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02当医生(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让女人坐下,李然站在一边听李庆华和患者家属沟通。
李庆华先询问了患者家庭情况,当他得知患者父母瘫痪在床,现在女人怀孕是二胎,还有一个2岁的儿子时,李然忽然感觉李庆华李主任的情绪都有些崩溃。
而这种崩溃情绪在女人怯生生的说要是有可能的话,麻烦医生尽量少花钱,因为肇事方穷的很、不赔钱、认判的时候达到了最顶点。
李庆华也没敢隐瞒,而是和患者家属一五一十的说明情况。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需要去省城做介入手术,术后就能恢复正常,没有后遗症。
可是一台手术十几万、几十万……
女人听到这个数字后仿佛身处梦境之中,迷茫到了极点。
李庆华说了三遍,她才明白医生和自己交代的到底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患者、这样的家属,李庆华和李然都束手无策。
都不说患者转运去省城医院中间的风险,光是自费、十几万这两点再加上年轻的女人衣着朴素、满脸沧桑,他们都知道手术估计是做不上了。
“大夫……”女人说了两个字,“哇”的一声嚎啕大哭。
“李然,去叫护士长。”李庆华一边安慰着患者家属,一边交代李然去叫人。
一番安慰,过了十几分钟患者家属的情绪才平稳下来。
“大夫,要不你和我老公说吧。”女人悲戚的说道,“我家都卖了也没这么多钱。”
为了碎银几两,奔奔忙忙,勉强维持生计,可偏偏天降横祸。
李庆华叹了口气,这特么都是命。
在临床工作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会有一种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错觉”。
考虑再三,李庆华还是和患者交代病情。
刚开始患者还有些迷惑和害怕,但等他听到省城、十几万到几十万等关键词后,立即毫不犹豫的说道,“大夫,我没事,就是疼。过两天就好,不去省城。”
他说的很坚定,没有回旋余地。
“嗯。”李庆华点头,类似的情况他在临床上见得多了,没有任何办法。
这都是命。
“签个字。”李庆华道,“你注意情绪平稳,保证血压不高。我们科里面能给你省的钱都省下来,监护仪什么的不收费,你交个床位费就行,一天八块钱。”
“至于降压药用最便宜的,其他都停掉,促进骨折愈合的药也不用了,你还年轻,能恢复的很好。”
李庆华啰嗦了几分钟,李然能感知到主任心里负疚感很重,只能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患者再三表示感谢,李庆华和李然默默长叹了一口气,离开病房。
第508章
破防
忙忙碌碌的一上午过去,吃过午饭,李然准备下班。
来到值班室,李然一想到那个“糟心”的患者,就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全身有无力的感觉。
一般来讲医生不会感同身受的把自己带入进患者的情况中,除了沈浪这种八卦的人之外。
可是这次患者的情况让李然破了防。
“李然,你怎么了?”沈浪正在抽烟,他早就看出来李然情绪不对,便好奇的问道。
“给我一根烟。”李然也没直接换衣服,而是坐到值班室的床上,愁眉苦脸的问沈浪要烟。
沈浪一怔,李然平时不抽烟,他肯定是遇到了某些为难的事儿才对。
点燃烟,李然深深的抽了一口,被呛的直咳嗽。
“喂,你自杀也不是这么个自杀法吧。”沈浪道,“到底怎么了?”
李然沉默半晌,这才说出一早收的患者的情况。
患者的父母瘫痪在床,没有劳动能力;有一个2岁、刚会走路的儿子;一个怀孕6个月、不认字、签字的时候按手印的年轻老婆……
手术要十几、几十万,这是患者无法承受之重。
正常估计,患者肯定要放弃治疗,回家听天由命。
这病能听天由命么?
李然和沈浪都说不好。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他们遇到的也不多,但仅仅用医学常识判断,必然不行。
沈浪叹了口气,类似的“糟心”事情听了也没用。
医生只管治病,至于花多少钱……江海市一个普通的小医生难道还能让强生、奥林巴斯、奥利达这类跨国医疗器械生产商降价销售?
扯淡。
而且往少说十几万这种数字几乎相当于沈浪、李然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相帮也帮不上什么忙。
一向八卦的沈浪沉默无语,草草抽完烟开始午睡。
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假装不存在呗,要不然还能做什么。
李然抽了半根烟,把烟头扔到烟缸里,一脸严肃中带着些更复杂、纠结的情绪。
他换衣服,记下患者的家庭住址,没回家而是直接打车来到患者家所在的村子。
患者家住在偏僻的城中村里。
说是城中村,和一线城市的城中村不一样,江海市地广人稀,城中村偏僻的像是郊区。
李然问路来到患者家门外。
那是一间普通的小平房,虽然破旧但打理的很干净。一条土狗看家,门口坐着一个小男孩,呀呀呀的和土狗说着话。
还没等李然进去,土狗呲牙对着李然一顿吼。
李然犹豫了一下,没有进门,而是张望了两眼。这个动作引来了附近邻居的注意,一个大妈拎着菜刀出来,“你干什么的!”
呃……应该是把自己当成偷孩子的人了,李然苦笑。
“我是三院的医生,赵兴柱住院了,我主管。”
听李然说的这么详细,邻居大妈才稍微安稳了一点。
“那你不在医院来家里干什么?赵兴柱又不在。”大妈还是疑惑的追问。
“赵兴柱的病情很严重,他爱人不认字,我琢磨着和他爸妈说一声。”
“没用,别说了。”大妈摇头,“两口子六年前就因为车祸瘫痪,兴柱这孩子孝顺,从南方回来打理家、伺候老人。要是没他的话,怕是两口子现在早都烂在床上了。”
真的是瘫痪在床,李然确定了这一点后更加郁闷。
他和邻居大妈聊了几分钟,确定患者家属说的都是事实,垂头丧气的离开村子。
赵兴柱要是自动出院可以说必死无疑,扔下一个年轻、不认字的媳妇和瘫痪在床的父母。
这种死法不遭罪,李然能接受。
可是赵兴柱的媳妇怎么办?老人怎么办?孩子怎么办?
要么一狠心扔下老人孩子,做引产,随后去别的城市开始新的人生。这是那个年轻女人最好的选择,但真的可以选么?
连老带小四条人命。
可要是留下,先伺候老的,再伺候小的,还要挣钱养家……
一想到这种情况,李然打了一个寒颤。
拍胸脯说大话容易,可真要是自己感同身受的面对这种情况,谁能撑得住?
最大的可能是患者自动出院后猝死,把他送走后一家老小也相继去追他。
越想越是郁闷,李然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当医生的见惯了生死离别,从几岁的孩子得癌症到各种离奇车祸、外伤再到家长里短,李然多多少少都见过。
见得多了,人就冷漠起来,只管技术、治病,不去理睬患者家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