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风云1876(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1106


1896年9月7日
两广总督顾延川以“克扣军饷,鱼肉百姓,私藏火弓枪械意图谋反,草菅人命,民怨极大。”等16项罪状,抓捕满族广州将军及其幕僚共计173人,派遣大队新军包围了广州府的满城,将8900多名八旗兵尽数缴械,一手炮制出震惊神州的“广州事件”。
恰逢此时
前往越国海防港进行友好访问的“朱雀”号重巡洋舰,带着三艘勇敢级巡洋舰离开了北部湾,接令之后立刻北上广州,就停靠在国王李福寿曾经下榻的海幢寺前山门的江边码头上,这里曾经是“玄武”号重巡洋舰停泊的位置,如今故地重游。
4艘巡洋舰一字排开,高大威武的舰身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冰冷光泽,拳头大的钢铁铆钉象征着坚不可摧的海上巨兽,黑洞洞的炮口散发着无形威严。
尽管大洋王国解释说这“恰逢巧合,出于关心邦谊进行的一次友好访问。”但是明眼人轻易就看出,这纯粹是在为两广总督顾延川站台,警告清政府背后的那些蠢蠢欲动的外国势力;
差不多得了,别没事儿找事儿啊!
当然大洋王国海军舰队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无论外国媒体记者如何追问,通通口径严实的表示;
纯属巧合,所以顺道过来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毕竟是友邦嘛!
完全出于善意,绝不针对任何一方。
甭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自己是相信了。
自从大洋王国的舰队驶入广州,清政府那边立刻哑火了,秉承着一贯大事拖小,小事拖了的原则装聋作哑,对“广州事件”不置可否。
说实话,如今清政府非常害怕东洋小鬼子,已经被甲午战争打出了心理阴影。
但是清庭更害怕南洋人,那可是把东洋小鬼子联合舰队都一锅端的狠角色,杀的第6师团尸横遍野,牧港内海两个多月后都有浮尸飘荡,海里的鱼都吃撑了。
而对于远在欧洲的西洋人,清庭忌惮大于畏惧,毕竟欧洲远在天边,双方的关系往来密切,大清朝廷的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的副手就是英国人,海关执掌在英国人赫德手中已经十几年了,陆海两军中有很多英美德等国的高级军官,江南机器局和马尾造船厂就是在英国人的鼎力帮助之下建成的,欧洲各国世界与洋务派大臣过程甚蜜,私交不错。
这些暂且不谈,仅只论两广总督府方面。
按照清制;
驻骅神州各省中心城市的满八旗军队,都拥有独立的满城,这里只允许满人居住,八旗兵守护,以八旗制擎数量更多的绿营兵,从而维持大清皇朝的统治基础。
八旗兵任命派遣和调动权力直接归属朝廷,清朝地方督抚大员无权节制八旗兵,相反,满族将军有权督导汉族大臣,体察不法情事,有密奏之权。
可惜在太平天国之乱后,全国各地的八旗兵就算废了,绿营兵也彻底糜烂,取而代之的是以湖广和江淮为主的地主武装,最有名的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再加上顾延川粤军,构成了大清国的三大地方武装力量。
以雄厚的武装力量为底蕴,可以对朝廷听宣不听调,若逼急了反咬一口,满清朝的统治基础就塌了半边天,那样的严重后果谁也救不了。
在大清朝仅剩下驻防各地的八旗兵中,广州将军苏木哈率领的近万八旗军算是最强的一支,曾经参加过第一次清法战争,表现颇为不俗。
不过在此次“广州事件”中,面对新军黑洞洞的炮口,8900名八旗兵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乖乖的缴械投降了。
若说大清朝此前还有一点底气的话,这下彻底放干了气球里最后的一点儿气,不出意外地瘪下去了。
有了大洋王国舰队力挺,两广总督顾延川大刀阔斧的干了下去,
第735章撕破脸
这么做,等于两广总督顾延川发飙了,彻底与清庭撕破了脸,摆明了不准备给朝廷留下一点颜面,扯下最后一块遮羞布。
究其原因
朝廷做事实在不地道,薄情寡恩的嘴脸表现的太难看了,令人心寒。
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两广总督顾延川出于忧国忧民的心理,曾派遣其子顾致学亲往北洋总理大臣李鸿章府邸示警,并且在威海英租界囤积大量炮火弹药,支援困守刘公岛的北洋海军舰队。
在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之后形势危急,两广新军奉命日夜兼程北调津门驻防,顾致学也被任命为北直隶巡抚,后期两广新军又调防通县,肩负守卫国门的重任。
国难当头,不讲价钱。
在朝廷没有拨出半分粮饷的情况下,两广新军无条件执行命令,在通州最后防线驻防了三个半月,直到战争结束。
在战败谈判中
大洋王国外交使节出力极大,将原本2.3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生生的压低到7000万两白银,令朝廷受益匪浅。
并且联合法国,德国共同施压,迫使扶桑国放弃了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的要求,令国土不致论丧,为朝廷保存了最后一丝颜面。
