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182

  “寇青已经在向我抱怨对俄关系已经给外交部带来了巨大的外交压力,我也认为眼下在开启海关谈判的时机不适宜再和俄国交恶……虽然英国与俄国之间的关系不对头,在海关洋员的雇用上没有一个俄国人就可以看出这点,但是俄国对我们的压力很可能会被英国所利用……”沈静说道。
  “事实上我的看法正好和你们相反,我反倒是希望通过俄国这块磨刀石让中国进入世界一流国家的行列,至少让那些列强国家看到我们的真正实力不是他们能够随意拿捏的!”谭延闿肃然说道:“告诉寇青,让他以逐渐强硬的口吻来处理对俄关系,这个过程要采用渐进的形式,标准便是我们的海军和陆军实力的增强幅度!”
  沈静叹了口气说道:“事实上我也觉得对俄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俄国人的贪婪真的是不让英国专美于前,蒙古的几个草原王公最近听闻要举行什么大会,要成立什么所谓的蒙古国,而新疆也有不稳的迹象,这些背后都有俄国支持的影子……现在我委实有些犹疑不决,对俄战争若是早了我们的实力不足,也会影响到现在的海关谈判,若是晚了蒙古和新疆那边要真的闹出了独立,以后还真不好收拾!”
  谭延闿站起来说道:“所以说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最为通行的语言便是暴力,海军固然很重要,但那是对于其他列强国家而言,不过对于俄国,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陆军,只有陆军才能够控制住对俄的最终局势发展……蒙古和新疆并不为患,我们有的是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对俄战争总需要有个合理的借口,蒙古和新疆问题便是一个不错的借口,不过就看我们怎么用了……”
  “相比之下你总是很乐观,而我当这个总理似乎每天都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沈静摇摇头苦笑地说道。
  谭延闿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所以说总理远比总统难当的多,总统只需要注意大方向上的路线问题,而总理则要帮助总统最终来实现这些设想……文渊兄,你我结识刚好十载,一同走来到今天,是不是还有些做梦的感觉?至少我是这样,这也似乎是老天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而我们应该有这种使命感和当仁不让的气势!”
  沈静笑着将谭延闿的手拨开说道:“说的轻松!等哪天咱们两人调换一下位置你就知道了!”
  虽然谭延闿嘴上说的并不是很在乎蒙古和新疆的问题,但是大话都是需要实力来保证的,况且在这新政权刚刚建立没两年,若是蒙古和新疆在这个时候宣布脱离中国自立门户,无疑对中国的新政府而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政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形象和威信将会荡然无存,并且在对外外交上将会更加被动。
  谭延闿给予的回应便是加大了练兵的速度和规模,好在与德国在胶州湾冲突之后中德关系很快的便恢复了正常,而新政权建立后德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日趋紧密,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关系上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谭延闿向德国派出了更多的军事留学生,而这些留学生在德国学习深造一两年之后返回中国正好赶上了这个中国极力扩充陆军的时代,大批年轻的军官充实到中国陆军当中,这也减轻了中国陆军质量因为扩军而导致下滑的趋势。
  与中国政府在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促进外交话语越来越强硬不同,俄国对华的态度是根据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进度而逐渐增强的。继俄国在1903年向中国派遣分舰队充实太平洋舰队之后,1904年二月又一支由一艘战列舰两艘重型巡洋舰组成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驶往中国。相对于陆军,谭延闿是“欢迎”俄国扩充其在远东太平洋舰队的规模的,俄国海军在远东的力量还在中国海军的控制能力范围之内,而谭延闿的对付俄国海军的杀手锏并没有选择倚靠传统的大舰巨炮对决,而是侧重于潜艇偷袭——战争总是要打响的,一旦战争打响那对于中国而言胜利就是一切,明面上的中国海军是为了应付俄国很可能会从欧洲调遣来的大舰队,至于远东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则是潜艇的“猎物”。
