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770


另外几名兄长在杨束的眼里也都算不上和善,顶多就会“不理人”,也没有如老大老二那样总针对他。这主要是因为杨束一直以来看上去就很弱。
小时候杨束的弱在于他的体格瘦小,而且性格有些软,被欺负了总是默不作声不知反抗,而且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被孤立,所以称为软弱。
后来又因为年纪小,等到杨束开府的时候他的六个哥哥已经先一步下手为强,把一些关键的人脉关系给瓜分殆尽,留给杨束的几乎就是一片孤零零的府邸再无其它。当时看起来杨束这个七皇子称得上势弱。
所以“弱小”这个词基本上就是伴随着杨束一路从孩童时期走到现在。
杨束现在这种性格其实和他小时候变化很大,这是他在开府之后发生的,起因是他的生母,也就是皇帝侧妃,令妃,临死的时候给他说的一段话。
“当所有人都觉得你弱小的时候就是你最强大的时候。”
从那以后杨束开了窍,没有再自卑,反而将自己的“弱”当成一种理所当然和自己的伪装。并且避开主流的高门世家,主动去接触被他几位兄长视为“不入流”的商贾和新兴权贵,甚至主动和各路官人拉开距离。这一度被认为是杨束的自暴自弃。
直到杨束从这些“不入流”的投靠者身上学到了“怎么做买卖”和“伸手不打笑脸人”以及“厚脸皮”之后,杨束一下就看到了一种被他天然忽略掉的东西:钱!
身为皇子,靖旧朝这广袤土地上最尊贵的几个人之一,钱这种对于普通人而言离不开的东西对他来说却是鲜有概念。
皇帝对于皇子的管束一开始是很严的,但仅限于规矩和大是大非上,对于花销向来是管够。即便后面开府,杨束手里也有一票的优质产业,全是从皇帝内库里挑出来分给他的。所以说衣食无忧甚至生活奢靡对于皇子而言都是“只要想就可以办得到”的小事。
后来接触多了商贾和新兴的权贵之后杨束才发现原来“钱”还有如此大的用处。同时也慢慢的自我发掘出了他那天生的赚钱能力。
用曾经一个商贾的感叹来形容杨束,就是:灵王可为天下商贾之翘楚!
这话虽然有很大的夸张成分在内,可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杨束在经商方面的过人之处。而且一系列的事实也证明杨束的的确确没有愧对这一番评价。
就说一个,能把五大皇商之一的“茶”一点一点的侵蚀并且掌握在自己手里,杨束这份本事足以称得上“厉害”了吧?
在杨束的诸位兄长忙着你争我夺争抢为数不多的人脉和资源的时候,杨束悄悄的构建了一套自己的“版图”。并且依旧在对外的过程中保持着一贯的“弱势”。
也正是这个弱势让杨束极有可能得到来自于“大考”前的均衡补贴。也就是这次即将落地的“钱粮紧缩方略”的执掌权。
虽然剑川才刚刚打了一场胜仗,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场胜仗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想要全面获胜或者结束对南蛮的战争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具体还要多久?一年还是两年?谁也说不准。所以全国范围内的钱粮紧缩方略也就势在必行,不然前线巨大的消耗如何为续?
这是一项巨大的权力!而且据下面的客卿说,这是第一次在钱粮紧缩的时候正好遇到皇家的“大考”。
拿到这份权力能有多大的好处?
杨束不清楚,但他知道自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靠着这份钱粮紧缩的权力打入地方官场,从他那几个在地方上经营多年的兄长的嘴里夺食。
所以除了好处之外还有相对等的弊端,那就是杨束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其余皇子优先针对的对手。
“之前你们说要准备的方略可弄好了?”
“已经差不多了,只不过没形成书面的,所以......”
杨束摆了摆手,打断道:“这东西最好别弄到纸上或者铜条里,口述最合适。你现在先说说,我听听你们这几天都琢磨了些什么出来。”
“王爷,我们反复的推敲之后觉得这次的关键人物是户部尚书白常卿。”
杨束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倒是有些意外,问道:“钱粮紧缩的方略主要针对的是各地方上,对地方的勋贵、官人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白常卿乃是户部尚书,后续的事情跟他有直接关系吗?怎么就成了关键人物?”
