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煦(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688


苏颂的表情有些冷,瞥了眼章楶,道:“你们的改制内容以为我看不懂吗?除了对各路军权过于放大,我问你们,在经略之上,你们的‘方略’里为什么含糊其辞?你们想要做什么!”
章楶神情平静,早已经料到。
苏颂毕竟曾经也是‘军方一系’的大佬,在转任政事堂之前,是历任枢密院副使,正使,资格老的很。
许将道:“下官等没有隐瞒的意思。夏辽来侵,动辄二十万三十万大军,北方各路如果只有一路或者几路根本抵挡不了。但军队改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预留了空间,方便以后统筹军队。”
许将的意思很简单,面对敌人的二十万三十万大军,各路肯定不能单独对抗,所以必然需要有人统筹各路,也就是统帅几十万大军作为抵抗。
其实,也就是含糊的预留了一个‘集团军’位置。
苏颂道:“你不觉得这些似曾相识吗?你们想要重演藩镇旧事吗?”
唐末以后,藩镇林立,形成了五代十国的乱象,那是一个极度昏暗,礼法崩溃的可怕岁月。宋朝是结束了五代而建,自然对这些极为警惕。
许将沉吟片刻,道:“相公,我朝建立已经百年,人心归附,只要改制得当,不会出现那种乱局,无人可以威胁社稷安稳。”
苏颂冷哼一声,道:“你是觉得现在还不够乱?你想乱到什么模样?”
现在的朝局确实极度的混乱,上面是赵煦与高太后争权,下面是‘新旧’两党的党争,尽管赵煦与‘新党’看似胜利,但他们是‘少数’,在面对庞大无边无际的‘旧党’的反攻,‘新党’固然把控了权力,依然是犹如大海上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覆没。
在朝廷这样波澜诡谲的情况下,地方要是再出现一个藩镇,谁还能自信满满的把握局势,不会威胁社稷,重演五代十国的旧事?
章楶见苏颂执意不肯答应,淡淡道:“如果政事堂执意不肯同意,那日后枢密院的事就不走政事堂了。”
枢密院与政事堂是平级,章楶与苏颂的品级一样,一个是政务、文官系的头;一个是军方、武将系的老大。
苏颂不为所动,道:“枢密院我管不着,但兵部隶属于政事堂,没有我的大印,你们不得妄动!”
军队的统帅归属兵部,调派在枢密院,兵部隶属于政事堂,这就是军方的制衡架构。
许将作为兵部尚书,眼见两位大佬针锋相对,生怕他们真的闹将起来,这对朝局,对朝廷的改制,新法复起以及军队改制有不可预测的影响,稍稍思索,道:“苏相公,军队的改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是制定了大致的框架、目标,不如您这边先点头,遇到具体的事情,我们再做具体商议如何?日后需要苏相公大印的地方还多得是。”
军制的改革是离不开政事堂支持的,如果苏颂一直不同意,哪怕只是消极对待,兵部与枢密院都可能事倍功半。
苏颂依旧神色平淡,但态度很坚决,道:“我只有三个要求,第一,军权不能过于集中,尤其是你们划分的战区,我不同意。第二,强干弱枝的祖训不能违背。第三,你们要认真、清楚的告诉官家这其中的利害。”
许将听出来了,苏颂这是担心赵煦年纪太小,对很多事情没有足够的理解,会被他们这些人引着走错路。
许将见苏颂说不通,只得道:“那,苏相公与我们一起去见官家?”
苏颂尽管笃定的挡住了枢密院与兵部的改制,但心底很清楚,这份‘方略’虽然出自许将与章楶的手,但指导的,还是宫里的那位官家。
苏颂默然一阵,道:“我就不去了,官家如果要我的大印,我亲自送过去。”
章楶没有再废话,直接起身。
许将却没有立刻走,等章楶出了门,他才看着苏颂道:“苏相公,如果枢密院与兵部按照你的要求作出一定修改,你能否在改制的事情为我们做些事情?”