  直到现在中国的潜艇部队依然十分隐蔽,外界有传言中国已经试制了潜艇,但是任谁也不会想到中国现在拥有潜艇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九艘之多,其中二十八艘是近海攻击潜艇,其余十一艘是为两大海军基地守老窝用的近程全电动潜艇。天津汽车厂的内燃机研究设计院已经彻底剥离出来,他们现在的主攻方向依旧是汽油机,已经可以做到生产合格的汽油内燃机,不过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相对安全的柴油内燃机,只是在国外目前来说柴油机的性能也没法和汽油机相比,国内这里更是没有多大的进展。
  当然天津汽车厂已经与德国的相关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提出了种种设计要求,希望能够借助德国的工业技术力量来完成柴油机的相关技术突破,争取早日生产出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潜艇。这样会使得潜艇内部环境大为改观,重要的是潜艇内部人员不用处在充满汽油蒸汽危险的潜艇密闭空间里,潜艇的可靠性会大大增强。
  虽然俄国在新疆和蒙古问题后面搞风搞雨,但是它却从来不站在最前台,俄国人心中也很清楚,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离不开中国人的帮助,先不提俄国有没有这么多的人力资源,就是工资支付也会让这条铁路的成本变得难以想象。尽管中国送来的劳工都是义和团、死囚、土匪或是老弱病残,但俄国一方不惜人命代价来修建铁路的做法被中方发现后立刻又终止了输送劳工,并且要求原有劳工回国,还要附带昂贵的民事赔偿。
  俄国自然不会接受赔偿,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人命如同草芥一般,铁路才是最真实的,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在得到了授权之后就不停的在和中国外交部打官司,而中国政府将俄方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时虐待中国劳工的事情给捅了出去,矛盾重重的列强集团内部也对俄国颇有微辞,尤其是在中国促成了相关黑幕在美国《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上发表之后,世界为之一片哗然。
  俄国虽然恼怒中国对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故意横生枝节,但是对于中国政府在东北的铁路网建设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在中国东北三省三个省城和关内的中国铁路网在北京连接起来,并且还有一端修建到了旅顺,而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中国东北段也开始开工修建,主要放在连接黑龙江城至海参崴的铁路。
  即便如此在这段铁路上刚刚开工不久便遭到了“土匪”的袭击,杀害了两名俄国工程师之后洗劫了工地,并且还掳走了一部分铁路工人和大量的钢轨、枕木。俄国方面虽然提出愿意为铁路工程进行保护,但是被中国政府所拒绝。
  自从中国政府在1903年初开始移民东北,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就明显的在走下坡路,不过俄国在中国的地位显然是不断提升的,按照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的话来说:“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已经深入到了英国的传统势力地区长江口,而等待铁路修通之后,通过连同中国东北和关内的铁路网,我们的势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深入到中国的腹地湖北等省份……”
  “经过我们的深入调查,俄国在远东真实的陆军数量在九万到十万之间,火炮在一百二十门到一百六十门之间,机枪绝对不会超过二十挺……我们还派出了三十五支化妆小分队,详细绘制了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详细军事地图,并且初步的摸清了海参崴的防卫部署……”曹锟站在书桌前手持一个文件夹仔细的汇报着。
  “仲珊兄,辛苦你们了!京畿卫戍师在东北一年多到今天算是完成了所有我交代给你们的任务,非常出色,陆军参谋部已经将你们送回来的各种情报都汇总,并且完成了相关地图的制作……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和俄国佬干起来了,你们便首先立了一功!”谭延闿笑着说道。
  “为大总统效力,京畿卫戍师全军上下万死不辞!”曹锟立直身体向谭延闿敬礼。
  谭延闿站起身来向曹锟回敬军礼后说道:“回去告诉将士们,说我谭延闿永远不会忘了他们,如果有一天需要的话,我也会拿起步枪和他们在同一个战壕里作战,保卫我们的国家!”
  “誓死保卫大总统!”
