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苏联(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573

  库斯特上校,也并不是犹太人,现在,他只是按照章程做出的决断,的确是到了发射核弹的时候了。
  不过,作为基地的主帅,洛克少将还是犹豫了一下。
  发射这些核弹,有用吗?苏联人的空间激光大炮,就在天上等着呢!己方如果发射的话,那刚刚出去,就让人家给摧毁了!核辐射,会笼罩整个阿拉斯加,苏联人却没有任何的伤害!
  “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的努力了。”库斯特上校说道:“现在,已经到了我们启动应急程序的地步了,至于这个程序,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并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如果上帝要让我们失去这里,那我们也无可奈何,总之,我们尽力了,作为军人,这是我们的职责。”
  这是己方的职责!
  终于,洛克少将下定了决心:“导弹发射阵地,准备发射战略核弹,进入倒计时程序,半个小时倒计时开始!”
  相比苏联落后的弹道导弹技术,美国早在六十年代,战略导弹就实现了固体化,采用固体燃料,省去了发射前的加注等工作,同时,由于液体燃料都有剧毒,也省去了可能造成泄露的严重威胁。
  但是,民兵3导弹采用的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技术,这种导弹于66年开始研制,70年装备部队,前三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末助推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
  所以,还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加注液体燃料。
  当苏联开始威胁美国,要夺回阿拉斯加州的时候,阿拉斯加的战备等级就提升到了最高,现在,这些导弹发射井中,几乎都是满员的状态。
  发射的命令,终于传达了,所有的人员,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作为军人,他们还是要服从命令!紧张的倒计时,开始了!
  洛克少将不安地走来走去,他的后背上的衣服,很快就湿了,此时,他的压力,是最大的。如果苏联人展开了报复性的还击,那他,就是让美国毁灭的罪人!
  无线电的干扰依旧在继续,电话线路,网络线路,也依旧处于断路状态,洛克少将无法向上级传递任何命令,甚至,他也不知道其他地区发生的情况。
  直至,基地的警报声突然响起,洛克少将才大声问道:“怎么回事?”
  “北方,出现了一支装甲部队,他们正在向着我们这里而来!”
  北方,出现了装甲部队!洛克少将更是一惊,不可能是己方的部队!己方的部队,早在一天前,就转移到了南部海岸线,防止苏联人登陆了!
  现在,只可能是苏联人的军队,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前面,就是艾尔森空军基地!吉洪诺夫亲自带队,此时,在一辆指挥型的步兵战车里,他正通过数字化的指挥系统,下达着一个又一个的命令。
  47团,占领机场跑道,机库,控制美国空军,63团,占领导弹发射阵地,阻止美国人发射战略导弹!
  虽然此时的空间激光大炮就在瞄准着这里,但是,空间激光大炮只能通过导弹的尾烟来观察,跟踪,摧毁对方的时候,肯定已经上升了至少几百米,接着,轰的一下,整个基地,就没法使用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美国人发射核弹!
  而就在此时,一座发射井内,发射人员,已经倒计时,进入了最后几秒钟。
  “五,四,三,二,一,点火!”不顾远处响起的警报声,发射人员的手指,按动到了发射按钮上。
  接着,一股浓烟,从排烟道里冒出。
  和苏联不同,美国的导弹,都是热发射。在发射井里,就直接点火了,而苏联的导弹,是先用压缩空气弹出去,离开了发射井再点火。
  所以,民兵导弹在发射前,刚刚点火的瞬间,这些尾烟,是通过复杂的管路排出地面的。
  “快,阻止这枚导弹升空!”就在这一瞬间,就被吉洪诺夫注意到了。
  此时,五辆激光坦克,也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一路过来,他们的超级电容,早就充满电了,现在,在发现浓烟冒出的同时,立刻操作激光坦克,瞄准了那里!
  几乎同时,民兵导弹,已经从发射管里面钻了出来!
  乳白色的圆锥状的弹头冒出,跟着,就是通体黑色的弹体,白烟笼罩,导弹即将爬升!
  而就在同时,五道激光束,也在刹那间赶到!
  “轰!”激光束击中的部位,是黑色的弹体,第三段的发动机的位置,随着这些激光束的到达,整个弹体,忽然就炸开!
  接着,整个发射井,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
  热发射,一个危险性就是万一导弹点火失败而发生爆炸的话,那整个发射井就完蛋了!美国的先进的技术,可以保证点火绝对正常,而现在,刚刚冒头就被轰,弹体还是爆炸了。
  这个爆炸,让整个基地的地面都在晃动!
