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770


而晚上席面的准备工作早就在沈府的后厨里开始了。操刀的是大厨李二福,还有李二福的几个帮手。
当然,上灶的事情要留到沈浩回来做,但下锅前的准备工作还用不着沈浩动手。
沈浩给李二福交代过,他今天要做的几样菜,糖醋排骨、红烧鱼、酸汤鸭、回锅肉、两个炒时蔬、再两个凉拌的下酒菜、酱牛肉也上一盘,最后再做一锅红薯焖饭,齐活。
说到底这都是些家常菜,不复杂,考验的是个人的火候掌握和味道拿捏。当然,沈浩也就这几个菜拿手一些。
申初时许,沈浩就从统领衙门里回来了。如今他在衙门里当家做主的好处很明显,时间由他自己掌握,更灵活,除非是长时间的离开不然不需要给谁报备,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回到家里,没想到最熟门熟路的王俭已经先到了。
虽然沈浩这里是新居,但王俭比沈浩都先来过,里里外外摸排了数遍,以及这宅子背后到底干不干净,还有宅子里新招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得过王俭这一关,或者说过黑水那一关。
所以说这座宅子王俭目前比沈浩更熟悉。另外他也不用坐在统领衙门里,时间上比沈浩都自由,先一步过来想着能不能帮着打打下手。
“你到得倒是早。走,跟我去后厨,帮忙烧火。”
后厨烧柴火,之前是李二福的位置,如今既然王俭来了那就王俭来烧。
走了两步,沈浩又疑问道:“你烧没烧过灶?”
“大人放心,属下烧过。”
王俭回答得很干脆,他也的确没撒谎,真去厨房学过烧火做饭。虽然不是很会,但基本的都没有问题。当然,这些不是王俭本就会的,也不是兴之所至,而是他刻意去学的。因为他知道沈浩有亲自下厨的习惯,他身为沈大人的头号心腹他怎么能对厨房那一套一无所知呢?
等到了后厨,李二福被沈浩赶了出去,然后让王俭坐在灶台前面看火,他开始在边上开始忙活了。
“先把鸭子炖上。这鸭子是李二福早上去东市场收的,新鲜的老鸭,足足三年半呢!用酸萝卜炖上滋味足得很!”
老鸭五斤多重,打整好了,但没切块。这边炖老鸭都是整只入锅,但沈浩不喜欢,因为吃的时候不方便。于是就见沈浩手指上黑芒闪烁两下,那只刚才还是完整的老鸭就变成了块状,规规矩矩的码放在陶罐里了。
用黑切来切菜,这感觉很爽啊!沈浩自己都微微一愣。
酸萝卜是李二福去年腌制的,如今算是老萝卜了,正合适拿来炖汤。不过因为才取出来的酸萝卜太咸,所以切块之后要多透几次水,等咸味适中了再放进汤里一起炖。
“这老鸭得先焯水,去掉腥味......”沈浩一边做一边说,时不时的还会和王俭聊两句家常。
和做别的事情一样,即便是做菜,沈浩也同样不急不慢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第825章
小聚
唐清源、王俭、王一明,沈浩已经很熟悉了。只有陈胜,虽然也认识了很久,但接触的时候并不多,有些生疏。
不过陈胜被姜成送到统领衙门来就是要紧跟沈浩的,姜成的面子沈浩要给,加之他对陈胜的印象一直不错,知道这位是个有真本事的人,所以有心接纳,这才将对方叫来小聚。
乔迁只是一个由头,聚一下喝一杯加深一些感情才是主要的意思。很多时候私交是可以让很多麻烦变得简单。
本来是应该还要叫上朱寿的,可如今朱寿被人盯着,沈浩不好对其表现的过于亲近,免得影响大局,所以这次乔迁仅限于黑旗营统领衙门内部。
王一明是随后到的,比沈浩回到家稍微晚一会儿,到了之后也被叫到了后厨,不过比起在后厨里什么都懂一些的王俭,王一明就是一个纯粹的看客,他也就只能帮着端下盘子而已,别的完全帮不上忙。但即便如此他也赖在后厨不走,说是也想跟着沈浩学学厨艺。
靖旧朝的男人一般很少有下厨的,特别是在自己家里。就拿李二福这样的专业厨师来说吧,他在家里基本上是不做饭的,都是他老婆做,即便他老婆做的饭菜不如他好吃也不会动手。
当然,也有男人在家要做饭的。比如说沈浩,再比如说飞龙。没错,飞龙这种货色在家里也是要做饭的。因为他老婆喜欢吃他做的红烧肉,所以飞龙只要有时间就会下厨房做一份,就给老婆吃,儿子都分不了几块。
