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9/1776

  “不错,此事源于皇上失信,皇上当挽留并改正错误!”
  “咱们一起上疏挽留,元辅大人劳苦功高,皇上不可如此寒功臣之心!”
  ……
  尽管李春芳是通过青词的方式步步高升,只是在担任首辅的两年多时间里,李春芳的谦和还是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拥护,故而很多官员纷纷上疏请隆庆挽留李春芳。
  只是李春芳此次上疏请辞的举动,已然是像落到湖面中的一颗小石子,这个朝堂注定将不会再平静。
  礼部左侍郎吕侍郎不仅呈上新的《宗藩新例》提案,而且还再度发动一大帮清流官员上疏请隆庆册封皇嫡子为太子。
  官场并没有秘密可言,而今首辅李春芳请辞,并不是自身出了什么问题,主要还是隆庆迟迟不定国本和削减宗藩禄米的失信。
  一时间,关于削减宗藩禄米和册封太子的声音骤然响起。
  隆庆原本还忌惮着声名想要尽力挽留李春芳,只是看到这背后透着几分威胁和交易的味道,让他气得一阵咬牙切齿。
  倒不是他不想削减宗藩禄米,而是这个父皇都小心谨慎的事情,自己又怎么可以冒着三万宗人的口水削减他们的禄米呢?
  特别有着朱允炆的前车之鉴,一旦有地方藩王像成祖那般举旗起事,自己很可能成为下一次朱允炆,而好端端锦衣玉食的生活定然是要荡然无存。
  至于册封皇嫡子为太子,这更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的心意早已经表露无遗,所心仪的人选是皇长子朱翊,而不是那个病恹恹的皇嫡子。
  隆庆忍着对这帮得寸进尺官员的不满,面对以身体为由请辞的李春芳,便是派遣冯保前去探望,且送去了一些宫廷食物,又传圣谕:“宜慎加调摄,痊可即出,副朕眷怀”。
  其实不管李春芳是不是身体堪忧丝毫没有关系,只要李春芳肯呆在京城养身体,哪怕不到内阁处理政务,对自己其实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
  树欲止,但风不止。
  李春芳看到隆庆仍旧不愿意处理削减宗藩禄米的事情,知道隆庆确实是失信了,便是再度上疏请辞。
  偏偏在这时,给事中王祯自作聪明地认为郭朴是李春芳离任的最大受益者,便是为了讨好郭朴而进行一场政治投机。
  事情确实如此,毕竟明朝内阁的尊卑是以成员入阁的先后排序,一旦李春芳离任,那么首辅的宝座自然是属于郭朴了。
  针对李春芳在请辞奏疏里的言辞,王祯揪出其中的问题直接攻击道:“亲已老而求去不力,弟改职而非分希恩,是为不忠不孝也。”
  李春芳无疑算是一个幸运儿,在很多朝廷大佬早早失去双亲的大环境下,他的双亲至今还健在人间。
  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只是在时下科道言官却是鸡蛋里能挑出骨头,而王祯借此攻击“亲已老而求去不力”。
  这话的意思很是明显,就是你的双亲已经年迈,但你请辞的姿态不够坚决,故而这是一种不孝的行径。
  在满朝百官都在请求隆庆挽留李春芳的氛围中,王祯这个声音显得那般的不和谐,所列的理由更是让人见识到科道言官的无耻和节操之低。
  只是现在的朝堂早已经掌控在林晧然手里,面对着这么一头疯狗,关于王祯的一些罪状很快被人揭发。
  仅是两日,王祯便因贪墨的罪名下狱,这一场政治投机不仅断送了他的仕途,而且还遭来了牢狱之灾。
  李春芳自然并非不忠不孝的人,遭到王祯“不忠不孝”的攻击后,既为心里对隆庆失信的那份怨念,亦为了能够归乡向父母尽孝,故而继续上疏请辞。
  尽管遭到隆庆的接连慰留,但他此次去意已决,又是连续上了三道乞休奏疏。
  时间已经悄然到了三月,春雨明显多了起来。
  隆庆虽然一再慰留李春芳,但面对着李春芳不间断的乞休奏疏,渐渐感到了不耐烦,特别礼部对立储和削减宗藩禄米的声音不断。
  隆庆知道想要李春芳不离开,那么至少要同意削减宗藩禄米或册封皇嫡子为太子,但这两个事情都不是他甘愿妥协的。
  在接到李春芳第五道乞休奏疏后,隆庆知道事情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便对着李春芳的奏疏直接骂了几句,而后无奈下了一道《赐大学士李春芳归天敕》,允准李春芳致仕归。
  至于他因此事损失的声名,特别更加坐实“酒、色、财、气”的污名,却是只能在今后再慢慢清洗了。
  他原本想要一改父皇时期的恶名,做一个流芳百世的明君,但奈何世事并不遂自己所意,总是遇上一些糟心的人与事。
  随着圣旨下达,李春芳亦是结束了他的仕途。
  李春芳年仅二十岁便中了举,只是蹉跎十六年之久,于嘉靖二十六年状元及第,隆庆二年接任首辅,而今隆庆五年选择离开。
  纵观其一生,不可谓不风光。年仅二十岁中举,还经历状元的风光,更是在首辅的位置坐了两年多,而今归乡还能尽孝道。
  李春芳在接到圣旨和恩典优恤的时候,心里却是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失望。
  倒不是他贪恋权势,而是宗藩禄米的事情悬而未决,国本迟心没有得到册封,这个王朝离盛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次日清晨,李春芳不愿意在京城多呆一刻,携带着亲眷打算从通州码头乘坐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直达扬州。
  由于隆庆仍旧罢早朝,一大帮官员早早来到这里相送,河面弥漫着一片白色的晨雾。
  李春芳对着前来相送的官员表达感谢,而后对着林晧然期待道:“林阁老,老夫此番离开,朝堂诸事便要依仗于你跟郭阁老,望你们为大明开创一个盛世!”