  曹锟在军队中做些什么,谭延闿心中非常清楚,“一手手持大棒,一手拿着胡萝卜”,他是这句名言的忠实信徒,曹锟毫无疑问就是他手中的“棒子”,京畿卫戍师和留德士官系两者相互作用构成了他的武力系统的一道双保险。
  谭延闿并不怀疑杨超他们对自己的忠诚,但是中国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善变的面孔,命运既然将他和国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无论再小心也不足为过。曹锟带着京畿卫戍师出关活跃在中国与俄国的边境线上,在这一年中也充分证明了这支谭延闿自练兵起家以来最花心思的军队对他的忠诚度——如果没有谭延闿的手谕,即便是陆军参谋部都无法调动这支军队,这虽然让陆军参谋部感到很难堪,但是谭延闿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时代在发展,谭延闿的地位也在改变,越往高出走他心中就越来越不愿意拄着一根拐杖。中国没有经过历史上的那场狂暴的革命,也没有经历复杂多变的政治势力角逐,但这并不是一个太平的天下,中国人在觉醒的同时也同样有些人如同暗中的毒蛇一般在等待属于他们的机会。深悉政坛险恶的谭延闿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任何威胁,也就从来不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并且身边总会有一支绝对效忠于自己的军队来保卫自己的安全和地位——曹锟率领京畿卫戍师出关之后,在北京城外原京畿卫戍师的军营驻地,又再次扩建修缮,并且又严格招募了八千人,延续京畿卫戍师的训练方法进行艰苦的训练。
  虽然在训练新的近卫军,但是谭延闿并没有将曹锟一脚踢开,反而明确的告诉他,这八千人的部队将会称为京畿卫戍师的一部分,等所有的军队经过严格的摔打锤炼后,总统身边的防卫力量将会由师扩编成军,曹锟将会毫无异议的成为未来“京畿卫戍军”的最高军事长官。
  虽然曹锟已经感觉到未来不久的某个时刻,中国将会和俄国人在东北大打出手,自己的京畿卫戍师作为中国陆军最强力量肯定是要被派上战场,甚至连自己都会有危险,但是谭延闿给他的许诺也是摆在面前的。对他而言这些许诺都是空的,只有总统对他的信任才是一切,而谭延闿也用行动证明了对自己的信任,有了这些曹锟也就放心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炮兵师
  保定府城外炮声隆隆,在保定也有一个兵营,不过这座兵营自从训练了中国陆军第十八师之后,十八师就一直驻扎在保定,而保定兵营里面也只有一个正在接受整编的混成旅。第十八师是中国陆军系统中极为特别的部队,这支部队在初创的时候便从老北洋部队中调集了相当多的军事教官和优秀士兵,而它的炮兵部队几乎全部从老七镇北洋军中炮兵部队抽调而来,再加上从天津、北京、山东数所大学中毕业的学生组建成了一个超规模的炮兵部队——第十八师是陆军参谋部根据谭延闿的要求而侧重炮兵编制而成立的一支作战单位。
  第十八师的炮兵装备也是极为骇人的,他们现在训练所用的一百三十门法国model189775毫米速射炮,在军营中还有两门一百五十毫米列车炮、两门一百二十毫米列车炮、六门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所组成的重炮部队。
  今天保定城外的炮声是第十八陆军师接受保定机器厂的送货,并且对火炮试射进行评定——保定机器厂是谭延闿名下的军工企业,它的主要产品便是毛瑟九三式步枪、手雷、迫击炮和现在仿造的法国七十五毫米速射炮。七十五毫米速射炮是法国陆军炮兵的王牌,同时也是世界上射速最快的火炮,它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十发的惊人射速,即便是标准射速也有二十发。
  现在中国陆军装备的主要来源是天津机器局和汉阳兵工厂,谭延闿向天津商界发出邀请,联合组建了保定机器厂专门来生产陆军装备——在即将对俄开战作战之时,中国需要武装更多的陆军,而且也是为了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中国必须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才能够捞到好处。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少涉足重工业,涉足军火方面的没有一家,而在这个时代军火生产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参数,更不要说谭延闿非常明确的知道这一行业“大有钱途”。