客卿解释说:“王爷,钱粮紧缩的确和地方上息息相关,但和户部同样紧密联系。不论是调集还是分派都绕不开户部的协助,甚至户部才是主要的真正执行人。”
杨束点头承认客卿的说法,示意对方继续。
“所以王爷您可以借着这次的机会接近并将白常卿这个重量级的人物招到您的麾下。”
“啧,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吧?白常卿是叶澜笙的铁杆,叶澜笙又是老狐狸会轻易站到我这边来?况且他们向来看我不顺眼的。”杨束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客卿想得有些简单了。
“王爷。白常卿以前或许是叶澜笙的铁杆,可如今却不一定是了。”
杨束嗯了一声,微惊,连忙问道:“怎么回事?细说!”
“王爷。有消息证实,说白常卿之前顶着家里子嗣的反对娶了一对年纪如他孙女的姐妹花续弦。之后就似乎宠得没边,落了一个“顾家”的名头,鲜有再和同僚私下聚会,每每下差之后都是回家陪姐妹花。甚至连叶澜笙的几次三番宴请都被他回绝。
如今暗地里已经有人再说叶澜笙对白常卿有所不满传出来了。”
“当真?不过白常卿会为了两个女人就这么不给叶澜笙面子?我不信。”
第640章
反手
杨束虽然总是以吊儿郎当的模样示人,但心里却很通透,对于庙堂上的诸公都有不少了解。比如说户部尚书白常卿,杨束从来未听说过谁把“贪色误事”这四个字放在这个人的头上过。
一个能当上户部尚书,并且宦海沉浮这么多年仍旧不倒的人会是一个贪色误事之徒?杨束半点都不信。
但同时杨束也清楚自己的客卿必定是有笃定的实证才会说出方才那些话来,至少白常卿的的确确是用新过门的姐妹花来敷衍婉拒了叶澜笙的私会邀约。
“白常卿不可能为了两个女人就去得罪叶澜笙,他是另有原因?你们是不是还查到些什么?”杨束觉得唯有这个解释才能把白常卿这种反常的举动说通。
果然,那客卿躬身回道:“王爷说得对,我们也是这么看的,白常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谨慎且圆滑的人,而且为人相对来说算是比较有原则的,女色一途上也没有污点,不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应该屡屡驳掉叶澜笙的面子。
所以我们找了月影楼的人帮忙查了一下白常卿以及叶澜笙最近的行动轨迹和私下的事务。结果发现白常卿还的的确确下差之后便回家,一副顾家老男人的模样,除此之外真就没别的问题。但叶澜笙就不安分了。
根据月影楼传回来的消息,叶澜笙最近频繁的约见各位尚书,而且都是私下单独约见,除了一次是在茶社之外其余都是选择在自己的府邸中密谈外面不清楚谈了些什么。但根据月影楼的分析,应该是和最近的钱粮紧缩方略有关。”
“怎么说?”
“月影楼的人认为叶澜笙应该是想要串联庙堂上的文官骨干一起朝陛下进谏反对将关于钱粮紧缩的实权从户部头上挪开。”
杨束眉头微微一皱:“这意思是叶澜笙想要断了父皇准备给我的好处?”
“是的王爷。而且我们拿到月影楼的情报之后也反复推敲了一遍,再结合叶澜笙最近在庙堂上的表现,觉得叶澜笙很可能真在酝酿一个大动作,针对的就是钱粮紧缩。不过我们还认为这都是表象。”
“表象?”
“对,表象!王爷,叶澜笙若是只单单想要在钱粮紧缩的方略上改变陛下的想法的话白常卿身为户部尚书,就算不想当出头鸟也绝对不会提前跳走和叶澜笙保持距离。所以叶澜笙不想陛下将钱粮紧缩大权从户部挪开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属下等人以为叶澜笙的举动很可能不在眼下,而在南面。”
杨束沉默许久,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然后瞪大了眼珠子盯着面前的这位客卿问道:“你们不会觉得叶澜笙是在打算借着拿捏住钱粮紧缩的大权之后暗中给南面战事下绊子吧?”
“王爷明鉴,属下等人商议的结果正是如此。因为南面战事关系着庙堂的话语权以及权力的分摊。如今军伍起势就势必会压缩文官们的话语权,这在最近几月已经很明显了。叶澜笙为首的文官若是还想反击,唯一的可能就是将南面战事截断,改为他们之前鼓吹的“和谈”,这样他们才能重新拿回之前的话语权和权柄。
而想要将南面局势从“战”扭转成“和”,在如今的情况下很难,特别是剑川才取得大捷的时候。唯一的可能就是......”
