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182

  即便如此,两支舰队相隔在十三公里左右已经在主炮射程范围之内,只不过在这个距离上进行炮击,命中率真的会低到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况且对弹药消耗和主炮身管寿命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不过俄国海军舰队都挤在东侧出海口附近,若是一炮下去背不住还真的能够命中哪个倒霉蛋,这并不重要,对邓世昌而言重要的是他想要再向愤怒的俄国海军头上浇上一勺热油让他们更愤怒——俄国太平洋舰队龟缩在海参崴中有炮台和丘陵做为遮蔽,想要攻击到它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潜艇攻击已经不大管用,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拉出来打,这样还有一个好处便是战舰沉在外面,海参崴的俄军也不可能将上面的舰炮打捞上来武装炮台给陆军造成巨大的麻烦。
  北洋号战列舰一号炮塔的一门主炮在获得司令塔射击命令之后,根据控制中心传过来的数据将炮口抬高,朝着海参崴的出海口就是一炮,战舰上的官兵明显的感觉到船体的震动,橘红色的火焰冲出炮口数米之远,一阵青烟迅速腾起,一会炮弹便在十三公里外的海参崴出海口处落下。正如所有中国官兵们预料的那样,这枚炮弹不可能首发便命中这么远的俄国战舰,不过这枚炮弹却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使命——它的落点就在距离俄国旗舰博罗第诺号战列舰不远的地方,这更加刺激了俄国海军官兵。
  中国海军舰队是从北侧进行“U”形转弯的,转弯后在旗舰北洋号的带领下向南略微偏西斜插,北洋号战列舰的船首前进的方向正好对着勒富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炮击时间,同时也是“等待”俄国太平洋舰队赶快出港追击。邓世昌也原本没有想着在这里建立什么战果,相反他还害怕自己万一真的打沉或是击伤了几艘俄国主力战舰,会让本来已经探出头来的俄国海军又缩回去,为此他还趁着俄军尚未发现他这支舰队有多少战舰的时候让舰队最后面的两艘战列舰撤走会合第二舰队。
  在北洋号战列舰开炮之后,俄国太平洋舰队处于前面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的两门前主炮也还以颜色,两发三百零五毫米的炮弹落在了距离中国舰队西边一百三十多米处——这不过是一个礼节性质的“问候”,双方谁也没有指望能够击中对方,这个距离就开炮显得太过儿戏了一些。不过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反击之后,北洋号战列舰就没有再发射炮弹,而是保持十节的经济航速大摇大摆的继续保持航向“勾引”俄国舰队,此时俄国太平洋舰队已经驶过了“咽喉”地带,全部战舰在二号炮台和三号炮台中间的海域,原来的三号炮台和勒富岛的一个凸出半岛形成了第二道“咽喉”,只不过宽度要比第一道“咽喉”大得多。
  此时中国海军第一舰队正好在潜艇不远处驶过,而潜艇已经下潜到距离水面十五米左右的深度——大多数战列舰的吃水深度都不会达到这个深度,对于潜伏状态的潜艇来说是一个安全深度,避免被敌人或是己方的大型战舰在自己脑袋上驶过的时候,顺便撞沉自己,那可就太冤了。
  俄国太平洋舰队最靠前的依旧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它距离中国第一海军舰队已经不到九公里。俄国海军舰队只是粗略的进行了战术编队之后,便在舰队司令官斯达尔克夫中将的催促下开始向外面的中国海军舰队展开冲锋,同时各艘战列舰前主炮开始射击——射击的频率并不高,但是可以看得出俄国海军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此时的射击也是为了干扰中国海军舰队的编队。
  俄国太平洋舰队除了战列舰开始加快射击频率之外,在其队形的右侧防护型巡洋舰和雷击舰开始加速,如果中国舰队在这段航程中不加速行驶或是不转变航向,差不多会在半个小时后它们将会相遇,即便如此考虑到防护型巡洋舰和雷击舰的速度,至少截住中国舰队是不成问题的。
  再进行了两次试射之后,北洋号战列舰上的六门主炮开始怒吼起来,同时这也是一个信号,通过电报和旗语双重保证其它三艘战舰也都开始有一门主炮进行试射,修订各项参数。在北洋号首次火力全开后,其余山东号、贵州号、云南号三艘战列舰上已经做好发射准备的主炮也开始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第一轮主炮齐射之后,在中国舰队的西侧腾起了一片壮观的烟雾,浓厚的烟火味味充斥着海面。
