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182

  “东西我拿走了,给你两天的时间,将海参崴内放着军火的仓库全都给标到地图上,两天后在这里我们接头……”
  黑脸大汉听后回过神来转过身,但哪里还有对方的影子……
第二百九十二章
演练
  “偷袭海参崴的弹药库?!”杨超有些惊讶地说道。
  现在东北的中国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其中有十万就集中在吉林,杨超自从成为吉林巡抚直到立国后,他就一直没有进关——他还是第一师师长兼任吉林省省长,不过因为东北的特殊情况,实际上东北境内所有的军事权利都在他的手中。这一次对俄作战的总司令员,谭延闿手里面的两个人选一个是刘禹,另外一个便是杨超。
  刘禹在留德士官系中对谭延闿的忠诚度最高,而杨超的军事才能则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每一次军事演习,杨超带出来的军队永远是各项成绩第一,在这点上没有人不叹服他这份本事的。最令谭延闿欣赏的便是杨超是个本分的军人,身处大时代当中,一个年轻人总是要对一些事情感到不满甚至是愤慨,至少刘禹他们如此,但是杨超谨守自己军人的本分,没有滥用过他手中的权力,一门心思的投身在军队上面。
  留德士官系的“六巨头”除了萧轩在广东、李韬坐镇北京总参谋部之外,其余等人全部都到了东北,配给杨超做参谋长的便是潘敏。在京畿卫戍师成立之前,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自然是第一师,不过因为系统的原因,京畿卫戍师的参谋班子显然比第一师要差得远。现在刘禹任第一军军长,辖下两个步兵师和一个炮兵师,杨超虽然没有成为军长,但是谭延闿却赋予了他可以调动整个东北三省军队的权力,地位比曹锟和刘禹还要高——谭延闿已经有意让杨超来担任对俄作战的总司令,刘禹和曹锟固然能征善战,但也只配做他的副手。
  潘敏掂了掂手中的电报说道:“这是赵老头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除了需要我们给予配合之外,还需要几天的时间来摸清海参崴各个弹药库的位置,后者由海参崴的情报网来完成,至于我们则必须要提供一些手脚利索的士兵待命配合……”
  “弹药库乃军事重地,平时都会有重兵把守,想要处理掉弹药库,可绝非易事……老赵头他的本事我知道,如果不用枪的话,我在手里面也撑不过三四招,但让他端掉弹药库……”杨超摇摇头。
  潘敏笑着说道:“海参崴的弹药库我看未必会想你想象的那么困难,俄军军纪涣散,各级军事主官贪婪的本事能够和晚清的那些大小官僚有的一拼。根据情报他们不要说大型的军事演习了,就是平日出操训练都很难保证,海陆联合演习更是一次也没有有过……最重要的是他们武器缺乏,海参崴情报网中关于俄军步兵武器的相关内容你看过没有?他们甚至连人手一杆枪都做不到,步枪还是1891式弹仓步枪,射程和杀伤力都不如我们现在手中的毛瑟93C型步枪,更不要说每名士兵还有毛瑟盒子枪和每个营都有一个排的霰弹枪冲锋排……”
  “俄军军纪涣散这对于行动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但我们的军事装备优势是另外一回事,你总不能将所有的军队成建制的混进海参崴吧?”杨超摆摆手说道,打断了潘敏下面的话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看重了曹疯子手下那批经过总统特训的特务连,让赵老头凭借一手暗杀的功夫直接带着其中十来个直接挑了海参崴的弹药库……说实在的,你这个建议真的很有诱惑力,不过你也要看到其中三个问题!”
  潘敏笑着说道:“既然你都想到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大不了我们多做些准备,反正看总统那个意思,怎么也要一个月才成……总统和你吹过风了没有?说实在的,李韬被那个‘Z’日弄得头昏脑涨,我这里也不好办呀!”
