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770


皇帝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策。之前略有些浑浊的眼神如今却透露着一股寒意。
杨修胜不做声了。他不擅长权谋方面的事情,另外也不方便在这种事情上发表看法。还有一个就是他现在心里怒火中烧,他明白虽然皇帝没说他什么,可事实就是在他这一环出了大问题。
“按照微臣的经验,能让两人勾结在一起甘冒杀头的风险图谋不轨的前提只有两种,要么是某个可以舍生忘死的“理念”,可以是仇,也可以是欲。另一种就是可以让人忘却危险的巨大“利益”。
想来杨延嗣和晋王之间也不外乎这两种可能。”庞斑也不能站在边上干看着,皇帝像是在问策,他就要像模像样的回答。
“理念和利益?”皇帝念叨了两遍却没有接茬。良久沉默之后才对庞斑道:“让你手下的人继续盯着,但不要打草惊蛇,特别是武庄杨延嗣那边,你们想办法了解一下他府里的情况。
还有注意保密。”
庞斑躬身领命。等了一会,见皇帝似乎要让他退下,连忙问道:“陛下,那茶社和灵王那边需要查一下吗?”
“灵王那边用不着你管。茶社也不用理会。不过......那个杨文广去见的琴师你们倒是可以查一下,到底杨文广找她是干什么,真是去听琴的还是另有原因。”
“若是查到什么的话,那人?”
“人先不要动,先看看再说。”
“臣明白了。”
“嗯,退下吧。”皇帝是真的很疲了,有气无力的挥了挥手,示意庞斑退下,自己则是闭起了眼睛,靠在软榻上似乎昏昏欲睡的样子。
庞斑不敢再逗留,行礼之后退下,急匆匆的出了宫。
杨修胜在皇帝边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起来有些为难。
“大伯,用不着自责,世事无常,谁又能说自己事事能万无一失呢?”皇帝修为浅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心性上和对人心的判断以及认识上绝对不比杨修胜差,甚至他体会更深。所以杨修胜虽然还未说话,他也知道对方想要说什么。
“这的确是我的疏忽。我会好好问问杨延嗣他到底是怎么绕开我的截脉禁制的。另外,杨文广已经和杨延嗣勾结在了一起,你还是不准备提前动他们吗?要知道杨延嗣现在并没被压制,他的声望和能力不可小觑,和杨文广一起怕是要掀起波澜的,万一......”
杨修胜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的关系,杨延嗣那边本不该出现的漏洞出现了,并且存在巨大的威胁。所幸庞斑的人提前发现,那他就有机会堵漏。
真要算起来杨修胜依旧瞧不上杨文广和杨延嗣。阴恻恻的弄些小动作还行,如今被发现还能如何耍?他一个人就有信心将对方两人拿下。但这还得皇帝点头才可以。
皇帝依旧靠在软榻上没有睁开眼睛。抬了抬手,打断了杨修胜的言语,说:“没有万一。若是我不知道杨文广还活着,不知道他回来了,那么事情还有可能出现什么“万一”。可现在他们没这个机会了。
不论是实力还是机会,他们都看得不够清楚,运气也不好。所以,不急的。
皇族的“大考”,按照老规矩能看出来的东西其实不多。算上这次南面战事才多了些新花样,我觉得挺好。再算上杨文广和杨延嗣的这出戏,呵呵,大伯,你说这算不算我们杨家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次“大考”?”
杨修胜闻言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附和着点了点头不言语。眼里那个虚弱消瘦的人似乎和他记忆里的那个阴影重合在了一起。
第684章
理解
乌湖最近又新开了一个军寨,不同于之前的用途,是专门用来收拢各地送回来的伤患的。
俗称的伤兵营。
这个主意不是沈浩提出来的,而是陈子方。因为仔细总结了各军反馈的关于统一收治和看护伤员的各种建议和好处之后,让陈子方认为这种方式有效所以应该更重视。
于是陈子方先找到了沈浩商量在乌湖这个大后方开设专门的伤兵营是不是可行和必要。
沈浩赞同了陈子方的想法并且同意在联名的文书上具名。之后陈子方还真说服了左玉良划了一块地出来弄了一个可以收治上千伤号的营地。
结果让陈子方兴奋,让沈浩理所当然。
统一管理、收治、看护,这肯定会给治疗带来效率提升,这本就在沈浩的预料当中。只不过他也很惊讶陈子方举一反三的本事,如今整个伤兵营九成的事务都是陈子方弄的,里面就包括将沈浩之前倒腾的“厕所冲水法阵”、“烧开水的加热法阵”、“轻重伤员分开看护”等等规矩和物件都搬了进去并且加以改进。
建立这么一个伤兵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最近从一线送回来的伤兵比之前成倍增加。其中不少但是危重伤,这在以前是几乎没有的。
这不仅仅说明一线如今的战况激烈,更说明急救队、战地救治所以及相关的一些别的新举措极大的增加了伤员的生存几率,让他们不会可怜的在前线哀嚎中死去,而有机会被救下来并且送到后方。
这种变化在军中各将帅的眼里绝对堪比之前剑川的两场大胜,甚至有过之。
打仗就要死人,人才是最根本的胜负手。敌人死十个,我却只死一个,这种仗随便怎么打,能输得了?