  尽管距离还是比较远,命中率还是令人有些绝望,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战列舰那令人生畏的主炮每一次射击都会令敌我双方的海军官兵神经猛地收紧一次。最近十几年来世界上爆发的三次比较大的海上战争,中国参战的就占了两次,而且是最为激烈的两次,就是建国后的这五年中,在谭延闿的高压之下中国海军一直处于紧张的训练和模拟战斗中,以便适应不断更新的海军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化舰队海上决战——通过俄国海军离港时间,邓世昌心中对自己手下的海军就充满了信心,旅顺港离港难度要比海参崴大得多,但是即便中国海军大舰队在旅顺港离港也用不了两个小时,眼前这个已经缩水的太平洋舰队离港居然还这么磨磨蹭蹭,而从技术上来看,邓世昌的信心更高了些。
  通过中国海军顾问英格纳的途径,中国海军一直在紧跟英国海军的最新发展,在英国海务大臣约翰·费舍尔爵士的支持下,海军上校斯科特戏剧性的发明了新的炮术方法在英国海军中得到了普及,而这一新的炮术方法也被中国海军采用,这也算是从英国购买射击指挥仪未果之后,中国在提高射击准确率方面一个收获。尤其是无线电在中国海军的使用,使得这一炮术方法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当然把无线电带上战舰虽然是中国的首创,但世界海军强国包括俄国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
  相对于中国第一舰队有序的炮击,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射击则显得有些凌乱,各艘战列舰射击时间前后差别极大,炮弹落点更是千差万别。在有八艘战列舰参战的情况下,只能靠前主炮塔射击,主炮数量16:20的劣势下,这种松散的射击加上距离的因素使得俄国海军舰队的炮击显得软绵绵的。当然俄国太平洋舰队也正在改变这种队形上劣势,通过斜向行驶来给后主炮塔腾出射界,不过这一过程虽然比“U”形转弯花费的时间少些,但却考验舰队队形编排,而此时略显混乱的太平洋舰队显然做不到这点,估计想要全部发挥主炮威力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第三百零七章
双重陷阱
  这一次俄国太平洋海军离港几乎是主力倾巢而出,除了因为潜艇偷袭而引起混乱负伤的皇太子号战列舰和留里克号装甲巡洋舰之外,八艘战列舰和三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带领十余艘不同用途的舰船出海,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简单的进行了修理之后也不例外的参加这次出航任务。此时俄国太平洋舰队编队有些混乱,但大体上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战舰为了发挥后主炮塔的射击,以抵消中国第一舰队的火炮优势,纷纷按照舰队司令官的要求调整航向东偏南,只不过各舰偏南的程度不同。
  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指挥似乎有些困难,各舰都有自己的考虑,俄国的八艘战列舰分属四个级别,而航速大体上又分为十八节和十六节,显然缺乏保养的俄国战舰是不可能跑到设计航速的,尤其是从欧洲远道而来的那几艘战舰,经过长期航行之后,战舰没有来得及保养,本来最高十八节的航速现在最多接近十三节已经是勉力而为了,再者这个时候就跑上最高航速,战舰的动力系统肯定支持不了多长时间,后面的战斗该怎么办?
  中国第一舰队的七艘战列舰虽然属于三个级别的战列舰,但是先后服役的时间都很相近,战舰维护一直都保持在最优状态,都可以达到最高的设计时速。这个时代的水面舰艇还是属于三涨机的时代,中国紧随英国的脚步正在试图使用蒸汽轮机来替代三涨机,不过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列强海军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使用三涨机的大型舰艇注定不可能在其设计最高航速上能够保持多长的时间,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至少第一舰队已经处于最佳射击队形,又是以诱敌为主要任务,对于航速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反观俄国太平洋舰队已经被中国海军接二连三的挑衅烧昏了头,想要尽可能的缩短两支舰队之间的距离好好教训一下对方。
  在俄国太平洋舰队的队形为了将后主炮塔的威力发挥出来而加大了转弯力度之后,第一舰队在北洋号战列舰的带领下也开始缓缓地向南偏东的方向转向,当然这个角度非常小。如果有人能够从高空中俯视这两支舰队的话,就会发现它们更加趋向于平行线,只不过俄国太平洋舰队战舰数量众多,战列舰之间似乎缺乏沟通,并不是在一条线上,航速的差异让舰队主力战舰之间的距离拉开的进度越来越大。