  热兵器时代拼得就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谭延闿手中的中俄战争时间表日益邻近,仅凭国内的几家军火巨头他心中还是没有底的,必须要大中小相互结合最大限度的开发中国军火工业的潜能——让民间资本向军火工业转向,有多少算多少。保定机器局便是谭延闿打算拿出来作为民营资本涉足军火工业做个榜样,这家注册资本达到七百万两的军工厂是在数家以前的小工厂的基础上合并而来,因为坐落在保定,所以在产品上可以和国营保定机器局形成良好的互补。
  现在已经推翻了清政府,所以谭延闿尽可能的让自己和国家之间的产业纠葛点分离,脱离原本洋务派们几十年成果的几大机器局自立门户也是这项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家保定机器厂谭延闿占有百分之五十四的股份,其余股份由十几家商号平均分配,至于以后进入资本市场还比较早,也不是最佳时机所以未曾在上海上市。
  保定机器厂一个拳头产品便是“炮管复进油”,这是和德国运用技术交换得来的技术专利,不过目前中国的化工产业还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即便有这个技术来生产“炮管复进油”,其原料也必须按照协议规定从德国进口——与德国达成的很多相关技术转让协议中,都涉及到了这一条。不要说目前中国工业的水平,就是英国也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炮管复进油”,可是如果没有这东西,就算造出了大炮很快也会不能使用。
  德国在很多方面都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专利,谭延闿也很羡慕,除了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前往德国之外,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德国进行商谈进行技术交换或是技术专利买卖。像现在从德国引进的众多专利技术中,有超过八成都是和军工产业相关,德国肯这么做一方面德国人非常清楚这些技术专利只在谭延闿名下的工厂中生产不会产生技术扩散,另外也是谭延闿出得起大价钱同时也接受了种种苛刻的附加协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是德国目前为数不多没有明显利害冲突有愿意与之交好的国家,尤其是中国的造舰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最为难得的便是其创新性。
  德国在化工方面的成就令人羡慕,对于中国来说也并不是全部都需要,毕竟中国还是一个工业刚刚起步的国家,全部引进不说德国人愿不愿意,就是这代价也未免太高了些。谭延闿责成一个专家组专门对军事方面需求比较紧迫的化工产品予以技术优先引进,像炮管复进油这样和炮兵息息相关的化工产品自然是不能放过的,至于其化工原料,中国可以先采用进口,等自己的产品线完善起来后,就和德国人说拜拜。
  在中国北洋级战列舰服役于中国海军之后,德国公使便前来转达了德皇威廉二世有关加深中德两国在海军方面的合作意愿——德国希望中国能够向其提供全套的北洋级战列舰的图纸。北洋级战列舰作为中国海军绝对核心主力,自然不会将其秘密透露出去,而在谭延闿看来除了祖国之外,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只要德国付出的价格合理,北洋级战列舰这样刚出世就风光无限实际上已经是“日暮西山”的战列舰还没有宝贝到不能卖的地步。
  关键在于谭延闿对德皇空口白牙用“两国关系”就想来套取这样宝贵的技术资料,他也只能委婉的拒绝了德皇的好意。这不过是一项交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北洋级战列舰最多还能够风光两三年,威廉二世愿不愿意上钩对谭延闿来说是无所谓,对他而言最理想的状况便是德国人连船带图纸一起买过去,哪怕一艘也好。建造北洋级战列舰几乎是中国拼命保证物资供应才得以进行的,德国工业虽然发达,但是要同时开工四艘北洋级战列舰,对德国来说好像不大现实,就算德国人真想要造也付出了合理的代价,等德国人拿着图纸现在就造,三十多个月下来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说不定已经在大西洋上风光无限了……
  “效果怎么样?”陆军总参谋长李韬在靶场刚下马便抄起望远镜向靶标望去。
  “效果看上去还不错,极限射速是比不上法国的原装货,但每分钟三十次实在是太过夸张了,保定机器厂的产品至少比我们原来用的那些火炮要强得多。运来的时候我就拆开过一门火炮看过了,零部件大为简化、轻便,非常便于机动,尤其是我们这样铁路还没有延伸到全国每一个县,打仗多半会在没有铁路的地方……不过在这靶场上进行实弹射击,问题可是不少啊!”刘禹将望远镜拿下来说道。
  第十八师虽然在资历上不如老北洋军,但是骨干力量都是从北洋军充实过来的,在这个师中的中高级军官基本上都是留德士官系,低级军官的文化水平也都得到了特别的重视——毕竟炮兵是一个技术兵种,在这个时代还是属于“特种兵”的范畴,没有文化怎么来使用手中的火炮?
