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贩子的崛起(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266


除了找俄国人他还跑去威胁罗马尼亚人,要么也帮忙垫上赔款,要么他邀请奥斯曼军一直驻扎到罗马尼亚边境,你们都自己看着办吧!
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他豁出去不要脸了还真就有效果,最后这笔钱由俄国和罗马尼亚以贷款形式给他垫付,其中俄国贷款一千五百万英镑,罗马尼亚贷款一千万英镑,这时候的罗马尼亚因为有石油支撑,一千万英镑还算不上什么大钱,用这来把奥斯曼军队撵得远远的,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他们的贷款肯定不会是无条件的,除了海关税收担保和其他一些税收方面的担保之外,还有附带的大量政治条件,尤其是俄国人在这些方面格外苛刻,反正结果就是以后保加利亚基本上就等于俄国的傀儡了,不过对于这一点斐迪南一世已经无所谓了,实际上对他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了,至少有尼古拉这棵大树遮荫,就算战争结束,他也不用担心被撵下王位了,要知道这时候保加利亚人就已经喊出了要推翻他的口号,毕竟他把自己的国家带进了深渊。
虽然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卖国了,不过既然自己是君主,国家就是自己的,那就无所谓卖不卖了。
贷款协议和奥保两国的和平条约同时签署,随后俄国和罗马尼亚人给保加利亚垫付的赔款送到伊斯坦布尔,原本占据索菲亚的奥斯曼军正式开始了撤退,这场席卷整个巴尔干半岛,造成交战双方超过一百二十万士兵和平民伤亡的空前大战终于落幕。
第四零七章
造舰狂潮
巴尔干的战火是结束了,可非洲的战火却依然在熊熊燃烧,在尼日利亚英军已经增兵到了十万,可依然无法扑灭黑鬼们反抗的火焰,虽然他们用五个师的兵力和近万人的伤亡,攻陷了富拉尼帝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甚至包括首都索科托,但退守卡诺的索科托苏丹,依旧率领着各部联军,背靠着喀麦隆,用源源不断送到手中的德国军火,坚决地抵抗着英国人的侵略。
而且这时候从伊斯坦布尔取道喀麦隆的阿訇们已经到达了卡诺,给富拉尼帝国的人民带去了哈里发陛下的问候和鼓励,另外还有哈米德二世私人援助他们的一百万英镑,圣战的呐喊响彻整个北尼日利亚,在英军占领区,各种各样的袭击频繁发生,搞得英国人日夜不宁。
尽管知道这是哈米德二世在向他们报复,但英国人已久对他无可奈何,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本身已经不是好欺负的,无论海上还是陆地上,想揍他都得做好把牙磕掉的准备,更何况他背后还站着一头霸王龙,更何况这个老家伙头顶上还顶着神权的光圈。
而在纳米比亚,赫雷罗人同样在英国顾问指导下,拿着英国人援助的武器,英勇地反抗德国殖民者,不过很显然威廉的军队效率比英国人高多了,四个德国陆军师就像压路机一样碾过这片干旱的高原,所过之处一片尸山,甚至德国士兵还把那些黑鬼们像撵兔子一样成千上万地赶到干旱的沙漠,任由他们渴死。
反正黑鬼在欧洲人眼中也不算人,英国人在南非搞几个集中营,死了几万布尔人就引起了整个欧洲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国家的一致声讨,但德军在纳米比亚几万,几十万地屠杀黑鬼,就没有任何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了。
用德国驻西南非洲总督的话说:在这些土人学会为优等种族生产有价值的东西以前,他们就没有理由存活。
而且他的这番理论。在欧洲得到了包括明日报和人民电台在内,绝大多数主流媒体的一致赞同,虽然英法很想就这个问题做一下文章,但可惜就连他们自己国内民族,对于纳米比亚的黑鬼死多少都没人关心,再说这样的事情谁没干过,一扒都是屎,没必要搞得互相泼粪,现在邦联的一些地方,都已经开始准备恢复奴隶制了。也没见有人说什么。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欧洲暂时恢复了平静,很显然这份平静注定维持不了多久,因为前段时间奥匈帝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购买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主权,严重伤害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感情,以至于发生了一些针对奥匈帝国商人的袭击事件,并且造成了两名奥匈帝国商人遇害,这段时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关系骤然紧张。
