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770


武庄,杨延嗣的府邸后院。
还是那片小菜地边上,一副农家老汉打扮的杨延嗣坐在菜地边上,一边擦汗,一边听着身后侍卫的禀报。而在不远处一方凉亭里,还坐着一个浑身气息阴冷,眼睛一黑一白,正是之前就来造访过杨延嗣一次,并被杨延嗣称为“王爷”的那人。
杨延嗣一边说,一边起身,走到凉亭里,在先前那人对面坐下,抓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到了一杯凉茶,一饮而尽。
“王爷,外面的动静已经有了,想来序幕拉开,七位皇子已经开始各显身手了。”
“都是些后辈小子,心野,胆子大,加上多年来的压抑,如今就像是被放出牢笼的野兽,一门心思的就是要展示自己撕碎敌人。呵呵,就像我当年那样,结果总是会忽略掉最重要的东西。”
“哦?什么最重要的?”
“最要的不单单是争斗和狠辣,更重要的是在争斗中如何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而不只是打打杀杀。可惜,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是流浪到枉死城多年之后了,若是当时能早些醒悟也不至于被杨坚这个小人险胜一筹。”
杨延嗣倒是抓住了一个点,笑道:“险胜?你以前不是说皇帝是使诈吗?现在也认输了?”
“他本来赢我就是使诈,但赢就是赢,我为何认不得输?只不过不服而已。若是我能坐在那个位置上能比他做得更好!
父皇当年的选择是错的。所以我才要更正这个错误。”
杨延嗣这下倒是没有啃声了。
两人沉默了许久,杨延嗣才打破沉寂,说道:“你之前告诉我说月影楼和杨束勾结在一起可把我给惊到了,倒是没想到一直以来最不被人看好的杨束居然暗地里藏了这么一招。也不知道其他几人是不是也是这般深藏不露。”
“哈哈哈,惊到你了?我当年不也藏了一手和师尊的关系吗?若不是那样又怎么逃得性命?旁人当看戏一样的看待皇室“大考”,可对于我们而言却是生死之局,我敢肯定杨坚那七个儿子绝对各个都有底牌藏着。
不过你说的那个杨束倒是真有些意思的,那小子不简单,他和月影楼的关系有些奇怪,看上去不太像是单纯的“盟友”关系。
而且包括你在内的很多人都被老旧的观念迷了眼,是什么让你们觉得杨束势弱的?他手里执掌着五大皇商里的“茶”,生意遍布国朝,几乎一半的大商贾都和他有来往,三成的新兴勋贵和他亲近。明里暗里能做多少事?这些东西比起你们眼里的那些盘根错节的所谓上流也不差分毫吧?
如今杨坚将钱粮紧缩的大权交给杨束,算是将杨束唯一的一块缺陷也给补上了,只要杨束不傻,这项大权加上他手里的其它力量......啧啧,我倒是觉得他现在才是最强的那一个人。”
“难怪你会安插人手到杨束身边,原来你这么看好他?”
“一个出生在最后,手里一副烂牌,生生靠着从别人不起眼的地方着手一点一点的积蓄力量。算是剑走偏锋吧。如今时来运转该当有一番作为才对。押宝而已,押对了我能少费很多力气。押错了也不要紧,大不了再重新选一个。
反正这场“大考”一时半会儿分不出胜负的。”
杨延嗣点了点头,同意道:“不错。如今南面边军刚才胜了一局,整体战事已经变得对左玉良有利了,皇城的局势和南面兵事息息相关,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结束。
只是不清楚左玉良哪里来的底气敢将战线拖这么长,一旦补给线稍有问题那整个大军将会直接被一分为二。险!太险了!”
“兵事方面你是行家,左玉良给你提鞋都不配,定是有什么地方你所不知才会算漏。”
“没错。左玉良喜欢弄险,但绝对不会将整个大军置于险地而搏一胜。他必定是有什么办法解决补给线的问题。”杨延嗣陷入了沉思。其实这个问题在他听闻左玉良将中军迁移到乌湖的时候就在思索了,可却一直没有头绪。
杨延嗣起码暂时还不会想到左玉良之所以敢率军深入蛮族腹地,就是因为他有可以穿越万里竹海在蛮族地界深处建立路程更近更方便的补给点。而穿越万里竹海的路线杨延嗣更不会想到是来自于他曾经的亲信徐宏。就算想到杨延嗣也不敢确定,因为徐宏所知的万里竹海的便道只是一个大方向,哪里能容得下大军穿行?
