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卫(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770


“鬼头梨?”
“嗯,一种可以导致精神恍惚的毒性植物,也是炼丹的一种毒性药材。长得和一般的野梨几乎一模一样,吃起来味道也和野梨差不多。”
沈浩:“这就是瘟疫的源头?”
“不,鬼头梨只是有毒但却不会引起瘟疫,不然这东西也不会被拿来炼丹了。我好奇的是一户普通人的家里怎么会有鬼头梨,而且还这么大半篓。按理说鬼头梨只生长在尸气重阴气浓且少有阳光同时环境潮湿的地方,那种地方通常都是人迹罕至之地,修士想要采集都要费功夫搜寻,这户普通人家怎么摸到哪种地方去的?
而且我没记错的话咱们靖西这边并没有鬼头梨产出,靖南才有啊。”
医者只是疑惑,但沈浩出于习惯已经将疑惑变成了疑点。一种毒物材料出现在一户普通人家里就够奇怪了,还不明的惹上了瘟疫。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你说会不会是这户人以为发现了野梨,在摘取的过程中被什么东西染上了瘟疫?”
第169章
脉络
医者也不敢确定,只是说:“适合鬼头梨生长的地方一般都是些绝地,那种地方生存的东西不论植物还是动物都没有善类,而且我们对这种绝地的了解不多,说不清是不是会有瘟疫的源头存在。这需要去看了才能清楚。”
沈浩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搜索这户人家。
家里墙上挂着猎弓,墙角放着长短矛,里屋还有一些老旧的兽夹,这家人应该是猎户吧?
再到堂屋,里面摆着牌位,还有香案,牌位上写着:靖西军亥下卫戍什长徐天武。
这供的应该是家中长辈,姓徐,又从过军,往下查的话应该能查到才对。沈浩记下了这个名字。
在这户人家里转了半个时辰,出来之后又去了几个卷宗上有记载的人家里搜查,再无所获。
之后医者开始连同他的另外两名同伴组织人手调查瘟疫的一些症状以及发病周期,并且还要针对这种瘟疫做出评估,评估扩散危害以及对修士的伤害力度。
不过三日后,第一个发病的修士出现了。
是一名万河口的衙役,当时就是他负责设卡拦截外人进入。而和他一起的其他人并没有出现症状。而且这个衙役并没有因为自己有修为在身就免于遇难,只是一觉睡下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身上同样出现了恐怖的黑斑。
“这个衙役是炼气二重修为,而且炼体多年,按理说瘟疫在他的身上致死率会很低才对......”
“而且死亡之前征兆仅仅只是感觉疲累,他家里人没有听到他说别的不适应。”
“为何另外几个和他同职的衙役没事?”
“不清楚,但肯定有原因。把他们集中起来询问,我感觉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还有那些活着跑出来的人,他们现在也必须遣送会万河口集中看管。”
......
讯息就在这几天纷纷扰扰中迅速的汇集过来。一个衙役的死让所有人的神经再次紧绷,因为这意味着这种黑斑瘟疫致死的不单单只有普通人,对修士起码对炼气境的修士同样具有直接且致命的威胁。
消息传到了封日城,吴长河的脸色如何沈浩远在万河口不能看到,但他却从一天三份的加急令条里感受到了吴长河的不安和焦急。甚至吴长河还让新到任的副千户唐清源亲自领着两百千户亲卫赶到了平顺城帮沈浩镇场面,同时与地方卫戍取得了联系同意封锁万河口周围所有官道,限制人员出入。
不仅如此,吴长河已经将万河口起瘟的事情报上去了,由靖西镇抚使下令,所有靖西城镇里的流民必须严格筛查,如有从万河口过去的立即圈禁看管。
不过“修士也在瘟疫扼杀范围之内”的消息并没有出现在最新的官报里,吴长河只是在给沈浩的秘令里说“姜镇抚使的意思是暂时不要引起恐慌”,让沈浩将后面的消息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消息要控制,但防范却不能松懈。至少现在炼气境的修士已经不能承担风险太高的灾地探查任务了。所以唐清源才会领着千户亲卫过来增援,里面有十余人全是聚神境高手,可供沈浩差遣,同时其余的炼气境玄清卫也能有轮班的机会,减少染瘟的可能。
现在最难的还是人口流动失控,多少从秀山村一带跑出来的人根本统计不出来。而后面接着死掉的人也同样麻烦,因为一死就是一个村一个村的,鲜有活口,想要查到这个瘟疫的一些必要讯息都很麻烦。
直到沈浩进驻万河口的第八天事情才又有了转机。
“在于城找到了三名据说是秀山村邻村的一家三口。”
“押回来,我要亲自问他们!”