  第一舰队虽然不以伤敌为主要目标,但是能够在诱敌的过程中让对方吃些小亏是再好不过的,只是双方交战距离超过了九公里,炮手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瞄准射击,但是舰队齐射五轮之后,居然没有命中一发,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气馁。在北洋号战列舰司令塔上的邓世昌也不着急,只是在观察射击结果之后眉头稍微皱了皱,下令将炮击的速度再缓缓——舰队进入炮击状态后,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各舰舰长心中都很清楚对战果不要太过急切,不要说五轮齐射,就是再多几次能够有效果就是人品爆发了。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舰队的战列舰都非常默契的放慢了炮击速度,以节省弹药和降低主炮身管的负担——经过潜艇奇袭之后,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已经缩水,至少在一个正常的海军指挥官眼中,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已经开始明显的弱于中国海军,也就是说俄国海军应该采取守势,假如俄国海军指挥官的思维正常的话,像这样的大舰队整体出击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这场海战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大舰巨炮时代的战斗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即便命中率有“人品”的说法,但想要以弱胜强这种概率发生的可能性比陆军远远要低得多,从来都是大舰队稳胜小舰队,以强欺弱是海军的一大“特色”。
  俄国太平洋舰队和中国舰队的实力对比还没有这么大的差距,至少在战列舰数量上是如此,但是同为主力战舰的大型巡洋舰,俄国在这方面就相差的很多。第一舰队目前这四艘战列舰所担负的任务便是将俄国舰队往自己设定的战场里引,海军总参谋长蓝建枢正带着第二舰队和第一舰队的两艘战列舰和数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向电报中约定的战场方向赶,以达到埋伏俄国太平洋舰队的目的。在这样的布局下,若是第一舰队来个“天神附体”,在海参崴的出海口将俄国太平洋舰队打了个稀里哗啦,就算打沉两三艘战舰,把俄国舰队给堵回海参崴,那也是失败的行动。
  第一舰队的主炮射击频率大致保持在不到三分钟一轮齐射的水平上,在第七轮的炮击中,第一舰队的一枚主炮炮弹终于命中了俄国主力战舰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的舰体中后部距离后主炮塔不远的地方,将其携带的一艘小艇给炸了个粉碎,并且引起了小规模的火灾,让上面的俄国人很是手忙脚乱了一番。应该说这枚命中敌舰的炮弹确实是有着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第一舰队的战列舰得到的命令是尽可能的通过炮击破坏敌人的阵形,让对方因为战舰服役年份不同而造成的阵形不整的问题更加凸显,同时也是为自己免受敌舰炮击的一种保护。
  在九到十公里的距离上,中国海军战列舰所装备的1900式主炮仍然具有很可观的穿透能力,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上的小规模火灾便是被炮弹穿进舱室内爆炸所引起的,不过做为俄国新锐战舰博罗第诺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显然妄想一炮就解决掉这个大家伙是不可能的,就是在潜艇攻击中沉没的同级鹰号战列舰还用了两枚21-01型重型鱼雷才做到——做为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象征,战列舰的战场生存能力已经大为提高,不是老北洋时代的定镇二舰纵横远东的时代了。
  两支舰队都改变了自己的航向,只不过幅度大小不同而已,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航速不一,但整个舰队还是保持在十三节以上的速度在运动,个别如雷击舰则是以大约二十一节上下的航速正在向第一舰队展开冲锋,但是因为第一舰队的航向略微有些改变,使得它们不得不在中途向偏北方向转变航向。第一舰队的航行速度就显得比较慢一些,四艘战列舰在旗舰北洋号的带领下以十节左右的巡航速度不急不缓的航行,虽说对方的雷击舰距离比较远,但是邓世昌为了以防万一将四艘平阳级驱逐舰派出去在战列舰编队的外侧形成一道防线。
  中国海军战舰的发展策略在早期的时候是不平衡式的发展,当年谭延闿在整合各方资源之后,为了应付刘坤一和张之洞等政治同盟者的海军发展需要,建造了大型的鱼雷猎舰,但是北洋海军自己却直接上马大型装甲巡洋舰——不同的海军战略自然会对舰艇产生不同的需求,说起来谭延闿的海军战略哪怕是在一片废墟上的北洋海军时代便可以感觉得到灼灼逼人的进攻态势,而张之洞和刘坤一等人选择鱼雷舰则是彻头彻尾的防守政策。