这是讯息上的差别,并非能单靠推导就能猜出来的。
而事实上,从小川进入万里竹海并且横穿而过,这对外界来说似乎不可思议,但对于亲身经历了一遍的人而言却又显得有惊无险。
第648章
腹地
能够重新抬头看到清澈辽阔的天空和旷野绝对是一件令张谦等人心情振奋的畅快事。
回望身后林海,特别是半月里抬头只能看到被茂密竹叶切割得零碎的天际,如今眼前开阔,张谦莫名有种从另一个世界逃脱出来的错觉。
“这里是哪儿?”
张谦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居然真的从万里竹海里率军穿了过来,但因为地图上根本没有关于万里竹海的准确描绘,张谦并不知道自己现在的确切位置,只能很笼统的大概知道应该是进入了蛮族东北面的地界。
出来之后前面已有大军在就地驻扎,并且以张谦的见识,这又是挖壕沟又是摆拒马,还有不少修士利用术法聚石成墙,一副要扎一处大寨的样子。
这到底什么地方?敢这么大鸣大放的扎寨?不怕被生生困死在这里吗?
可惜的是没有人会回答张谦心里的这个疑问,甚至到了现在他都还不清楚自己跟随这一路的主将到底是谁,拿到的令条都是行前的道行总管衙门给的,由随行的那位金剑修士林晔按时间拆开执行。
如今能从万里竹海中出来,张谦除了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之外也想尽快知道自己此行的主将到底是谁,不然心里很不踏实。
大概在张谦出来后大半天,他才看到后面出来的甘霖,两人远远的相视一笑也算是放下各自心头的一块大石。还好,老友无事。
再之后张谦并被编入了修砌大寨的工兵差事当中,负责一片坡地的整平,并且按照要求要留出至少可以安置一万人的扎帐空地。
这种差事不算多麻烦,军中有修士可以帮忙,军卒们费劳力挑走松动下来的泥土就是。
如此忙碌一直持续,并且不会停工,而是分三批轮休,日夜不停的搭建,给的命令是两日内必须完成大寨的外部防御。
其实不单单是大寨,往前左右各两里地,还有两个前探的小寨,规模要小得多,但构架同样是按照长期存在来搭建的,很牢固。而甘霖就在领着手下的弟兄们在左侧前探小寨忙碌。
直到第二天中午,只休息了两个时辰的张谦收到了第一份来自主将的手令,要他们即刻前去议事。而落款上则是写着一个让张谦倍感熟悉的名字:潘世贵。
匆匆赶到大寨中帐,门口遇到同样赶来的甘霖,二人许久没有凑在一起了顿时找回了往日的熟悉感,立马交头接耳。
“没想到是潘大人当主将,这次你我应该能容易混了吧?”
“肯定!潘大人最是念旧,你我好好歹算是他手下的老人手了,肯定要优待些的。不过潘大人不是致仕了吗?怎么到前线来了?”
“你是不是傻?潘大人的修为用得着在当年正值当打的时候致仕?还不是恶了杨延嗣被收拾了。姜大人当年离开军伍不也有差不多的原因吗?如今杨延嗣销声匿迹,文大人执掌兵部大权,潘大人这样的名将哪有闲置山野的道理?”
“也对!潘大人在此,我也就放心了。就是不知道我们建这么大的军寨干什么,莫非还有后援不曾?”
“难说。你知道这里具体是哪儿吗?”
“知道个屁,你知道?”
“我知道还用问你吗?不过我估计咱们现在已经越过了剑川一线。”张谦压着声音最后搭了一句,听得身边的甘霖面目一丝惊骇。
不过经张谦这么一说,甘霖心里也有了一丝同样的感觉。的确,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从小川入万里竹海之后危机四伏的半月才出来,按照万里竹海的地理位置,穿过之后肯定是在蛮族东南面腹地。
而且越过剑川一线的可能很大,因为只有比剑川更深入那么在这个位置搭建军寨才会有意义,不然就是纯粹的脑子抽风。
两人在门口聊了几句就听到唱到他们的名字了,连忙整理一下身上的衣服躬身入帐。
“属下张谦、甘霖,参见将军!”
