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885

  朱燮元冷哼一声,自然明白他心里那点小九九,淡淡道:“直说吧,需要多少银两。”
  胡工赞叫苦连天,顿足说道:
  “总督这可就误会我了,小民哪敢管朝廷要银子,借来用了这些年,已经十分过意不去了。”
  朱燮元眼眸微动,说道:
  “既然胡掌柜有意归还,那本督也不好再推脱。”
  “这样吧,此事宜早不宜迟,你也向其它地方的木工房说一说,三天之后,山西全省的校场都要清空,归还给各地驻军使用。”
  这口吻是比刚才毫无感情要好上一些,可却也是一副命令的语气,而且说完就要走。
  胡工赞急了,忙起身道:“总督大人留步啊……”
  朱燮元微微侧目,问:“怎么,胡掌柜还有其它事要与本督说?”
  胡工赞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再转弯了,朱燮元这次来明显是打着强收的意思,官兵直接围了场地和铺子就是个下马威。
  莫说是朱燮元这种握有实权的山陕总督,就是一般的地方州县官员,也不是他这样商人能随意招惹和忤逆的,只能用人情去束缚。
  当对方不在乎这所谓的人情的时候,商人除了寻找后台,也是根本没有办法能反抗的。
  “总督您看,山西全省的校场,共有二十八处是我们胡氏的木坊,朝廷要收回去,我胡工赞也不是吝啬之人,原样奉还。”
  “可是还了朝廷以后,我们各地木坊的佣工们,可就没了去处,而且这些堆积起来的木料,也是一时之间搬不走的。”
  “这个您看是不是……”
  听到这,朱燮元明白了,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冷笑道:“照胡掌柜这意思,是要与本督做笔买卖了?”
  想了一会儿,朱燮元点头道:“这也不是不可以……”
  “这样吧,胡氏堆积在山西全省的木料,总督府按市价的八成收购,还有你们的木坊,也可以和各地的官府合作嘛!”
  “至于佣工的住处,空院子和荒地总是有的,只不过这要问问地方衙门和大户们的意思了,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出地。”
  说到这里,朱燮元看了看胡工赞。
  胡工赞松了口气,笑道:
  “有总督这话我就放心了,总督放心,只要您这边点头了,佣工的住处,我会去和地方的衙门去谈。”
  “咱老胡从商多年,别的没有,行商的朋友也是不少。”
  话说到这一步,就算是已经谈妥了。
  朱燮元脸上也彻底换了一副神情,笑了笑,起身说道:“那胡掌柜去谈吧,本督还要拟份奏疏,问问陛下的意思。”
  “应该的,应该的!”
  胡工赞点头哈腰的,笑面虎似的将朱燮元送走。
  朱燮元刚出铺子,太原知府祁敬威便在一旁恭维道:
  “总督大人高明,只花了一些银两,既收回了各地校场,又买到了一大批木料,还让胡氏的木坊尽都为各地官府所用。”
  “胡氏世代在山西做木材生意,这次与朝廷合作,对地方官府也有极大的裨益!”
  朱燮元点了点头,叹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是当初朝廷将校场交给的胡氏,强要回来不好听,也会让其他的商人们起敌意。”
  “同胡氏合作,也能告诉其他的商人们,本督这次来,不是要将他们全部置于死地。”
  “这样一来,日后本督整顿卫所,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时都会顺利得多。”
  祁敬威在一旁小鸡啄米似的不断点头,问道:“敢问总督,陛下交代下来的是什么事。”
  朱燮元犹豫一会儿,忽然释怀了,轻笑说道:“反正也快动手了,告诉你也无妨。”
  “陛下密旨过来,要本督查清一些晋商今年与关外的交易,发现与建奴私通的,可以立即处置。”
  祁敬威顿觉这道密旨的厉害之处,惊声道:
  “看来,这山西要变天了!”
  ……
  “这是林丹巴图尔的意思?”
  “他这是派你来摸朕的底吧!”