  不过一支强大的海军不能光是大舰巨炮,同样也需要鱼雷艇等其他众多各种用途的小型战舰,像有一定自卫能力的快速侦查舰艇,一直都是中国海军的“软肋”——北洋时代虽然发展了四百五十吨、八百吨级的大型鱼雷猎舰,但说到底它们也就是“欺负”一下雷击舰,碰上对方的防护巡洋舰只有凭借高速落荒而逃的份,这是无法满足侦查任务的需要的。
  在建国之初就已经决定对俄国采取打击政策的谭延闿自然需要海军的大力配合,中俄之战必然爆发,但是海战的形式也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千五百吨级的平阳级驱逐舰便应运而生。秉承了中国海军战舰的多任务化特点,平阳级驱逐舰拥有不弱于防护性巡洋舰的火力,还有更加强劲的动力驱动系统,当然在这样相对比较小的吨位下凸出某些特点,这必然以牺牲装甲为代价。现在中国海军可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有了更多的舰队搭配选择,像以前战列舰出动不管是什么任务必然会带上至少一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但是现在平阳级驱逐舰同样也可以完成这些任务,这大大节约了本就不是很富余的中国海军资源,同时对装甲巡洋舰的损耗也降低了不少。
  第一舰队的炮击成功的延迟了俄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的转向,并且对其队形的保持设置了更大的阻碍,到现在双方能够进入炮击状态的主炮数量也就刚刚是个平手——博罗第诺号和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已经调整了舰体姿态,使之后主炮塔可以勉强进行射击。其余俄国战列舰为了躲避飞过来的中国战列舰主炮炮弹而进行规避,还没有调整好舰体姿态,甚至其中一艘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还落到了舰队后方,与打头阵的博罗第诺号战列舰相距拉开到近两公里的距离。
  看起来是十分夸张,但是要考虑到海参崴那条狭长的水道,还有便是十二寸炮弹带来的恐怖的威慑力,俄国舰队到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一个舰队应该有的战斗队形了,至少俄国战列舰的炮击效果确实已经达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即便有二十门火炮可以射击,但是在同一时间向同一区域投放的炮弹数量可是和第一舰队差了不止是一截的问题,这样的射击对第一舰队来说风险已经降到了最低。
  就这样,第一舰队“拖着”俄国太平洋舰队向东南海域行驶了差不多二十多公里的样子,为了保证双方舰队之间的距离,第一舰队适当的提高了一点航速。不过此时俄国太平洋舰队的雷击舰终于算是追到了距离第一舰队不到四公里的距离上,在这里它们要面对的是第一舰队的四艘平阳级驱逐舰的防线,当然还有战列舰上的副炮所构成的防御线。
  为了凸出平阳级驱逐舰的航速优势,并且满足一定的武备要求,在俄国人眼中应该算是巡洋舰水平的平阳级驱逐舰没有披挂厚实的装甲,只有炮塔才有七十六毫米的简单防护,至于水线装甲之类是没有加装的。在俄国的雷击舰靠上来之后,已经做好射击准备的四艘平阳级驱逐舰上的五寸火炮开始怒吼起来——这个时代的鱼雷性能都不怎么样,鱼雷的射程绝对不会超过两公里,而且发射的角度也有很多要求,这四艘驱逐舰的任务是不能再让俄国的雷击舰过于靠近战列舰编队。
  平阳级驱逐舰上安装了三座双连装五寸炮塔,六门五寸火炮全力射击,每分钟可以开火约八到九次的水平。对付几乎没有装甲的雷击舰,只要有一发炮弹命中就有很大的几率给对方造成致命伤害,而雷击舰上的武器很难伤害到驱逐舰,而对方的巡洋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对它的威胁也比较小。四艘平阳级驱逐舰火力全开,二十四门五寸炮在俄国雷击舰行驶航向的正前方布下了一道道弹幕,其中最靠前的一艘雷击舰在短兵相接不到三分钟内便连中四枚五寸炮弹,先前的三枚已经彻底报销了这艘排水量仅为三百吨的雷击舰,后面呼啸而来的第四枚炮弹直接在三十秒内将其送进海底。
  战争爆发已经快一个月了,当初经过情报机关反馈回来关于俄军的一些特点基本上都给予了证实,但是证实的仅仅是诸如俄军装备低劣、士气低迷、军官腐败等等,不过这些并不代表一切——总参谋部在结合这段时间和俄军交手的情况,向海陆军指挥官们都下达了命令,俄军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士兵作战极为顽强,没有绝对优势并且给予对方巨大杀伤的情况下,想要征服他们是不用想的。俄军和曾经交手的日军不同,在朝鲜战场上中国陆军曾经俘虏了超过三万人的日军战俘,战斗烈度也并不大,只有日本海军的骨头比较硬点,这完全颠覆了中国指挥官对日本陆海军的了解,尤其是谭延闿对日本陆军的印象。