还只是比较战损,若是将“受伤后会被救治,运气不差就死不了”的概念算进去,那军卒的士气同样是大不一样的,反应到实战就是“勇猛”,对战斗力的加持可不是一星半点。
面对这种肯定会留名战史的事情沈浩本身是没有太多感触的,因为这些“新奇的想法”并不是真是他所原创,他只是搬运工而已。另外,军中的声望于他意义并不大,而且最近他的心思可并不在南面的战事,而是在国内。
南面白头峡的攻势目前就沈浩所知还属于前期的接触,虽然烈度正在逐渐增加,但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改观,还需要时间去磨。而蛮族内部大概率会在白头峡战局进入关键期之前确定王庭的归属,到底是霜月还是红土,只要他们不想简单灭族就不能再拖了,到时候或许战局又有变化。
这些之外,国朝里的消息就让沈浩头皮发麻了,堪称混乱到了极点。
只在史书上出现过寥寥数字的晋王居然还活着?!
不但活着还成了一名玄海境修士,并且又跑回了皇城?还是国朝如此敏感的时期,这是准备干嘛?
再加上一个本该销声匿迹的杨延嗣,这两人如今就像一根搅屎棍,将本来就混乱、恶臭、凶险的国内局势搅得更是不得安。甚至连原本好好看戏的玄清卫如今都难再隔岸观火了。
沈浩在接到王俭的讯息之后一直都在思索国内局面最后可能的走向。半月下来他发现不论是皇帝,还是晋王,又或者杨延嗣,甚至整个国内的紧张情绪,九成都应该落在同一件事情上:皇室大考。
不然的话晋王凭什么在外逃亡多年突然回返?不是瞄准了这场皇室的大考才怪了。必定是有目的在其中。
可话又说回来。沈浩虽然笃定晋王的目的是落在皇室“大考”上面,但他并不认为晋王是要玩抢皇位给自己坐的把戏。
因为靖旧朝的历史上从未有哪个皇帝修为超过炼气境中境。更何况就晋王如今表现在画像上的那副尊容已经邪性得可以了,以沈浩的见识,能把人练成这幅鬼样子怕也不是什么正经的修行法门。这种人有什么依仗篡位?国朝大臣们能抛开自己既得利益跟着一个过气的疯子发疯?
还有杨延嗣,这位国朝的柱国将军,当初暗中参与养寇自重,虽无直接实证,但还是被皇帝压制出了权力核心,估计应该当时大战将起,皇帝不想军伍一系乱套才留了杨延嗣性命,如今看来却是留了一条祸患。
或许当初杨延嗣暗中捣鬼还不只是想要养寇自重,还有别的原因,甚至挑起靖旧朝和蛮族的大战都只是在为如今晋王的介入做准备?
所以,沈浩给王俭那边的命令是:对武庄采取远距离盯梢,千万别再随意靠近,多从细节上迂回探查,比如说武庄最近庄户外出、采购、作息等等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变化,而不是直接凑庄子里挖杨延嗣的情况,太危险,容易打草惊蛇不划算。盯紧灵王,同时反过来查月影楼。
晋王和杨延嗣都是玄海境,这种修为的大人物沈浩可不会让自己手下如新生儿一般的黑水去碰,太危险。但灵王和月影楼就不一样。灵王如今自顾不暇,动作也频频,查起来难度并不大,甚至单单从白常卿那里就能拿到不少关于灵王的情报。
而月影楼。这个情报组织沈浩接触过一次,基于怜香的关系他之前并没有深入,如今也该摸摸对方的底细了。
并且意外的从怜香那里打开的突破口让月影楼在沈浩的眼里并不是那么的神秘,而是有脉络可寻。更何况如今国朝内部纷纷扰扰,各路探子不知道有多少,黑水的人夹杂在里面也就不会那么显眼了。
最后王俭那边还带来了两条别的消息。其一是说恒顺车马行的东家刘恒义已经做通了弱水水域的头把交椅天翼商号的路子,以后可以依附在天翼商号下在弱水到峡河周边水域岸上做物资中转生意。
说简单点就是以后天翼商号在水上倒腾,转陆路的时候可以用恒顺车马行的人手和马车。
这是沈浩等待已久的好消息,之后恒顺车马行就能名正言顺的开始利用这条便利往枉死城里慢慢渗透了。
另一条是封日城牙行行主朱寿托王俭传过来的私信,要问沈浩手里有没有蛮族奴隶,另外还想探口风战后蛮族奴隶这一块是自此废止一体斩绝还是圈养?