很显然这是一个打落水狗的好机会,财政破产。军事失败,差点落进亡国深渊的塞尔维亚,已经开始散发出诱人香气,至少奥匈帝国快要忍不住了。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甚至亲自参观了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位大公跟因为年纪大而失去扩张兴趣的约瑟夫皇帝可不是一路人,早就有着对塞尔维亚动手的心思,目前可以说入侵已经迫在眉睫。
这一点引起了英法俄三国的极度不满。正当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的时候,俄国陆军也开始在乌克兰的俄奥边境开始军事演习,刚刚撤回欧洲的英国完美战列舰队进入地中海。平静了仅仅一个月的欧洲立刻再次阴云笼罩,就连德国都开始秘密备战了。
好在各方这一次各国最后终于克制住了,毕竟巴尔干战争刚刚结束,给各国在军事方面带来的好处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吸收,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还没准备好,再说奥匈帝国也不着急,塞尔维亚人经历这场惨败,十年内别指望恢复元气,他们有的是时间。
与此同时各国的军备竞赛,也已经进入白热化,英国又有六艘完美战列舰加入舰队,未来还有十艘在半年内陆续服役,他们目前光建造这种战列舰的船台就有十六座,而且这还不算那些新建的巡洋舰,驱逐舰,整个英国所有船厂都开足马力扩充着大英帝国的海上力量,海军军费一涨再涨,也就是他们,换一个国家真还玩不起这种造舰规模。
德国人的第二批十艘将在未来一年内陆续服役,从这一点就看出两国造船实力上的差距了,说到底玩这东西,还没人能比得上大英帝国,为了弥补国内造船能力的不足,威廉甚至在瑞典订购了六艘。
而法国海军也得到了他们的第一批两艘完美战列舰,另外还有四艘将在半年内陆续交付,可怜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不用再靠着英国人的怜悯过日子了,他们那支已经沦为三流货色的海军也可以挺直腰杆面对别人轻蔑的目光了。
俄国人也得到了他们的第一批四艘,当然不是他们自己建造的,实际上这四艘早已经完工,只不过因为巴尔干战争造成中俄关系紧张,被杨皇帝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扣在了瑞典的船厂里,俄国自己建造的六艘将在半年后陆续服役。
奥斯曼海军得到了两艘,财大气粗的哈米德二世又增加了四艘订单,而且是从中国订购,奥匈帝国得到了从杨氏船厂订购的两艘,自己国内开工的四艘再过一年也会服役,意大利没有从杨氏船厂订购,第一批六艘都在自己国内建造,和奥匈帝国自产的差不多时间服役。西班牙海军得到了从中国订购的两艘,在瑞典还有四艘陆续建造,巴西海军得到了两艘,另外智利还订购了两艘,这是亚洲和欧洲国家以外仅有的四艘,当然这些战列舰根据各国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不过基础都是一样的,十二台一万马力柴油机,三轴推进,每四台驱动一个螺旋桨。
唯一不同的是瑞典海军的八艘,他们这八艘不是标准化的,而是杨丰根据瑞典海军的作战需要特制,吨位很小,只有不到一万吨,但这种一万吨的小船却装了八万马力柴油机,航速高达三十三节,续航距离很短,这样就省下来不少空间装武器,装甲防护和标准化战列舰没有任何区别,但却装了九门二八零速射炮,前二后一的三联炮塔。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也新增了三艘战列舰和三艘战列巡洋舰,使中国海军一跃而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强,当然因为除了后续六艘以外再没有其他建造计划,所以这个第二强维持不了多久,最多能够保持第四,这个位置杨皇帝很满意,没必要给欧洲列强们制造太大压力,现在赚钱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如果连中国带瑞典加起来,他手中能够建造战列舰的船台数量和英国一样多,光瑞典就十座。
这东西说白了,以后他就是当重巡洋舰使用的,没必要造的太多了,现在他那两艘超级战列舰和航空母舰都已经完成了超过一半的舰体,尤其是航空母舰再有最多半年就可以下水舾装,说到底那才是以后真正的海上霸主,就连那两艘超级战舰,无非都是为了满足他的个人爱好而已。