  杨超笑着说道:“总统心中最佳的进攻时间我多少也能够猜出几分,虽说西伯利亚大铁路离修通还差了八条街,但是这铁路已经修到了西伯利亚中部。俄国人虽然戒备松懈,但是要现在就开打那搞不好俄国人会从欧洲调兵——难度虽大,不过这个代价俄国未必不能承担,尤其是事关一个老牌列强国家尊严的问题,但是若是放在快入冬的时候呢?西伯利亚的冬天可以有效的让任何想要横跨它的人心生畏惧,这个代价会变得十分高昂,仔细翻翻海参崴港口封冻和西伯利亚的有关资料吧,什么时候开战估计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说说问题,电报上不是说俄国人的地雷阵造成了自己士兵的伤亡,导致俄国对要塞的陆路防线并没有布设强大的雷区么?地雷埋设简易,但会给攻城一方造成很大的士兵伤亡减员,如果能够有机会将其地雷储备一锅端,那不要说我们的士兵伤亡会降下来,就是火炮也可以减轻压力,相应的后勤压力也会大大降低……”
  杨超摇摇头说道:“你知道赵老头和总统之间的关系么?赵老头需要的人手上哪里去找?曹疯子的那个特务连是非常适合,但你想过曹疯子对这件事该有什么看法?最后一个问题便是这两方人手的安全……说白了这两方人手除了总统有这个能力来做决策,我们是指挥不动人家的,除非人家是自愿的,就是曹疯子自己都不敢拿特务连去冒险,万一陷在里面,他这个京畿卫戍军军长的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自己引咎辞职吧!”
  潘敏听后也愣住了,赵老头曾经是他们的武术教官,但有一点他们这批最早的总督侍卫队还是知道的——赵老头在建国之前几乎从来不离方榕卿一步,谭延闿的老丈人方汝翼现在一家就在北京,方汝翼虽然无心做官,只是挂着一个“总统顾问”的头衔,但贵为“皇亲国戚”,赵老头恐怕是和方家最为亲近的人。总统虽然将赵老头派到东北来,不过其真实目的谁也不敢测度。至于曹疯子手下那个特务连,潘敏想想也是这么一回事,虽然执行任务的最佳人选肯定是特务连,不过曹疯子肯定不会借兵……
  “那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杨超用手指轻敲两下桌面说道:“将赵老头的电报直接转发总参谋部,李韬接到电报后肯定会知道我们想干什么,让他和总统交涉,成不了也是没有办法,如果能够获准,那对我们攻占海参崴的好处是难以估量的……对了,还要附上我们的建议——希望能够派出类似特务连那样的精锐,携带轻武器潜伏在海参崴城内,在攻城战打响之后作为城中册应来加快攻城进度……”
  “这个主意不错,俄国远东对我们的戒备还没有上升到一个非常紧迫的水平,海参崴城内居民成分复杂,俄国人除了驻军之外,真正的居民数量并不多,大多数还都是汉人和朝鲜人,体貌特征上区别并无二致,多了不敢说,藏个百八十个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是一旦总统批复袭击海参崴弹药库的计划,或是战争爆发俄国人很可能会对城内的中国人进行清理,那可就大大不妙了……”潘敏说道。
  “这不过是一个设想而已,总统爱惜军队士兵生命,不断的给军队装备最先进的武器,这本身就可以看得出来,只要能够有利于降低战争伤亡损失的方法,总统都会有意去试上一试……”
  杨超和潘敏等到的电报回文是:“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视情况而定……继电曹锟部,抽调特务连一部前往第四师李俊翰处,责成珲春党部特派员用最短的时间为特务连修建专门的训练场地,进行短期针对性的集训,特训成绩有意者将会成为特别行动队员……”
  在杨超和潘敏得到北京准确的答复之后,便立刻将电报转发给李俊翰——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所谓特训肯定是根据海参崴的某些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这种事情在海陆联合演习中没有少做,而对象则是比海参崴防卫更加严密十倍的旅顺和威海卫要塞。在以前的军事演习中,还从来没有人想过像偷袭对方弹药库这样的方案,大多数都是围绕海陆如何协同作战,要么便是陆军单独对要塞进行强攻。前者演习效果还好些,后者则是每战下来都是以攻防惨败或是惨胜为结局——在没有强力火炮支援下,像旅顺和威海卫这样经营数十年的要塞体系,无疑是任何一支想要攻克它的陆军的噩梦。