以上种种,可以说贡献极大。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当初顾氏一族曾与朝廷有过约定;
希望北直隶巡抚顾致学在战后,能接任两广总督一职,延续顾氏一族在南部省份的传统势力,此议经李鸿章密奏当今太后得到默许。
但是战后两年多来
顾致学受到朝廷多方猜忌,身上被北直隶巡抚的差遣早就丢了,一直闲居在北平城,既无新的职务任命也无放其归乡说法,整个被朝廷遗忘了,遭到官府密探严密监视,处境岌岌可危。
最后,顾致学不得不搬到东郊民巷的一处私宅居住,这里紧靠着大洋王国公使馆,也是欧美各国使馆区,纵然官府密探也不敢乱来。
两广总督顾延川正妻所出只得一子一女,嫡子顾致学,女儿顾柳烟。
如今顾延川年届六旬,在身染瘴伇康复之后,体力精力均大大的不济,精神头儿也差多了,感觉如今两广总督的位置也做不了多久。
嫡子遭到如此不公平对待,背靠着大洋王国和越国鼎力支持,顾延川老大人终于发飙了,“广州事件”仅仅是开端,依靠着停泊在海幢寺码头的强大舰队力挺,他狠下辣手对两广范围内的满清势力进行清除。
此次朝廷明令禁海移民只是一个两广总督府发难的由头,其背后的水非常深,源于欧美日俄各国忌惮大洋王国实力的快速崛起,所行的釜底抽薪之策。
清廷被推出来做了吸引仇恨的挡箭牌,一方面其担忧南方局势失控,另一方面则有顺水推舟之意,大量流失的移民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时候。
这其中,大英帝国暗戳戳的也起了极坏的作用,但这个无法拿到明面上来说,让大洋王国结结实实吃了个哑巴亏。
依照大洋王国国王李福寿霸道的脾气,此次也隐忍了半年之久,再三斟酌之后,借着“广州事件”发起凌厉反击,以试探欧美各国和清廷的底线。
翁婿一拍即合,合手上演的震动远东的大事件。
见到玩真格的了,清廷彻底哑火,只有朝廷上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清流大臣,一个劲儿的上本鼓噪;
“臣恭请朝廷,速速明发天兵平复南疆之乱,稳固社稷,正本清源以安民心。”
“两广已成顾氏一族的家天下,此例一开,荼毒神州大地,应仿前朝康熙年间清剿三藩成例,以雷霆万钧之势予以镇压,方为上上之策。”
“南国危矣,臣奏请朝廷速发天兵清剿,以免殆害东南半壁江山。”
紫禁城里的那位太后可是个明白人,知道两广之乱绝不能武力应对,因为那个老杀才后面还站着一位更可怕的南洋霸主,这些昏聩死硬的清流大臣难道看不见,大洋舰队就停在广州城的码头边?
因此,再次使出了“拖”字诀,开始装聋作哑了。
面对这种情况,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公使馆只能被迫站到前台来,联合进行干预。
广州
两广总督府衙门
顾延川如今是面容清瘦,胡子花白的威严老者,他身穿一品官服,手中拿着一份密函观看良久,然后放下来久久沉吟不语。
广东巡抚蔡守德,广西提督李平,广东总兵段祺瑞,虎威中军统领将军顾致敦,虎威右军统领将军卜威,虎威左军统领将军秦广志等一干军政幕僚大臣,分成文武两列,都静静地坐在堂下等候,不敢出言打断总督大人思绪。
“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顾延川苦笑着说了一句,蕴含着无限惆怅之意。
广东总兵段祺瑞是大洋王国位列子爵的军事贵族,曾经担任国王陛下的侍从官,相比较其他人与大洋王国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犹豫了下,率先开口问道;“制台大人,是否南方有更进一步的谕令?”
这个“南方”是个代指,代表着谁所有人都明白。
“是啊,南方的意思是……既然朝廷用了拖字诀,那我们也乐得装糊涂,在两广地区手脚不停的把满清势力彻底拔除,倡导新学,放松民间开办报社,提倡新风新俗,扫除满清朝的陈腐陋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说到这里,顾延川苦笑了一下,目光扫视了一下诸位心腹大臣继续说道;
“他说……反正时间优势在我们这边,拖的时间越长越有利。
致学的安危不需顾虑,如今致学已经在津门登上快船,不日将抵达广州,一切都安好。
若等得急的话,可以刺激一下朝廷。
下到大狱里的那些满族将领与北平城的王爷贝勒黄带子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挑几个有分量的畏罪自杀,把广州将军苏木哈留着就是了,这个筹码还有用途。
至于各国联合施压,暂时虚与委蛇就是。
呵呵呵……
太极拳是传统的功夫,这可是从老辈儿就传下来的学问,自然是不能丢掉的。
此议,诸位有何高见?”
“制台大人容禀,卑职窃以为既然中丞大人安全无恙,我等就按图索骥就是,当为上策。”虎威右军统领卜威是出生于雏鹰学校的将军,表态毫不拖泥带水。
“制台大人”是对总督的尊称,这没什么疑问。
顾致学曾经担任过北直隶巡抚,按照惯例兼任督察院右副督御史,这一官职在明朝时期称之为御史中丞,因此有“中丞大人”这一尊称。
在卜威将军看来;
陛下既然发话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遵照执行就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