第685章
走向
前一条关于恒顺车马行的消息都还好,算是好消息。本该早一些到的,可后来因为恒顺车马行被抽调到了南面军伍接替辎重,整个事务的重心自然就移了过来,没顾得上弱水那边,如今虽然姗姗来迟,可也总算来了。
这个消息意味着黑水的触角能够顺着车马行到达弱水和峡河流域,然后利用天翼商号的路子进入枉死城。之后慢慢熟悉,枉死城的情报就不会再如现在这般贫乏了。
沈浩有预感,等枉死城那边的情报体系搭建起来之后,什么邪门修士、伪邪修、地宫等等修界的消息都会不断的冲进来。这对黑水体系的完善,以及案牍库的填充有着天大的好处。
另一方面,那几块一直放在沈浩身上并且给沈浩带来一段危机的阴玉地图都指向枉死城,于公于私沈浩都有理由去了解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修士之城。
至于朱寿的那条托王俭传过来的私信就更有意思了。
首先是朱寿能让王俭传递这条讯息就很有意思,想来朱寿也肯定在王俭身上下了不少功夫的,不然以王俭的性子断不可能帮这种忙。别以为这只是“传一个消息”而已,这可是走的黑水的情报渠道,等闲事能有这待遇?
还有就是朱寿找沈浩问的事情,同样很有意思。
朱寿是封日城的牙行行主,干什么的?当然就是奴隶买卖。看似他问沈浩关于奴隶的事情实际上这是在打探军中对蛮族的战争目的和底线。
问现在手里有没有奴隶,其实是想知道军中现在有没有捞钱的想法。问后面一体斩绝还是圈养,就是在问最后的底线了。
不得不说朱寿这个人虽然干的是奴隶贩卖的买卖,可眼光还是很毒的。估计这两个问题就算军中不少将官都没有仔细考虑过。
四十多年来蛮族不但在牙行的眼里不是威胁,在很多老百姓的眼里同样不是威胁,相反,蛮族还是他们生计来源。
蛮族什么东西多?一是药材,二是奴隶。这两样东西在靖旧朝里都是绝对的暴利行当。如今大战开启了也就半年,对于从事奴隶和药材行当的人来说已经是沉重打击了。
各大奴隶商队的东家还算能撑住,毕竟家大业大,半年时间咬牙也就过了,不至于揭不开锅。但下游的人就难受了,时间长了可真有揭不开锅吃不起饭的问题。
而唯一可以贩卖奴隶的牙行自然也就首当其冲。
牙行的奴隶有三种。一种是自愿为卖身为奴的,一种是降罪为奴的,最后一种就是捕获外族为奴的。
前两种都不稀奇,也大多是靖旧朝自己人,只不过被打上了奴隶的标识成了货物。卖身为奴的价格最便宜,降罪为奴的主要看身份,罪官的家眷就贵,而且贵得离谱。
但靖旧朝如今太平几十年,卖身为奴的很少,而罪官家眷也不是天天有,主要稳定的奴隶来源其实还是蛮族,价格高且货源稳定。
在沈浩还在黎城当差的时候他就知道奴隶生意牵扯的利益绝对大上天。后来得知皇商之后,才晓得皇商里的“刀”就是奴隶商会的大头,所以这一次“刀”的损失是最大的。甚至沈浩猜测极可能出于压缩日常其它成本的原因,“刀”才将弱水和峡河水域岸上的运输业务转交给恒顺车马行做,收取一些居间的费用。
皇商都尚且有紧缩的动作,别的奴隶商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朱寿才当了封日城牙行行主没多久,好日子才刚开始就遇上这种行业隆冬,也算是倒了霉,且没有半点挣扎的办法,唯有想通过沈浩这个在战争一线并且军中有些权力的熟人问问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