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885

  听了韩爌的话,朱由校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望着韩爌逐渐离去,看着他年迈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东林内阁彻底完了,可是这内阁也不能全都是魏忠贤的耳目,是时候组建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内阁了!
  是时候,完成自己的心胸抱负了!
  礼赞官正要宣布皇帝起驾,朝会散去,言官行列中却突然闪出一员官吏,此人身材瘦小,但双目炯炯有神,显得十分精干。
  他抢上几步,对着正打算离开的朱由校高高托上一份奏疏,高声喊道:
  “臣,翰林院学士丁自劝,为今岁会试科场大弊,有疏本上奏,请圣上过目定夺!”
  众官为之一惊,皆是注目过去。
  这个丁自劝,不属于任何党派,因为儿时深受其父丁惟荐的教诲,立志要做个为民请命的好官。
  万历三十八年,丁自劝在山西襄陵做知县时,上疏言说襄陵县贪污八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风波,甚至万历皇帝都曾亲自过问。
  最后查实襄陵贪官十七人,一名受贿知府被革职查办,家产充公,丁自劝也因检举揭发有功进入翰林院,逐渐升任成为学士。
  这个人上奏的奏疏,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朱由校自然知道丁自劝确系清官,心中不觉一喜。
  眨眼之间,这份奏疏已被魏忠贤展示在御案之上。
  大殿里顿时寂静无声,所有的官员都在望着丁自劝,有充满警告,劝他莫要多管闲事的。
  也有的惴惴不安,向他不断眨眼,以小手势诱之以利。
  丁自劝俱都冷眼不为所动,昂头站在原地,静静等待着最上面那位看过后的最终裁定。
  有人如此,自然也有人无动于衷,其实这场科场大案,牵扯虽然众多,但放眼朝堂,与这件事有关的却是不多。
  这一切,百官们都只能放在心中,若形与词色,只能是不打自招,甚至可能被当做大不敬之罪处分。
  朱由校看罢奏疏,满面怒色,拍案而起,厉声道:“传旨:奏本内有名人犯,立即拿送吏部,着吏、刑二部会审!”
  随着这道圣旨,此回朝会才算作罢。
  正当各人犯被一起押送到吏部衙门时,还不等两部的官员审问,很快又一道圣旨下来,带着不容置喙的口气:
  “李元荐枉负圣恩,着东厂逮捕看押,至于李之令等八名贡生,革去举人功名,明日与李元荐一并斩首!”
  “命内阁次辅魏广微主持吏、刑二部会审,殿试延后,日期另行通知!”
  ……
  内阁次辅兼军机大臣魏广微进了吏部的大门,自内阁签押房一路而来,他都步履稳健,如同脚下生风,越走越觉得轻快。
  对他来说,今日有两件喜事。
  其一,韩爌那个老家伙总算滚蛋了,有一说一,这确是聪明之举,既保住了之前的声名,也保全了身家性命。
  他的结局,比叶向高可好了太多。
  其二,天启皇帝钦定让他去主持会审,不出意外,这将是针对东林官员的一场大案。
  最后主持成功,东林基本会被肃清一空,既能在皇帝面前立功,又能在朝中大大增涨名望。
  现在的魏广微,最庆幸的就是他迷途知返,在被东林那帮人卖了以后,及时投靠了阉党。
  投靠了魏忠贤,也就是投靠了当今皇帝。
  这个道理最开始魏广微还不明白,可现在的他已经完全知道是为谁做事,不是为魏忠贤,而是为当今皇帝。
  曾经他认为只手遮天的魏忠贤,事实证明不过也只是天启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魏广微从大堂旁的小门进入中院,见到紫藤盖满了小院,枝干如蟒蛇一般盘区而上。
  他在紫藤旁驻足半晌,却忽然叹息一声。
  紫藤的叶子如今已经掉落大半,只剩光秃秃的枝干盘绕在架子上,弯弯曲曲,正让他联想到了官场上的争斗与沉浮。
  到了他这个地步,明争暗斗更为复杂,阉党也不过是为抵抗东林而临时聚在一起的“失败者”罢了。
  而今东林势消,阉党存在的意义也就愈发减弱。
  天启皇帝锐意进取,彻底消灭东林党以后,只怕下一步便是增补阁臣及六部各院大臣,到那时,又是一阵的腥风血雨。
  那些为抵抗东林而聚在一起的阉党们,也将分崩离析,互相争斗。
