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校对)第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885

  没有人想到,熊廷弼居然在援军到来之前就以弱胜强,打了一场实实在在的大胜仗!
  崔呈秀笑道:“陛下,辽阳城下折损的可是最为精锐的正黄旗,这次奴酋怕是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狗急跳墙猛攻辽阳,要么就是撤兵与大明议和。”
  朱由校没有说话,脸上的喜色逐渐平静下去,沉思不语。
  辽阳驻兵六万,城坚池深,经熊廷弼的亲自整顿后,将士骁勇,饷银一点儿不缺,存粮足可供全城一年有余。
  镇虏炮、遂发鸟铳,辽阳守军的火器也是齐全,南面还有天津、登莱水师遥相呼应,根本不怕建奴攻城。
  除非奴酋玩命,不惜女真人大批阵亡,也要攻下辽阳,除此以外,建奴绝无可能攻下辽阳。
  努尔哈赤号称二十万大军,朱由校心里明白,这些兵力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低下的炮灰。天启三年这个时间段,八旗精锐不可能到十万。
  八旗军真正兵力和素质都达到顶峰时,是在黄台吉当权,多尔衮成年以后,这两个人,比努尔哈赤更是可怕的对手。
  这次在辽阳城下葬送一批,努尔哈赤哪怕真的玩了命亲自领兵进攻,拼他个底儿掉,也不见得能攻破辽阳。
  更何况,努尔哈赤还需要足够的兵力维持后金现在占领区域的稳定,威慑科尔沁、朝鲜,也需要八旗军不能折损太多。
  辽阳城下的这次胜利,胜在出其不意。
  熊廷弼真正做到了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提前判断出了努尔哈赤趁着风沙南下的意图,并且利用阿敏的心态作为八旗军的弱点,一击毙命。
  但是在实力的板面上,后金还是占据着绝对优势。
  朱由校一手放在猫身上,思绪却早已飘到了千里之外的辽东大地上。
  良久,朱由校回过神来,沉声道:
  “崔爱卿,你今日回去便召部议,商讨办法。这场大捷来之不易,我们不能浪费边疆将士用命拼回来的战机!”
  ……
  很快,第二、第三封急报连夜被送抵京师。
  兵部接到急报时正在部议,接连不断的急报使得这次部议被一直延长,直至月悬夜深时,兵部部堂依旧灯火通明。
  官员们围坐在大堂中间的沙盘上,各自思索着应对之策。
  随着第二、第三封急报的到来,兵部众官也都改变了以往慢吞吞的一贯做派,火急火燎起来。
  这两封急报,崔呈秀同样是火速转呈宫中,不同于之前的奏捷,这次的两封,天启皇帝的反应据说有点儿大。
  据宫里的牌子说,天启皇帝御览第三封急报后“震怒不已”,当即决定在明日一早,召集九卿科道,开一场紧急朝会。
  这种情况下,也就急需兵部拿个意见,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呈交到皇帝御前决断。
  皇帝居然要上朝了!
  在朝的官员都知道,自打这位爷继位以来,朝会是一年比一年少,现在干脆变成无大事不临朝了。
  崔呈秀清了清嗓子,环视堂中,淡淡道:
  “诸位都派人回府,告知一声,今夜直到明晨的朝会结束,大家可是都回不去了。”
  “陛下的意思,是叫兵部尽快拿个办法出来,奴酋要议和,这到底‘和’还是‘不和’……,诸位畅所欲言吧!”
第三百七十二章
崔呈秀见魏忠贤
  “言和?”
  “以关外建奴那般杀人如麻的脾性,居然会讲和,怪哉,怪哉……”
  听到这个消息,兵部众官的第一印象都是匪夷所思。
  当初努尔哈赤为的什么造反,还不是想要自立的狼子野心,如今忽然求和,怕是也没安什么好心。
  更何况,建奴在我辽东屠戮了多少百姓,刻骨之仇,国仇家恨,难道就这样算了?
  “部堂大人!”
