恐的,高丽战场上他的军队表现,已经引起明军高层不满,甚至总参谋部都提出要收走他的统治权,然后将高丽收归大明直辖的消息他也知道,这一次杨丰突然召见,要真是为了这件事他可怎么办呀?
  一想到这个问题,李焞就忍不住有点哆嗦。
  尽管这时候的乾清宫内早装了暖气,烘烤得实际上可以说温暖如春,但他却一点都感觉不到。
  “你不要胡思乱想,朕这一次召你来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杨丰看着他笑了笑说道。
  “打仗的事情哪有不死人的,再说当兵的贪生怕死,也不是你的过错,你们李家世代忠贞,这个朕还是明白的,但是高丽王国防卫军的问题,也的确到了已经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否则以后这仗是没法打的,当兵的不怕敌人多么厉害,就怕自己身旁有一群随时都有可能出卖自己的同伴,你没带过兵,不太了解这一点。”
  紧接着杨丰又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
  李焞松了口气问道。
  只要不是收走他高丽的统治权就行,真要那样,他还真就没胆量反抗。
  “第一,你的军队必须扩充。
  至少扩充到十万人,这不光是为了击退鞑子,还得为以后向东北进攻做准备,那么广袤的区域仅仅第七军是肯定不够的,以后还得你的军队参加,至于武器弹药这个就不用你管了,你只需要负责粮饷就行。”
  杨丰说道。
  李焞赶紧点头。
  这对他是好事,十万军队的粮饷他咬咬牙还是能供应的。
  “第二,这支军队的训练指挥都交给高丽经略使就行,你的将领也不懂打仗,更不懂怎么训练现代军队,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说不定再上战场,还是会出现之前的情况。”
  杨丰接着说道。
  李焞赶紧接着点头。
  这种事情上他也没有反对资格,话说战场上高丽军一触即溃的情况也把他吓坏了,还是由明军来指挥训练更靠谱些。
  “第三,为了方便作战,在战区需要的情况下,高丽经略使有权惩处任免一些地方军政官员,毕竟打仗离不开地方协助,要是前线将领对地方军政官员没有点威慑力,很难会让他们尽心尽力,估计你也知道你的那些地方官员都是什么样的水平。”
  杨丰又说道。
  李焞刚想犹豫,一看见他的脸色立刻就变成了点头。
  “第四,朕准备在你们那里先修一条铁路,以方便军需物资的运输,尤其是如今大同江已经开始封冻,军需物资只能走汉城走仁川,但向北长达数百里的陆路运输线太长了,而我军作战又严重依赖后勤,所以这条铁路必不可少,这样修铁路的劳工也得你负责。”
  杨丰说道。
  李焞赶紧点头。
  这完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哪怕以他的头脑,坐着火车从天津到北京这一路走来,也知道了这绝对是好东西。
  他当然不知道,这只是杨丰为了更方便控制他的国家,这条铁路从汉城开始,向北一直修到鸭绿江,向南修到釜山,向东修到元山,然后明军驻扎汉城,另外在铁路沿线驻军护路,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快速到达这个国家的任何主要城市。同样这样一条铁路也会更加有利于大明从高丽吸血,可以说只要这条铁路建成,高丽就完完全全地掌握在他的手里了,哪天找个借口,直接把李焞圈养起来,把高丽完全变成大明的省,再学倭国人玩奴化教育就可以了。
  不过一个省还是太多,最好变成两个省,正好以三八线分,北边朝鲜省,南边高丽省。
  而扩军,则是为了让更多高丽青壮年成为战场上的炮灰,明军接管指挥权,也就让前线的明军将领可以理直气壮地要高丽军去当炮灰,惩处地方军政官员的权利也就意味着谁敢反抗不去当炮灰,那么明军前线将领就有权直接拉出来毙了。总而言之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高丽的青壮年人口,然后鼓励大明的男人来高丽娶外宅,就像那些前来高丽打仗的小伙子们,在高丽缺少男人的情况下,就完全可以照顾一些高丽的姐妹们嘛!
  帮她们干干活儿,给她们送点吃的喝的,买几身新衣服,实在需要也可以给她们一些精神的安慰,不能光在物质上帮助她们,至于帮到床上那也就帮到床上的。
  反正大明是一夫多妻制。
  大不了那些年轻小伙子家乡一个老婆,高丽再养一个老婆,多多开枝散叶,对于这样的行为可以进行适当鼓励,比如说嫁给大明男人的高丽女人可以免除一切赋税之类,再不然嫁给大明男人的女人生下孩子就按照大明人民的待遇,先给他们搞起义务教育来。总之,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高丽男人到战场上为保卫国家而献身,然后让更多的高丽女人,在床上为汉族与高丽族的民族融合而献身。
  话说民族融合当然是应该的,我们的民族可历来都是兼容并蓄的。
  只不过得像他这样融合才行。
  李焞当然不会知道杨丰憋着辣么多邪恶的心思,他现在也没有资格拒绝什么,只要杨丰不惦记着废了他,那就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对于他来说才不在乎高丽在战争中死多少人呢!
  只要他的高丽王位稳如泰山就行。
  他的懂事令杨丰非常满意。
  紧接着皇帝陛下就带着高丽王登上了自己的新玩具。
  一个奇形怪状的大家伙,前面横卧一个擎着烟囱的黑筒子,筒子后面是一个装饰华丽的方形车厢,描金画彩还镶着玻璃窗,就像现在流行的新式马车般,下面安装着昂贵的橡胶充气轮子,车厢前面还有一个敞开的驾驶室,一个身穿锦衣卫服装的男子正站在里面,往熊熊燃烧的炉膛里填吸满了汽油的木炭。
  好吧,这是蒸汽车。
  和火车一样使用锅炉和蒸汽机。
  实际上在内燃机发明前,蒸汽动力的汽车就已经开始大量出现了,甚至包括蒸汽动力卡车,只不过一开始因为技术问题锅炉爱爆炸,所以始终没有干过马车,等各种技术问题解决,可以普及这种东西了,内燃机的出现又彻底把它打入垃圾堆。但实际上直到一九一五年,最后一家制造这种汽车的工厂才停产,至于使用则到二十年代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甚至到抗战时候因为缺少燃油,中国的公路上还依然在跑蒸汽公共汽车,而且还是烧木炭的。
  但对于杨丰来说,这却是好东西,虽然靠这东西来运输军用物资,未免有些太不靠谱了,这个故障率比较高一些,尤其是跑那些不好的道路是就更悲催了,但他完全可以使用这个来发展自己的短途公共交通问题,尤其是府际的县际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3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