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色无双(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211

  而且安王在晋王出生前后,确实在玉泉宫养病养了一年多,据说是因为玉泉宫的汤泉对养病有奇效,太和帝特意恩准安王在此养病。
  除过这些,并没有查到其他有用的消息。
  大概对方早已安排,除了这个老嬷嬷和老太监,晋王早年在行宫,一切行为举止都十分符合被遗弃在行宫的皇子,人十分孤僻,和其他人接触的并不多。
  如果只是这两点,其实并不足以拿来当做证据。而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晋王是安王之子,就牵不出背后的胡太妃。
  “能不能滴血验亲?晋王的乳母,她会不会知道一些事?还有安王府就没有其他人了,胡太妃可还有家人?”无双问道。
  “胡太妃乃胡家旁枝所出,胡家当年牵扯进英王谋逆案,被削官流放。安王当年自诩身体孱弱,不想害人,一直未曾娶妻,也未曾生子。他死了后,安王府就被收回了。至于那个乳母,本王已经让人查去了,暂时还没查出对方的来历。”
  不过无双说的滴血验亲,也给了魏王一些思路。
  他去找了宋游,问滴血验亲的有效之法。
  其实滴血验亲不准,寻常百姓不知,但皇家和一些富贵人家却是知道的,魏王来就是想寻求更准确的方法。
  “古书有记载滴骨验亲之法,这种方法少为人知,但我曾试过,这种方法也不准。尸骸长埋于地下,经过多年的腐化,骸骨早已腐朽,任何人的血液都能渗入。”
  宋游看着漫不经心,说的却是曾拿过死人骨头做试验的吓人话,不过他平时就有许多异于常人之举,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能搞出这种试验。
  “殿下为何会问这些?难道殿下怀疑王妃所生之子不是殿下的……”
  剩下的话没说完,因为魏王淡淡的说了句,替无双接生的是褚云珍。宋游当即不吱声了,还问魏王还没有事,没有事他要去忙去了之类。
  魏王冷笑一声,走了。
  临走之前对宋游说,让他不要跑,褚云珍并不知他在此处,但他若是跑出京城,那就不能保证了。
  正收拾着背篓的宋游,当即吓得把东西往地上一扔,也不跑了。
  .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晋王秦王等人,在收到京城送来的信后,都在想法子把手中的差事结束,也好赶回京城。
  只可惜他们都低估了事情难缠的程度。
  秦王和汉王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徐州,两人都忙着防汛之事,秦王多了个赈灾,想着这事并不复杂,为了立功,秦王和汉王还不约而同地发作了当地河道衙门,斥责他们渎职,又大包大揽将巡视河道之事揽下。
  殊不知恰恰是这样,让二人身陷麻烦之中。历来河道、盐政、漕运被称之为三个油水最大的衙门,河工废弛糜烂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这些河工小吏多为世传,俗话说铁打的吏,流水的官,监管河道的总督是一茬换过一茬,下面的河工河吏却不曾换过。
  二人本是立功心切,故意抓了错处来发作,未曾想捅了马蜂窝,总之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下面那些小官小吏利用二人不懂河道防汛之事,将二人弄得灰头土脸。
  若只是完成任务就回,其实也就罢,偏偏二人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了,至今还陷身在泥沼中。人家扔个饵下去,就让他们觉得这次总算抓到把柄了,定要一扫河道不正之风气,此事若拿回京中不是大功一件?
  查到一半收到京中来信,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回了辛苦几个月白瞎,不回京中又实在催得急,于是自然要寻得两全之法,这边催那边脱,只想赶紧拿下功劳再归。
  至于赵王,那就是更不用说,边疆之事历来复杂,其中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离京城又远,等收到信已是一个多月以后,而收到信后一时半会也走不了,局势实在危机,这一走就不是有没有功劳了,而是会不会被追责。
  唯独来去自由还属晋王。
  之前也说了,他这个差事十分简单,就算办成了也没什么大功劳,属于聊胜于无。因此,晋王一直关注着京中动向,所以现今京中局势如何还属他最清楚。
  可恰恰正是清楚,晋王也知晓就算自己回去了,没有其他人在,他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于是他也没赶回去,而是给离他近的秦王、汉王都去了信,问他们什么时候归。
  其实秦王和汉王没急着归,不就是想到晋王会先回去,不管他回去做什么,只要能给魏王增添点麻烦,拖着他们回去就行。万万没想到晋王因为一贯处事都喜用‘藏’字诀,此时也陷入这个惯性思维中,根本就没急着回去,反而给他们来了信。
  也因此当太和帝在朝堂上正式提出立魏王为太子,并用雷霆手段采取了少数服从多数之法,当朝定下此事,又迅速发下圣旨,收到消息后晋王秦王等人直接懵了。
  这一切简直发生得太快,根本让人目不暇接。
  收到消息的他们哪还敢拖延,都拼了命的往回赶。
  可就在他们还在半路上,又收到一个可以称之为晴天霹雳的消息——太和帝要禅位给太子。
第105章
  紫宸殿中,二十多位朝中重臣齐聚在此。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啊!”