  根据参谋部的命令,不到俄军自己打白旗,自己就必须全力以赴的消灭敌人。俄军的作战行动也比较简单,优势情况下就是猛打猛冲,若是不利的守势情况下那最能够体现俄军的“坚韧”——这也是从谭延闿往下到基层军队指挥官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在俄国太平洋舰队发起雷击舰冲锋的时刻,邓世昌也下令战列舰编队加快航速,并且整个舰队转向角度加大。幸好最近五年来中国海军非常重视轮机兵的培养,舰队出任务和演习也比较多,虽然频繁的出动战舰对动力系统来说是极为致命的,但在非战争状态下,就算动力系统因此受损甚至报废,这对于一直经费很充裕的中国海军来说并不会伤筋动骨,同时面对问题频出的动力系统,中国海军的轮机兵也积累了相当深厚的实际操作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轮机兵。
  第一舰队战列舰编队航速很快便提升至接近十三节的航速,在这样的局面下中俄两国的海军主力战舰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只是俄国的那两艘博罗第诺级和两艘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跟的比较紧,航速在十四节左右,所以第一舰队提速也仅能延缓两支舰队接近的时间——邓世昌在等,在五年前的大青岛海战中,中国和日本海军都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动力系统的损耗,甚至还有接近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战列舰都维持在十八节的最高航速上进行战斗,直到战斗结束返回军港后,中国海军指挥官面对已经濒临崩溃的动力系统的时候才会浑身出冷汗。
  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八艘战列舰四老四新的布局为了他们眼中所谓的“荣誉”和轻视中国海军的水平,舰队指挥官对战舰的损耗全然不顾尽力拉近距离展开炮击决战,时间短了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若以十四节以上的航速来航行,两三个小时下来后,它们的动力系统可就要毛病频出,甚至以它们的维护力度而言到时候来个“罢工”也是极有可能的。
第三百零八章
必胜
  邓世昌除了要将俄国太平洋舰队引入自己设定的伏击圈围而歼之,还想要趁这段诱敌时间来尽可能的加重太平洋舰队战舰的动力系统损耗——中日大青岛海战和正在开展的蒙古级战列舰绝密建造计划,前者是对动力系统提出严重的警告,而后者则是采用升级系统从技术角度来缓解甚至解决这个问题。俄国海军没有参加过大规模高烈度的海上决战,缺乏这方面的认识,甚至它们的海军内部人事制度对于轮机兵和技术军官的重视远远落到了中国海军的后面,邓世昌就是想要钻这个空子,至少在现在看来,俄国海军似乎还真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不然的话就不会将自己的战舰开的那么快。
  突然一个火球从四艘驱逐舰中的德安号上腾起——这是跟上来的俄国防护巡洋舰阿斯科特号发射的一枚六寸炮弹,它命中了德安号的二号炮塔座圈,震坏了炮塔的转向系统。不过德安号上的一切并没有对第一舰队有什么影响,舰队依旧按照邓世昌的命令开始加速到十三节向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方向行驶,只是稍微靠外圈向俄国太平洋舰队炮击的战列舰编队上的五寸和六寸火炮开始向越来越近的俄国雷击舰编队和防护性巡洋舰编队开火。
  北洋级战列舰上一侧五寸火炮有四门,但是贵州级战列舰上的六寸火炮装备了七门,向俄国巡洋舰编队射击的主力当仁不让的就由部署在战列舰编队最后的两艘贵州号和云南号战列舰来担当,这使得俄国雷击舰编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就连后面紧跟的防护巡洋舰编队周边也落下了不少炮弹。
  相对于不温不火的战列舰编队主炮互射,俄国的雷击舰和巡洋舰编队则更加主动一些,随着德安号首先被命中后,虽然没有再次命中,但第一舰队战舰周围附近的水面上不时的腾起俄军六寸炮弹所激起的水花。虽然邓世昌限制了主炮的开火频率,但是对于逼上门来的雷击舰和快速巡洋舰,战列舰上的五寸和六寸副炮开火频率可要高得多,而且它们的开火使得原本只有驱逐舰火炮的数量立刻暴增近一倍,俄国太平洋舰队派出的雷击舰虽然多达十三艘,但是却没有一艘能够冲到距离舰队两公里范围的释放鱼雷的危险距离,众多的火炮数量和高速的射击,很快一艘接一艘的雷击舰中弹起火随即沉没,就连俄国勇士号等六艘轻型巡洋舰也有两艘中弹起火不得不放缓进攻速度。
  中国舰队的构成有非常明显的针对性,它并不像其他海军强国那样有着类型丰富的舰队构成,海军战舰构成非常简单,每一个级别的战舰无论排水量大小都有着非常明确的任务。像北洋级战列舰和天津级装甲巡洋舰这样传统的大舰巨炮主义产物,海军方面是极为欢迎的,但是像平阳级驱逐舰这种舰种不要说是国外海军专家,就是国内海军使用者对此也是颇有微辞——它自然可以满足多任务的需要,但是它的防护能力比同吨位的巡洋舰可差得很多,不过在此时实战状态下,海军将领对于平阳级驱逐舰的表现还是颇为认可的。