漫天下的‘旧党’,不止是新法的复起与推动,军方的改制,作为‘旧党’当之无愧的魁首,又是宰相,这些是怎么也绕不开苏颂,反而需要他大力帮助。
苏颂听着,越发沉默。
许将明白了,起身抬手道:“下官告退。”
苏颂看着他离去,眉头深深皱起。
‘熙宁之法’的复起已经足够他头疼,军队的改制又远远突破他的心里底线,苏颂心里非常不安,因为他很清楚,他阻止不了多久。
垂拱殿内。
赵煦正在奋笔疾书,他现在比宫外的那些官员还忙,他要对‘熙宁之法’进行全面的审视,尤其是最重要的‘方田均税法’,还要对‘军队改制方略’进行修订。
章楶与许将到来,赵煦头也不抬,直接道:“二位卿家先坐,陈皮看茶,朕很快就好。”
章楶与许将对视一眼,抬手谢恩,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赵煦飞快的写了有一盏茶时间才停下来,看了眼笔墨未干的字迹,自语般的道:“朕这字啊……”
半年了,赵煦渐渐熟悉了用毛笔写字,但不知道为什么,字是越来越丑,完全扳不回去了。
章楶倒是没有在意,见赵煦落笔,道:“陛下,苏相公卡住了枢密院的军队改制方略。”
赵煦顺手拿过茶杯,微微点头。
宫里就没有什么能瞒得过他的,自然知道苏颂与章惇的矛盾渐起。
但苏颂卡住枢密院与兵部的联合上书,不止是‘新旧两党’的争斗,更多的是对于军队改制的忧虑与警惕。
这样的改制,确实大大的突破了苏颂的心里底线。苏颂并非是一个人,他代表了宋朝绝大部分人。
近百年的祖制已经深入宋朝每个人的骨髓,即便是章楶,章惇,许将按照他的要求改革,但很多东西,还是逃不过‘祖制’的制约。
‘方略’里还是充斥着种种制衡,对军队相当防备,并没有完全破除对军队的束缚,激发军队的战力。
‘方略’也并不是完全依照赵煦的想法,比如,团作为基础作战单位就不是赵煦的想法,一军五团的建制同样是章楶与许将做出的改变。
赵煦心里沉吟半晌,放下茶杯,看了眼刚刚写好的东西,道:“这件事,朕与苏相公谈。你们做好准备,改制先从北方各路开始。要谨慎小心,以防生变。”
宋朝的国土非常的小,北方各路与开封府没有多远,真要出现乱子,会很危险。
许将听着,看了眼章楶,道:“官家,待陛下颁布诏书后,臣打算亲自去监督。”
“朕让楚攸、童贯带着禁卫陪着你。”赵煦道。
第两百一十七章
磨刀霍霍
楚攸以前是殿前司指挥使,后被裁撤,近来一直闲着。
童贯是赵煦身边的大太监,这两人都是赵煦的近人,这么安排,许将自然明白用意。
许将应着,没有再多说。
章楶同样没有开口,他的身份与关系特别,不希望给赵煦一种他与章惇同气连枝的感觉。
赵煦喝着茶,面露思索,刚写好的东西也没有给他们看。
两人离开后,赵煦拿着茶杯,目光看着外面,慢慢思忖。
军队与政务是两条腿,但却不能同时走路,军队的改革必须要先一步。
但涉及军队的改制,不会像改制朝廷这么容易。苏颂的反对其实是一种好现象,他要是闷声不说话,那才可怕。
宋朝军队不止是制度、关系上的错综复杂,还有就是人数的庞大。禁军,厢军以及番军再加上他们连带的家属,承袭关系等等,可能会高达四五百万人!
并且,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没有那么强,真要是出现了叛乱,可能会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出现连锁反应。
赵煦心里默默的推敲,过了好半晌,他放下茶杯。拿出‘方田均税法’草本,继续进行修订。
章楶回到枢密院,许将出宫,这些事情,瞒不过苏颂。
苏颂坐在值房里,面沉如水。他在等赵煦的召见,也在组织着话语。
他知道拦不住赵煦,但他要尽可能的对这场改革施加影响,将可能引发的后果降到最低,并且考虑大宋江山的长宁久安。
但是一直到傍晚,赵煦都没有召见他,几步之遥的垂拱殿十分平静。
舍人房内的沈琦,进进出出,一直观察着苏颂的值房,见他没有任何动作,心里好奇,却也没有多问。
“舍人,这些是新的奏本,全都是关于弹劾大章相公与蔡相公的。”一个文吏端着二十多道奏本,与沈琦说道。
大章相公指的是章惇,而章楶被私底下称为章相公。
沈琦看了眼,道:“官家的意思是全部留中,写好简略,送入垂拱殿。”
“是。”文吏应着,端着盘子离开。
舍人房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弹劾章惇,蔡卞等人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从来没有停过。
这种程度,比当初王安石也不遑多让了。
青瓦房内。
章惇看着蔡卞送过来的一份名单,面露沉吟。
这是吏部与蔡卞草拟的,‘辅、雄、望’等上等府的知府名单,林林总总二十多个,还有就是一些转运使的名单。
这些都是宋朝财税重地,青瓦房这是提前布局,安置人手。
章惇沉吟了一阵子,道:“转运使的权职过大,不利于新法推行,我想着将转运司划入户部,只做转运之职,不涉地方事务,你怎么看?”
蔡卞听着怔了怔,没有立刻说话。
这样改自然有好处,加强了地方知府的实权,可有力推进新法实施,遏制了转运司对地方的欺压。但没了转运司,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可能进一步下降,并且朝廷财税失去了保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6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