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煦(校对)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688


赵煦说完一句,拿起孟唐的。
孟唐的卷面,给人一种十分清爽的感觉。字迹娟秀,笔力清脆,像一个姑娘。
赵煦不由得笑了一声,慢慢看着,到了论述。
孟唐的论述,比毕渐、岑鑲写的更多。他引经据典,列举了从古至今的变法而强,点出了‘变’是恒强的根本,固步自封是亡国,改朝换代的祸根。
赵煦脸上笑容越多,这孟唐的论述,确实比毕渐,岑鑲更为完善,有理有据,理应被戳为第一名。
赵煦看了好一阵子,抬头看向李清臣,道:“这一甲,二位卿家是怎么看的?”
李清臣抬起手,道:“官家,一甲应有殿试决定,请官家定下殿试日期。”
赵煦稍稍沉吟,道:“殿试本来是一场极其重要的事,放榜按照计划,在三天后。殿试,就不用了。毕渐为状元,岑鑲为探花,孟唐……岑鑲为榜眼,孟唐为探花。”
李清臣面色如常,抬手道:“臣领旨。”
沈括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若是开殿试朝会,孟唐怕是成为焦点,或许又是一番龙争虎斗,为日后埋下更多的祸根。
赵煦又看了眼三人的试卷,道:“这三人,都放到江南西路,今科进士,一半放到江南西路,一半留在开封府与朝廷。以从七品做起,不放主官,以后依列如此。另个,再甄选一些人,放入大理寺。”
“臣领旨。”李清臣抬手道。
赵煦目光注视着李清臣,道:“大相公前些日子想要出京,巡视江南西路,被朕驳了回去。这说明,江南西路的事,确实有些严重,朕放心不下,打算提前南下,卿家怎么看?”
李清臣是知道这件事的,神色犹豫的抬起手,一时间竟然没说话。
沈括并不知情,对于赵煦突然跳到这个话题,有些意外。对于李清臣居然不出声,就更是诧异了。
诧异跪诧异,他没有开口。
李清臣犹豫着,还是没有出声。
赵煦慢悠悠的拿起茶杯,道:“卿家有什么想法?”
李清臣这才不得不开口了,道:“官家,北方边境未靖,诸事纷扰,臣认为,官家暂时不宜出宫,请官家三思。”
赵煦放下茶杯,微笑不语。
从章惇开口后,赵煦就感觉到,这帮大臣,大概率是不想他出宫了,只是没想到,他们这么快达成了默契,似乎还挺坚定。
李清臣似也察觉了不妥,抬起手,沉色道:“官家,汴京不能没有官家坐镇,并且,官家出京,天下惶恐,臣等仔细商议,谏请官家留京。”
赵煦忽然看向沈括,道:“沈卿家,你怎么看?”
沈括没有料到突然扯上他,慢慢抬起手,道:“官家,此事,臣认为,当从长计议。”
皇帝出京巡视,那是一件大事!大宋的皇帝,鲜少有出京的,更别说要环大宋一圈。上一次赵煦御驾亲征,让大宋上下心惊胆战,这一次哪怕是在国内转转,可当前如荼如火的情形,依旧令朝野忧心忡忡。
赵煦再次看向李清臣,道:“李卿家,这件事无须再议。你带着考卷去见大相公,定下名次,尽早发榜。另外,朕出京,带大内禁军三千,先走威海,而后到苏州府,接着是泉州,而后到广南西路,再去江南西路,成都府路,而后再去秦凤路,河东路,而后回京。”
李清臣见赵煦将过程都说了,知道反驳不了。并且,让他去见章惇,就是要他转达态度了,抬着手道:“是,臣领旨。”
沈括不说话,他一直游离在朝廷之外,不会掺和太多。
赵煦压住了李清臣,就转头向陈皮,道:“将孟唐叫入宫,晚上陪我跟圣人用膳。”
“是。”陈皮应声。
赵煦又看着李清臣道:“毕渐,岑鑲以及二甲前十,请大相公接见一下,在身边待一阵子,四月初,再放官出去。”
“是。”李清臣道。不能阻止赵煦出京,其实对他或者章惇以及‘新党’来说,并没有什么意外,他们本来就没有抱多大希望。
眼前这位年轻官家,在很多事情上表现的无所谓,甚至是对于权力,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度。
但是!
在他所坚持的事情上,没人能劝得动,以至于曾经一度到了‘帝相决裂’的边缘。
等李清臣,沈括走了,赵煦拿着茶杯,轻轻喝了一口,双眼微微眯起,道:“陈皮,你说,‘新党’,是不是该敲打一下了?朕感觉,怎么有些尾大不掉之势?”
