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贩子的崛起(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266


然后还有菲律宾,虽然这些年俄国人已经把吕宋岛上的猴子们杀成了小绵羊,但毕竟南部还有不少坚持游击战的勇士,而且旁边就是德国的菲律宾殖民地,尼古拉还惦记着多抢点橡胶园呢,所以不但吕宋岛的六万陆军不能动,就连海军在马尼拉的舰队都不能动。
除此之外还有在多米尼加和哥伦比亚的驻军,这里虽然碍于加勒比海同盟,不能对德国的殖民地下手,但却必须保护现在越来越重要的毒品产业,哥伦比亚人可是对他们失去的土地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多米尼加人也不老实,不说多了,五万俄军是最低限度。
除此之外还有在高加索地区的,随着巴尔干战争的胜利,奥斯曼国内夺回失去领土的声音可是很高,尤其是刚刚和哈米德二世取得和解的青年土耳其党,这段时间一直在鼓吹帝国复兴,对刚刚被打残的保加利亚虎视眈眈,甚至在国内制造舆论,认为应该加入同盟国集团,和德奥共同对俄国作战,虽然哈米德二世暂时还没受影响,但却也不得不防。
除此之外还有波斯,要知道波斯可是德国的盟友,而且自从上次晕乎乎签了同盟条约之后,波斯国王也的确雄心勃勃了一下,甚至邀请了大量德国顾问帮助他训练军队,对当年被俄国抢去的阿塞拜疆很是有点想法。
这样东去一点,西去一点,俄国陆军目前在对德国和奥匈帝国方向上的陆军,总共只有四十万,而按照此前三国共同制定的计划,一旦开战将由英法两国陆军负责在西线拖住德军主力,而俄军负责进攻,对德国牵制性进攻,重点进攻奥匈帝国,但四十万陆军,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的,最少也得一百万才行。
这段时间尼古拉一边从世界各个角落抽调军队,一边大规模征兵,拼命武装他那些灰色牲口们。
第四二三章
各怀鬼胎
俄国人的准备不充分,对他们来说无非就是忙碌一点,俄罗斯帝国人口超过一亿,想武装几百万灰色牲口,那还是小事一桩的,但对于塞尔维亚人简直就是灾难性的了,这个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的国家,这时候仅仅有不到二十万陆军,这还幸亏前段时间,英法俄三国给了他们大笔贷款,要不然连这些人都武装不起来。
但巴尔干战争的创伤,可不是那么简单就容易抚平的,在那场战争中他们死伤超过了二十万,而且还背了一屁股外债,这个数字对那些大国来说无足轻重,但对一个仅有四百万人口的小国家来说就已经等于打断一条腿了,要知道巴尔干战争之前,这个国家最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不过才是四十来万人,到如今除了现役部队,剩下能够投入战斗的预备役里面青壮年已经没几个了,就连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都仓促武装起来抵抗奥匈帝国的侵略。
虽然巴尔干的山民们,都比较彪悍,但这样的军队,能够有多大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他们需要面对的,却包括了波斯尼亚,匈牙利,一西一北两个方向上超过五十万奥匈军队,尤其是从北方南下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那可是真正带着满腔复仇的怒火而来。而且这时候的奥匈陆军可不是原本一战时候的水平了,这些年因为没有实战经验而新战术和武器又层出不穷。所以奥匈帝国军队中大量地聘请了德国,甚至中国的军事教官。尤其是巴尔干战争之后,有奥斯曼军队的例子。约瑟夫皇帝在这方面投入就更加强了,再加上强大的工业实力,这时候的奥匈军队至少从装备和战术水平上看,丝毫不输于欧洲任何一个列强。
另外必须得说明一点,这时候的塞尔维亚领土可不是后来的塞尔维亚,实际上贝尔格莱德就靠近和匈牙利边境,两国仅仅是被多瑙河给隔开而已。所以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的一个小时后,奥匈帝国在多瑙河上的炮艇就已经顺流直下炮轰了贝尔格莱德。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炮击炸死数千人,搞得这座城市遍地死尸。