  海参崴的防御体系基本上被中国军方弄得差不多了——在修筑海参崴要塞的工人中,主要都是中国和朝鲜的劳工,谭延闿出于遏制俄方工程进度对中国劳工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修建海参崴要塞和东段铁路的劳工主要来自朝鲜,不过也有他安排进去专门绘制海参崴防御工事的密探。根据反馈回来的情报,在吉林南部就按照情报修建了简易的模拟工事群,专门用于训练士兵突击海参崴——不断的预演攻城军事演习,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攻城损失。
  杨超等人的简易在谭延闿看来无异于后世的特种兵作战,而他亲自训练的特务连除了鼓舞士兵士气,更加紧密的确立自己在军方中的地位之外,这个特务连作为顶级好钢自然要用在刀刃上,杨超他们没有想到谭延闿训练这支特务连就是为了进行这种非常规作战的需要。
  谭延闿仅对后世的特种作战有一定的大致了解,影视剧中对特种部队总是云山雾绕的让人浮想联翩,他也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了解来训练自己的特种部队。好在这个时代根本还没有特种作战的概念,战场就是双方硬拼钢铁和血浆的磨盘,海参崴对中国的警惕性并不高,正适合特务连的渗透,谭延闿不能将所有人都送进海参崴,但是配合赵恒君派出三四十人的能力还是有的。
  由于海参崴是中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由谭延闿亲自领导的中国秘密情报机关“K”机关和陆军总参谋部的谍报机关对于海参崴的情报网络建设非常重视——这个地方注定要成为战场,每一条情报都可能会降低中国的损失。在这两套互不相关的情报网络同时为谭延闿提供军事情报,尤其是谭延闿的“K”机关破译了俄国远东军和俄国驻华公使所采用的电报密码,更让谭延闿打消了对海参崴战役的最后顾虑——先前中国根据俄国加紧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完善海参崴防御体系判断俄国也正在准备战争,不过俄国传达给驻中国公使喀希尼和俄国远东陆军的电报暴露了尼古拉二世的真实想法,俄国增强远东兵力并非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外交讹诈。
  在洞悉俄国的真实意图之后,谭延闿终于下定决心,排除了最后一丝疑虑,不顾沈静为首的国务院高层的“种田”理论,加快的战争准备的脚步。杨超等人送来的暗中破坏海参崴弹药库的方案则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除了第十八师的列车炮部队和“闻仲”重炮部队之外,中国陆军对付海参崴防御体系缺乏足够的重武器,数百门七十五毫米火炮只为了扫雷场和铁丝网,这实在是太浪费了,最为致命的便是后勤炮弹的供应更是为中国脆弱的交通体系雪上加霜。
  不要说端掉俄国远东军弹药库对杨超他们有吸引力,对谭延闿而言更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针对海参崴武备力量不足的特点,如果得手将会为降低中国军队进攻损失带来莫大的好处,同时更会确立中国发展特种作战的路线,而在此之前陆军参谋部还是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训练特种部队的代价实在是太大,每一名“合格”的特种部队军人的开销是普通士兵的数十倍,即便如此每年还要面临残酷的淘汰机制。谭延闿是靠其在军队中的威望和地位来训练特种兵的,即便如此实验的对象还是京畿卫戍师这样自己铁杆嫡系中的嫡系。
  谭延闿亲自的关注的事情,曹锟就是再舍不得也必须服从命令,简直如同割肉一般将特务连亲自送到了珲春的临时训练营,在那里从海参崴拿到必要情报的赵恒君将会亲自训练他们。此次行动的最高决策者便是赵恒君,为了弥补他的不足,陆军参谋部还专门抽调了一个经验丰富同时也是受过赵恒君训练的上校参谋从北京赶到珲春协助他。
  赵恒君虽然和军队的交集并不多,但他所拥有的人脉却令人咋舌,当年被他“练”过的兵伢子到现在至少都是校级军官,而珲春李俊翰和宋兵策同样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在谭延闿训练特务连的时候,赵恒君虽然很少露面,但对于特务连士兵来说,对眼前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并不陌生,基本上每个人都吃过他的亏——赵恒君是关系到他们的格斗术科目是否合格的关键,没有他的点头,这项科目肯定过不了,在竞争异常残酷的特务连,这项科目如果过不了,基本上就是被淘汰会原部队的命运,所以特务连的士兵对赵恒君比李俊翰他们更是畏惧。
