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910


“推举出来的真是贤明之人吗?”张静一反驳道:“倒不如说,符合各方利益的人。”
语气里透着几分嘲讽。
孙承宗哂然一笑:“你也可以这样说,只是,老夫有两个问题,第一,你为何不喜这洪承畴,据老夫所知,洪承畴在关中,确实干的很不错,这是难得的人才,难道,真因为辽国公有私心?”
其实孙承宗虽这样问,可是孙承宗却觉得绝不可能是私心这样简单,若当真是如此,他也不会跑来问了。
张静一答不上来,总不能说,我知道他会做汉奸吧?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张静一没办法用一个根本不发生的事,来否定一个人。
张静一便沉默不答。
孙承宗见他不答,又笑了:“看来是辽国公并不认可他的能力。”
“是。”张静一索性点头答应。
孙承宗道:“辽国公有本事,眼光高,这也情有可原。”顿了一顿,他又继续说道:“那么第二个问题,却令老夫百思不得其解,还请辽国公赐教。”
张静一眉宇微扬,神色淡淡地道:“但问无妨。”
孙承宗背着手,慢慢的走着,与张静一肩并肩,他的态度很从容,孙承宗这个人比较奇怪,他虽为内阁大臣,又是帝师,但是似乎不太将功名利禄过于放在眼里,所谓无欲则刚,反而他思维和行事,都显得非常冷静。
孙承宗道:“可是辽国公反对洪承畴的时候,却没有用尽全力,而只是随意用了一个很敷衍的理由。”
说着,孙承宗看向张静一,他想从张静一身上寻找答案。
张静一的能力,还有对陛下的影响力,肯定不只是如此,这是显而易见的。
若是辽国公要铁了心反对这件事,出尽全力,那么洪承畴是绝不可能有机会入京的。
外头……可都在盛传张静一是五千岁。
虽然五千比九千要少了四千,可孙承宗却很清楚,以张静一的才智和陛下对他的信任,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张静一笑了笑,依旧抿嘴不语。
孙承宗见他缄默不语,不由认真地问道:“怎么,辽国公对老夫有所提防?”
张静一想了想:“倒也谈不上提防,而是我在想,我若是反对这件事,那么,天下的公议会怎么样?”
“公议?”孙承宗失笑:“辽国公何时竟会在乎公议了。”
张静一郑重地道:“我当然在乎,只是我在乎的公议,和寻常人的不一样。所谓公议,是人心,这不是一小撮人的人心,而是天下人的人心。新政开始之前,人心被什么人掌握了,这一点,孙公比我清楚。推动新政到现在,为何阻力重重,还不是因为有人挟持着这人心,流毒至今吗?”
张静一说罢,顿了顿,随即他看向身侧的孙承宗,一字一字地说道:“可公议我是无法扭转的,说白了,这些公议,还有这些理论,这些宣传给普罗大众的思想,本质上,有无数的大儒释讲了数百上千年,他们不断的弥补逻辑上的缺失,不断的去强化他们这一套东西的正确性。”
“所以,莫说是我张静一,就是一千个一万个张静一,也没办法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这一次我若是反对洪承畴,那么天下人一定会捶胸跌足,无数的读书人,数不清的士绅,还要朝中百官,一定会将责任都扣在我的身上,最后大家都会说,我张静一为了揽住兵权,而排挤洪承畴,说我怀有私心,说若是洪承畴可以入主京师讲武堂,可以练出新军,一定天下无敌。孙公,你认为……会发生这样的事吗?”
孙承宗听到这里,下意识地点点头。
张静一笑了笑:“现在大家的意见是,新政确实看上去比从前好,可好在哪里,新政如何推行,大家各有看法,至少朝中衮衮诸公们,有自己的想法,觉得只要建了一个讲武堂,只要有一支神机营,有朝廷源源不断的粮饷,有一员像洪承畴这样立过战功的进士,便可以轻轻松松,也去推行新政了。”
“历来的变法和新政,无不是靠流血而成的。而衮衮诸公们,却想着的,是轻轻松松的推行所谓的新政,妄想着,任何人的利益都不受损,便可马到功成。这……难道不可笑吗?不进行根本的改变,在我看来,这些人推行的所谓新政,效仿军校,其实不过是笑话而已,可我虽知道他们注定会失败,也知道这般折腾,不过是给万世之后,平添一个笑料,可我也深知,我不能反对,我不反对,并非是我不敢,而是我不想而已,不栽跟头,不让这些人撞的头破血流,不让这天下人看看衮衮诸公们做的事有多可笑,那么……真正的新政,怎么会有人愿意支持呢?所以,无论是建讲武堂也好,重建神机营也罢,祭出什么洪承畴,这在我看来,未必是坏事,前年根植于天下人心中的传统,还有以文治武,八股取士……这种种可笑的理论,我便看着这些东西,如何聚沙成塔,又怎么眼看他们盖高楼,眼看他们的楼怎么垮塌掉。”
孙承宗听得触目惊心,他心里惊起了惊涛骇浪,敢情张静一这家伙,玩的一手叫欲擒故纵。
孙承宗忍不住道:“想来,也不会如此……糟糕吧,老夫认为,新政章程的举措,倒是有不少……颇有几分道理。”
张静一娓娓道来,“章程里提出来的,只是皮毛的问题,神枢营变成神机营,朱武变成了洪承畴,军校成了讲武堂,真的就可以了吗?若是有这样容易,我大明何至于到今日这个地步。因而,孙公若说我反对你们那一套,这也不对,其实我是乐见其成的,若是你们当真可以靠这般,就可以缔造出一支精兵强将,解决这天下的内忧外患,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在我看来,所谓的廷议和廷推,最后得出的这个新政结果,本质就是一群人拼命的想不触动自己好处的前提之下,拼命的添加自己对自己有好处的东西,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张静一随即道:“所以我敢断言,这些打着新政旗号之人,非但办不成新政,反而会对国家祸害无穷,可我无所谓,因为到了那一日,自然会有人看清衮衮诸公们的真面目,让人知道,八股取士出来的都是一群蠢材,所谓以文治武,不过是笑话,还有那只贪婪无度,只晓得兼并土地的士绅们充塞的所谓的新军,也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
张静一这番话,让孙承宗心惊肉跳。
好家伙……他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孙承宗道:“哎……老夫是真的不愿意走到这个地步,不过……或许,你是对的。只是……”
张静一侧眸看向他,脸上带着困惑,“只是什么?”