不过也好在有多瑙河这道天险,匈牙利军队一时间还无法逾越,毕竟这座城市也是当年奥斯曼帝国时代的边防要塞。防御体系还是非常完善的,尤其是拥有数量众多的要塞,现在这些当年侵略者给他们留下的遗产,又成了保护这个城市的最重要屏障,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不过匈牙利人是暂时打不过多瑙河,但他们的炮弹却是可以飞过来的,尤其是在巴尔干战争中得到了检验的斯柯达巨炮,成了贝尔格莱德人民头顶最可怕的梦魇,这些口径二百甚至三百的大口径攻城榴弹炮虽然射程不算远。但架在对岸把炮弹打到城里还是很轻松的。射速缓慢但却威力巨大的数百公斤重炮弹,日夜不停地一枚接一枚划过多瑙河,在塞尔维亚人恐惧而又绝望的目光中落下。用撕碎一切的恐怖爆炸向他们显示着列强的威严。
而在真正的主攻方向洛兹尼察,早就准备了快一年的奥地利人也同样用这些巨炮瞬间撕开了塞尔维亚人的防线,虽然在这个方向上塞尔维亚部署的,都是参加过巴尔干战争的老兵,深谙战壕防御体系,但遇上这种级别的炮击也成渣渣了。好在塞尔维亚人的战斗意志还是很顽强的。而且他们此时不像巴尔干战争中缺乏补给,已经快变成俄国人傀儡的保加利亚。虽然不是很情愿,但却依然不得不默许俄国军火进入塞尔维亚,这样至少塞尔维亚人不用担心没有弹药了。
在放弃洛兹尼察,避开奥地利人手中那些威力巨大,但却移动不便的巨炮之后,塞尔维亚人勉强阻挡住了奥地利人的进攻,但他们的防线维持不了多久,一旦奥地利人把攻城炮拆解开然后再运到前线组装起来,他们到时候还得后退,而且他们可以丢掉洛兹尼察,但贝尔格莱德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的。
虽然为了减少损失,他们这座首都的所有居民都已经紧急疏散,但哪怕要面对攻城炮,他们的军队也必须继续坚守,一旦把匈牙利人放过多瑙河,接下来他们半个国家就没有了,从贝尔格莱德往南,这个国家有超过一半国土是空旷毫无险阻的平原,没有了多瑙河,在这些地方他们是挡不住敌人的,最多也就能跑到南部山区苟延残喘。
原本历史上他们可以向南跑到科索沃的崇山峻岭间坚持抵抗,甚至科索沃没了,还可以继续向南跑到马其顿,跑到希腊人的地盘上重新武装起来,等待英法胜利后跟着沾光恢复他们的国家,但现在他们可没地方跑,保加利亚人可以允许俄国人的弹药通过自己国土送到他们手中,但真正卷入战争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个国家至今还处在奄奄一息的状态呢,哪还有胆量,有力气再去掺和这些列强争霸的游戏?至于现在依然控制在奥斯曼人手里的科索沃和马其顿,那就更不可能接纳他们了,哈米德二世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奥匈帝国灭了塞尔维亚,然后他就可以通过铁路向德国卖原油了。另外来自中国的大批物资也将通过他的领土进入德奥两国,到时候光收过境税也够他发财的,至于铁路通过保加利亚的问题,这就不是问题了,斐迪南一世惹不起俄国同样也惹不起奥斯曼帝国,大家都是聪明人,这点小事不会不给面子的。
甚至连他们曾经的盟友,应该说是唇亡齿寒的黑山都忙不迭地跳出来宣布中立,无论协约国集团怎么诱惑,彼得一世这次是坚决不上套了,上次受英法俄忽悠结果差点把自己搞亡国了,这家伙可是记忆犹新,反正他那点家当也没什么值钱的,只要自己不傻乎乎参战,谁也不可能浪费精力找他麻烦,这一点他还是很清楚的。
可怜的塞尔维亚人,在巴尔干半岛上孤立无援,甚至周围那些家伙都在幸灾乐祸的情况下,只能天天跑到英法俄三国,求他们赶紧出兵吧,要不然塞尔维亚就亡国了,可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已经准备打了,但三家谁也不准备破坏游戏规则。他们必须得等俄国人先动手才行,只有俄国动手了,德国才动手,只有德国动手了,英法才能动手,次序是肯定不能破的,俄国不动手,哪怕塞尔维亚被奥匈帝国灭了,那也就只好灭了了,列强自有列强的游戏规则,断不能为了一只小破坏规则的。
但尼古拉是绝对不能在没有集结足够的兵力前宣战的,要知道奥匈帝国目前在加里西亚已经集结了超过五十万大军,而德国在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同样集结了接近四十万陆军,在兵力没有准备充足前一旦宣战,那么进攻的不会是俄国,而是德奥军队,就目前在波兰和乌克兰的五十万俄军,能不能挡住他们可是很不好说,尼古拉是不会冒这个险的,要是挡不住那倒霉的是他了,这样的傻事他是不会干的。
所以他的要求是塞尔维亚至少独自抵抗一个月。