再说这样做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告诉欧洲列强,自己无意大规模扩张,去挑衅他们的利益范围,毕竟八艘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虽然实力足够强大,维护现在中国的利益完全没有任何压力,但跟欧洲各国规划中的庞大舰队比起来,顶多是法国的水平,连俄国都比不上,这样那些欧洲列强们对杨皇帝就比较放心了,他们也不是傻子,中国真要搞出一个英国级别的海军来,这些家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心大胆地互相放血的。
这场规模空前的造舰狂潮中,赚得最多的就是杨丰了,作为垄断性质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供应商,就算那些欧洲列强自己建造的战列舰,每艘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造价落在他的口袋,按照目前一艘标准化战列舰两百万英镑造价,他自己至少拿走八十万英镑,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保养,如果连装甲和火炮也从他那里购买,那么一艘战舰造价的五分之三都得交到他的手中,像西班牙,奥匈,意大利这些国家自己建造的,实际上就是连装甲带火炮都购买他的。
这仅仅是战列舰,还有数量更多的巡洋舰,驱逐舰,登陆舰这些同样是吸金猛兽,除了英国和德国仿造出了勉强能用的低功率版柴油机用在驱逐舰上以外,其他各国都还完全依赖杨丰。
这段时间杨丰可以说收钱收得手都发软了,光英国在这一轮造舰狂潮中,就已经向他贡献了超过四千万英镑,哈米德二世连平民带军队死伤超过三十万,打赢一场战争赚得钱都不够他卖柴油机和军舰赚得零头多。
第四零八章
杨丰式的炫富
汹涌而来的财富,让杨皇帝最近这段时间,总是搞出一些让他手下无语的举动,比如盖摩天大楼,他要在北京城内建一座用来显示他帝国威严的摩天大楼,一百零二层,连同塔尖高度超过四百米,名字就叫帝国大厦。
这个建筑计划一公布,整个世界都瞠目结舌,要知道这时候唯一超过百米的摩天大楼就是瑞典的杨氏财团总部了,那已经被欧洲人视为工业奇迹,一共四十层,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少量类似建筑,但至今没有一座超过百米。英国是因为维多利亚老太太不喜欢,所以限制楼房高度,其他几个国家要么没有这个实力,要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同样没有建设,原本这时候正是美国雄心勃勃盖高楼的时候,但现在的美国让杨皇帝一爪子扇回去了,经济持续低迷,哪还有钱玩这种东西。
现在杨皇帝已经当仁不让地接过了头号暴发户的位置,那么美国人当年那些炫耀的方式,他自然也要当仁不让地接过来,帝国大厦就是其中一项。
实际上这项工程对他来说一点都没有技术压力,设计图就很简单了,他甚至懒得换图纸,直接就搞了帝国大厦的全套设计图,
剩下无非就是施工而已,钢铁框架结构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无非就是焊接技术的问题,作为世界焊接技术的领导者,杨氏财团旗下就不缺优秀的焊工,水泥那就更简单了,至于剩下的塔吊一类东西对长城重工来说不值一提,现在他们连百吨级龙门吊都能建造,这点小活儿就跟玩一样。
这座摩天大楼建成后,将作为人民银行的总部,目前这家银行的业务太繁忙了,雇员数量越来越多。甚至不得不分散办公地点,这时候也的确需要一座足以容纳几万人的总部,毕竟它现在兼着好几个国家的央行,中华联邦帝国,越南王国,墨西哥人民共和国,美利坚联盟国。
目前正在图谋日本的发钞权,日本政府想进行货币改革,将银本位换成金本位,但他们本身没有什么黄金储备。所以想以华元为准备金,但这样一来就必须向人民银行借大笔贷款,不过很显然杨皇帝更喜欢自己给他们发钞票,现在正在谈判中,不过日本政府也没有反对的资格。
实际上现在人民银行在日本发行的银行券,就比日本政府发行的日元钞票更受欢迎,甚至在市面上已经大规模流通,虽然没有获得法定的发钞权,但和拥有发钞权已经没什么区别。反正日本政府也不敢管人民银行,而且这样对日本人来说也是好事,人民银行的信誉肯定不是日本银行能够比拟的。
一家这样级别的银行,完全配得上一座一百零二层的摩天大楼。到时候把顶楼的尖塔直接镀上土豪金,这就是人民银行实力的象征,另外在总部的大堂里面直接放一尊一百吨的金山,先把进入银行的人晃瞎眼。什么叫暴发户,这才叫暴发户呢!