  人生免不得有遗憾,眼看着大明盛世就在眼前,结果而今的君王只是一个贪图享受之徒,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天下。
  “元辅请放心,我跟郭阁老不负元辅所望,定要带领大明开创一个盛世!”林晧然的眼睛坦然,显得信心十足地道。
  李春芳读懂了林晧然的眼神,便是跟着众官员再度道别,在登上甲板之时,对着码头相送的众官员朗声道:“潘晟掷纱不为官,一心只求真礼存……”
  “今日通州别吾众,吾众当为后继人!”码头上的众官员当即纷纷响应,再度将众人的心紧紧地联系到一起。
  林晧然目送李春芳的官船远去,虽然李春芳通过自我牺牲的抗争打开了局面,但心里却没有多么开心。
  明代的皇权实在是太强大了,哪怕他已经能够号令百官,但想要掌舵这个王朝的走向,已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次辅大人,请先行!”户部尚书马森等官员都不敢离开,对准备乘车反京的林晧然恭恭敬敬地道。
  随着李春芳离任,内阁的位置亦是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次辅郭朴顺理成章地进阶首辅,原本位居内阁第三的林晧然则官拜次辅。
第2324章
新形势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客坐稍久,则吏从傍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
  明朝虽然废除了宰相制,但嘉靖时期的权柄悄然落到内阁手中,帝王权术平庸的隆庆自然没有能力更改已经延续几十年的内阁掌权的体制。
  故而,如今的阁臣被称为相爷,可谓是名副其实。
  林晧然此次从普通阁臣到次辅,无疑是一个极重要的跨越。虽然有徐阶那种十年次辅的例子,但这种是极罕见的情况,更多还是等到两三年便能接替首辅的宝座。
  亦是如此,次辅的位置可比作是当朝太子,林晧然已然是将来领导百官的未来首辅,故而地位跟普通阁臣已经可以明显地区分开来。
  马森等官员虽然早已经是以林晧然马首是瞻,只是看到林晧然正式成为内阁次辅之时,那份隶属的感觉显得更加强烈,更是坚定地拥护于次辅林晧然。
  林晧然环视在场恭敬有加的官员,先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然后朝着马车走去。
  他知道想要带领华夏走上世界之巅,却是不能像徐阶、李春芳那般和蔼可亲,而是要采用强势的手腕来统率百官。
  摆在眼前的难题则是打破当前朝廷安于现状的局面,只有设法除掉大明身上的毒瘤,这样才能够开创一个全新的大明盛世。
  三月的京城,春意盎然。
  文渊阁门前的青草地多了一些色彩,那几株高大的树木显得越发的生机勃勃,枝头传来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
  随着李春芳的离任,整个内阁的结构亦是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最明显是内阁成员从五位变成了四位。
  虽然内阁再少一位阁臣,只是如今的情况仍旧不用急于增补阁臣,特别排在门槛外面的是礼部尚书赵贞吉,百官更不可能推荐赵贞吉入阁。
  加上四位阁臣都处于年富力强之时,完全有足够的精力和智慧应付朝中的大小事务,故而内阁同样没有再添加成员的想法。
  身穿蟒袍的林晧然经过石道来到文渊阁前,却是没有急于返回自己的值房,而是走进了升级为首辅值房的郭朴值房内。
  虽然郭朴已经升级为首辅,只是他并没有搬值房的想法,仍旧有原来的那间值房中办公,而空气中正飘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郭朴跟往日有所不同,身上已经换上一套威风凛凛的蟒袍,正处理着手头上的奏疏。
  若不是当年守孝时期被李春芳超车,内辅首辅早已经属于他,不过现在的情况亦不能算太差,毕竟他接替了李春芳所留下的位置。
  隆庆昨天同意李春芳的请辞后,亦是给郭朴颁发了一道圣旨,除了授予虚衔外,亦是给郭朴赐了一套蟒袍。
  郭朴今日并不适合前去相送李春芳,停下手中的手笔,对着归来的林晧然抬手温和地道:“若愚,先坐吧!”
  “谢首辅!”林晧然亦是保持着尊敬的态度,便是在对面坐下来道。
  郭朴伸手端起桌面上的茶盏,便是抬起脸认真地询问道:“若愚,李阁老已经离开,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虽然他接任李春芳的位置,但并不打算跟林晧然争着这艘航母的掌舵权,且他亦是知道自己操纵不了这艘庞大的航母。
  只是如今,朝廷已然是面对着宗藩禄米等难题,却是需要他们齐心协力地解决,这样才有机会打造一个盛世。
  “李阁老此次辞官离开,加上先前《酒色财气疏》的那场风波,皇上如今饱受非议。若是皇上仍旧不同意削减宗藩禄米,他恐怕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挽回声誉,这可能才是我们最有效的破局时机!”林晧然接过阁吏送上的茶水,显得智珠在握地分析道。
  虽然明朝的皇权明显比以往增强不少,只是皇帝的评判权一直攥在文官手里,对于皇帝生前或死后的名声都有着决定能力。
  隆庆如果想要生前和死后拥有好声名,那么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妥协,而不是一昧地跟百官唱反调。
  现在他既不同意削减宗藩禄米,又不需要册封皇嫡子为太子,那么却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才能抵消这些负面的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9/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