这个要求让可怜的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差点晕过去,还一个月呢,他能再坚持一星期就不错了,再有不用多了,只要半个月,贝尔格莱德在地球上就找不到了,实际上开战仅仅一个星期,这座城市就已经很难找到一座完整建筑了。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尼古拉就是准备牺牲他们的,对于尼古拉来说他想要的是一个完全控制在他手里的斯拉夫世界,而不是在巴尔干半岛上出现一个以塞尔维亚为核心的南斯拉夫,这一点却正是塞尔维亚人这些年孜孜以求的,为了战后方便自己接收巴尔干半岛,尼古拉必须借这个机会让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人多杀点,到时候打败奥匈帝国后,就可以轻松把整个斯拉夫世界牢牢抓在手里。
至于什么集结军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而且让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人打得惨一点,多杀点平民,最好杀个百十万,对于他调动斯拉夫民族的仇恨,给周围的几个小国制造恐慌,逼他们投靠自己也是很有好处的,至于奥匈帝国打通铁路线从奥斯曼帝国运输原油的问题,这个不是他需要头疼的,他又不需要面对德国人的战列舰。无论黑海上还是波罗的海上,他的海军都只需要守好自己家就行了,头疼也是英国人的事情,最好的结果莫过于德国海军和英国海军同归于尽,那样以后欧洲的大海上,就该圣安德烈旗飘扬了。
说到底联盟这东西,都是各怀鬼胎的,原本历史上尼古拉因为日俄战争的惨败,野心已经大幅收敛,但在这个时空,他对称霸世界可是依然很有爱的。
第四二四章
值得信赖的朋友
“盟友?”杨皇帝不屑地说道。
不过尼古拉的那点小心思,他还是能够猜到的,毕竟这是一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时代,为了自己利益小小出卖一下别人可以理解,只是苦了可怜的塞尔维亚人民,没办法,谁让他们这样的小棋子就是这种命呢!
再说了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既然跑去给霸王龙当打手,那就得有忍受主人坏脾气的觉悟,当狗的还想得到主人的尊敬纯属脑袋让驴踢了,老老实实卖命等着主人赏块骨头才是正理。
“我们不能跟他们学,我们中国人都是一口唾沫一个钉,绝对不能干这种事情,你可以告诉德国人,既然加勒比海同盟的有效期是十年,那么在到期之前,除非德国主动退出这个同盟,否则它对中国来说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家伙义正言辞地对张权说道。
加勒比海同盟条约,的确是现在欧洲各国最关心的问题,当然美洲各国更加关心,这个同盟像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样压在美洲人民头顶,从美国缅因州一直到遥远的布伊诺斯艾里斯,数以亿计的美洲人民生活在它的阴影中。
而且这个条约签订的时候,规定的有效期是十年,到目前还有四年,虽然后来俄国退出,但中国,德国和西班牙都继续维持这份条约,而且还加入了邦联和墨西哥,实际上目前整个加勒比海沿岸都牢牢控制在这个同盟手中。这也就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如果对德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动手,那么中国,西班牙,墨西哥和邦联将自动卷入战争。
但如果这时候中国退出这个同盟,那么西班牙肯定也会紧跟着退出,那样的话英法俄三国肯定不会放过德国在这一带那些殖民地的。尤其是俄国,在这一轮全球大调兵中,驻扎在多米尼加和哥伦比亚北部的军队丝毫没有动,甚至就连圣多明各的两艘柴油机战列舰都没动,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只要中国不再为加勒比海的德国人提供保护,他们是毫不犹豫就会下手的。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海靖对这个问题,那是无比关心,光问张权就不知道问多少回了,要知道那里的德军数量可是不多,但需要保护的地方可是不少,海地保护国,哥伦比亚租借地,另外还有危地马拉的油田,这些想仅凭两个师的德军和几艘老式巡洋舰,是无论如何都保护不过来的。
实际上这一点他完全是多虑了,因为杨皇帝不但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同盟,而且还准备继续加强这个同盟,原因很简单,他必须解决自己发战争财的一个主要竞争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养肥了谁?