  “陛下乃天子,龙体向来康健,龙精虎猛,立太子也就罢,如今又要禅位给太子,老臣等实在舍不得陛下。”
  见太和帝实在没有动容之色,又有大臣拿江山社稷来说事:“陛下忽然立太子,忽然又要禅位,朝中动荡,时局不稳,实在不能如此匆忙,陛下哪怕不看着朝廷,也要看看江山社稷。”
  那话意俨然是,就算你想禅位,你也等等啊,连着搞事,这是想要翻天覆地啊。
  “田大人所言甚是,还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太和帝神色动容、惆怅、感慨万千,良久才叹了口气,道:“诸位大人都是大梁的中流砥柱,是朝廷的肱股之臣,其实以前诸位大人让朕立太子的话,朕不是没听进去,只是朕不知如何抉择,朕不舍、不忍,总想寻得两全之法,勿要让朕的儿子经历嘉成年间的夺嫡之惨烈。”
  这是太和帝自继位以来,第一次在人前谈论当年诸王夺嫡之事。
  “朕经历过,才懂得这也是最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时刻。朕总想着朕的儿子也许不会,总是抱着侥幸心,可随着时间过去,朕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奢望,皇子成年,即使是他不动心思,总有无数人在背后推着他往前。”
  说到这里时,太和帝往下面扫视了一圈。
  问心无愧之人自是稳如泰山,那些问心有愧之人,免不得又往下低了低头。
  “其实也是朕想岔了!”太和帝长出一口气道,“此事越拖只会越乱,不光宫里乱,朝堂上也乱,所以朕才想来修正朕之前犯下的错误,朕为何先立太子又打算禅位,你们都是朝中老臣,辅佐朕多年,应该懂朕的意思才是。”
  太子终究是太子,只要他一天没登基,他就是太子。只要没登基,就还有斡旋的余地,例如把这个太子弄死,或者让太子失宠、失德,总之把太子弄下去后,大家自然又回到同一起点,再次竞争。
  那太和帝立这个太子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立太子还不能让你们死心,那直接传位如何?彻底绝了你们的心思。
  毕竟大梁遵循嫡长制度,只要太子登基,哪怕他哪天死了,皇位也只会是他的儿子继承,而不会是兄弟。
  太和帝的话令人深思,见大多数人都沉默着,即使有人有异议,也不敢在此时出声。
  “你们都退下吧,朕说的话你们都好好想想。”
  一众大臣鱼贯退出大殿,临走前望了望太和帝沉着的脸庞,心想这次陛下是动真格的了。
  .
  就是让他们以为在动真格。
  时间倒回一个多月前。
  魏王对无双说,他会去问问太和帝有关安王之事,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真去了。
  到时,太和帝正在用膳。
  见魏王来了,就留他一同用膳。
  这是多年来,父子二人第一次在如此氛围下相处。太和帝也看出魏王找自己是有事,便让一旁服侍的人都下去了。
  食不言寝不语,用膳时二人都没有说话。
  太和帝用膳历来节俭,无需摆满一桌,无需多昂贵难得的食材,只是普普通通六个热菜,两个凉菜,一个汤锅。
  听着似乎不少,但对一个坐拥天下的皇帝来说,算得上是节俭了。而且太和帝一个人用膳时,从不用大盘大碗,每碟菜的菜量不过是普通的一半,如此一来,既不显寡淡,又避免铺张浪费。
  这个习性曾被很多宫妃效仿,魏王似乎也并不陌生他这种用膳的方式,与太和帝一样,面前放着一碗粳米饭,默默地吃着。
  其实若是无双在就能发现,魏王用膳的姿势和太和帝简直一样,宛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也似。
  吃罢了饭,放下筷子。
  若在平时,会有内侍适时为太和帝递上擦嘴的帕子,可现在人都被遣下去了,太和帝抬起了手才想起来。
  正想收回,手边被人递了一块帕子,正是魏王递过来的。
  太和帝接过来,擦了擦嘴,放下道:“找朕有什么事?”
  魏王又回到他侧面去坐下,道:“儿臣想向父皇打听一些安王的事。”
  “为何会打听安王?”
  显然比起无双,魏王要缜密的多,脑子也要够用的多。无双没办法避开自己重活去说清楚这些事,但魏王可以。
  他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查晋王,查出了些端倪,这些端倪似乎与安王与胡太妃有些牵扯。他说了那个教晋王识字读书的老太监,又说了那个打从晋王出生就照顾他的老嬷嬷。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2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