除了建造摩天大楼,他最近还在筹划大白舰队。把刚刚服役的那六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涂上白漆,然后搞一次环球航行,从中国启程先去欧洲,向欧洲列强炫耀一下武力再到美国吓唬一下布莱恩总统,从美国返回后到巴西走一趟,再通过即将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或者说进入杨皇帝的洗澡盆。
这时候已经完全可以用这个词来比喻了,实际上很多欧洲报纸就是这样形容的,中华帝国的疆域横贯太平洋,从东岸一直到西岸,黄龙旗飘扬在整个北太平洋的上空,而且巴拿马铁路的通航,还将进一步扩展这个帝国的控制范围,这时候欧洲列强才发现这个家伙布局之深远,还有就是他非把战列舰航速提高到三十节以上的目的所在。
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内中国海军舰队可以出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刚刚成立的波斯湾舰队可以从科威特到达开普敦,而从金兰湾的南洋舰队可在同样时间内赶到科威特为这支舰队提供支援,另外这支舰队甚至可以在四天时间内直接开到珀斯。
从波多黎各的美洲舰队可以进入地中海或者到达瑞典,而从旧金山的东太平洋舰队,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赶到波多黎各,为他们提供支援,这两支舰队还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到达南美洲绝大多数地方。
简单点说,随着巴拿马运河的通航,目前的中国海军,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个星期内全球干涉的能力,而这一点目前也就只有英国具备这样的能力,其他任何列强都不具备,可英国人为了这一天准备了几百年,他总共用了不到十年世界。
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说,巴拿马运河就是给中国或者说他修筑的,但修筑这条运河,他实际上没有付出一分钱成本,甚至还从中大赚了一笔,虽然他也有百分之二十投资,但通过出售工程机械和药品,还有提供安保服务,这条运河总投资里面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进了他的腰包,以后他还得每年抽百分之二十利润,想明白这一点后,那些受邀请参加运河通航仪式的各国政要们,无不暗骂这个奸商。
近三千各国工人的尸骨,就这样给杨丰铺了一条把魔爪伸向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大道。
当然杨皇帝的炫富方式可不有摩天大楼和大白舰队,他还要造专门用来带着皇后和贵妃们一起畅游天空的大型飞艇,非常大,大得当侍从处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袁侍从长面前的记者们掉了一地的下巴。
“一艘飞行在天空中的豪华游艇,这架前所未有的飞行器长度将超过两百四十米,可以装载超过一百名乘客,以一百五十公里时速飞行,皇帝陛下以后将乘坐这艘飞艇往返欧洲。”袁世凯面带微笑地说道。
“侍从长阁下,不知道皇帝陛下有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您应该明白氢气的危险性。”一名记者小心翼翼地问道。
“氢气?为什么要使用氢气呢?难道不可以用氦气吗?”袁世凯笑眯眯地说。
杨丰当然不会坐一个超级炸弹在天上飞,他早就从现代搞到了氦气的生产技术,复制一架兴登堡号还不简单,他那儿有图纸,有比原版更好的铝合金材料,想造这样一个东西无非就是时间而已。
