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0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776

  以弘治年间山西庆城王为例,他一共生了九十四名子女,孙子有一百六十三人,曾孙辈五百一十人,而这曾孙辈五百一十人将来必定还会继续繁衍。
  正是如此,本朝户部尚书梁材曾言:明初的时候,如果养活一府的藩王,需要一万石粮食,那么现在同样的王府,就需要至少十三万石。
  如果仅是一个藩王亦就罢了,但这历朝历代的皇帝亦会有弟弟,像裕王的弟弟景王亦会占一个名额,人员只会是越来越多。
  此外,朝廷还要为宗室子弟修建宫邸、婚娶、坟墓,提供随从官员、仆役以及其他待遇等,这些花销亦是一个天文数字。
  御史林润的奏疏最能说明问题,奏疏中有一段:天下供应京城的粮食,每年四百万石,但各王府消耗国家的粮食,每年却有八百万石。山西省每年存留粮食一百九十万石,当地王府消耗粮食三百多万石;河南省存粮九十四万石,当地藩王消耗粮食一百九十多万石。
  明初之时,二十六个藩王的禄米是二十六万石,但现在已然是十倍不止,这里还不包括宗室修建宫邸、婚丧和仆役等花销。
  哪怕嘉靖朝早已经开始玩起了老赖手段,对各地藩王的禄米进行了克扣。只是不可能一点都不给,顶多是扣下来一部分,但仍然是一大笔相当可观的支出。
  京城的士子和官员的意见出奇的一致,希望朝廷削减宗室禄米,亦或者旁支庶出的后代脱离宗室直接编入民籍,不再享受朝廷禄米供养。
  只是士子和底层官员的声音很大,但朝廷上层的动静却很小,甚至林润上疏到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但朝廷似乎都快要将这一个事情忘记了一般。
  亦难怪当朝首辅徐阶受到的批评声音会越来越大,本以为大奸臣严嵩下台,朝廷会变得不一样,但实质还是跟以前那般的官僚作风。
  蒙诏是一个很聪慧的人,当林晧然表明想要提议朝廷削减漕米的运输量,当即便猜到他是要对宗室禄米进行削减了。
  林晧然先是微微一愣,旋即哑然失笑。
  他发现自己这个弟子的脑筋确实比其他人能灵活,如果想要提议减少漕米的运输量,自然得让朝廷削减宗室禄米。
  林晧然着渐渐开阔的河道,却是没有打算将心里的全盘计划说出来,显得无可奈何地道:“现在京城的形势不明,为师亦是走一步看一步,宗藩禄米的事情或可为或不可为。为师现在只是礼部左侍郎,上面还有李部堂,再上面还有宰辅大人。”
  虽然他现在已经进入了朝廷六部,但他终究不是严世蕃,很多事情除了各方暗暗较量外,真正能够拍板的还是徐阶或者是嘉靖。
  宗室禄米涉及到宗室的核心利益,嘉靖无疑是最大的阻力。他不仅要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更需要跟各方达成共识,一起说服嘉靖削减宗亲禄米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弟子知道这种事情困难重重,但还是希望能看到老师整治宗藩禄米,造福于大明百姓!”蒙诏认真地拱手,表达出自己的夙愿道。
  王时举亦是这个想法,显得期望地注视着这位总能运筹帷幄的老师。
  官船已经通过了那一段淤泥地带,面前的河道变得一片开阔,船头卷起了一片白色的波浪,整艘官船荡漾在清澈的河水中。
  林晧然迎着吹来的寒风,却是发出邀请道:“离大比之年还有些时日,你们二人回京之后,便搬到城北,为师会给你们安排住处,还是帮为师跑跑腿做些事吧!”
  经过这一次南下,他知道这二个都是可造之材,所以决定继续进行栽培。在这个科举取士的朝廷,其实想要找个精明能干又忠心的官员亦是不容易的事情。
  “学子遵命!”
  蒙诏和王时举兴奋地交换了一个眼色,当即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道。
  山东的河道不好走,但林福是一个能够办事的人。遇到浅水河带,则跑下去跟纤夫一起拉纤,方方面面的事务都打点都很周到。
  由于有着官船的招牌和银子打点,官船很顺利地通过山东地界,经过河北沧州,便是顺流到达了通州。
  从十月初四起航,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中旬,历时一个余月终于抵达了大运河的最北端。
  只是事情往往就是如此戏剧性,大家眼看着就要登岸回京,结果前面的通州码头乱作一团,北上南下的船只更是相持不下。
  “发生大事了?”