  任谁都可以看得出谭延闿对十八师的重视,这个师可以说纯粹就是一个炮兵师,不过在这个时代西方列强国家的陆军编制中,炮兵还是辅助单位。虽然拿破仑提出了“火炮集中运用”的原则,在西方出现了炮兵连、炮兵营,但是再往上的编制几乎没有,像中国这样第十八师要组建炮兵师——虽然陆军部没有明说,但炮兵的超常规编制就等于这个师是个炮兵师,如果将其归为陆军改革的话,那这步调可就太大了。
  刘禹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谭延闿亲自点将称为第十八师的师长,而谭延闿也许诺在第十八师达到他的要求之后,第十八师和第一、第十九师组建成一个军,刘禹便是这个军的军长。谭延闿的许诺虽然是可有可无,但这至少对刘禹而言是一种信任和重视,作为留德士官系的首脑人物,刘禹的声望甚至还在杨超之上,不过他的职位一直就是师长,和李韬的总参谋长相比其中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昊天兄,咱们过去看看威力如何?”李韬笑着说道:“这种火炮本身就是非常适合野战使用,真是不知道法国佬的脑子怎么长得,能够达到这样的射速也够难为他们的了……”
  刘禹听后笑了笑,两人下令终止炮击,上马和一干参谋人员奔向靶标考察实际射击效果。
  在一处按照野战工事标准建立的靶标处,数人仔细的观察了炮击效果。刘禹用马鞭指着工事说道:“这保定产的七十五毫米炮和法国货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可惜的是这种炮弹对工事的摧毁能力还是稍嫌不足,要是碰上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那就更不用想了……”
  李韬用脚踢了踢一块被炸翻的土块说道:“目前世界各大列强国家所使用的差不多的口径的火炮,它们的装药也就在八公斤左右,对付野战工事的效果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我们的炮弹大多数都是榴散弹,高爆弹药稳定性很差,各国也都是如此,想要命中目标便彻底摧毁野战工事,那只能上我们的一百零五毫米的重炮,对于你说的永久性工事,那眼前这些火炮根本就不用想,除了像海军那样的重炮什么都不管用……”
  “高才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初我们接手那些法国货的时候,我就曾经问过法国的军工厂工程师,这种火炮最大射程是九千公尺,在使用守则中被规定为四千五百公尺,而火炮的瞄准具上的刻度最大就在六千公尺……假如我们的炮兵在撤到战壕后方对进攻敌人进行火力压制的时候,这个射程就很有问题了,我也曾问过保定机器厂的工程师,他们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你们参谋部可以通报他们一声,否则放着这么好的射程不用也太过可惜了些,哪怕将瞄准具上刻度调到八千公尺也行,距离本身就是一种有利的武器!”刘禹看着李韬说道。
  李韬笑着说道:“这种情况你怎么不早汇报给参谋部,这样也可以让保定机器厂早作准备……瞄准具方面的问题应该比较好办,炮弹威力你也不要指望太高,虽然我们和德国人有过相关协议,但是就是德国人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相关问题……”
  “天津这么多的大学,你们参谋部可以出钱让大学里面的人做做研究么,这些问题总这么放着也不是回事……”刘禹笑着说道。
  李韬放低声音说道:“昊天兄,总统对北面的俄国佬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了,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李韬用双手攥成拳头比划了一下。
  “你们总参谋部不是已经下文了么?第十八师要尽快的熟悉装备操练,随后要开拔到吉林府,这不是打仗还能够做什么?!”刘禹满不在乎地说道:“第十八师上下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你们总参谋部和总统就放心吧……”
  李韬苦笑着说道:“昊天兄,你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想要说的是,除了瞄准具来解决火炮射程的问题之外,炮弹爆炸威力问题是不会得到解决的,一来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进行相关研究并且生产;二来所有兵工厂都在集中力量生产武器弹药,天津和上海的兵工厂每天都有开往葫芦岛和营口的货船,所有的武器弹药都要严格存储在吉林府、嫩江府、滨江厅和奉天府等弹药库中……参谋部已经制订了相关计划,总统希望军队减少伤亡增强火炮压制力量,到时候一旦真的打起来,炮弹消耗将会达到一个惊人的地步……我们几个私下里也曾经探讨过,光是生产弹药的费用就已经非常夸张了,政府财政根本无法支撑,也没有听说有发行外债的消息,那这钱……”