还有一些文人,把美食当做雅趣在玩,也会做菜,但那味道就不一定好。
沈浩的身上一直挂着一个“文豪”的名头。一来是他有几首“作品”流传很广,反响很好。二来是皇城里的文人圈子有人帮他鼓吹过。加在一起让他现在在文人圈子里的名声不降反增。
倒是之前胡田提到的齐永宇画师捎来的话,沈浩做饭的时候也考虑过,可暂时还没想到有什么合适诗词拿出来。
只能过两天慢慢想了。
最后来的是相对远一些的唐清源和陈胜,两人联袂而来,奉上贺礼之后在大堂喝茶,后来由王一明去陪着。他们三人平日接触得最多也最熟悉,相比起经常在暗地里扑腾的王俭,这三人倒是更谈得来。
等到戌时,饭菜上齐,沈浩笑眯眯的从后厨出来,招呼众人上桌。
菜品不多,也很家常,甚至卖相都是朴实无华,但香味还算可以,而且分量很足,再配上一大坛陈酿五粮液,这顿饭也绝对不敷衍。
其实何止是不敷衍,说是精心准备的一桌诚意饭菜也是很恰当的。
包括唐清源在内都在椅子上正襟危坐,腰板挺得笔直。心头也是火热。
来之前还以为沈大人亲自下厨只是一个噱头,表示重视他们而已,可没想到居然还真是一桌子菜都是沈大人亲手烹调。这意义绝对不一样。
“呵呵,尝尝我的手艺如何,我也很久没有做饭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吃。尝尝!”沈浩一边说一边给自己舀了一碗老鸭汤。这汤炖了足足接近两个时辰,老鸭已经炖软了,酸香味勾人生津,他在厨房的时候就喝了一小碗,味道很稳。
见沈浩动了筷子,其余人才笑眯眯的开始夹菜。王俭更是殷勤的给在座的所有人斟满酒。
“呵呵,王俭这个酒将军还是很称职的,每次不会让你面前空杯。”唐清源也是老熟人,所以能开开王俭的玩笑。而所谓的酒将军其实就是酒桌上掌控饮酒节奏的人,同时也负责给在座的人斟酒。
“唐大人说笑了,我这是接着当酒将军来做点贡献,毕竟我这酒量您也知道,太渣了。您们喝,我斟酒!”王俭笑得很谦卑,他年纪在座最小,品级职务最低,能同席完全是因为沈大人的赏识和黑水的特殊地位,所以他对自己的位置看得很准,心态很正。
“王总旗,这差事能不能让与我啊?我的酒量恐怕还不如你吧?”同为酒渣的王一明苦笑着表示他很羡慕王俭“酒将军”的差事。
开玩笑,王俭才不会接茬,只是哈哈笑了笑了并没有真就把酒坛子交到王一明手里。真交过去了,等会儿王一明来给他王俭斟酒这多尴尬啊?玄清卫里等级森严,王俭可不想因为一个玩笑而恶了谁。
“行了,能喝多少是多少,吃菜!”
一顿饭沈浩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闲聊,说得最多的还是唐清源提起的话头,问沈浩之前随军的时候有些什么见闻。
在座的除了沈浩以外都是没有上过战阵的,对于战场上的事情多少都有些好奇,同时也早有耳闻沈大人在军中一样混得很好,屡屡立功,并且还亲历一线参与过残酷的厮杀。
虽然如今南面战事尚未结束,对于沈浩这样的编制还没有开始清算功勋,但风声传闻沈浩有可能凭借这次军中的功劳再往上走一步。
沈浩自然是有问必答,他之前在军中的经历的确也让他见识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残酷和英勇,鲜血和刚毅,两个族群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战争中相互融化成浸入泥土的世仇。
聊了鱼池的遭遇战,聊了剑川惨烈的消耗战,聊了石门的攻防战,以及为帅的左玉良在军中的高大形象和沈浩接触之后的感觉。
最后还说了一些关于蛮族的凶狠,以及沈浩这个半灌水对后面战局发展的看法。
几人听得很感兴趣,就连年纪最大的唐清源也是几位专注,甚至感叹自己未能亲历战阵实乃平生一大憾事。
唐清源都尚且如此了,更何况王俭等人?最激动的当属陈胜。他是一路跟着姜成从军伍里出来的。对军伍有着特殊的情怀。可惜如今早就不在军中,自然也就错过了这次大战,遗憾之色更是溢于言表,连干了好几杯酒。
“大人,这次随军您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事?”