美国人呗!战前还欠着英国人一屁股债呢,战争还没打完就已经以黄世仁的嘴脸高高在上地面对自己曾经的债主了,从原油到钢铁,甚至军火机械一船接一船运到欧洲,卢西塔尼亚号拉的是什么?光一千名乘客吗?那船舱下面全是军火,德国人打沉它一点错都没有。
至于其他货物就更不用说了,源源不断送到欧洲的物资换回的成吨成吨的黄金,原本要靠英国财团提供黄金贷款才能维持金本位的美国,一下子完成了华丽丽的逆转,变成了欧洲人需要他们的黄金贷款来维持货币体系,战后美国人自己统计,因为这场战争美国一下子多了好几万名百万富翁。
这样的好事对杨皇帝来说简直就是无法容忍的,发战争财可以,但那得是中国人发才行,至于美国人,还是老老实实在家里种地去吧!他可是不能看到美国工业趁着这个机会咸鱼翻身,必须继续打压,经济手段估计是不行了,战时各国在购买物资方面是不会太在乎价钱的,以前那些手段都该放一放了,现在必须采取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比如一场适度规模的战争。
具体操作也并不困难,只要让邦联或者西班牙在北美挑起一场冲突就可以,哪怕不到到战争级别,仅仅是冲突就行,这活儿很简单,双方拥有超过两千公路边界线呢,随随便便哪天开个枪,打个炮就可以解决。而且这些年阿拉巴马和佐治亚两州因为始终处在对峙的最前沿,而且眼看着旁边邦联的经济蒸蒸日上,美国经济每况愈下,早就有投入邦联怀抱的想法,如果策动一下这两州脱离美国,说不定还真能收获一场战争。
然后中国和西班牙海军,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封锁美国港口了,到时候把战列舰往纽约港外一停,所有出港船只都要检查,除了粮食一类农作物,其他所有东西都不准出口,包括原油和钢铁。
这样就可以逼着欧洲列强从中国或者欧洲其他几个中立国,尤其是属于杨氏财团的企业购买工业品。虽然这样容易挑战英国人的底线,毕竟他们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原油来自宾夕法尼亚的油田,另外美国钢铁,铜这东西,也是维持英国战争机器所必须的,但这些只要给他们找好替代品,就不至于把他们逼到无法容忍的地步。
以原油为例,宾夕法尼亚的原油不能出口欧洲了,不是还有东德克萨斯和什里夫波特,墨西哥这些地方的原油吗?另外还有中东的,尼日利亚的这些就足够了,英国人绝对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冒和中国开战的危险。甚至包括德国人手中的中美洲石油公司也可以加入,反正一旦开战他们的原油就算生产出来,英国人也绝对不会让他们运回去,这样完全可以拿来贩卖一下。而且那时候买他们的原油,可以尽量把价格压低,都是玩这种东西的,什么成本都很清楚,再说杨丰自己还有股份呢,给德国人一个差不多的利润意思一下就可以,然后转手高价出售给他们的敌人。
至于钢铁这个就更好办了,没法从美国买,还可以从中国买嘛!因为大炼钢铁计划进行的有点过于凶猛,估计明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就差不多可以实现杨丰期待的八百万吨目标,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出口的,如果嫌距离远的话还有离得近的,博福斯和邦联的美洲钢铁,这两家加起来就能提供超过五百万吨的产能,足够支撑英国的战争机器了。
当然这样的话,钢铁的价格肯定要贵一些,毕竟这样实际上就相当于杨丰垄断了钢铁供应源,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打起仗来谁还管那点小钱,估计在现在的价格基础上涨个十倍八倍英国人还是可以接受的,垄断企业嘛,任性一点可以原谅。
事实上杨丰如果封锁美国港口,禁止他们跟着发战争财,会有一大堆国家乐得做梦都笑醒,就像多少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西班牙,离着那么近,肯定会跟着大捞一笔,就连南美那些国家都跟着沾光,还有杨丰手中的西澳铁矿,这座铁矿目前产量并不算高,因为他一直在控制,避免引起英国人的垂涎,但现在不需要了,英国人巴不得多买铁矿石呢!