  刘禹也低声说道:“这钱是总统……”
  “至少我们参谋部几个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先前总统向海军输血弄得有些不好看,现在看来总统还是不会忘记我们的……”李韬说道。
  “总统当然不会忘记我们,我们跟着总统的时候,海军那帮家伙还在李鸿章手底下和稀泥呢!”刘禹不屑地说道:“不过不管怎么说,你们参谋部囤积炮弹是你们的事情,我这里需要大量的实弹射击演习,必须要供给我们足够的弹药或是训练弹,这方面是绝对不能打折扣的,而且我这里还有数个相关课题需要解决,这都需要大量的训练……”
  “尽管现在我们其他陆军的炮兵编制和西方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你的第十八师训练成果对其他部队的炮兵来说也具有非常的意义……现在的空气比较紧张,我建议你先别自己来摸索了,先提交一个报告给总参谋部,所有炮兵训练所取得的成果必须同步通报给其他陆军作战单位,尤其是已经进入东北部署的各部队更是重点……”李韬说道。
  “听说曹楞子现在已经改行做土匪了?”刘禹笑着说道。
  李韬却非常严肃地说道:“这是非常机密的事情,京畿卫戍师虽然一大半还在东北‘剿匪’,但是其骑兵部队和一部分的步兵已经化妆成为土匪,黑龙江最近非常活跃的土匪组织就是他们的手笔,连同俄国境内最近兴起的大股土匪也是他们所为……”
  “我就说嘛,黑龙江的土匪还能够成精了?到现在越剿匪反而土匪越多,铁路都建不下去了,没有想到他们还居然出国了……”刘禹笑着说道。
  “昊天兄,曹楞子跟咱们不同,总统对他们也是很重视的,要不然也不会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做,要知道参与行动的京畿卫戍师士兵是下了死命令,一旦被俘就是自杀一途,绝对不能让把柄落到俄国佬手里……给你透个风,总参谋部计划成立的两个军级作战单位,除了你之外就是曹楞子,你们都会在东北和俄国佬碰头,到时候就看谁更厉害了……当然我们几个人都下注在你身上了,别到时候丢人……”
第二百八十五章
剑拔弩张
  中国国防力量也存在着“海陆之争”,在陆军之中还存在着“新旧之争”,不过在谭延闿看来这也是促成海陆和陆军内部竞争的一种机制,利大于弊,至于这种竞争是不是属于良性竞争的范畴,他也无法肯定。不管怎么样,谭延闿需要的是强力的武力,不管什么竞争,一旦危害到自己的统治和国家的安全,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处置“越线”人员。
  直到现在这种竞争还处在谭延闿的控制之下,因为和德国的关系还处在“蜜月”阶段,中国派往德国的军事留学生数量远比以前要多得多,毕业回国之后就开始参与中国国防军的组建整编,总体来说留德士官系所控制的陆军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留德士官系对于战争相关的新技术发展非常关注,而炮兵对于提高陆军实力有着很重的分量,虽然他们都在欧洲学习军事,但是对于炮兵在陆军的重要性远比欧洲的老师要更加关注。
  在欧洲炮兵被视为陆军的一个辅助兵种,而在中国除了进行组建第十八师这样的“准炮兵师”之外,各部队炮兵都指挥官都有权参与作战计划制订,并且有专门的指挥机构,而他们的欧洲老师还在原地踏步走,不要说炮兵指挥官参与作战计划,旧式连指挥单位都没有,完全就是一幅“向我军刀所指的方向射击”的状态。
  刘禹所说的相关改革李韬很早就注意到了——第十八师要求要拥有热气球或氢气球来作为观察炮兵射击效果或是指挥炮兵射击,并且第十八师军服非常有特色,士兵都有一套专门的军服,这套军服的后背是刷了白漆的,以便供炮兵来识别……这些相关改革实验现在还看不出什么结果来,不过李韬却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刘禹这个“师弟”似乎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非常满意。
