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风云1876(校对)第8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1106


你可以看一看辽阔的非洲大草原,大象,犀牛,野牛与河马这些食草动物虽然体型庞大,但草原上的王者永远是雄狮和非洲鬣狗,这是一样的道理。
你们这一批航空人,从事的正是一项极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作为航空基地的技术带头人,一个甘于将青春和生命寄托于帝国航空事业的学者,我相信文豪先生对航空事业有无尽的热爱,认识比常人更加深入,更为透彻。
毫不客气的说
我们是当今世界少数清晰认识到航空事业应用到军事领域重要性的那一小撮人,这让我们先行一步,得以集中资源和科技发展航空业,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但这样的优势是不牢靠的,以欧洲先进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科技实力,追赶和弥补这样的差距用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我希望航空基地的科研人员砥砺前行,“发展装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真正引领航空业发展先机,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奠定帝国航空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
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
你就是帝国的功臣,在民族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势必将永留史册,成为帝国航空业的奠基人。
文豪,我对你寄予希望之大,远超想象。”
这番话说的范文豪浑身热血澎湃,激动的话音都颤抖了,深深一揖到地说道;“臣……臣本布衣,躬耕于……”
“咳咳……”李福寿忍不住干咳了两声,翻了个白眼。
范文豪这才回过神来,小心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尊敬的陛下;微臣何德何能,令君上如此看重,实在诚惶诚恐之至。微臣立志于投身航空业,必将率领科研团队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决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有负陛下厚望,那真是万死莫赎啊!只是微臣才疏学浅,尚请陛下高屋建瓴指点一二。”
这个态度就端正了嘛!
李福寿不吝啬指点一二,伸手将范文豪扶了起来,然后说道;
“航空产业最重要最核心的领域就是航空发动机,这方面的要求非常简单,那就是继续研发性能更强,更可靠的发动机。
如今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正在研发220匹马力的星形螺旋桨活塞发动机,下一步就是300马力,400马力,500马力甚至1000马力,2000马力的发动机,走上一条不断超越自我的道路。
只要动力够强劲,砖头都能飞上天。
其次,你们要深入研究飞机的应用方向,从而确定科研的方向,有的放矢的投入资源进行研发,尽量做出最好的产品。
比如说翱翔蓝天之上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侦查能力,在天上俯瞰地面,敌军的一切布置尽收眼底,包括军营,火炮,阵地,要塞防御,后勤重地等等,都逃不过飞机的侦查。
那么是不是可以根据军方需求,研制一款大航程,高航速,高升限的侦查机呢?
军方需求切实存在,那么航空基地适应军方的需求,这就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又比如说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区别,是什么呢?
战斗机的需求是速度更快更灵活,火力更强大,自身的防御力也要适当考虑,那么战斗机的研发方向就要沿着这条道路深入下去。
轰炸机的需求是什么呢?
自然是载荷更高,航程更远,而对速度没有特别的要求。
如今我们能够研发出500公斤载荷的轻型轰炸机,未来要求载荷能力增加到1000公斤,2000公斤,5000公斤甚至1万公斤,载荷能力越强越好,航程越远越好。
这就是航空基地研发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可以积极的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比如最新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相关科研院所正在进行小型化的努力,今后小型无线电台有可能装备在飞机上。
再比如高度仪,速度仪,这些设备如果研发出来,也应该装备到飞机上,以增强飞行员的感知能力。
又比如轰炸机具备了上万公斤的载荷能力之后,是不是能够改变设计装载人员,变身成为客机呢?
都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有待于基地科研人员一步步攻克难题,走向航空业的巅峰。
文豪,未来的道路充满荆棘又充满光明,我很看好你,区区赠言,与君共勉之。”
范文豪脸色肃然的一声不吭,再次长长一揖到地,感激不尽的说道;“陛下一语道得云开日出,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微臣誓言将沿着陛下指引的道路前进,百折不回,穷一生之力攀登航空业的巅峰,虽死而无憾也!”
“善,大善。”李福寿单手将范文豪扶起来,眼中透露着孺子可教的欣慰神色。
李福寿属实赶鸭子上架,上辈子确实坐过飞机,但对飞机一窍不通啊!
他见过那些酷炫的军用飞机,内心觉得屌炸天,但为什么设计成那样,喷气发动机什么工作原理,直升机什么工作原理,通通一概不知。
他肚子里这点前世今生的见识,也只能这样高屋建瓴的说几句,忽悠这些心思简单的技术人员手到擒来。
若真探讨具体技术问题可就露馅了,问啥啥不知,说啥啥不懂,完全就是个门外汉。
就这个,已经把肚子里存货掏的差不多了。
帝国航空业要走向巅峰,还要靠眼前这一批眼神中透露着满满钦佩之色的专家学者。
第874章一波肥
在七宝垄秘密基地
李福寿亲自坐镇,接连召开数次会议,给十几个研究所的技术带头人和主要科研人员灌输了满满的心灵鸡汤,并且表彰先进,给贡献突出的技术人员带上了大红花,赏赐女仆宅邸轿车,颁发有突出贡献技术人员证书,并且郑重许诺;
人无分老幼,民族无分内外,举凡作出重大科技贡献者必予重奖,贵族爵位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的,只要你有那个本事拿。
这一管子鸡血打下去当真是嗷嗷叫,引得群情激奋啊!
