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校对)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910


张静一听罢,便道:“孙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这也是当初,陛下和我所顾虑的地方,可现在……我已没有顾虑了。这些士绅,可以通过几百个进士,几千个举人,十万个秀才来与皇家共治天下,那我张静一,也可以凭借数万的生员,还有数不清的文吏,与陛下共治!”
孙承宗摇摇头,觉得张静一的话,有些自满。
“这太冒险了。”孙承宗苦口婆心地道:“一旦有什么差池,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张静一眼中闪过坚定之色,道:“事到如今,即便万劫不复,也要奋力一搏。”
倘若不知历史,不是两世为人,张静一是会妥协的,因为传统和这些人的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哪怕是你改朝换代,最终也要尊重他们的传统,维护他们的利益。
可恰恰是两世为人,却让张静一深刻的意识到,天下在变,大明之外的海洋深处,世界也在变化,若是继续走这一套死循环,那只是早一些死和迟一些死的分别而已。
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统治阶层,彻底将这些早已腐朽到了根的阶层彻底绞杀。
孙承宗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之人。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气概,或许这就是英雄气。
可是……孙承宗却为之惋惜,因为……他很明白的是,历来的英雄,最终都有着悲惨的命运,试图改变和做抗争的人,最终往往尸骨无存。
哪怕现在的张静一,权倾一时!
孙承宗道:“你的话太自满。”
张静一很是坦然地道:“没有自满,只是因为……我还有一样东西。”
“是何物?”
张静一自信满满地道:“一个改变天下的真正利器。”
孙承宗不禁失笑:“改变天下?”
他看着张静一,眼眸中显然是不信任。
张静一道:“就请孙公,拭目以待吧,到时……你我再见的时候,或许我会揭晓答案。”
孙承宗再没有多说什么了,其实说到了这个份上,他已清楚了张静一的决心,此时说再说,也变得无用,于是只好道:“殿下……珍重。”
张静一同样作揖回礼:“孙公……以后还是按时作息为好,不要总是藏着心事。”
孙承宗苦笑:“老夫会的。”
二人告别。
北镇抚司,却已忙碌开了。
现在要忙的事太多,朝廷已经下旨,那么流放这些叛逆以及赃官污吏,已成了当务之急。
可是这么多人的大迁徙,还要确保所有人能送到辽东,却绝不是一个小事,稍有差池,都可能出乱子。
因此,南北镇抚司几乎所有人,都忙碌的脚不沾地。
张静一显然在这个过程之中,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江南一役,算是真正的让士绅们彻底死心了。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士人算是对朝廷,彻底的心灰意冷了。
历朝历代,为了笼络这些人,无论是九品中正制还是科举制,其实都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也就是收揽这些人入朝做官,以期借助他们,为皇朝维持统治。
诚如孙承宗所言,真正维系天下一统的,恰恰是这一个个州县里的土皇帝,除了士人之外,几乎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是被割裂开的。
因此……许多可怕的奏报,已传了出来。
其中一份奏报,来自于贵阳,贵阳那里,有人作乱,只是作乱的人……却不只是传统意义的流寇,竟是当地的士人,他振臂一呼,居然招募了数千人,袭击了县城,当地县令,竟是从贼,紧接着……这一伙贼寇,竟有星火燎原之势。
而另一方面,似乎流寇那边,也有人看出了机会。
闯将李自成,兵锋直指汉口、武昌,此时流除了闯王高迎祥,还有张献忠之外,便是闯将李自成这一支规模最大,他似乎抓住了时机,先渡黄河,舍弃了关中,一路南下,其目的……似有渡江之意。
当然……朝廷没有办法征讨闯将李自成。
而是因为,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等人约定,他分兵往武汉三镇,而闯王高迎祥则率众攻南直隶,目标直指凤阳。
凤阳乃是龙兴之地,是皇帝的老家,在得到这个情况之后,几乎所有的明军,都疯狂的扑向南直隶,倒是让那李自成,一路进击,竟是毫无阻拦,眼看着武汉三镇即将易手。
当然……这几年来,流寇遍地,这本来数十股的流寇,有的被其他流寇吞并,有的则被朝廷剿灭,如今这几大股流寇恰恰成为官军们养出来的蛊虫,最是难缠。
他们四处流窜,朝廷想要剿灭,官兵一到,他们却早已席卷他处去了。
此时……一封奏报,则彻底的让朝廷意识到了……闯将李自成的可怕之处。
张静一看过了最新送来的奏报,立即前去见驾。
天启皇帝没想到锦衣卫的奏报会率先送来,他忙是接过了奏报,一看之下,顿时皱眉:“张卿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静一道:“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流寇了,已真正成为了我大明的腹心之患。”
张静一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陛下,这奏疏之中……若是所奏属实的话,那么李自成此人,已具备了真正可以与我大明争一时长短的头脑了。”
…………
第六百二十三章:杀手锏出世
天启皇帝低头看着奏报。
他对李自成这个人,颇有几分印象。
此人能从流寇之中脱颖而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般的流寇,只知劫掠,可李自成的兵马,并不只是军事劫掠而已。
譬如在大家还只是到处抢粮的时候,李自成就提出了不劫掠百姓,只拷富户的口号。
与此同时,他又注重军队的编制,专门设立了一支关中人为主体的军马,号称为老营。
他的身边,应该有不少的人才,其他的流寇清洗了某地之后,立即转移,而李自成则完全不同,每一次撤离的时候,井然有序,而且还会留下许多的榜文,这些安民式的榜文……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开始有政治眼光了。
天启皇帝看向张静一道:“李自成此人……你如何看?”