陈皮神色惊变,立马低头躬身,大气不敢喘,一个字没敢说。
赵煦瞥着他,笑了笑,道:“朕就是随口说说。去吧,请圣人亲自下厨,咱们晚上在仁明殿吃。”
“是。”陈皮声音平静如常的应着,转身从侧门出去。
刚刚走出侧门,陈皮就拿出一块手绢,悄悄擦了擦而后渗出的冷汗。
他素来知道朝局诡谲,危机重重,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可刚才赵煦那一句话,还是吓了他一大跳。
若是‘新党’真的引起了年轻官家的忌惮,朝局大变,就在眼前!
‘新党’现在盘踞朝廷,正在推行‘绍圣新政’,轰轰烈烈之势,比神宗年朝严重十倍!
要是‘新党’这个时候被清盘,那后果简直不可想象!
陈皮不敢多想,擦了几下,急匆匆去往仁明殿。
第六百七十六章
新格局
与此同时,青瓦房。
李清臣与沈括,将刚才在垂拱殿发生的事,与章惇,蔡卞细细的转述。
蔡卞坐在椅子上,道:“这件事,不出我们的意料。我们表明一下态度就行了。”
对于赵煦出京巡视,他们确实需要阻止,却也知道有心无力,只能这样谨慎的表达态度。
章惇倒是不在意,看着李清臣与沈括,道:“既然官家不想开殿试,那就不开,尽早定下名次,准备发皇榜。另外,太学以及南太学的事,要继续推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现在要抢时间。”
沈括道:“下官明白。大相公放心,对于各路府州县的学政的整顿,国子监以及联合了御史台,吏部,礼部并与地方巡抚,知府衙门等配合,相信用两到三年就能整顿完毕,到时候,就能形成由下而上的育学体系,再有三到五年,每年就能培养上百万的读书人,我大宋,将再也不缺人才!”
蔡卞正要喝茶,忽然正色道:“这个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人人能读书,人人可识字’,在修整好学政后,还要进行扫盲,对不读书,不识字的人,给他们机会!不能局限于年轻人,更不能划定某些人能,某些人就不能!对于那些条条框框,政事堂会一步步拔出,国子监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沈括连忙抬手,道:“下官受教,谨遵命令。”
章惇道:“虽然说,用两三年已经很快了,但要是能再快一点就要快一点,我们现在有时间,也缺时间,趁着我们还能做事,就尽可能的多做一点。”
“是。”沈括抬着手转向章惇。
李清臣听着这话,沉色不语。
章惇的话好像是在说,他们年纪大了,趁着身体还行多做点事情;可是不是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危机感!?
‘新党’现在看似风光,掌握朝堂,得到了官家前所未有的信任与支持,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但是,‘元祐更化’一直是他们心中的刺。
他们不止是担心未来,未来的孟皇后,未来的皇帝,还有不久的将来。
官家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信任,可这种‘信任’时时刻刻在经受考验,没有人知道,官家会不会哪一天突然转变态度。
神宗年间以来的教训,太过深刻!
章惇说完,转向蔡卞,道:“元度,我是出不去了,你在官家离京之前,先去一趟江南西路。”
蔡卞应着章惇的目光,瞬间会意,坐正身体,认真的思索再三,道:“好。不过,事先得与宗泽等人讲清楚,说明白。”
章惇剑眉微动,沉声道:“这件事,我来办,你这一趟,万不能出岔子!”
蔡卞点点头,道:“你放心,我会……”
“下官请命,与蔡相公一同去。”突然间,李清臣插话。
沈括本来还不明白,可李清臣这一开口,他陡然明悟了。
神宗年间的‘王安石变法’,本也轰轰烈烈,神宗皇帝极力支持与推动。可在一系列乱象面前,逐渐动摇,以至于两度将王安石罢相。
若是,当今的年轻官家,看到了下面的乱象,会不会也心思动摇,重演旧事?
“不用。”
不等沈括想更多,章惇就淡淡道:“你留在京里。王存不日就会回京。官家还与我提了一口,开封府的地位要提升,曹政应当正式拜参知政事。”
李清臣张嘴要说话,一时间又没说出口,看着章惇怔怔出神。
蔡卞拿起茶杯,也没有说话,心头默默思忖。
现在的朝局,越发的复杂,莫测了。
苏颂执掌咨政院,文彦博,王存列位政事堂,外加一个苏轼掌握的工部,这是一股难以忽视,并且已经可以影响他们施政的力量了。
朝廷里的大人物,如果真要排位的话,大致应该这般:章惇,苏颂,王存,蔡卞,文彦博,林希,许将,李清臣,外加一个即将拜参知政事的曹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6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