当天下午一家三口就坐在议事堂里,一边吃着沈浩专门给他们叫来的烧鸡和米饭,一边回答着沈浩的问题。
“最开始是秀山村那边死人嘛,死了好多!”
“我们村里家人有女儿嫁到秀山村那边的,担心女儿就接了他们回来嘛,结果惹了病嘛,一家一家的死哟。”
“开始衙门里的人还会来组织埋人,后来都不去了,要惹病的!谁都没活成。”
“我是驾车的,板车,他们抬人我赶车,后来我看周围的都死了,不敢待了,就带着婆娘和娃儿跑嘛,于城那边据说在修缮城墙嘛,我会点石匠手艺跑那边能吃上饭嘛。”
噼里啪啦一阵浓重靖西山区的口音听得沈浩直皱眉,有些时候他听几遍才听得懂,边上还得有方扬钦这个本地人当翻译。
三名医者都在记录,从他们的脸色看起来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讯息。倒是桌上的烧鸡被这好胃口的一家三口吃了两只了。
不过沈浩和医者的关注点不一样,他关注的不是瘟疫本身,而是关注那些死在瘟疫里的人和这三个屁事没有还能大吃大喝的普通人有什么区别。这或许才是关键的地方。
突然,沈浩打断道:“你是赶车的?你没有去碰过那些尸体吗?”
“没有嘛,我家就我婆娘和娃儿,她们好好的嘛,我就赶车,谁家死了就谁抬上车嘛,到了坑上就衙役或者帮忙的人抬下去嘛。实在家里人死绝的就里长组织人抬的嘛,轮不到我的嘛。”
“也就是说你没有碰过那些尸体。”
“对的嘛。”
“那你看到过那些抬尸体的人有没有和你一样活下来的?”
“这个......”咽下一口烧鸡,这人仔细的回忆,半晌才摇了摇头,说:“没,抬过尸体的都死了嘛,我反正没见着抬了还活着的。哎哟!你这么一说吓人啊!我别不是因为没碰尸体才没病的吧?”
本以为是祖宗保佑的一家三口现在后怕得要命,也都听明白了沈浩的分析。
“你们也都听到了,去,将散布在外的所有灾地的活人聚拢,问他们是不是有接触过尸体的,接触过的单独看押。还有那个死掉的衙役是不是也在近期接触过病死的尸体。快去!”
沈浩的呼喝声中所有人都忙碌起来,都明白这可能是找到瘟疫扩散的脉络了。
第170章
转机
不单单只是触摸过尸体,那些啃食过尸体的老鼠、乌鸦都可能染上瘟疫。
所以由几个医者亲自配药方,针对老鼠等会啃食尸体的动物开始大规模的毒杀。至于说会不会有人误食了毒饵这就不在上下的考虑当中了,毒死活该。
很快,对存活的人的询问口供出来了,消息振奋,一如沈浩的判断,这些人之所以没有染病死掉全是因为他们早早的跑掉没有接触过染病的死人尸体。
“根据秀山村一带存活的人讲,他们中有人在死者死亡前一天还接触过死者,只是第二天死者死后没有去碰尸体而已,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染上瘟疫。这么说来很可能是只有染病死掉后从尸体上才能催生出染病源?”