  忽然间,一名官员站出来大声说道:
  “我朝绝不可与建奴议和,建奴国小民寡,不复一岁便可恢复,到时图谋再犯,莫非还要征发边镇大军出关?”
  “这次为协助福余卫,朝廷屡次恩赏蒙古诸部,那可是二百万两白银!还有军队行进的开支、用度,战后封赏,只怕更多。”
  说话之人,名唤张士范。
  听着他的话,崔呈秀轻轻点头。
  张士范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及第,因书法超群,被万历皇帝钦点为庶吉士,后入翰林院。
  在翰林院期间,他数次上疏边疆战策,均为万历皇帝采纳,为九边形势带来很大改观。
  天启二年,王在晋主持京察时也曾说过张士范擅长战策谋略,在奏疏中推荐他到兵部任职。
  朱由校经过考量,确认属实,觉得这样的人才留在翰林院实在可惜,便准王在晋所奏,擢升张士范到兵部任职,官加右侍郎。
  张士范的建议,其实也代表着一种声音。
  绝大部分的人听到建奴求和,都只是觉得可笑至极,他们自己在辽东造反,屠戮辽东百姓,现在打不过了想求和,怎么可能如他的意。
  可既然是讨论,就势必会有反对的声音。
  一人站出来,横眉冷对,讥讽道:
  “张大人方才也说了,朝廷近来给福余卫、朵颜卫、泰宁卫诸部恩赏二百余万两白银,虽然稳定了这些蒙古人,每月却也都有耗资巨大的军费支出。”
  “这样打下去,国库怕是很快就要见底,眼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灾荒,国库耗尽,拿什么赈灾?”
  “张大人善谋兵事,可晓民生?”
  这种话倒也有些道理,毕竟打起仗来,劳民伤财,朝鲜、蒙古,还有国内饥荒,大明要照顾的方向太多了,不只是单单一个建奴。
  罢兵言和,休养生息,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张士范却不敢苟同,冷笑道:“辽东战事,就是要与建奴比拼家底,这次不把他们打疼,辽沈战事,广宁战事,以至于科尔沁、福余卫战事,明年、后年,年年都会有!”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调兵不是,不调兵坐视蛮夷做大便也不是。战争旷日持久,更会拖垮本朝财政!”
  崔呈秀没有发言,也在思索。
  这两人说的都有些道理,这和还是不和,的确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议和吧,那些为国死战的将士,还有被建奴屠戮的辽东百姓岂不白死,可不议和吧,继续打下去,怕是还得数月,实在是烧钱。
  兵部的部堂之内,彻夜亮着油灯,官员们争吵得不可开交。
  屋外渐渐泛起亮光,听着皇城外民间的鸡鸣,崔呈秀叹了口气,远离这些官员,来到一处府邸外。
  “笃笃笃……”
  一阵敲门声,不久后一老者前来开门,不等崔呈秀说话,便就让开一个身位,微笑道:
  “厂公正在大堂等着部堂。”
  “厂公知我……”
  崔呈秀摇摇头,随老人来到魏府的大堂之上,见到一袭黑衣的魏忠贤正负手背身站在墙后。
  听到脚步声,魏忠贤抬头瞟了一眼,看似不经意道:
  “来了,来看看。”
  崔呈秀来到身后一步之隔,发现他正看着的字是天启二年朱由校赏赐给魏忠贤的一副墨宝。
  “这是……陛下的字迹。”
  “嗯,坐吧。”
  魏忠贤转身示意一下,吩咐下人上了贡茶,坐在椅子上小呷一口,笑问:“部堂可知咱家让你看这个,所谓何意吗?”
  崔呈秀苦笑一声,回道:
  “还请厂公明示。”
  “这副陛下的墨宝,咱家就一直挂在正堂上,日日看、夜夜看,有了它,我魏府才能平安无事。”
  “这副墨宝,也是咱家能狠下心来办那些得嘴不饶势之人的原因,这回你明白了吗?”
  崔呈秀似懂非懂,忽又恍然大悟,然还不等他说话,魏忠贤却是轻笑一声,挥手道:
  “下去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