孙承宗在心里深深叹了一气,才道:“老夫还怀有侥幸。”
孙承宗显得很沮丧,他似乎也开始慢慢的看破了这个时局,大明已到了非不改不可的地步,如今大家都看出来了,张静一有一个方法,可朝中的大臣们,也有一个方法,大家当然会倾向于那最无痛且最便捷的方式。
孙承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出身于士绅人家,中了进士,虽是越来越意识到问题积重难返,越来越觉得张静一才是对的,可实际上呢?
他心里隐隐期盼着,朝中诸公可以成功,因为……他实在不忍见失败的后果。
…………
第四百五十五章:黄金时代来临了
“或许……”孙承宗叹了口气,才道:“你说的是对的,这世上历来有舍才有得,哪有什么都能要的呢?不过,老夫不忍见其失败。”
“我也不忍。”张静一目光炯炯,很认真地道:“若是能一团和气的解决当下的问题,我张静一求之不得,难道我张静一不愿意与人为善吗?我素来是个有爱心的人,我见了一条狗在街头流浪,一瘸一拐的,心里都能生出恻隐之心,何况是这新政的成败,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可是……我忍心与不忍心,我有没有这恻隐之心,不忍见杀戮,不愿见血,可这有用吗?”
“天地不仁,到了今日这个地步,总要有人割肉,有人才能活下去。想全都要的,要嘛这个人是孩子,嘛这人有私心。”
孙承宗听着,便点头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老夫是受教了。”
张静一不由笑了,难得谦虚地道:“孙公乃是帝王之师,我哪里敢教诲呢?其实这答案,孙公早就知道,只是孙公自己不愿面对而已,而我做的,也不过是将孙公不愿面对的事讲了出来而已。”
孙承宗不禁哂然一笑,道:“好啦,你我就不必客气了,至于是非曲直,到时拭目以待就是了。”
张静一微笑点头,而后二人彼此行礼,才各自告别而去。
事实上,其实张静一对孙承宗的印象一直都不错。
某种程度而言,人们所宣传的士大夫形象,很多时候都在孙承宗的身上体现出来。
虽然张静一的心里也清楚,站在孙承宗的立场,其实他也是害怕新政的,尤其是封丘的新政,甚至带有血腥的成分。
因而,他何尝不是妄想着,走一条捷径呢?
张静一不打算阻止他们,他们想走捷径,那就走捷径好了。
因为这世上有一种东西,任你再如何宣传,再如何美化,也是没有办法掩饰的,那就是事实。
与其阻止朝中衮衮诸公们新政,倒不如让他们新政,让他们将这血淋淋的真相,还有他们的愚昧可笑摊在天下人面前,供人观赏。
而张静一认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深挖洞、广积粮……呃,不称王。
果然半月之后,洪承畴入京了!
这位在关中立下赫赫战功,斩杀无数流寇的大功臣,如今的声望,可谓是如日中天。
他最大的战绩,就在一个月前,先是用招抚的名义,诱骗流寇们投降,数千流寇听闻之后,放下武器,最后被他带兵统统斩杀。
这数千人头送至兵部,一时让在流寇面前节节败退的朝廷欢欣鼓舞,甚至有人将其视为一场了不起的大捷。
正因如此,洪承畴入京之后,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人一至京师,先是入宫面圣,对着天启皇帝说了一些兵法和练兵的事,天启皇帝大抵还算是满意的,此后又去拜见了诸位阁老。
黄立极、刘鸿训和李国,对他都表示了极大的善意。
只是到了孙承宗这儿的时候,孙承宗却是闭门不见,显然,孙承宗已被张静一影响了。
洪承畴倒是无所谓,不久之后,便接了敕命,开始筹建讲武堂,练造神机营。
洪承畴开始招募生员进入讲武堂,这些生员,大多都是秀才,有不少还是他家乡的门生故吏。
其实秀才从戎,在以往确实是一件有辱斯文的事,不过有了军校在前,风气倒是改变了不少。
此后,讲武堂又招募了不少武举人和武进士,可谓是人才济济。
很有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与此同时。
在澳门。
许多的白银,陆陆续续地送至了香山县。
与此同时,在澳门地界,开始出现了不少汉商,这些汉商们抵达澳门之后,却直奔此地的尼德兰银行分号。
尼德兰人虽与佛郎机人有军事上的冲突和摩擦,可此时的尼德兰荷兰人,现如今却继承了威尼斯人的金融,他们通过大量的商贸,不断的积蓄财富,又通过各种五花八门的金融手段,不断的将这些财富进行增值。
区区一个荷兰,某种意义而言,在整个欧洲并不出众,可正因为他们的金融业,却使他们既成为了海上马车夫,也成了欧洲大陆的中心之一。
而很明显,佛郎机人虽是对尼德兰人带着深深的戒备,可某种程度,他们对于尼德兰人也有很深的依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9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