  那个尖尖的弹头,也随着爆炸的气流,飞起了几十米高,然后,又坠落下来。
  弹头并没有爆炸!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曙光女神
  美国本土,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51区。
  天色,已经慢慢地黑了,一座普通的机库里,一架造型奇特的飞机,被牵引了出来。
  如果当初的f-117,就犹如科幻一般的造型的话,那现在的这架飞机,就更是几乎等同于外星科技了。
  这架飞机,从上面俯视,可以看到整个飞机平面是一个有着75度后掠角的巨大三角形升力体。而如同从侧面看则是形似一鹰喙的巨大流线体。
  整个飞机就是一个三角体构型,本身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升力面,尖锐后掠的前缘,还可以像边条翼一样使飞机增加涡升力。在三角体的后缘,有两个面积较小的全动式的的双垂尾,起到稳定及操纵飞机的作用。
  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到发动机的位置,这架飞机的两具组合循环发动机,布置相当巧妙,在机腹部沿飞机长度方向一直向后延伸,和三角翼紧密融为一体,在机体前下方形成一个庞大的“斜曲面”。
  这种方案,可以让气体在进入进气道前就被压缩,并能引导废气膨胀。气体在飞机底部受压更可使飞机获得最大的升力。这种独特的翼身融合可以储放大量的燃料及降低摩擦阻力。
  这架飞机,在美国军方也是无比保密的型号,它就是用来取代sr-71侦察机的新一代飞机,代号sr-91.
  同时,在后世,根据一份申请记录,这架飞机也被赋予了曙光女神的代号!
  曙光女神!在北欧神话中,她们都是英勇善战的女武神,每当她们奔赴战场时,身上穿的盔甲就会放射出夺人心魄的美丽光芒。
  而现在,这种被命名为曙光女神的飞机,也是带着传奇的秘密色彩的一种飞机!
  在后世,曙光女神也是无比保密的项目,以至于,根本就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这种飞机真的存在过!
  按照推测,这种飞机可以以7马赫在25万英尺飞行,这是一种超音速侦察机,航程一万公里,经过一次空中加油之后,可以抵达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
  但是,在后世,这种如同迷一般的飞机的报道日渐稀少,而且,似乎也没有这种飞机继续出现的必要了。sr-71重回沙场,u-2进行改进,以及随后推出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都对“曙光女神”的存在产生了影响。
  也就是说,这种飞机,已经没有装备的必要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合适的说法,就是这种飞机,其实真的研制过,只不过,可能是高昂的造价,也可能是各种无法克服的技术缺陷,让这种飞机最终无法装备,研制失败。
  而不管曾经遭遇了什么,至少现在,曙光女神飞机,已经真正存在!
  和其他的美国的项目一样,这种飞机,本来是美国空军研制的一个项目,但是,因为经费的短缺而进展缓慢,一直到犹太人掌权,犹太人投入了各种资金,才让这种飞机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苏联在太空领域的全面领先,可以说,只要苏联继续占领太空,那美国就甭想获得突破。
  苏联,锁死了美国的航天科技,哪怕是在犹太人的鼓动下,以民用项目开发了太空探测火箭,照样以失败来告终!
  苏联,不允许美国发展航天科技,整个外太空,都是苏联的,只要苏联人看得不满意,就随时会摧毁!
  在这种时候,要么束手待毙,要么,就想别的办法!
  犹太人,当然不会束手待毙,他们终于盯上了空军的这个项目,只有这个项目,才能够让美国重返太空!
  不使用火箭,还想要能够上太空,那就只能是空天飞机!
  重新研发空天飞机,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现在,使用曙光女神,无疑是走捷径的一个方案!
  曙光女神,在设计的时候,飞行高度已经达到了四万米,而航天器的高度,则是十万米以上!在曙光女神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就可以让它飞出大气层!
  这种曙光女神,已经不再成为大气层内的侦察机,而是要成为空天飞机!
  为了这个计划,犹太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就如同二战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一样,战争,就是技术最大的推动力!
  现在,在美国,这个项目,是最优先发展的项目,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这个项目,还吸纳了x-30的很多技术。
  x-30是美国政府宣布推行“国家空天飞机计划”时提出研制一种能水平起降单级入轨的研究机,属于单级入轨的航天器。
  这种飞机采用尖头、狭长机体、大后掠三角翼、单垂尾布局,历史上,经过了多次试验,最终不了了之,因为当时冷战已经结束了,美国没必要在这些领域里继续投入,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进了无底洞,美国可不能走苏联的老路。
  但是现在,美国已经无路可走,火箭发射入轨的航天器,受到了苏联的全面控制,美国哪怕是天天抗议,也没有用,所以,只能另辟蹊径,一步到位,开发空天飞机!
  后世的推测中,“曙光女神”侦察机全机长为32米,高为7米,全载重为83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燃料。
  而现在,曙光女神的长度,已经被放大到了50米!这种飞机的外形,既适合在大气层内飞行,也适合在大气层外飞行,从前到后,依次是两人驾驶舱、电子设备舱、液氧舱、由气态、液态和固态氢混成的糊态氢舱及液氧舱。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发动机,想要单级入轨,必须要解决发动机的问题!美国科研人员经过了反复研究,最终确定出来了特殊的组合循环发动机。
  其实,黑鸟的发动机,就是组合的发动机,启动的时候使用涡喷,等到速度高了,就成为了冲压发动机,而相比黑鸟的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最新的组合式的脉冲爆震发动机!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组合脉冲爆震发动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5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