“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就解释了为何这么多人到处乱跑却并没有出现其它地方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对,因为一旦染病死亡会突如其来,炼气境修士也无法抗住两天就会死掉,也导致染病源出现的地域范围不会太快扩张出去。”
说白了,这个瘟疫潜伏性极差,也就代表传染性不会变得无法控制。这才最大的好消息。
“不过还得试验一下。去地牢找个炼气境修为的死囚,然后让他和一具黑斑尸体待在一个箱子里,看看会不会死。同时找个普通人也他们关在一起但不产生接触,如果如我们预料的那样的话修士会很快就死掉,而那名无接触普通人却不会。”
“是大人,我这就去安排。”王一明现在越来越来劲了,他发现跟着这位沈百户做事很爽快,不论做什么都有条理绝对不会乱了章法。另外他现在已经算是沈浩一系的人了。因为早在刚到万河口没几天,封日城那边暗中调查牙行管事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他已经交了投名状到沈浩的手里。
不过暂时王一明得到的牙行管事的把柄还不到用场,事情必须先紧着这边瘟疫来办,之后才会轮到牙行的事情。
不过有了投名状,沈浩明显对王一明的依仗多了很多,权柄也放了不少出去。越是如此越是让沈浩感觉王一明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第二天,王一明就拿来了实验结果。一名炼气三重的死囚在和一具黑斑尸体待在一个箱子里紧密接触了一晚之后今天天不亮就浑身发热量然后死掉了,死因是脏器坏死,血液凝固,身上也跟着起了黑斑。
而那名同样被关在一间囚室里但没有与尸体接触的普通人虽然吓得半死可却一点事情都没有,被单独关起来继续观察。
不过如此一来也基本上佐证了沈浩的判断:瘟疫源是黑斑尸体,活人只要没有接触到黑斑尸体就不会染病。
这个大好消息被沈浩报了上去,吴长河大喜,又是令条下来说是事后重赏,同时也急急忙忙将新的消息往镇抚使衙门报。这些天吴长河的风头出尽了,但同时也倍感压力,瘟疫控制得好他就是头号功臣,至少明面上他是。如果瘟疫泛滥开去他就是头号背锅的,到时候被捶进泥里都不意外。
如今沈浩弄清楚了瘟疫传染的根源,这就让吴长河的心里大石落地,长舒了口气,从此他不会再面临瘟疫失控的情况了。
不过吴长河也接到了来自镇抚使衙门的令条,要他尽量搞清楚瘟疫的来源,不然这种东西再来一次可就不一定能这么幸运了。
当然,吴长河对弄清楚瘟疫来源没什么兴趣,这带不给他好处。而且世上瘟疫无数种,弄清楚了也没见瘟疫绝迹啊?只要弄明白怎么应付不就行了吗?费这么大的劲儿干嘛?
不过镇抚使衙门的令条吴长河就算不认同也得执行,只不过转一次到一线万河口而已,具体负责的人还不是姓沈的?
和吴长河不一样,镇抚使衙门关于彻查瘟疫来源的命令算是合了沈浩心思,他心里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总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似乎这次的瘟疫很突兀,可哪里突兀他又说不上来,或许是那半篓鬼头梨?
也许是职业习惯,反正沈浩遇到疑惑的事情总想要弄明白,不然心里就是一个疙瘩会难受很久。
“或许应该从那家猎户身上查起来。”
不过秀山村的人几乎都死完了,邻村的人要么不认识一家姓徐的猎户,要么只是听说过,说是徐家以前出过军伍里的小官,一门家传的武艺,打仗就去战场博功名,不打仗就回乡当猎户养家糊口。对于沈浩想知道的关于这一家子出事前的生活轨迹却知之甚少。
之后就是清理工作,同时继续圈禁那些还没有完全排除危险的灾地民众。
在知道瘟疫的染病方式之后灾地就不再成为望而却步的地方了,带上厚厚的羊皮手套,遮掩口鼻,不用肢体接触尸体改用特质的铲子和钳子,加上石灰粉就地掩埋或者焚烧。总是要重新生活的,特别是那些大一些的镇,不可能因为一场瘟疫就废弃掉,处理尸体也是当务之急。
所以在沈浩的指示下,万河口一线的各城都开始有序的处理官道两边的尸体。已经深埋的加厚土层并多撒石灰。没有深埋或者暴尸在外的立即焚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7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