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770


事关重大,徐家还是很关键的一个易暴露的点,万一有谁心里藏鬼的话只能下重手清理。这种时候万万不能仁慈半分,不然死的就可能是成百上千的黑旗营弟兄,甚至沈浩自己都绝对脱不了干系。
“让她们潜伏下去,就当自己真是尚书夫人,该干嘛就干嘛。你们双方都尽量不要联系。至于后面的任务,到时候我会再给你。”沈浩说完之后顿了顿,又道:“徐家姐妹的嵌入成功可以为你们总结不少经验,你们根据这些经验继续调整精英密探的培养方案。
不一定是“小家碧玉”类型的,甚至不一定是女人。男的女的,高的胖矮的瘦的,甚至兔儿爷都必须要有。具体情况你们可以慢慢去摸索,多利用你手里的四部做做分析,这样能避免很多弯路。
另外密探的路子你们也不能局限在“潜入”类的,也需要一些主动类的精英密探。特别是高修为的密探你们也要尽快着手训练了。”
“高修为的?大人您的意思是?”王俭没太听懂。因为现阶段似乎没什么地方用的到高修为的密探吧?修士先天就比普通人更显眼,当密探不太吃香,没必要急慌慌的先培养这一类别的吧?
沈浩摇了摇头,有些不满王俭的反应,敲着桌子道:“马三案是你在具体负责,查武凯也是你在具体负责,甚至深入蛮族之地探查详情也是你在负责。你现在掌握着黑旗营情报体系的九成讯息,你就不能根据你手里的讯息做一些预估吗?”
王俭被沈浩突然变严厉的语气吓了一跳,单膝跪下惶恐道:“属下愚钝,还请大人责罚。”
“哼。有修为的探子在国朝内的确不太适合,培养不已,控制不易,又容易暴露。但国朝之外呢?如今的局势你莫非真就没半点考量?”
沈浩这么一提醒,王俭便明白了,连忙道:“属下明白了,回去会专门针对蛮族地域训练一批修士密探。而且趁这次查武凯的机会在南面边军里也可以再插一些眼线。”
第379章
摸瓜
滩石,传送法阵警戒区域。
武凯每天都会在这方圆不到三里的警戒区域来回巡视五遍以上,每一个警戒区的角落都不会漏掉。
严谨、认真、刻板、但并不难相处。这是武凯给镇守传送法阵核心区域的那半个屯军混编营把总的印象。
自从接到命令过来镇守滩石的传送法阵之后,武凯绝对称得上是尽心尽责,不但将传送法阵守得密不透风有条不紊之外,也和留下的半营屯军相处得很融洽。基本上所有剩下的屯军里什长以上的人他都能叫得出名字了。
可是......这些人里面并没有一个叫刘奇的人。
这个名字这些天来一直萦绕在武凯的脑子里,他要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查到这个叫“刘奇”的人的底细。
因为在那份被武凯拓印下来之后送走了的名册上,记录马山、张德、徐前这三个名字的人就是刘奇,按照传送法阵这边以前的规矩,负责登记往来名册的一般都是当差的那名什长。
可是武凯寻了个遍,目前还剩下的屯军什长里没有一个叫刘奇的人。
莫非这个刘奇跟着另外的半营屯军调到工事里去了?
“陈把总,我刚才碰巧看到一个屯军的兄弟整理身上的东西,发现屯军的弟兄们配备的东西很简陋啊,连一张引援符都没有。这有点过分了呀。”
中午的时候武凯习惯在外面和军卒们一起捧着海碗吃饭,今天也一样凑到屯军把总陈兴的身边蹲下,两人一边吃一边聊着闲话。
“符箓?啧啧,武大人您可是抬举了,符箓那玩意儿我们屯军里好多弟兄连见都没见过别说配发了。哎,以前没事的时候还不觉得少点配给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如今这手里空荡荡的心里就慌得不行。”
武凯咽下嘴里的饭,脸上疑惑道:“不至于真没有配给吧?按照咱们边军的规矩,你们镇守传送法阵这种重要设施的守备应该人手一枚引援符的。”
陈兴撇着嘴,低了声音才道:“武大人,你们亥下的驻军莫非就干干净净了?”