实际上他早就惦记找一个能快速往返欧洲和中国的交通方式,不过飞机目前仍然不现实,而且安全性也无法保证,但使用飞艇就安全多了,而且舒适性也不比游艇差多少。一艘兴登堡号级别的飞艇怎么也能飞个一百五十公里时速,就算不直飞而是选择安全路线,比如说先到西贡,然后从海上飞到科威特,中途事先安排舰队在海上每隔一段距离放一艘军舰,一旦出现意外过去保护。到达科威特以后基本上就可以绕地中海直飞瑞典了,虽然直接横跨亚欧大陆更快,但飞在别人家的领土上毕竟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飞越大片还处于野蛮状态的游牧民族土地和高山峻岭就更不安全了。
哪怕氦气飞艇足够安全也不行,在自己的安全问题上,杨皇帝是一点万一都容不得的。
当然他要出行也不可能只有一架飞艇,最少也得二十架才行,其中十架用来装载一千人的卫队,七架用来装载各种物资,包括汽车也可以带着,一架他自己乘坐,两架备用,想想自己一出行,二十架飞艇遮天蔽日般出现在天空的场景,这货就忍不住有点激动。
到时候在上面画得威风一些,尤其是自己乘坐的,上面画一条张牙舞爪的金龙,在天空中飞过,不知道的恐怕还得以为是真正的巨龙。
而且这样做,还可以给自己未来的航空运输做广告,甚至于向欧洲那些君主们卖飞艇,可想而知若自己以如此拉风的方式莅临欧洲,将在各国皇室和贵族间引起多么巨大的轰动。但除了自己谁也没有能力制造这种东西,无论铝合金还是氦气的工业化生产,欧洲国家都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到时候他们只能从中国购买,然后飞艇客运将成为潮流,这样就可以给中国的飞艇制造形成产业化,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引领飞艇制造热潮,省得他们把目光老是盯在飞机上。
至于说军事用途,派飞艇出去搞轰炸,那就纯属笑话了,有轰炸机谁用这东西,以现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速度,再过几年不说造解放者水平的,造些载重一两吨的轻型轰炸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却可以引诱欧洲列强们在这方面发展,让他们去造飞艇互相扔炸弹,至于没有氦气的问题,小事而已,不是还有氢气嘛,既然是打仗,有点危险还不是很正常,那些士兵们命又不值钱,哪能跟尊贵的皇帝国王们相提并论,如果出现德国飞艇轰炸伦敦,肯定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美景。
当然再往后,中国飞行员用白磷子弹把它们一个个打成火炬,那就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美景了。
第四零九章
大白舰队
这三大炫富工程的进行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帝国大厦从选址到建筑,这个都由财团旗下的建筑公司负责,有瑞典总部大楼的建筑经验,剩下无非就是对着图纸施工而已,不过在选址方面颇费一番心思,这座摩天大楼太高了,不能离皇宫太近,杨皇帝可不想以后皇宫内的一切,都在别人俯瞰的目光中,要知道他未来所有见不得人的勾当,都准备在这座皇宫里面进行的,包括内城也不行,这样的话最好是建在城外,这时候的北京城随着经济发展已经开始了大肆扩张,虽然没有扩张到现代那么恐怖的程度,但也早就不是仅仅一座四九城能够容纳得了,尤其是向东,现在都快跟通州连到一起了,这样一来杨皇帝很快确定了帝国大厦的位置,就建在朝阳门外面,让以后进北京的外国人,首先接受一下现代工业奇迹的洗礼,然后再去感受古老文明的深邃。
至于北京城内,所有建筑必须限高,严禁盖什么摩天大楼,可想而知帝国大厦建成后,肯定会有人跟风盖高层建筑,这些建筑在北京城外想盖多么高都行,哪怕超过帝国大厦都无所谓,但北京城内最高不能超过三十米,而已经被他开放的皇城范围内,所有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三大殿。