  第一舰队一直和俄国太平洋舰队不远不近的保持着八公里左右的距离,俄国舰队中速度比较快的雷击舰和巡洋舰只要敢追上来,四艘战列舰上的副炮就加入射击的行列,甚至主炮也会“出手”。只是从这场追击中,中国海军指挥官也感觉到俄国海军训练之差也是超乎他们的想象之外——除了德安号被命中的那枚炮弹之外,这么长时间太平洋舰队发射的上千枚炮弹居然没有命中一发,这里面固然有运气的成分在内,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俄军的训练不到位之外还有便是他们今天的“手气”真是臭到了极点。
  看着俄国舰队战舰烟囱中冒出的滚滚黑烟,邓世昌的嘴角冷冷的翘了起来:“告诉参谋长,让他兵分二路,所有的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现在就绕道前往海参崴东侧出海口处待命,一旦发现俄国舰队回港不惜一切代价阻拦,务必将之歼灭在军港炮台火力范围之外!将我们按此航速行驶一小时之后的位置告诉参谋长,让他亲自率第二舰队和那两艘战列舰从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侧后方出现展开攻击……顺便将目前俄国太平洋舰队的阵形向参谋长简单的介绍一下,俄国人的烟冒得这么大,八百里外就可以看得见,由他自由选择进攻时机……”
  从看到俄国太平洋舰队出港到现在已经超过三个多小时了,第一舰队带着俄国太平洋舰队一直向东南方向“兜风”。因为海参崴没有干船坞,以往战舰主要都是南下过冬的时候在胶州湾进行维护保养,不过从前年开始俄国舰队就不再南下了,而是轮换着前往以前头号潜在敌人日本的军港去做保养,只是俄国军官们有着良好的“节约”传统,这保养连例行公事都算不上。按照邓世昌的估计,就这样的战舰,连续跑上三四个小时也就差不多了,他也一直很小心的保持这种距离,甚至有时还故意慢下来“等”对手赶上来,再过一个小时他就要掉头开始正式展开攻击了,那个时候不管战舰处于什么状态都会开到极限,到时候就是到考验双方战舰保养和轮机兵的水平了。
  在海参崴战役打响后,中国海军第一时间完成了“堵门”动作,同时针对俄国海军中国海军内部也响起了不同的声音——知道总统对海军未来打算的高级海军将领将未来保持中国战舰吨位的希望放在了俄国太平洋舰队的身上,希望能够通过俘获敌方战舰来解决未来中国战列舰数量问题。海军原定计划是打算用沉船来将太平洋舰队彻底堵死在军港中的,但是就意味着陆军的巨大牺牲——战舰上的火炮肯定会被拆下来用于抵抗陆军的进攻。
  又想得到战舰,又不会让陆军有什么诟病,这也确实让中国海军参谋部的参谋们死了不少脑细胞,原本邓世昌也未能想到这一层——因为这些俄国战舰他看不上眼,按照总统的意思蒙古级战列舰数量未定,这全看中国在战后能够卖出几条北洋级战列舰,卖得越多到时候蒙古级战列舰会造得越多,连北洋级都要卖更不要说这些俄国战列舰了。邓世昌没有像其他人有着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这一招很可能会弄到俄国人的战舰,但是这些都要靠机缘,毕竟俘虏对方的大型战舰,这种事情在中外海战史上是极少发生的,当年日本人宁可自沉也不让自己的战列舰落到中国人手中就可见一斑了。
  邓世昌摇头的动作让周围的参谋感到有些惊异,现在进行的不错,至少照这个势头下去用不了半个小时到达预定战场之时,就算神仙也救不了俄国舰队了。一个参谋走近些低声说道:“司令官,是不是身体有些不适?还是有那个环节我们没有做好?!”
  邓世昌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心不在焉影响到周围的人作战的信心了,以至于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便难得朝大家笑道:“歼灭俄国太平洋舰队在即,今天我们必将创造历史!诸位同仁再接再厉毕其功于一役,共和国海军万岁!”
  司令塔上的官兵听后立刻立正行礼高声喊到:“击败俄国!海军万岁!”
  邓世昌也行礼说道:“现在放慢舰队速度至八节,该让它们追上来了,让各舰做好最后决战准备,尽管今天有些意外,但是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走向胜利,同时将我们的最新情况用电报通报参谋长的第二舰队,问询他们的位置!”
  根据邓世昌的命令,整个第一舰队开始为不一会就要到来的决战做好准备,尤其是舰队航速降低,用不了二十分钟双方战列舰就可以接近到平时射击训练区域,半个小时便可以拉近到五公里这个危险的距离,当然这需要第一舰队不再加速的情况下才可以。
  十三分钟后,一个参谋手中拿着两份电报跑进来递给邓世昌说道:“参谋长和海陆联合参谋部总统前后来电,司令官……”
  邓世昌接过电文后首先看得便是谭延闿的来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相机行事,以歼灭俄国海军为最大目标,不用顾忌任何损失,胜利属于海军!海军万岁!”