“哪能干干净净呢?不满陈把总笑话,我在亥下还得罪了人,正常配给也是被克扣得厉害,还不敢说。不过你们这边也太过了吧?”
就这一句,直接说到了陈兴的心坎里一样,眼睛一鼓,声音更低,但不满的情绪毫不掩饰:“简直不是人干的事儿!克扣之后还赖在下面弟兄们身上,说是欠缺保管,个人损坏严重。武大人,您说说这叫人话吗?符箓那玩意儿谁拿到不是小心收好,还欠缺保管,也不知道这话怎么说得出口!”
这些天的接触,武凯给陈兴的印象很好,加上两人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甚至性质上都不一样,所以说话的胆子就大了很多。因为武凯是地方驻军,而陈兴他们是屯军。
地方驻军说白了就相当于职业军人,隶属于就近的军事主官统御,只要不卸甲那就能一直干。而屯军虽然也是隶属于就近的军事主官统御,但却是亦农亦兵,一般在军屯区域设立。
所以屯军不论是军事素养还是装备上都和驻军有着明显的差距。
以前不觉得,甚至屯军还普遍看驻军的笑话。因为驻军只有军饷,而屯军不但有军饷还有屯田里的产出,这里面同样油水巨大。可如今以前喜欢的银钱也不香了,完全不如一枚符箓来得实在。
“哎。说到底都是被上面坑了。我在亥下的时候也一样,经常被辎重营的卡脖子,每次在辎重营里看到那个叫刘奇的家伙耀武扬威老子就来气,真想一刀砍了那混蛋!”武凯恶狠狠的也在发泄不满。
“刘奇?”
“嗯。我们那边辎重营的一个管事,屁本事没有,最喜欢就是冒酸话,跟条臭虫一样恶心。”
陈兴微微一愣,旋即笑道:“这就真的巧了。武大人,我们混编营里也有一个叫刘奇的人,而且也是一条臭虫。”
“啊?真这么巧?”武凯一脸的意外表情,心里却是松了口气,可算是把话扯到这上面来。
“那可不!我们这里也有一个叫刘奇的混蛋,不过他这次没在这边,跟着校尉去了工事驻防。”
“呵呵,陈把总,说句话你别介意啊,我看啊,陈把总你被留守这里怕是不受待见的吧?就像我,要不是惹到上面的人此时要么去了更前线的地方等着抽调,要么也是进工事听调,肯定不会来这边干瞪眼的。”
“哈哈,武大人明眼人啊!没错,我和留守传送法阵这边的弟兄们都是不受校尉待见的。刚才说的那刘奇和我有梁子,但那混蛋是校尉的亲戚,拐着弯的整我。甚至我听说我们本来是整营一起撤走的,但最后上面故意留下我们半个营就是要跟武大人您们添乱的。或者说就是要我们两个都过得不舒服。”
“哦?有这种事?”
......
一顿饭吃完,来了谈兴的陈兴就和同样想要继续聊的武凯一起,一边巡视防区,一边小声的说着话。大多是各自的发泄往日的情绪。
不过陈兴是真的在发泄,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以没有顾虑的倾述对象,噼里啪啦的就把关于校尉和那刘奇的事情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武凯花了这么多天的功夫让陈兴对他放下戒备,如今看来还是有用处的,至少不留痕迹的弄明白了刘奇到底什么根脚,现在又在哪里。而且还意外的得知比起亥下的糜烂,军屯这边更加不堪。心里不禁的有些对后面迫在眉睫的兵事感到担忧。
回到住处,武凯开始书写。他要将这次得到的情报传走,并且以此顺便询问沈浩承诺给他的大培元丹什么时候能够拿到。
下笔很快,几乎没有停顿。半个时辰后武凯就将这些讯息铭刻到了千里音符里,然后激活传走。
有过了两天。武凯发现他的屋里多了一只铜盒,是从窗户外扔进来的。打开铜盒武凯脸上不禁狂喜,旋即又阴冷一片。
盒子里是一枚丹药,还有一张纸条。
“大培元丹一颗,请查收。”
不用说,丹药定是玄清卫给的回报。但能直接送到他的屋里,意味着营地里除了他之外,玄清卫还另有安排人手。这是在监视他?