对于这一点无论内阁还是国会都非常赞成,当然他们主要考虑的是皇家威严,实际上国会对于杨丰当初开放皇城就已经不是很赞成了,甚至有议员提出,如果皇帝陛下不喜欢保留那些已经失去用处的,诸如各种制造局,马厩之类建筑,那就干脆拆了改成园林好了。
当然对此杨皇帝是没什么兴趣的,他老婆孩子那么点人住一座大半平方公里的院子就已经很无趣了。要是再住一座七平方公里的那简直生不如死了。
不过这些年虽然皇城已经开放,但想要进皇城居住,那还是要受到严格审查的,目前也就是些元老重臣有这种资格,没有贵族头衔的,北京市政厅一律不批准,就是这些元老重臣们,也都多数只是建一座宅子,但很少有人会长期居住,更多用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跟皇帝做邻居是坚决不敢的。
飞艇的制造更简单,中国现在的铝合金水平已经超过飞艇时代的德国,无论2024合金还是7075合金这都是二战水平的,尤其是后者那可是日本人的国宝级技术,零式打天下的制胜法宝,有高性能铝合金做骨架,造一架硬式飞艇就非常简单了,然后再配一台大功率发动机,估计他的齐柏林飞艇造出来。性能恐怕比原版得强得多。
这样的工厂,就不需要遮遮掩掩了,直接就开在北京城外,建一座超大号厂房。一切都在里面进行,二十架飞艇一块儿制造,估计速度快点半年也就差不多完成了,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无非就是一个超大号气球而已,至于乘员舱那自然是要越奢华越好,不但要有卧室。而且还要带卫生设施,躺在浴缸里看外面白云缭绕无疑是人生一大享受,只有这才配得上自己的皇家风范。
还应该从里面分出两架空中支援型号,装一门三七炮,四挺十二点七毫米机枪,甚至配备几枚五十公斤级炸弹,这样就算出现意外不得不迫降,用来保护他的那一千名卫兵也可以得到炮火支援,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机率恐怕不比中五百万大多少,这样做更多还是向欧洲人炫耀他的实力。
实际上这时候的科学家幻想中,未来世界的天空战争,就是以飞艇来进行的,甚至还有人在报纸上描绘过,使用飞艇对海上战舰进行攻击的场景,这样一款武装飞艇,一定会让欧洲人痴迷地,他们要是学着样子,把氢气飞艇改装成空中战舰,杨皇帝一定会开心死的。
大沽口。
随着岸边开始的锣鼓声,一支漆成白色的庞大舰队正在缓缓驶来,看着这些巍峨如山的海上巨兽,无数中国人发出了激动地欢呼声,那些早就迫不及待的各国记者们,更是疯狂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中国海军环球访问舰队,或者说杨丰的大白舰队,将在大沽口接受皇帝陛下检阅,然后从这里驶往欧洲,开始它们的环球航行,或者说耀武扬威。
这支舰队一共由二十艘作战舰和四艘补给舰组成,其中包括了刚刚服役不久的昆仑级战列舰贺兰号,祁连号,巫山号,最新式的洪武级战列巡洋舰洪武号,开皇号,贞观号,另外还有四艘同样最新服役的重巡洋舰和十艘轻巡洋舰,现在杨皇帝都已经不再玩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概念了,实际上也没法玩了,因为防护巡洋舰已经没有人再建造,现在各国新建巡洋舰一水的装巡,包括原来没建完的防护巡洋舰都干脆直接拆了。
这样就只好按照吨位和火炮口径再把装巡分一下,虽然没有这方面协议,但杨皇帝自己给设了标准,满排七千吨以下,火炮口径两百毫米以下算轻巡洋舰,再大了就算重巡洋舰,他的这四艘重巡洋舰动力系统跟天山级一样,都是十二台八万马力柴油机,但火炮方面改成了三座三联二四零主炮,前二后一的布置,这样通过减重,可以使最快速度达到三十五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2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