  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林晧然的心里当即咯噔一声道。
  陈镜逮住一艘刚刚从通州码头出来的船只进行打听,很快便是阴沉着脸回来,显得苦涩地吐出六个字道:“鞑子又进犯了”。
第1555章
青天归来
  一个“又”字已然包含着很丰富的信息。
  随着大明边军萎靡不振,蒙古从强盗的行径中尝足甜头,进犯掠夺京畿之地早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之事。
  现今强盗团体的灵魂人物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于嘉靖二十一年取代亡兄麦力艮济农成为右翼三万户事实上的首领,带领部落不断壮大,并驱逐正统的蒙古大汗哈尔部首领库登汗于辽东。
  虽然面对着蒙古大汗哈尔部的反扑压力,但他控制的地盘东抵辽蓟,西迄甘肃、青海一带,又进一步出兵征服瓦剌,已经成为蒙古诸多部落的可汗。
  在发展壮大之后,俺答却是将重心放到了大明。虽然没有入侵中原的野心,但却是抢掠不断,每年春、冬时节屡屡南下。
  由于俺答做事“懂分寸”,洗劫完毕则是离开,令到大明朝廷虽然对他的行径深恶痛绝,但亦是没有非要将他诛杀的意思。
  其中奸臣严嵩的一句话最有代表性:俺答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俺答亲率部众攻扰宣府,又攻辽东,至辽阳,由城中被总兵杨照击败,杨照出塞追击,不幸中伏阵亡。
  正当大家将所有注意力放在西面的时候,其长子辛爱黄台吉跟辽东朵颜部合谋,从密云墙子岭边墙破口入关,进犯蓟辽,直奔顺天府而来。
  消息一经传来,整个顺天地区震惊,通州城当即实行戒严。不少富户更是仓皇出逃通州,打算乘船从运河南下避祸。
  早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便率众从古北口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朝廷最终答应了俺答要求的互通有无的条件,这才得以让他离去。
  现在突然从东边打来,百姓惊慌、惶恐等负面情绪充斥其中,有人想要选择逃离,有人则是想要进城,令到场面极为混乱。
  “我要进城!”
  “我们要进城!”
  “求求你们了,让我们进去吧!”
  ……
  城洞中的百姓离进城仅剩一步之遥,只是看着塞门刀车缓缓地推进,他们一边哭泣和一边哀求,但却无法令到塞刀车退回去,而他们只能是步步后退。
  “我不退,我不信你们真会弄死自己的同胞!”
  一个年轻人看到所有人快要退出城门洞,突然阻挡在塞门刀车前面大声地喊道。
  塞门刀车果真是停了下来,只是仅是片刻,又是重新向前,那个年轻人被利刃贯穿身体,身后当即传来一阵嚎哭的声音。
  砰!
  城门重重地关上,旋即落钥,这座城跟着整个天地隔离一般,只剩下那高达十余米的城墙,还有上面的强驽和利箭。
  林晧然远远看到这一幕,蹙着眉头询问道:“鞑子这么快打到通州城下了?”
  陈镜的脸色闪过一抹尴尬,轻轻地摇头道:“没有,鞑子至今都没有踪影!据说通州方面只是听到消息,便直接下令封城了!”
  林晧然的脸不由得一沉,看着前面混乱的船只和城门前惊慌的百姓,这当真是大明官员的作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若是将通州城封闭,凭着城内足足六个卫军力,只要不是蒙古大举进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攻破通州城,而他们的乌纱帽则是高枕无忧。
  只是现在很多民船和百姓都在城外,因他们这种高度谨慎的举动,反倒是令到百姓遭受了很多惊慌,甚至会让很多人因此丢掉了性命。
  “堂堂华夏,巍巍中华,竟如此任人欺辱。百姓拿自己膏血养兵,结果面对贼子来犯,竟然只知做只缩头乌龟!”蒙诏失去往日的稳重,当即进行怒斥道。
  王时举是顺天府人,紧紧地攥着拳头不停地道:“怎可如此!怎可如此!这运河已经隔断东边,鞑子的踪影未见,何以至此?”
  “通州城已经戒严,汝等速速离去,不然休怪本将军不客气!”一个将领站在城头上,对着仍然苦苦哀求的百姓放声道。
  林晧然眯起眼睛遥遥地望着城头,压抑着心里的怒火淡淡地道:“挂官牌!”
  在这一路上,为了减少地方官员的逢迎,亦为了早些到京城,他一直都没有悬挂官牌,甚至让到伊王世子认为他们是冒使。
  只是现如今,他不打算继续低调,而是要让人知晓他林晧然回来了,他这个大明最富有造福于民精神的礼部左侍郎回来了。
  “是!”陈镜的眼睛微微一亮,对着林晧然拱手便急匆匆离开。
  “丁巳解元!”
  “戊午会元!”
  “状元及第!”
  “钦点翰林!”
  “御赐大明文魁!”
  “新任礼部左侍郎!”
  ……
  随着林晧然的官衔牌挂起,所有人的目光都纷纷注意到这一边,很多人的脸上流露出了震惊之色,而混乱的船只急忙让行。
  官船很顺利地靠到码头上,林晧然从官船下去,直接朝着城门大步走过去。
  “林大人回来了!”
  “是……是林青天!”
  “好啊!老天有眼啊!”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