  赵恒君接手指挥这支特务连最为顺手不过,他对于其中一些身手好的士兵印象很深刻,毕竟他们都是从中国军队中层层选拔而来,谭延闿亲自训练之后才交给赵恒君对他们的格斗术进行再进一步的训练。这次行动主要是靠的冷兵器,一旦枪声响起,那后果将会极为严重。见识过谭延闿和这些特务连枪法后,赵恒君也意识到即便自己在暗中突袭一队士兵,也有可能被枪弹所伤,甚至会挂掉,更何况这次行动只要对方枪一响,那周围的俄军就算再迟钝也会蜂拥而来,这绝对不是一个人武艺高低所能够抗衡的。
  唯一值得赵恒君庆幸的是,海参崴的俄军训练远没有中国陆军这么严格,他们所配备的武器多是长枪,不像中国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手枪和长枪双配置。中国军队中巡逻士兵必须是双枪配置,以便利于受袭后鸣枪报警,而俄军除了军官之外,士兵是不会有手枪的——这就成了赵恒君他们完成任务的关键。在必要强攻的情况下,如果一队巡逻俄军面对数名由赵恒君带队的尖兵,在对方用长枪报警之前,有很大机会就已经完成了战斗。
第二百九十三章
据点
  “胶州湾中德联合海上军事演习已经结束,有两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将会留在胶州湾的船坞中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其他战舰包括南方舰队的广东号战列舰将会于八日离开胶州湾……”邓世昌身穿白色海军上将服在谭延闿的办公桌前做着简要的汇报。
  谭延闿将双手十指交叉握紧说道:“我已经下令两艘新建造的‘湖级’大型医疗船以海上试航的名义出港,目的地分别为朝鲜的釜山和镜城,釜山和仁川分别有两艘俄国巡洋舰,战斗力极为低下,龙威级装甲巡洋舰完全可以吃定它们,到时候医疗船可以在釜山港可以为你们海军提供必要的先期侦查……当然仁川和釜山作为开放港口,各国停留在那里的船只比较多,所以在具体作战方案上,到时候外交部会派出专家给予你们必要的指导,由此作为作战计划拟定的基础……”
  “‘Z’日?”邓世昌眼角挑了挑问道。
  谭延闿微微一笑站起来说道:“‘Z’作战计划采用第二作战计划,我们要以最猛烈的方式将俄国的远东海陆军抹去……当然沙皇如果要是非要跟自己过不去的话,他完全可以派波罗的海舰队过来交交手……你们海军的意见我很重视,不过作为海军的最高将领,你要明白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是政治的工具,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采用国家暴力手段,所以政府的期望就是你们的作战目标,希望你能够理解,同时也要做好海军内部人员的思想统一工作……”
  邓世昌站起来说道:“自从证实俄国将最先进的战列舰派往海参崴之后,属下已经明白以前的作战方案是非常不恰当的,对于政治世昌愚钝但也知道服从命令乃是军人的天职,海军坚决完成总统交付的任务……”
  谭延闿说道:“有些事情总是让你们难以理解的,不过我们都是为了能够让这个国家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些想法这并不奇怪,但是任务终归是任务,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后一两个月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们海军的表现了……”
  “那‘Z’日具体定在哪一天?”
  谭延闿笑了笑说道:“现在是七月二日,从明天开始中国驻俄国外交使馆人员将会陆续撤离俄国前往德国暂住,考虑到舰队目前的位置和俄国分布在仁川、釜山和海参崴的远东太平洋舰队情况,大舰队将会推迟一两天时间离开胶州湾,到时候出海后就直奔战场,政府将会视舰队部署情况,最迟不会超过十五日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同日将会向俄国宣战……也就是说十五日圣彼得堡的白天、海参崴的下半夜,接近凌晨日出之时,中国将会正式向俄国宣战,你们海军将会在这一时刻向海参崴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发起进攻,现在你可以根据海参崴的时间十五日凌晨四点来完善作战计划了……”
  “属下这就连夜赶回胶州湾准备作战事宜……”
  谭延闿摆摆手说道:“专列我已经责成交通部为你安排好了,所需物品火车上有人已经给你安排妥当,一个小时后专列将会出发,随行的还有陆军参谋部的联络参谋团队……你要记住,现在只有你和陆军总参谋长与吉林的杨超中将知道‘Z’日的具体时间安排,作为高级将领邓公应该对保密条令很清楚,海军和陆军之间的隔阂我没有兴趣知道,我只需要我想要的结果,还有便是我所能够承担的损失……”
  邓世昌听后眉头稍微一皱,不过随即说道:“属下将会严格按照作战计划,海陆并进完成战役构想!”