“嗯,坐吧。”
熟人归熟人,场合不允许寒暄也没有这个必要。等到张谦和甘霖落座之后陆陆续续又有几名将官进来坐下。片刻后,这一支从小川出发最后越过万里竹海的偏军终于迎来了第一场正式的军略会议。
等到潘世贵将地图展开之后在座的将官才不少露出恍然的神色。而张谦则是朝着身边的甘霖笑了笑,意思是:如何?我猜得没错吧?
“这里,就是我们如今的位置,道行总管衙门取名为“石门”。想必诸位也看出来了,此地距离我军剑川最北的上部军寨并不远,快马一昼夜便能到达,正常行军也就四天半,是我军继续往前突进的最要衔接点。
另外,之前诸位辛苦打开的万里竹海密道可以让小川到此仅仅花费半月,成倍缩短了大军从拙火关过乌湖,再转北上一路颠沛的漫长兵线。其重要意义诸位应该不需要我再提醒了吧?
所以,我们目前的任务有两个。第一是尽快将军寨搭建好,第二个就是固守。
就在前天,剑川大捷,蛮族中计,压大军在剑川上部军寨,想要拼死破之再形成迂回包夹中、下部军寨,结果被剑川主将申万林反制,一举破掉蛮族攻势并形成上中下三部军寨联攻之势,解了剑川危局。昨日剑川上部军寨已经派了一支混编军沿万里竹海边缘过来......”
军略相对简单,但是消息却让人振奋。
剑川大捷!?
在座的都是带兵打仗的,谈不上名将,但绝对能看清战局形势。剑川大捷,上部军寨就是一根扔进狼群的硬骨头,蛮族费尽力气想要咬断,结果去反过来被夹击,最终自己成了打破僵局的那道口子。
中间有多少细节和凶险旁人不知道,但结果已经很清楚了:剑川大捷之后整条防线将进入由守转攻的阶段。而作为漫长战线有力依仗的支撑点便是如今这处新命名的地方:石门。
潘世贵这么一说下面的将官的都明白自己目前的定位了,同时心里也算是松了一大口气。剑川那边破了局,那么石门这边就不算是孤军深入而是成了新的突出部。守住并且保证补给线就是他们这一支偏军的任务。
第649章
聚首
说心里踏实那都是骗人的,就算是胆子最大的杀才此时其实心里也是发虚的。
如今他们的处境可是孤军深入敌方腹地率众作为桥头堡突出部,时刻都有可能被敌人三面夹击腹背受敌。更关键的是他们还不能退,背后便是万里竹海的密道出口,退一步那就彻底打乱了前部军略,搞不好剑川大捷的成果直接就这么被冲抵掉大半都说不准。
所以就算是才从万里竹海中险象环生的冲出来,毫无休息就立即投身到军寨的建设中,疲累和紧张让大部分军卒的脸色都不是很好,可却没人有半句怨言。
早点把军寨修好,早点有一个固守的支点后面的大军才敢往前大举推进,才能保证石门军寨的安全。
比起野战,人族修士因为几乎都是修的术法的关系,建设工事也同样擅长,进度非常快。
按照潘世贵的要求,军寨的基础架构必须一步到位,严格按照道行总管衙门核定的大小和强度,固守的同时还要至少能够容纳六万人的面积。
主要费时的就是寨墙,因为不但要竖起来,还要在上面加持足够的防御法阵,这对阵法师来说绝对死一项艰巨的任务,就算做这项差事的阵法师足足三十名,一样被累的个个脸色苍白。
不过偏军的底气还是有的。一来他们在万里竹海中损失的人手并不多,三万的编制如今也有两万八千余,算得上人手充足,而且只需要守,单方面的压力会小一些。二来偏军中有数量众多的金剑修士,数量过五百,其中有多少顶尖高手还不得而知,但至少蛮族若是大军过来在修士层面上偏军这边是不输阵的。
到张谦抵达石门的第二天下午,军寨的主体构架已经完成,巨大的面积,但除了寨墙之外,里面一应附属建筑还在加紧赶做,主要是瞭塔、蓄水池、化粪池、防水沟、深井等等。另外因为之后会被当做补给点,还需要大量的石屋作为后面物资过来的仓储地。
想要建一个完善的大型军寨几天自然不够,不过框架出来之后就意味着石门已经初步拥有了接纳友军和作为防御点的基本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