  可以说留德士官系是赶上了好时候,尤其是最早的那两批出身总督府侍卫队的,他们到现在更是手握重权,基本上都成了师长、旅长,像李韬、杨超等人更是执掌陆军总参谋部和一省大权。刘禹的资历不弱于杨超和李韬,到现在反而还在师长的位子上原地踏步,虽然这是谭延闿的安排,但这和刘禹本人的意愿有着很大的关系——留德士官系的核心六人,除了刘禹还是师长之外,其余各人都是手握重权。刘禹和他们的关系都是非常紧密的,也因为他在德国的时间最长,维护学弟不计较任何得失,个人军人作风极为让同辈心折,留德士官系中视刘禹为大哥的不在少数,就是李韬也跟着刘禹曾经在德国跟别人打过仗。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禹眼下的状况更让李韬有些担心,总统给予的许诺不低,只是老这么让刘禹在师长位子上停留过长,对谁都没有好处……
  相对于缓慢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进度,中国国内铁路修建进度非常快,甚至还修建了一条连通奉天至平壤的铁路,只是中国国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路线一直保守当地“土匪”的困扰。工程驻地几乎每隔三两天都会受到土匪的袭击,工程不得不集中起来而不能采用分段开工,更令俄国人感到恼火的便是土匪甚至还会破坏铁路……
  因为土匪的长期骚扰,工程人员不堪忍受,大量的筑路工人“外逃”,要求提高工钱,甚至到最后必须要有驻军来看守工人驻地,与其说是防备土匪,倒不如说是防止工人跑路,即便如此工人外逃事件不时发生。俄国对工程进度极为不满,提出驻远东俄军进入中国境内帮助剿匪,但是被谭延闿予以拒绝,随后第十八师、十七师、十九师进驻东北,其中第十九师专门成为铁路工程的“保镖”,虽然也还有一些“意外事件”发生,但好歹工程速度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只是工程的成本大为提高——除了要提高支付铁路工人的工资之外,还要担负第十九师的日常生活物资补给费用。
  随着中国清朝时期的旧军队整编进度的加快,大量被淘汰下来的兵勇除了通过各种渠道分流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专门的“铁道兵”和“农垦兵”,因为东北移民的需要,绝大多数的铁道兵和农垦兵被调往东北,这就有力的解决了关外铁路修建人力不足的现象。关外铁路的修建规模和速度一点也不亚于关内,并且因为没有像关内铁路修建时会伴随严重的土地征用和守旧势力阻挠的问题,反而在速度和成本上要低于关内铁路修建。
  在通往兰州和西宁的铁路还在苦苦挣扎的阶段,谭延闿已经将铁路修到了蒙古的大门口——乌得,而新编第十六师和第三师就驻扎在滂江和多伦诺尔厅,随时可以通过铁路进入蒙古。蒙古和新疆虽然是天高皇帝远,但是谭延闿肯定不会容忍它们长期不受中央管制。如果这两个地方谭延闿都拿不下的话,那谈什么资格来让西藏归附?好在新疆和蒙古除了地理位置偏僻一些,还不至于像西藏那样地处世界屋脊的高原那样没有技术力量来修建铁路,只要铁路修进新疆和蒙古,谭延闿就不相信当地的政权还能够翻腾起多大的浪花。
  “更详细的地图、更大的指挥权利……更多的演习……呵呵,昊天的胃口还真不小!”谭延闿笑着将手中的一份文件放在桌子上:“说吧!你们总参谋部是怎么看的?你也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加紧生产囤积炮弹,刘昊天的这些要求我肯定只能满足一部分,要知道更多的演习就意味着更多的炮弹,而且还是实弹!更详细的地图也不好办……指挥权利我可以放给他,火炮乃是战争之神,我不赞同西方列强陆军那样只是将炮兵当成配角,也不认为西方列强国家陆军中有关炮兵的所谓‘准则’就是无懈可击……”
  “昊天的要求是不少,总参谋部对此也是颇为为难……按照您的指示,总参谋部制订了一系列的对俄作战计划,对于炮兵的要求很高,同时也根据国内军工产量的能力进行了规划,如果要保证第十八师的训练要求,再加上这些训练成果的推广,我们的炮兵消耗是极其惊人的,同时就是现在所发现的种种问题也是让我们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李韬说道。
  “我们现在的炮弹储备怎么样?”
  李韬旁边的一个参谋翻出了一张数据表说道:“现在集中在东北各出指定仓库中的各种口径的炮弹数量截至到今年六月库存总量达到了二十五万枚炮弹……这个数量按照参谋部的作战计划而言应该是足够了,现在全国的几大军工厂正在日夜加紧赶工,这个数量还会以很快的速度增加……不过如果按照我们现有军队火炮数量而言,这些炮弹却又略嫌不足,像现在军队中所使用的火炮射速最低也有十发每分钟,像第十八师的法国七十五毫米炮的二十发标准射速,恐怕这些炮弹还不够支撑所有火炮射击几个小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1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