第380章
上头
在沈浩看来用一颗大培元丹换回来两份情报还是很划算的。
第一份是武凯对于屯军那边情况的描述,里面用了“甚为糜烂”来形容。并且顺带的也说了一些关于亥下驻军的风气。武凯传回这份情报的目的有些玩味儿,因为和沈浩给他的任务其实没直接关系。
第二份情报就是拿到了那份拓印并传回来的名册记录。这玩意儿虽是拓印的,可上面有滩石传送法阵的印记,是可以当做佐证归卷的。上面的三个被特意用红笔勾出来的名字尤为重要。
马山、徐前、张德。
在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底,通过滩石传送法阵的“法器司”的人就这三个记录,和之前多方讯息合理判断的时间暗合。
第一个名字叫“马山”,沈浩认为这多半依旧是个假名,和“马三”一样。而且人也应该是同一个。
另外的两个名字,徐前、张德,应该就不是假名了,极可能是对方腰牌上的名字。因为和马三不同,徐前和张德的的确确就是隶属兵部的人,不怕查。
再核对之前王一明托人在皇城传送法阵里得到的讯息,当初在这个时间内去靖西的那两个“法器司”的人也是“徐前”和“张德”。
两方再次暗合,如此也就基本上可以笃定徐前、张德这两个兵部的人和马三是有直接接触的。
“让武凯想想办法和那刘奇接触一下,最好能通过刘奇搭上那名屯军校尉的线。”沈浩满意的放下手里的铜条。
面前的王俭刚好殷勤的帮沈浩的茶杯里加了点热水,听到沈浩的话连忙应是。现在已经有了眉目了,自然要继续顺藤摸瓜。不过王俭另有想法。
“大人,刘奇只是一个什长,地位和武凯悬殊极大,让武凯去直接接触刘奇恐怕不妥。属下以为可以让最近我们新控制的几个武凯麾下混编营的军卒去试试看。”
“嗯......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有把握吗?”
“按照武凯所说,屯军那边的风气已经糜烂到一定程度了,我手里也有一些关于滩石和亥下的军伍内幕,都不好,乌烟瘴气的应该会有很多漏洞可以利用。先试试,要是不行属下再想别的办法。”
“可以,就这么先试试吧。另外关于亥下和滩石军中风气的问题你也继续收集情报,最好是能拿到实证的,能控制几个人证最好。”
“这个没问题。亥下和滩石那边外面看起来戒备森严,可实际接触之后才发现内部松散,而且几乎没有监管,很容易能够网罗到人。”王俭说着都笑开了花。之前以为很铁桶一块的边军,结果稍微用力一撕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突破。比起境内的其它地方,边军反而显得松懈混乱得多。
事情说完,沈浩挥手让王俭退下,之后门外候着的王一明便跟着又走了进来,主要是向沈浩汇报关于试点计划在各个百户所里面的持续成效。
王一明徐徐道来,沈浩靠在椅背上听得仔细,脸上笑容满面。
根据王一明这些天来对下面四个黑旗营总旗编制的走访,他总结的情况就是四个字:热火朝天。
资源的大力扶持,加上前不久“大比武”的刺激,让黑旗营从上到下都打鸡血一样干劲十足。平时划水的人也不划水了,瞪圆了眼珠子到处找案子办。各地的铜柜总算成了真正的香馍馍,每一份举报信都会被认真对待仔细的甄别。
按照王一明的说法,“大比武”前后对比,下面黑旗营侦办立卷的数量都猛增了近一倍。
积极性上来了呀!
在玄清卫里混迹的人没人是傻子,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一般都是结合自己的情况盘算得失之后才会选择左右。
以前黑旗营就是每月手里能捏着几件案子就能在告会上交差,至少不会被责问。日子混起来实际上也不难。沈浩就算苛责也不能逼着下面的人多查案子不是?如此作为是因为下面的人还有种“尽量少得罪人”的想法,毕竟黑旗营日常的职权主要就是针对的内部。
可现在不同了。上面通过“大比武”放出了明显的讯号:比个人实力,比侦办能力,比群战能力......实实在在的分个高下,除了奖励丰厚之外还有官评!这就是信号!
说得直白点就是:以后哪怕你没有出错,但你要是想要往上爬,业务能力不行,没拿得出手的成绩,想拿优评是绝无可能的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