“印象最深?”沈浩想了想道:“在鱼池,看到那座巨大的英烈合葬墓的时候。”
第826章
佳作
一场并没有多少人参与的小聚,第二天却很快被无数人知晓。
就在封日城里一间才重新开张不久的茶社里,几个文士打扮的人正津津有味的围坐在一起,表情兴奋的看着中间桌上放着的那一幅字。
字很漂亮,苍劲有力,是边上捉笔的一位老者所写,这人个子不高,年岁将尽七十,但精神不错,双目炯炯有神。
落下最后一笔,这老者心满意足的轻抚长须,不住点头,对自己这字很是满意。
“好字!好字啊!齐老您这不愧为字画双绝呀!厉害!”
“对对对!这字苍劲有力,还有一股金戈铁马的味道,想来这和齐老早年间入过军伍有关系,这字用在这里绝对是绝配!”
“赞同!这字和这诗当真是绝配!”
老者就是齐永宇,也就是之前帮沈浩新居画上中堂上山虎的那位画师。不过这位擅长的不仅仅是画画,字方面也是一绝,主要是其字极其锋锐旁人难以模仿,就像刚才旁边一人所说,齐永宇早年从军,这字上的气势应该就是那时候灌注到他身上的,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被人赞赏,齐永宇也很开心,哈哈大笑,指着桌上的字道:“这字老夫练了大半辈子了,从军时落下的习惯,字里行间总是杀气太重,平日大家吹捧但也确实少有用武之地,寻常文章诗词用老夫的字抄写那就完全不搭,老夫也深以为憾。
不过谁曾想到这次居然机缘巧合之下领了一份帮沈大人画中堂的差事,趁机会去催了沈大人两句,哈哈,沈大人倒也给老夫面子,这不,新作不就来了嘛!而且还是合乎老夫这一手字的佳作,难得,真的难得!”
齐永宇高兴得有理由,他前些日子才去沈大人新居里画了画,可惜沈大人闭关未能见上一面,只是请沈府管家带他捎了一句话,就是催一催沈大人,外面文人圈子可是等他的新作早就等得心力憔悴了。
没想沈大人还真给面子,这才多久?新作不就来了吗!
“沈大人如今官运亨通,又手握靖西黑旗营大权,公务繁忙,恐怕少有闲暇作诗的心情,却被齐老您这么一催便拿出佳作来,这还是齐老您的面子大呀!”
“对对对!齐老,您的字配上沈大人的这首诗气势决绝,将诗中之哀诗中之勇展现的淋漓尽致!想来也是沈大人之前随军所见所闻,被前线将士所感染,有感而发才创出如此佳作来。”
“不得不说,沈大人大才!”
“呵呵,那些说沈大人才尽的人这下肯定是没话说了。真想把这首诗甩在他们脸上,看看他们是个什么表情。”
“哈哈哈,张兄说得对,我也很想看看那些唱衰沈大人才尽的人是不是没脸没皮,有这首诗出来,才尽之说只能是无稽之谈。”
几人都是文人圈子里的,有些是封日城的本地人,有些人这是皇城圈子里的,但他们都和齐永宇交好,属于字画大圈子的文人,同时他们对于文人的心头好诗词也是极其热衷。
不论是《一剪梅》还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甚至《卜算子·我住白江头》,都是他们认为近几年来极其优秀的诗词。
就好比钓鱼,喜欢的人对于钓鱼是会有瘾的,欣赏诗词也一样。若久了没有新的佳作问世的话心头就会痒痒难受。所以他们自然就将目光聚向最近几年诗词圈子里风头最劲的沈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