只是这样做的话,连杨皇帝都感觉自己有点太无耻了。
无耻就无耻吧!黄金到手才是最重要的,豁出去脸面收回来的就是实惠,想到这里,皇帝陛下还是有点小自矜的。
张权哪想到皇帝陛下的险恶用心,他匆忙回去召见海靖告诉他杨丰的决定,另外还正式召开记者招待会,对外界公布了中国政府将继续承担加勒比海同盟的义务,另外还在地图上划出了这个同盟适用范围的界线。
“以西经六十度为界线,任何在这条线以西,一百二十五度线以东,北纬九度线以北,四十九度线以南,攻击加勒比海同盟五国中任何一国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整个同盟的挑衅,中国将履行自己的同盟义务,但在这个范围以外,不再适用同盟的义务范围。”张权指着地图一本正经地说道。
实际上这已经不能算加勒比海同盟了,应该说是北美同盟,针对美国的意图昭然若揭,不过在欧洲列强中却没有引起太大波澜,以杨丰左右逢源的原则,肯定不会在这种时候卖了威廉,这一点英法俄三国都是很清楚的,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有丝毫值得惊讶的。
而且这个范围划分,除了断了俄国趁机夺取德国殖民地的念头外,对英法没有丝毫影响,实际上对于能够避免俄国趁机在美洲扩大势力范围,英法两国还是很有点窃喜的,至于针对美国的问题,这个就没必要计较了,这些年杨皇帝挖空心思,都是在想方设法打击美国,这一点在国际上都已经属于公开的秘密了。
不过对德国来说,杨丰的决定就可以说很够意思了,虽然算不上雪中送炭,但也绝对符合威廉皇帝对此的形容:一位高贵君主,值得信赖的朋友。
第四二五章
世界大战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很快就分出了结果,其实从俄国没有第一时间宣战那一刻起,这场两个不同级别对手间的单挑,胜负就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塞尔维亚人的防线就让斯柯达攻城炮给彻底轰成了渣渣,整个贝尔格莱德几乎已经从地面上抹去。为了保卫自己的首都,塞尔维亚人付出了超过十五万人的伤亡代价,这里面不包括平民的伤亡,而他们的对手,损失也同样超过十万,毕竟塞尔维亚军队都是经历过实战的,而奥匈军队却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虽然有超大口径巨炮,但作为进攻方这个数字也并不奇怪。
不过塞尔维亚人的抵抗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他们的青壮年基本上已经死伤殆尽,现在这个国家征兵的下限,已经降到了十五岁,让那些还没有步枪高的半大孩子走上抵抗侵略者的前线,可想而知这个国家已经到了什么地步,说是山穷水尽也丝毫不为过。
这种情况下还继续坚守贝尔格莱德简直成了笑话,随着从多瑙河下游渡河的匈牙利军和从西线压过来的奥地利军逐渐合上两个巨大的铁钳,已经被挤压到贝尔格莱德外围的残余不足十五万塞尔维亚军,在一个漫天飞雪的寒夜里彻底崩溃了,那些仓促征调起来的农民们绝望地抛弃了他们的武器,他们的家园,他们的一切,发疯一样向着南方的山区狂奔。
在奥匈士兵的追杀下,一刻不停地狂奔,甚至就连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都乘坐火车仓皇流亡到了保加利亚,在这场大溃败中,塞尔维亚人最后的一点力量也耗尽了,超过七万具尸体在洁白的雪原上绵延,鲜红的血渗透他们家乡的土地。
到了这时候。塞尔维亚人的血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流干,两场战争让他们几乎失去了整整一代人,心愿达成那些躲在背后的霸王龙们,终于懒洋洋地伸出了它们的爪子,就在贝尔格莱德陷落的第三天,俄罗斯帝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九零四年圣诞节前夜,加里西亚的俄奥边境,从南到北依次排列的俄军第八,三,五。四等四个集团军,同时在德涅斯特河到维斯瓦河之间的三百公里漫长战线上发起了全线进攻,数千门大炮的怒吼瞬间撕碎了寒冷的雪夜,撕碎了坚硬的东欧冻土,也撕碎了欧洲人的和平幻想,带着曳光的炮弹密密麻麻地划过天空,爆炸的火光在绵延,仿佛整个大地都在燃烧。