“再来一场大败。最好是能够彻底打破南面如今的长线局势,逼迫左玉良回撤拙火关,并且损兵折将,这样就能在朝中动议重新厘定南面策略,文官们就又有机会了对吧?”这些话客卿不好说出来,但杨束却没有这番顾及。
“王爷一言中的,我们结合月影楼给的情报分析出来的结果正是如此。白常卿应该就是被叶澜笙给过这方面的暗示,然后被吓到了才主动拉开和叶澜笙的距离,担心事情倒出来被牵连。”
“叶澜笙......这狗一样的东西倒是把国朝交给他的权柄当成他自己的东西了,敢动手夺?”
给你的你可以用;不给你的你不能夺。这一条规矩杨束身为皇室自然盯得很死,也对客卿判断分析的叶澜笙的打算更加深恶痛绝。
至于一切是不是真的如客卿所说印证起来也很简单,只要等一等,看叶澜笙他们是不是想要硬怼“钱粮紧缩方略”的放权就能看清,之后再针对一些关键人物加紧侵蚀就能拿到实证。算不上多难。
“若是这次判断对了,王爷您主动靠近白常卿就有很大的机会将其收归麾下。因为白常卿如今就表现得和叶澜笙有隔阂,一旦叶澜笙向陛下进谏想要改变钱粮紧缩方略的放权那么白常卿就必须要站队了,否则就是叶澜笙之敌,所以到时候您凑上去必能解了白常卿的困局,他也没有理由不选择您这一边。”
这一番长篇大论下来说的杨束都有些坐不住了。起身在屋里来回渡步。
的确,若是客卿们结合月影楼的消息分析出来的东西是对的,那么白常卿现在就如同一个站在火坑边上的可怜虫,要么跟着往火坑里跳,要么能有谁递一根绳子给他抓住逃生。
当不当一根救白常卿于困顿的“绳子”呢?杨束要好好思量一下。因为这会打乱他之前的计划,提前介入官面的高层权力争夺,会加剧他被几位兄长合击的局面。
好处也不言而喻。户部历来就是国朝至关重要的中枢部门,掌管着钱、粮、货,直接或间接的与国朝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能沾上边。一旦能拿下户部,这对于杨束而言就相当于茅屋换瓦房,一个天一个地。
考虑了不多时,杨束便点了点头,对客卿道:“这样,你们去约个合适的时间,或者制造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当面和白常卿谈谈再说。”
想法再好都只是想法而已,能不能实现还得实际试过之后才晓得。杨束也不准备放过这个机会,所以想要先探探白常卿的底,如是真有能将白常卿拉过来就是捡了大便宜。
“对了,月影楼那边最近还安分吗?”
“很正常,只不过因为最近局势的关系他们要价涨得比较高。”
“钱?这对我来说算问题吗?行了,别老盯着钱看,你帮我再约一下缚姬,这次她帮我找的人我很满意,要当面谢的。”
第641章
茶叶
杨束的生意可不单单只有皇商“茶”的那一摊子。皇城里大小店铺他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着不下五十家。要不是言官闹得太凶,杨束能把皇城三分之一的店铺都包圆。
另外皇商“茶”的经营里主要就有茶叶,所以皇城里最好最上档次的一家茶社就是杨束的产业。
和别人喜欢将茶社开在军侯街做下朝的达官贵人的生意不同,杨束的茶社开在偏僻的城南角落,一片密集的竹林作为屏障隔开外面市井喧嚣,里面则是竹亭小筑,伴有遮掩法阵来保证每一位客人的私密和清幽。
茶社取名为:不二。
靖旧朝的南方产茶,而且名茶不少,但物以稀为贵,最贵的茶并不是靖旧朝产的,而是来自宝藏海里一座名为“茶岛”上的野茶,唤做:碧海潮。
碧海潮的韵味非常特别,属于最顶级的茶叶但又有一种别的茶没有的回甘。最最重要的一点碧海潮不但是茶,还是一种中品药材,可以入丹的。当茶冲泡对修士有很好的凝神的作用,长期饮用甚至可以提高魂魄的敏感度和经脉的韧性。
所以,一两茶叶十两金,碧海潮就是这个令人望而却步的价格。而且还有价无市,寻常自诩上流的人物都难得一见,更别说喝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