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校对)第7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885

  这个宗亲子弟,身材不高不壮,虽然没有其他人弱不禁风那种感觉,但是估摸着也经受不住自己全力一拳。
  可要是就这么把他也给打趴了,属实太不给皇帝面子了,好歹皇家的亲戚,还是得演一演的。
  在众人的注目中,两人隔着一段距离,开始在红毯上慢慢兜圈子,看似都是在积蓄体力。
  实际上,把总是在考虑用几成力能让朱以派扛下来,还不至于太假让周围百姓也看出来。
  朱由校也在凝眸看着下面,虽然说这帮宗亲子弟啥也不是,但在内心还是期望能有这么几个人站出来,有点本事的。
  忽然间,把总动了。
  他如猛虎一般咆哮出声,腾空而起,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朱以派,动静闹挺大,围观的各色人等都给后者捏了把汗。
  谁也没想到,朱以派在把总即将踢过来的一刹那,极其灵活地闪向一旁,动作之快,就连把总都是吃了一惊。
  把总知道,自己刚才这一脚,虽然卸去了大半力气,却也不是一般人能随意躲开的。
  很显然,他是低估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宗亲子弟了。
  朱以派很显然是练过,或者说是专门学过一点拳脚功夫,想到这里,把总愣了愣神,眼前却是突然一黑。
  正在他考虑接下来如何出手的时候,朱以派却是不会给他这个从容考虑的机会,冲过来就是一拳。
  把总本能的一挡,挡住以后却是顺势向后腾腾倒退数步,心里其实也觉得,这个宗亲子弟或许有些太认真了。
  就在这时,朱以派的拳脚又是雨点一般打来。
  在众人眼中,勇卫营的把总居然被这个宗亲子弟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就在震惊间,把总竟然被朱以海一脚踹开,沉重地趴在地上,动都不动了。
  “赢了?”
  “朱以派打赢了!”
  鲁王朱寿镛眼睛瞪得老大,惊愕半晌,说不出话来,许久后才是喃喃道,“这个小子,居然还有这种能耐。”
  正妃王氏一旁说道:“是啊王爷,三殿下这次可算是给咱们鲁藩长脸了,陛下或许也要嘉奖。”
  话音刚落,朱由校便是大笑道:
  “朱以派做的不错,也是皇叔教子有方,你们看看,这样儿的宗室,才是朕需要的,才是大明需要的。”
  “朱以派听旨!”
  朱以派还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闻言却是猛然间惊觉,连忙伏跪在地,道:“臣朱以派在!”
  朱由校正襟危坐,说道:
  “你还有两年才到成年封爵的年纪吧,朕今儿心情好,就给你定了,日后封泰兴王。”
  朱以派大喜过望,连忙说道:“臣朱以派叩谢皇恩,日后必定为陛下尽忠,为大明尽力!”
  朱由校很是满意,一是那把总机灵,演的确实像,一般百姓看不出来,但就是败的太干脆了。
  主要还是朱以派最开始那一闪,就连朱由校都没想到他能躲得开,那一闪之后,余下的反击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这两次比武,也算是让众多宗亲子弟见识到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何等的孱弱,而他们之中也确实有人可以完成考核,得到爵禄。
  何况,考核评优,可远比战胜勇卫营的把总要来的容易多了。
第八百一十四章
线列战术
  考核进行了三天半,朱由校也出席了三天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示出自己对这次宗亲承袭改革的重视。
  通州三卫兵马分批次回到各卫驻防,紧密防备之下,似乎所有人都知道朝廷对考核的重视,没有任何骚乱出现。
  天启六年的这次宗亲考核,却是成了许多百姓津津乐道的谈资。
  朱由校换下一身的戎装,刚回到乾清宫门,未曾来得及松口气,便见到魏忠贤候在门前。
  朱由校抬头瞥了一眼,径直走入西暖阁中的九龙御座上一屁股坐下,没好气道:
  “忠贤啊,又出什么事了?”
  魏忠贤眯眼笑着,“爷,这次是好事儿,车臣部的可汗硕磊接受了陛下的封赏,在哈里发的劝说下,驱逐了罗刹国的使者。”
  “这是天佑大明,祖宗德泽本朝……”
  “行了,马屁话就不要说了,朕今天没什么心情。”朱由校自嘲的笑了一声,“要是真有什么天佑大明,还要朕来做什么?”