第四百一十七章
吏部会审
  藤架的对面有三间小屋,便是此回他的目的地了。
  魏广微当然知道,这株紫藤乃是洪武年间的吏部尚书吴宽亲手种植,距今已将三百年的光景。
  自藤架向前十余步,望见一处高悬“藤花厅”三字的匾额,这里便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的治事之所,其余的主要官员则在东西偏厅坐班。
  在有重大事务处理时,户部的藤花厅一般就被作为公事房,官员们都会来此商量政务。
  魏广微站在藤花厅门前,没有急着迈进去,心中其实有几分得意。
  他与其余人不同,内阁首辅韩爌请辞后,他这个内阁次辅,实际上也就是内阁的一把手了。
  何况今日他是奉旨来此主持会审,是众官员之首。
  不多时,吏部尚书周嘉谟、刑部尚书李养正也都到了,这二位俱都不是阉党成员,平日里毫无交集的三人聚在一起,只是为了商议如何会审而已。
  小吏端上三盏热茶,然后无声地退下,三位大臣各自安卓,上来就是一阵冷场。
  按天启皇帝谕旨,这次的会审规模不可谓不大。
  除盖棺定论的李元荐外,主考官顾大章,同考官张翰、蒋文卓、李元胤等十多位各级官员,以及民间盛传与此回舞弊有关的东林君子袁化中,全数都被捉拿到吏部衙门审问。
  有明以来,牵动如此多官员的大案虽不是没有,在近二百年来,却也是头一遭了。
  这些被捉拿的官员,既有袁化中这等朝廷重臣、东林君子,也有顾大章这等朝廷显要、东林名士。
  按照惯例,这些官员身份不同,就算会审,也是要按照命官、进士及第和中试举人三种情况分别审问。
  藤花厅内的气氛很是沉闷,因为除了魏广微以外,其余两人实则都是态度不明。
  但天启皇帝震怒消息传来,郑我朴、李元荐接连被斩,一时间已经风声鹤唳,谁也不敢这个时候去触他的眉头。
  吏部尚书周嘉谟,据说对朋党之争一向都持鄙夷态度。
  民间传闻他在万历三十六年出任吏部尚书后,用人唯才,罢斥朋党之首及奸邪者,当然,这些到底属实与否,谁也不知道。
  朱由校只知道,泰昌皇帝继位后,他的所作所为与民间传闻大相径庭。
  周嘉谟在万历末年三大案期间,不仅反对泰昌皇帝封郑贵妃为皇后,而且在朱常洛驾崩,朱由校还没来得及即位时,会同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元老大臣发动了移宫案。
  这在当时来看,的确是扶持朱由校即位的功臣。
  可现在细细想来,周嘉谟在关键时刻基本都会坚定地与东林官员站在一起。
  作为后世人,朱由校深知所谓的移宫案,本质上其实就是东林党向方从哲的浙党夺权而已。
  朱由校作为皇长子,虽然在朱常洛驾崩时还没来得及封太子,可即位登基是板上钉钉的,根本不需要什么人抢宫而走。
  东林党这样强行“为国为君”表露忠心,实则正是他们富有野心,意图借此击溃浙党,把控朝政的表现。
  经过这么多重大事情后,周嘉谟的表现一直令人不解,说他不参与官场争斗,现在谁又能真正拿捏得准?
  官场很多事情不能看表面,包括魏广微,都是有着好几副面具,需要用到哪副的时候便取出哪副。
  至于刑部尚书李养正,这个人平日少言寡语,就连魏广微也对他知之甚少,不了解其心中所想。
  上有内阁次辅、军机大臣,皇帝钦定的重臣魏广微坐镇,左右也有周嘉谟、李养正二位尚书主审。
  平日负责审案的侍郎、主事等官员陪坐下列,唯唯诺诺,他们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实在不敢先发一言,抢了这三位大人的风头。
  魏广微把玩着茶盏盖,脸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做给周嘉谟看。
  其实他心里十分明白,这次刑部、户部会审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有个结果,不然他无法向皇帝交差。
  他忽然间笑了笑,打破厅内沉寂,扫了众人一眼,说道:
  “我看,按以往的老办法审是不中用的,陛下的意思很清楚,这次要的是尽快出结果,而不是一审就拖上个十天半月。”
  “怎么,陛下金口玉言告诉过魏大人了?”周嘉谟一出口便是浓浓的不屑,仿佛仍对当初魏广微叛离东林而耿耿于怀。
  “这倒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