张静一目光沉沉,道:“倘若真能夺天下,那么夺天下者,必是此人。”
张静一的判断,并不只是来源于两世为人的经验,而是通过搜罗来的各方面情报,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起初所谓三十六寨的各路流寇,如今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而闯将李自成,成长性最高,此人最擅长在转战四处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这种学习能力,才是让臣最为忌惮的。”
张静一随即列举道:“最初臣关注这一支流寇,他们攻城没有什么章法,只是一味猛攻。和所有的流寇一样,也都是打到哪里算哪里,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一般。到了天启十三年之后,情况立即有了改观,他们攻城,已经开始注重前期联络内应,流寇内部也开始有了纪律性倾向,虽然不敢说令行禁止,但是也已开始提出自己的口号,如不纳粮之类。现在这闯将李自成,则更胜一筹,据锦衣卫奏报,他们已经能够渐渐做到令行禁止,不敢说秋毫无犯,但是他们的老营……确实可以做到这样的地步,不只如此,他们不再是破家式的搜抄富户钱粮,而是采取拷饷的方式,拷饷和抄家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往死里整,前者等于是绑了票,让家里拿钱粮来赎人。这就说明,闯将这一支,已不再是简单的蟊贼了。”
说到了这里,张静一又道:“此次也是一样,高迎祥与张献忠攻南直隶,而闯将李自成却是直去武汉三镇。表面上看,似乎直取南直隶,战果最大,可显然,这里头也有李自成的主意,李自成显然认为我大明绝不是靠拿下南直隶就可灭亡的!攻打南直隶,直取凤阳,这除了触怒朝廷,让朝廷与高迎祥等人死磕之外,不会有任何的好处。如此一来,他便可借助高迎祥、张献忠吸引朝廷的目光,自己便可轻松夺取武汉三镇!”
“一旦拿下了那三镇,就等于是截断了长江的水道,顺水而下,便可取江南,若是沿着荆楚进军,则可得襄樊之地,足以自守。倘若向西,则可取川,而一旦北方时局有变,则可逐鹿中原。继而与高迎祥等人,在南直隶形成掎角之势,坐看我大明与高迎祥死斗……倒是颇有太祖高皇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心。”
天启皇帝不断点头:“学习能力?张卿所言不差,李自成的强弱不重要,眼下的三大流寇,高迎祥、张献忠之辈,不足为虑,唯有李自成,这不断学习的能力……才最是让人忌惮。”
说着,天启皇帝点了点奏疏,道:“这份奏疏说,李自成攻汉口,汉口竟有士绅开门而降,甚至还有传言,李自成欲开科举,你认为……这传言是真是假?”
“有可能。”张静一认真地道:“李自成这人眼光毒辣,他的身边,定有谋士辅助。若是以往,他断不会出此要策,这是因为,流寇就是流寇,再如何,士绅也不可能依附,就算有一些失意的读书人妄图借助他成立功业,可这毕竟是少数。”
“可现在……局势变了,陛下直取江南,与士绅已是离心离德,这个时候……他若是借助科举,或可邀买人心。从前争取不到的人,现如今……却因为朝廷的国策,便让他有了争取的可能,这李自成……未必不会这样做,一旦他们与士绅合流,就有了争夺天下的可能。”
天启皇帝无意识地用手指头敲击着案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口里道:“那么朝廷该怎么做呢?”
张静一道:“对这个人一定要慎重对待,应命一军马,严防死守襄樊一带,只是他是流寇,想要围追堵截,朝廷若没有三倍五倍的精兵,便无法做到围剿干净……”
天启皇帝摇摇头,苦笑道:“可惜,李自成早已计算好了,朕一定不会倾东林主力与他决战。”
张静一立即听明白了天启皇帝的意思:“那么陛下的意思……”
“东林军的主力,还是从镇江,调拨江北严阵以待吧。”天启皇帝抬头看了张静一一眼:“朕当然忌惮李自成,可朕又不得不……将所有的精力用在防备高迎祥、张献忠上,如若不然,就真要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张静一笑了笑,表示理解。
虽然大家都一致的认为李自成才是腹心之患,可实际上……傻子都知道,现在东林军的主力,必须得在南直隶镇着。
毕竟……那里可是天启皇帝的凤阳老家,祖坟都在那儿呢。一旦疏忽了这两股流寇,真让他们得了手,那就真是天塌地陷了。
虽是下了这样的决定,天启皇帝还是忍不住问张静一道:“只是……倘若当真不良士绅与李自成合流,朝廷又当如何制之?”
张静一想了想,便淡定地道:“其实在那些士绅眼里,这李自成本是贼,即便是所谓的合流,也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李自成不是寻常人,他若真开科举,本质其实就是寻求差异化,借此来宣示自己乃是天命所归,固然会有不少士绅投奔于他,可不要忘了,李自成起家的人马,与这些士绅是格格不入的。若是有朝廷在,或许还能彼此忍受,可一旦没有了外部压力,则必然会矛盾重重了。”
“而李自成与士绅合流,最大的影响,在臣看来,反而可能是朝廷内部,到时只怕少不得有人希望陛下能够争取士绅的人心,提出善待士绅了。”
听到张静一如此分析,天启皇帝是一点也不意外,点点头道:“那朕该如何应对为好?”
“这个好办。”张静一道:“其实这可以说是信心的问题,要让支持新政,或者对新政没有恶意的人,知道即便没有这些士绅,咱们也能成,臣倒是有一个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9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