  乾清宫,西暖阁。
  朱由校将一份公文仍到御案之下,看着眼前这名来自察哈尔部的使者,眼睛动了动,冷哼道:
  “如果这是林丹巴图尔的原话,那你就回去告诉他。”
  “福余卫诸部,泰宁卫诸部,朵颜卫诸部,已尽都归了大明,此后与科尔沁和建州毫无关系,也不再是他察哈尔的属部。”
  “宰塞、以儿邓、永谢布,尽都是我大明的臣子了,是朕封的塞外王。林丹巴图尔若是敢背盟而攻,大明将断绝与察哈尔部的历年赏银,互市也要取消。”
  “你且回去,将朕的原话告诉林丹巴图尔,让他自己掂量着办!”
  说到这里,朱由校眯着眼睛,冷冷道:
  “大明会为救宰塞去打建州及科尔沁五部,也会为了三卫之地去打察哈尔,其中利害,叫林丹巴图尔想清楚!”
  “察哈尔部是很强盛,但他和大明相比还嫩了点儿!”
  使者感受到这位大明皇帝话语中难掩的震怒,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讪讪离开。
  使者刚走,张维贤站在一旁说道:
  “陛下,察哈尔部太不识好歹了,居然起了动塞北三卫的心思,要不要臣派兵去压一压他的气焰?”
  朱由校没有直接回答,冷笑说道:
  “呵呵,林丹巴图尔锐意恢复成吉思汗的疆土,大明与建奴及科尔沁大战的时候,他口头尊奉盟约,私下里也没闲着。”
  “朕早就接到大同边关的奏报,林丹巴图尔在去年亲领察哈尔骑兵南下,攻灭了北疆之外的十几个小部落。”
  “眼下外喀尔喀归为一部,势力强盛,他不敢招惹,自然将目光盯上了刚历大战,势力顿挫的塞北三卫。”
  说到这里,朱由校起身摸着挂在壁上的宝剑,淡淡道:
  “尽管大明曾与察哈尔部有盟约,尽管察哈尔部不是科尔沁部可比,可朕还就要与他掰掰手腕。”
  “着司礼监拟旨,大同总兵张万邦率部移镇威远卫,调大同右卫、玉林卫、平虏卫兵马北镇边关!”
  “朕倒要看看,他林丹巴图尔想翻起什么浪来!”
  说着,朱由校眼中起了杀意,将目光望向地图上塞外察哈尔部的广柔草原一带。
第四百五十章
天启三年辽东第一次寒潮
  “陛下,朝廷去年才与察哈尔部签订盟约,开了互市,今年便大动干戈,此举于国不利……”
  说话的是新任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邦华,上个月才被起复为官。
  李邦华,字孟暗,江西吉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初授泾县知县,行取,拟授御史。
  说起来,这个李邦华有够倒霉的。
  早在万历三十五年他做知县考核评优的时候,就被拟定为都察院御史的人选之一,可那会儿正值是浙党和东林斗得不可开交之时。
  李邦华因为给邹元标说了几句好话,被浙党定性为东林同党,把他从都察院御史的名单里革除。
  偏偏李邦华就是和熊廷弼一样的性子,就是兜不住自己那张嘴。
  那个时候,浙党、楚党都以为他是东林,结果没几天,李邦华又出了时论,抨击东林同党为奸,东林也把他当做敌人。
  基本上李邦华和熊廷弼一样,属于“自己党”。
  在朝堂上,看见不对的这货就要嘴碎一下,加上人缘也不怎么样,没人替他说话,没多久就会被罢官。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也是党争起的祸患,反正李邦华最后不仅御史没做成,连乌纱帽都不保,回家种地了。
  此后,李邦华开始了这样的生活。
  种地,被召还,因党争被罢官,回去种几年地,再被召还原官……
  这样的生活过去了十几年,直到天启三年科举大案,朝廷将左佥都御史刘宗周在内的一大批都察院官员革职,李邦华才又被想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