在大洋帝国什么叫作出重大科技贡献者?
那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就是能够获得“特斯拉奖”的科技专家,或者获得“居里奖”的专家,这是两个面向全世界的世界级科学奖。
居里夫妇就因为在核子物理领域杰出贡献,曾经获得第2届“特斯拉物理奖”,代表着其在物理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爱因斯坦获得第3届“特斯拉物理奖”,他本人亲自远赴重洋来到澳洲领奖,并且在帝国大学和红河谷大学做为期一年半的客座教授,这里美丽的城市和勤奋好学的学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帝国大学物理系主任居里先生于1905年去世,皇家科学院随即宣布;特设“居里奖”,以奖励在各领域作出突出科技成果的学者。
这一抚慰人心的举动,让悲痛中的居里夫人重新振作起来,并且接受帝国大学的聘任担任物理系主任,致力于在核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培养学生,用勤奋的工作磨灭心中的哀伤。
闲话休题
在结束了七宝垄镇视察之后,李福寿一行驱车前往六宝垄基地,这里是电子研究所基地,主要的研发项目是无线电测距仪,各种功率的军用和民用电台,还有一个重要的民用项目是收音机。
1900世纪之初的时候,一个叫做GreenleafWhittierPickard的人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的诞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收音机成为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的时代,矿石收音机是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天线,用于选择信号频率的调谐器和由二极管解调器构成的检波器组成,。
这种收音机的最大特点是他不需要任何的电池和电能就能够工作,这一特点让其在电力不算普及的时代获得了极大优势。
矿石收音机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信号差,声音模糊,杂音大且无法消除,只能听个噪音和热闹。
六宝垄基地研发的不是矿石收音机,而是使用电子真空管和电池的电子收音机,在与花旗国科学家同步研发出电子真空管后,六宝垄基地抢先注册了发明专利,并且在此基础上研发电子真空管收音机,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
用不了多久,这种新型电子收音机将会迅速普及开来,成为大洋帝国又一项独门的出口产品。
目前,帝国本土的第一家“澳洲之声”广播电台已经开始试播,准备开启有声广播时代。
李福寿亲临六宝垄基地对相关科技人员温言勉励之后,很快拍拍屁股走人,赶往五宝垄,四宝垄基地,那里有更多的科研人员翘首以盼,等待陛下的莅临。
视察的最后一站是二宝垄基地,这里是距离头宝垄基地不远的一处海湾山坳里,有一个小型的码头,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洞窟基地,是研发潜艇的秘密所在,也是高度保密单位。
在这里
李福寿看到了从法国引进的300吨级近海潜艇,近期从英国引进的450吨级潜艇,还有基地自己设计生产的1100吨技术验证潜艇,这是在吃透引进技术后,为了验证中大型潜艇的技术而建造的验证艇。
在验证艇内不装备武器,只是验证潜艇航行能力,上浮下潜,舵效,高压排水系统,闸筏管路,推进系统等等,仅做技术验证使用。
凭借着深厚的造船工业实力,技术人员已经吃透了潜艇设计要点,正在准备着手设计第1款1500吨级潜水艇。
之所以设计这么大,是因为大洋帝国海域实在广袤,巡航里程动辄数千海里,需要真正的大洋潜艇巡戈海疆,那种三五百吨的小豆丁根本没用,就是一堆港口守护者,有啥用呢?
在远期计划中
二宝垄潜艇科研基地会设计建造2000吨级和3000吨级以上的远洋潜艇,以更好的适应皇家海军所需,成为守护帝国海疆的忠诚卫士。
李福寿照例又对科技人员温言嘉勉,灌输了一通“立志守卫帝国海疆,争当无名英雄”的心灵鸡汤,亲手表彰了相关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然后拍拍屁股便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只留下心中满满钦佩之情,激动稀碎的一众科技工作者。
二个月之后
1906年3月17日
李福寿刚刚结束为期三个多月的巡视,这一次足迹踏遍了澳洲本土,婆罗洲,吕宋群岛和香格里拉二级以上的重要城市,并且到访了阿德莱德,帕斯,巴厘巴板,帕朗卡拉亚,奎松,宿雾。中海,龙门,陆门及天权,莫尔兹比,达尔文等地区重要城市,行程1.32万公里,沿途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当前真正农村发展的主要困难,民生需求和呼声,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
作为一国君主,李福寿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他每隔2~3年都会进行一次巡视,实地走一走,听听主政一方的大员汇报,汇集起来以后交转内阁办理,事后还要由秘书处定期回访反馈。
所以,帝国官员大都保持了踏实的作风,浮夸媚上那一套行不通,因为监督机制非常完善。
市一级有市议员,州一级有州议员,国家层面还有国会议员,再加上内务部督导,廉政公署随时监控,君王隔三差五的还到田间地头来转一圈,官员一届期满后,若是政党选举失败那就要换人了,谁能够欺上瞒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