  蓝建枢参谋长的来电是:“在我舰队正北方位有黑烟,根据通报应是正追击你部之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第二舰队航向拟为正北十五节行进,准备在其后方择机发动突袭……”
  虽说吉林的海陆联合参谋部对于战局不可能进行远程遥控,谭延闿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过像邓世昌这样决心抓住这次俄国太平洋舰队出港时机进行舰队决战的决策,按照惯例都是需要向联合参谋部进行通报的,并非对前线指挥官一种限制。谭延闿给予前线指挥官足够的自主权,只给他的将领们提出自己要求的结果,让他们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至于怎样达到目标这是军人的事情。
  不过在这个时候谭延闿的电报也给了邓世昌等前线海军指挥官以莫大的鼓舞,在邓世昌将谭延闿的电报当众念出来之后,尤其是后面的一句“海军万岁”更是激起了所有海军官兵的热情。海军一直都受到国家资源的重点倾斜,即便是在建国之初全国陆军面临全部重建的情况下也没有削减海军军费一个子,反而年年追加,相对于陆军年年都有剿匪功绩入账,这也多少让海军有些尴尬。
  经过在海图上的一番测算之后,邓世昌决定再次改变舰队航向,进行大角度向南转向——第一舰队将会从俄国太平洋舰队航向的正前方经过。为了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在这个时候也没有继续伪装的必要,第一舰队航速提至十六节,在转弯之后双方舰队之间的距离将会不到六公里——邓世昌通过电报和旗语向第一舰队全部战舰发出了“决一死战”的信息!
  第一舰队的骤然转向让紧跟在屁股后面追赶的俄国舰队感到一阵错愕,不过下一刻他们就已经来不及思考为什么对手一反常态在恶劣态势下还居然想要摆出义无反顾的反攻姿态,要知道就算中国的战列舰性能状态再优越,面对也是多出一倍的大舰队。就在俄国战舰的指挥官们对中国第一舰队惊人的举动感到目瞪口呆的时候,先完成转向的北洋号、北京号战列舰各有一门主炮进行了试射,在不到四十秒的时间,两艘战列舰又迫不及待的进行了一次齐射——中国战列舰炮塔的装弹系统开始全力运作,算上瞄准校定的时间,它们可以以每分钟一发的速度向敌舰队头上倾泻炮火,这已经是当今世界最快的战列舰主炮射击速度,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和海军官兵刻苦训练的结果!
  在五分钟后,贵州号和云南号也加入了炮击行列,邓世昌将指挥权下放,由他来指挥北洋号和北京号战列舰的作战,而贵州号和云南号则由贵州号舰长原北洋海军镇远号帮带大副杨用霖来承担——大舰巨炮时代的海上决战,战场错综复杂,为了抓住最微小的胜利战机,中国海军在战时指挥制度上综合两次中日海战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杨用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老北洋”,他年仅十七岁便参军加入海军,师从“艺新”舰管带许寿山学习英语和枪炮驾驶技术,是一个罕见的自学成才的海军将领,二十六年前就是他随丁汝昌赴英国接带“超勇”、“扬威”两舰回国。
  今年已经是五十一岁的杨用霖少将,在经历了中国海军坎坷的发展历程之后,心中自然是心潮澎湃,在贵州号司令塔上对部下高声说道:“战不必捷,然此海即余死所!时至矣!吾将以死报国!”。部下激动得含着眼泪说:“公死,吾辈何以为生?赴汤蹈火,惟公所命!”
  与先前骚扰性的射击不同,这一次第一舰队四艘战列舰将会集中最强的火力针对某一艘俄国主力战舰进行炮击,务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摧毁敌方主力战舰。邓世昌指挥北洋和北京两艘战列舰集中火力向俄国太平洋旗舰博罗第诺号战列舰开火,这艘俄国新锐战舰因为其原型皇太子号战列舰受伤才刚刚“晋升”为旗舰,上面悬挂的是司令官斯达尔克夫中将的中将旗,邓世昌自然不会放过它,如果能够将之瘫痪,这场海上决战就更有把握了,而杨用霖率领的贵州号和云南号战列舰则选择了同级别战列舰亚历山大三世号。
  第一舰队四艘战列舰猛烈开火,这让俄国太平洋舰队本来就已经变得混乱的队形更加混乱,更糟糕的是由于第一舰队的突然加速转向,使得俄国舰队的战列舰只有前主炮塔才可以射击,主炮数量居然又被打回原型,更可怕的是这个时候双方距离可拉近了足足两公里多,理论上命中率可是一天一地。
  驱逐舰舰队在接到邓世昌的命令之后,不顾对方巡洋舰的威胁,在转向角度上比战列舰编队更大,几乎是一百八十度,斜向向俄国舰队以最高二十五节的航速冲过去。它们将在战列舰编队的炮击掩护下,对俄国舰队进行鱼雷攻击,彻底将俄国舰队的作战队形打乱,同时它们薄弱的装甲使得它们在进行攻击的时候就想在刀尖上跳舞一样——俄国舰队中除了莫诺马赫号之外,其余四艘都是八寸主炮,可以轻而易举的击穿其任何部位装甲。
  转弯后受伤的德安号驱逐舰反而成为一号舰,邓世昌在司令塔上清晰地看到其打出了“为了胜利,海军必胜!”的旗语后,立刻让联络参谋将德安号上的旗语通报全部海军官兵。北洋号战列舰三座炮塔炮手都将上衣脱掉,每进行一次射击之前,高喝:“必胜!”