  谭延闿微微笑了笑说道:“所谓十年磨一剑,从当年的北洋海军到现在的中国海军,邓公应该明白我们这十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就在这里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从六月末,中国就开始从俄罗斯有计划的撤出外交人员,因为中俄两国关系一日不如一日,双方外交人员在谈判桌上的言辞交锋也越来越有火药味,尤其是俄国内政大臣有关战争的言论,谁都知道那是指向中国的。不过俄国虽然有对外发动战争的言论,但在行动上却没有任何有实际意义上的战争准备,除了数月前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海参崴的增援舰队之外,在军事调动上没有什么异常。
  俄国没有异动而中国却在积极的准备战争,并且在欧洲开始了与此相关的外交活动,从德国和法国购进了大量的陆军装备——中国兵工厂的产能还是有限,而谭延闿为了有更大的把握赢得胜利,对于火力上的要求也一再提高,仅在四月份抵达中国天津港的军火便有从法国订购的两百挺哈乞开司机关枪和从德国订购的五十挺马可沁机枪以及大量的弹药。
  哈乞开司机关枪和马可沁机枪这两种装备中国都有能力生产,不过中国的军工厂产量有限,尤其是炸药部门相关工厂,明显在产量上捉襟见肘,谭延闿在炮弹储备问题上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因为海参崴三面环海,背靠几座比较低矮的丘陵,所以海军如果行动顺利的话,可以使用战列舰或是装甲巡洋舰上的大口径火炮给予陆军攻克要塞强力支持,并且还会分担海参崴要塞炮台的一部分重火力,所以海军储备大口径舰炮炮弹的劲头一点也不逊色于陆军,而最近的陆海军矛盾越来越升级也是因为争夺备战资源所致。
  尽管谭延闿和海陆军高层将领对海军大口径舰炮在攻克海参崴要塞的战斗中能够起到多少作用,心中彼此都很有数,在资源分配当中,海军占据了绝对优先权——陆军除了“闻仲”重炮部队之外,所使用的火炮对于海参崴这样有着一定数量永固工事的要塞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好在海参崴在俄国看来尽管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重大,但其位置相对俄国的中心距离遥远,将海参崴建设成旅顺和威海卫那样防卫严密的军港在现在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海参崴的基地建设一直是处于“间歇性断粮”的水平。
  即便如此,谭延闿也不打算耗费大量宝贵的士兵生命去填要塞,付出巨大牺牲而取得的惨胜不是他想要的结果。是以在送走邓世昌之前,谭延闿再一次的提示海军,不要因为矛盾而降低中国军事实力,一旦他想要的胜利付出了超过他心理预期的底线,那他会毫不客气的对海军采取措施——十年前他可以关起门来教训海军将领,到现在他更有这个能力,相信当时的当事人之一邓世昌应该很清楚他说的话的分量。
  “这是温老先生,在海参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曾经和赵恒君在海参崴接头的黑脸汉子说道,到现在他还是一身朝鲜人装束,不过他是“K”机关在海参崴的联络员,真正的身份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不过早年曾经跑过关外,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朝鲜话,被“K”机关选中后从1902年便以朝鲜人的身份留在海参崴。
  “温老先生是哪里人?”赵恒君双手抱拳问道,眼前这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一看就比自己还要大上十来岁,恐怕都有七十多岁了。
  温老先生在孙子的搀扶下说道:“老夫祖上是山东人,后来就一直在这里扎根了,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九代人了……”
  赵恒君说道:“这次借用老先生的府邸藏身,给老先生一家带来不便之处请多海涵……”