战壕中的奥匈士兵们,一个个抱着头蜷缩在防炮洞内。恐惧地尖叫着等待死神降临,尖利的呼啸声,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充斥着他们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血和火。被炸翻的冻土中混杂着无数人体的残骸,抓一把泥土甚至都能挤出血水。
而在他们的对面,奥匈军队反击的炮火中,一支支严阵以待的俄军前方。东正教的神父们正在向士兵们洒着圣水,告诉他们为沙皇而战,死后他们将升入天堂。说实话尼古拉实在不知道该让他那些灰色牲口们为谁而战了,好在俄国农民们信仰方面还是很虔诚的,有这些神父忽悠一下至少比让他们为了祖国而战更有效果。
祈祷仪式结束后,在黎明的微光中一名名军官拔出手枪,已经熟悉现代战场的俄国人,早就已经抛弃了华而不实的军刀,甚至就连手枪都已经不再是老掉牙的纳干左轮,现在俄国军官的标准配枪全部都是博福斯产的速射手枪,也就是杨丰剽窃的毛瑟C96。
“为了沙皇,为了俄罗斯!为了胜利!”一声声狂热的嘶吼声中,一名名军官带头跳出了战壕,紧接着不计其数的灰色牲口端着手中上刺锥的水连珠步枪,吼叫着跟在后面,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冲向奥匈军队的阵地,在他们身后一门门迫击炮疯狂地喷射火焰,一挺挺重机枪泼洒着密集的子弹,伴随冲锋的轻机枪也迅速找好各自的位置,为冲锋的步兵提供掩护,掷弹筒手更是瞄准了前方的火力点,随时用榴弹摧毁。
已经跟着中国人进行了多次侵略战争的俄国人,对于这套步兵进攻战术同样无比娴熟,而且这次进攻的部队中,绝大多数军官都是有着实战经验,对于胜利俄国人丝毫没有怀疑。
此时就在他们的对面,无数的奥匈军官们,也在拼命吹着尖利的哨子,将那些被炮击打懵了的士兵们叫醒,用皮靴,用耳光让他们想起自己的职责,扒出被掩埋的战友,检查好自己的武器,在呼啸着坠落的迫击炮弹爆炸中,在密集飞过头顶的机枪子弹中,勇敢地趴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机枪,用步枪,用冲锋枪,用一切他们可以用到的武器,拼命地向着前方射击,不停地射击,哪怕敌人已经到了面前,也要不停地射击。
飘零的雪花中,正在冲锋的灰色牲口们一片片不停地倒下,但剩下的依然在乌拉声中不停地向前奔跑,射击,甩出手榴弹,剪开铁丝网,哪怕炮弹在身旁炸开,哪怕子弹撕碎了战友的身体,哪怕地雷就在脚下爆炸,也要不停地向前,直到被一颗子弹结束生命。
这时候俄军最令敌人恐惧的武器上场了,端着三米长矛的哥萨克骑兵,头戴着他们标志性的皮帽,披着他们标志性的大氅,就像他们那些创造了无数胜利的祖辈一样,催动着胯下顿河马,在乌拉的吼叫声中,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海啸的怒涛般冲向奥匈人的阵地。
尽管骑兵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一点就连尼古拉也明白,毕竟从甲午战争到现在,骑兵已经在机枪面前上演了无数场悲剧,但在缺乏有效突击力量的情况下,各国军队中依然大量保留着骑兵,尤其是在俄国,哥萨克人高傲的天性,使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没落,而且俄罗斯帝国辽阔的疆域和落后的交通体系,也使得尼古拉离不开这种高机动性的兵种,所以俄军中骑兵依然数量惊人,现在是哥萨克们捍卫尊严的时候了。
可惜的是在机枪面前,他们永远找不回自己的尊严了,和步兵相比,这些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家伙很明显更容易瞄准,尤其是对于散布面积比较大的机枪来说簇拥在一起的战马,让它们的子弹效率更高了,至于骑兵速度快的优势,在每分钟几百发的射速面前,再快又能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2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