  为了最大限度的掩护驱逐舰队冲锋,四艘战列舰的副炮朝向俄国舰队一侧的副炮全部以最大射速开火,远远望去,整个第一舰队战列舰编队由于猛烈的开火,所有战舰烟雾缭绕,在硝烟中可以看到橘红色的火光喷吐,每一次火光闪起的时候,烟雾又似乎浓厚了一些……
第三百零九章
刺刀见红
  邓世昌可以识别斯达尔克夫中将的坐舰,俄国太平洋舰队同样也可以识别悬挂邓世昌上将旗的中国海军旗舰,对于这艘北洋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俄国人并不陌生,两年前北洋号战列舰公开在上海露面的时候曾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秉承了中国大型战舰的布局风格和简约的外型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此时俄国的八艘战列舰分处于整个舰队的不同位置,拉的也比较开根本无法向第一舰队那样形成合力,但是以博罗第诺号战列舰为核心,也开始有针对性的反击。
  像第一舰队这样两艘战列舰为一组集中火力打击对方一艘战列舰,在这样的环境下肯定是有问题的,不过俄国太平洋舰队的问题比他们要麻烦的多,不仅主炮数量和对方无法形成优势,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队形实在是太分散了——火力密度固然是提高命中率的不二法门,但是强调是同一时刻的火力投放密度。
  第一舰队的突然转向使得本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的博罗第诺号和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的后主炮塔因为角度问题再次无法射击,第一舰队以每分钟一次齐射的速度向这两艘战舰投放二十发三百零五毫米炮弹,使得这两艘战舰周围的水域如同煮开锅的水一样,不断被炮弹激起高高的水柱,就连周围的小型战舰也跟着遭殃。
  随着转向后两支舰队距离一下子拉近,还有俄国舰队在原航向上以十三节到十节的速度行进,这就更进一步的缩短了双方的炮击距离,整个战局在不到十五分钟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两支舰队已经拉近到接近四公里的短兵相接的危险距离,在这个距离上第一舰队主炮命中率大为提高,而副炮的斩获就更多了,只是副炮因为口径是五寸和六寸,无法对同样采用了克虏伯装甲钢的俄国战列舰起多少作用,炮弹打上去便被装甲钢弹开,所以副炮的目标主要是周围的小型舰只和巡洋舰。
  第一舰队在完成转向三分钟后,由贵州号首开纪录,一枚主炮炮弹命中了亚历山大三世号的主装甲带,但是令人惊愕的是这枚炮弹居然被弹开了,这不仅让杨用霖感到有些气恼,同时也对克虏伯装甲钢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以前只是听工程技术人员说这样的装甲钢如何如何对贵州号所采用的哈维装甲钢有优势,但这次可是亲眼看到了这种装甲钢居然能够在六公里的距离上将主炮炮弹弹开,这以可怕的景象确实让本已经热情高涨的第一舰队官兵更加坚定了血战到底的信念。
  驱逐舰编队在战列舰编队副炮的全力支持下,顶着俄国太平洋舰队射来的大小口径炮弹,在不断激起的水柱间快速向前挺进,二十五节的最高航速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便可以冲进鱼雷的最大射程范围内开始实施鱼雷攻击。平阳级驱逐舰的高航速此时给予俄国舰队指挥官的印象极为深刻,先前的不痛不痒的战斗并没有让它发挥全力,二十五节的高航速不可能支持多久,但是四艘驱逐舰已经身怀死志,就算轮机全部报废舰毁人亡也要拉俄国舰队下水,给舰队主力歼灭。
  因为先前第一舰队的副炮猛烈射击和俄国巡洋舰也担心第一舰队恐怖的主炮齐射会落到自己相对脆弱的身板上,所以在第一次雷击行动失败后,便降低了航速等后面的战列舰跟上来以便靠战列舰主炮来分散第一舰队的火力。这样的举动使得第一舰队在转向后,双方主力战列舰距离拉近到六公里多,而冲的比较靠前的俄国巡洋舰被甩在了战场的左侧,不过因为它们的姿态缘故,使得它们可以完全发挥战舰主炮与朝向第一舰队一侧副炮的火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1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