  魏忠贤连连点头,自诩听懂了天启这番话的内容。
  可惜,他到底不是穿越者,永远也不会明白话中的另外一层含义,在这个世界,也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哈里发……”朱由校想了好一会儿,方才喃喃道:
  “朕没记错的话,他是几个月前来找朕请求赦免的科尔沁酋长奥巴之子哈里发,也是如今科尔沁的汗?”
  “科尔沁连本部都给朕的辽东军灭了,现在那里是塞北等部的驻牧之地,他还真的做成了?”
  魏忠贤眉眼绽开,“是呀,皇爷,老奴本也没当回事儿,却没想到,这个哈里发还真是有些本事的。”
  “哼,是有眼力见儿。”朱由校冷哼一声,“好歹比他那个不争气的爹强,既然如此,也算作他是立功赎罪了。”
  “传朕的旨意,宽恕哈里发之子翁格勒还有其女忳哲并科尔沁族人的戴罪之身,赶到塞北的福余卫驻牧。”
  “赏给科尔沁人一个安家的地方,叫翁格勒领着他们,永远不要再想着回科尔沁,受福余王宰塞的乌齐叶特辖制。”
  魏忠贤点头,但是还没离开。
  朱由校瞧了他一眼,问:“怎么,你还有好事儿要禀报?”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陛下的法眼。”魏忠贤立即笑开了,谄媚上前,说道:“是水师的事儿,军器司从海上购得的第一批器物已经到了,可以开始制作纸质弹壳了。”
  “这是毕懋良的奏疏,爷请过目。”
  说着,魏忠贤递上来一份本子,朱由校接到手上,笑道:“这还算是个好消息,朕看看。”
  说着,翻开了这份本子。
  毕懋良在奏疏中说,自从年初起,军器司便一直在钻研西班牙人所说的纸质弹壳的技术,到如今,总算是彻底捅咕明白。
  现在的鸟铳虽然已经使用遂发技术,但到底还是前装枪,还是从枪口往内加火药,然后再装入铅弹的弹头,操作缓慢而且每次的装药量不确定,因而射击效果也不稳定。
  军器司大使毕懋康本身就是武器专家,自然明白,定量装药无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现在这个时代,大明本土尚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加工技术,但是从西班牙购得的仪器,还有卜加劳铸炮厂的西班牙首席皇家技师约翰,帮助他们攻克了这一难关。
  为了使装弹速度加快,且药量一定,纸质蛋壳在大明军队中的推行,势在必行。
  对搞军工的人而言,这是他们的又一次改革。
  在军器司的构想下,可以利用西方购得的仪器,将坚硬的纸卷成筒,在里面装满火药,再填入弹头。
  这样把弹头和火药一同装入纸质弹壳内,可以制作出来填装到前枪口便可以直接发射的纸质弹丸。
  如果能成功应用在战场上,士兵作战前只需要将纸质弹丸带在身上,在作战时填入鸟铳,然后引火发射。
  这极大地节省了装填换药的步骤,间接性提高了射击速度,也几乎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了。
  朱由校不知道怎么做这些东西,但知道火器应该一刻不停的发展,资金从来也没少给。
  而且军器司网罗天下有志于精研火器的人才,除却最开始的“二毕”,毕懋康、毕懋良两兄弟外,到现在已经是济济一堂了。
  现在为止,军器司另有高级技师一百二十余人,这些人都是在地方匠所小有名气的名匠,后被吸纳进入军器司,为国效力。
  有他们群策群力,朱由校只需要提出一个大体的方向,为他们解决问题,就可以看着火器的技术在不断精进。
  在这一百二十余人的高级技师中,在全国都出名的有这么几个人,徐光启、孙元化、翁一实、茅元仪、吴昌时。
  除却翁一实外,其余的四个人都曾是宦海沉浮多年,不仅是军工专家,也是一方名臣。
  对他们来说,放弃已经到手的功名利禄,每天泡在军器司那种地方与火器为伴,做出这样的选择确实是不容易。
  朱由校知道,在纸质弹壳技术逐步成熟之时,底火出现,金属弹壳的枪弹才在三百多年后逐渐取代了纸质蛋壳的地位。
  就目下来说,大明只要把纸质弹丸弄明白了,就已经超越大多数的西方国家了,因为就连他们,现在都没有彻底完成推广。
  看到这里,朱由校忽然觉得,既然火器已经如此精进,那么战术也不应该落后。
  现在对大明来说,即使是作战时表现较为出色的三段击战术,也已经使用很多年,需要精进了。
  朱由校在脑海中仔细思索后世关于线列战术的描述,在纸上一点点写下来,然后交给魏忠贤,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