  温家在海参崴主要经营的木材生意,也有自己的渔船,因为家族威望的关系,温老先生的长孙温基岩被纳入到“K”机关的视线,经过发展之后温家就成了“K”机关在海参崴的大本营。通过温家在当地华人的威望和掩护,“K”机关在海参崴的工作效率远远领先于陆军和海军布设在这里的情报机关,海参崴炮台布防图就是“K”机关的成果——修筑炮台所需要的大量建材就是温家提供的,俄国修筑炮台的位置和各种参数都是温家提供的,甚至于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在温家的掩护下乔装工人进入过炮台,对海参崴的防卫体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细致了解。
  这一次赵恒君带领的由四十七个精心选拔的战士进入海参崴潜伏,这也需要温家的配合,也只有温家才能够藏的住这么多人不被俄国远东军有所察觉。由于这次偷袭海参崴弹药库的任务是奇袭,赵恒君也不可能带着重装备进入海参崴潜伏,所使用的武器除了手枪和匕首之外,就没有其他武器装备。不过在他们奇袭海参崴弹药库的任务完成之后,还要作为内应在战斗中继续在海参崴搞破坏,“K”机关还是通过各种方法将三挺哈乞开司机关枪和两门迫击炮运进了海参崴,而温家的别墅在海参崴城内也是占据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情报机关在这里活动的大本营。
  温基岩现在已经被吸纳进入“K”机关,除了他之外,他的父亲和两个表兄也是“K”机关的成员。到了现在中国军队对海参崴的军事行动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温氏父子终于和温老爷子摊牌,希望能够配合中国军队拿下海参崴。温老爷子也倒是通情达理,海参崴的华人数量极大,如果不是俄国人在这里驻有重兵,不要说当地的华人,就是朝鲜人的数量也远比俄国人多,就是海参崴这样一颗明珠居然落到了俄国的手中,当地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中国人一夜之间变成了“海外华人”,在感情上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在中国什么情结可以压倒一切,毫无疑问便是“大一统”,海参崴这块被俄国人强占过去的明珠在这个时代终究还是中国人居多,在他们眼中俄国人不过是外来户,这里就是中国的领土。温老爷子对于“K”机关的要求没有任何含糊便答应了,而“K”机关也将温基岩的儿子和妻子接到了吉林——海参崴兵战凶危,谁也不能保证在战争中会发生什么,而“K”机关也认为温基岩的要求合情合理,并且温家是“K”机关在海参崴的神经中枢,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也许数年来在这里的努力会一朝尽丧也不是不可能,这也算是变相的“人质”。
  温家的宅子地理位置极好,这里算是海参崴居民聚集区的一个制高点,从这里可以看到海参崴的渔港,这里也会偶尔有战舰停泊,尤其是在俄国一再增强远东太平洋舰队的现在,海参崴的军港已经不堪负重,渔港中停泊着三艘小型巡洋舰和十艘鱼雷艇。温家在海参崴城南还有一个作坊,那里也是一个不错的制高点,正东方则是太平洋舰队的军港,可以清楚地看到军港里的一切,“K”机关在那里设立了一个观察哨,并且还派去了两名海军学院的军官来近距离的观察俄国远东太平洋舰队的日常情况——俄国海陆军的训练一塌糊涂这个情报就是这个观察哨长期观察的结论,并且他们对于俄国海军的射击水准也有着清晰的认识。
  “K”机关在温家宅子中建立了一个大型的秘密的地下室,等赵恒君来到这里的时候,里面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且地下室非常隐秘,只有温家的核心成员才知道,而赵恒君他们将会隐藏在这个地下室中,直到“K”机关设立在海参崴的无线电监听站收到北京的行动开始命令为止。
  “海参崴的弹药库一共有四处,其中两处是海军弹药库,两处是陆军弹药库,并且在四座炮台的掩体中,还有弹药库供炮台要塞炮使用。至于地雷的存放地点就在这里,这里是海参崴最大的弹药库,距离海参崴驻军军营东侧不到三公里的位置,严格说来它距离居民区要比军营更近一些。同时存放在这个弹药库中的军火还有要塞炮台所使用的三百零五毫米和一百五十二毫米大口径炮弹,八十毫米和四十七毫米炮弹也储备在这里,因为有铁路连通炮台和港口,海军的炮弹也有一部分存放这里,像刚才说的那四种口径炮弹除了要塞炮可以用之外,海军战舰也可以使用……在这座仓库中还存放了数量巨大的步枪子弹和炸药,如果说我们只选择一个目标的话,那这座仓库就是最佳目标,除了地雷之外,如果这座仓库被彻底摧毁后,俄国在海参崴的驻军无论海陆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温基岩指着一幅海参崴城防图说道。
  “这座仓库的守军有多少,其他三个仓库的情况如何?”一个参谋问道。
  赵恒君虽然是这次行动的指挥者,不过论起策划行动他是不够格的,杨超将特务连的连长派给他当作参谋来使用,通盘策划这次行动,至于赵恒君他不过是一个高级打手,冲在最前面的一把利刃,有些事情除了他能够搞定之外,其余人都不行,毕竟人家吃饭的家伙就在一身功夫上,冷兵器格斗杨超还没有见过比赵恒君更强悍的。
  “这个仓库守卫虽然有一个连,但是其实真正的人数不会超过七十个人,而且他们只有五十三杆长枪。因为海参崴一向太平的很,这个仓库守军的很松懈……最重要的是这个仓库的连长飞利浦·布落亨和我们有来往——这个仓库还不断的在扩建,所需木材是由我家来提供的,所雇的朝鲜夫子是‘K’机关从朝鲜网络来的劳工,这个工程控制在我们的手中,我和这个连长经常打交道,他喜欢烈酒,更喜欢金币……”温基岩笑着说道。
  “我们这次扮成商队所携带的烈酒该不会是孝敬这小子的吧?”特务连连长笑着说道。
  温基岩摇摇头说道:“你们携带的东西不是给他的,他能够捞到一瓶已经是天大的福气,这可都是从法国弄来的高级货。七月十五日是俄国远东太平洋舰队司令斯达尔克夫中将的妻子玛丽亚·伊万诺夫娜的命名日,斯达尔克夫中将是除了远东总督海军大将阿列克赛耶夫之外的第二号人物,那一天海参崴的头面都会前往斯达尔克夫中将的官邸去庆贺……”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东风
  “命名日?!这是什么日子?所谓‘高级货’有多高级?”特务连连长好奇地问道。
  温基岩笑着说道:“这是俄国的宗教传统,孩子诞生后要由他的教父或者是教母替他命名,每个名字都是从某个神圣的名字中引申而来,每年都要纪念这个神圣的日子。这样重要的日子自然是不能没有美酒的,不过这样的日子也不能用烈酒,不然宴会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喝得酩酊大醉倒是小事,若是相互掐架可就热闹了,所以这些酒都是从法国的葡萄酒庄中远程送过来的,其中不乏一些精品……酒是好酒,但是这些普通士兵是不喜欢的,除了价格昂贵不是他们能够喝得起的,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喜欢这种软绵绵的味道,寒冷的天气使得他们酷爱更加浓烈的烈酒……”
  特务连连长摇摇头说道:“参谋部的那些人果然都是人精,恐怕咱们前脚端了弹药库,后脚咱们的炮弹也就到了……”
  “战争发动的时机总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一个神秘的‘Z’日,不过一旦咱们这边行动得手,就算不是当天也远不了……这个日子不是陆军和海军参谋部的人来确定的,他们只是根据这个假定的日期来草拟作战计划,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知道……”温基岩脸上颇为玩味地说道。
  温基岩被吸收进入“K”机关后,成为海参崴这边的总负责人,虽然他无法接触到“K”机关的核心秘密,但也可以根据种种蛛丝马迹来判断出“Z”日绝对不是军事参谋部门所能够确定的,而是总统直接领导的某个机关来决策此事,很大可能便是“K”机关的核心人员——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妻子的命名日和其代表的含义就是他呈送的情报,这份情报获得的难度并不高,但是难在细心,这种细微之间的差别不是军事部门所重视的,只有从事秘密机关的人才了解这个日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温基岩家世殷实,他所受到的教育也是最好的,这个时代的秘密机关技术对于他来说并不难理解,他也除了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之外,难得他还是一个颇为进取也有着很强主见的人,对于一些事情可以深入的分析。作为海参崴的“K”机关领导人,他除了掌握两条交通线和一部电台之外,不受任何横向指挥,一切情报都会直接传送回北京总部,这些条件使得他成为一颗有着很大自由度的棋子——温基岩以海参崴的出色情报工作为基础,十五年之后成为由“K”机关衍生而来的中国国家安全局局长,温基岩也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情报部门走向巅峰的奠基人……
  “如果向这些酒里面下毒,会不会将所有的宴会来宾全部放倒?!”特务连连长笑着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1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