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910


“这个好办。”看张静一这样穷,天启皇帝几乎要感动了,立即道:“朕现在什么都不多,就是抄家抄的宅邸太多了,那成国公朱纯臣的宅邸就很不错,你让人修葺一下,找日子,搬进去就是了,这个赐给你啦。又或者,你看上了谁家的宅邸,你跟朕说,不打紧。只要不是紫禁城和西苑,你喜欢就拿便是了。”
张静一心里一下子舒坦了,忍不住道:“陛下美意,臣感激不尽,只是……这样不好吧,毕竟,许多宅邸,都是有主的。”
天启皇帝冷若寒霜的道:“在朕看来,哪里有什么有主没主的宅邸,就好像大臣一样,只有获罪抄家的,还有即将要获罪抄家的。”
有底气了。
张静一可不敢跟着天启皇帝胡闹,便道:“这成国公的宅邸就好,臣一直很喜欢。”
这是实话,朱纯臣很在乎享受,他那个成国公府,宅邸占地又大,里头更是雕梁画栋,最重要的是,他的宅邸没有炸过,除了字画和家具被搬了一空,其他的都是原封不动,简直就是拎包入住。只需将宅前的匾额,从定国公府,换成辽国公府即可。
天启皇帝道:“好吧,朕不是怕不吉利吗?不过你若是喜欢,便赐给你便是了,以后还喜欢哪一处宅邸,也不必客气,和朕说……”
张静一道:“谢陛下恩典。”
当日回去,过了两天,京城里却传出消息。
而后,这商业区以及东市和西市的不少商贾都沸腾了。
张静一觉得这些商贾,就好像吃了枪药一样,寻人去问。
才知道天津卫十数艘大船靠岸,带着满载的货物,大量稀罕的香料、象牙等稀奇货,这些东西,价值颇高,还传闻他们足足带来了数艘船的金银。
现在天津卫那边,已经开始直接大宗的贩售象牙和香料了。
不少的商家,觉得这是商机,若是将这稀罕的香料和象牙,贩运至天下各处,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不少商贾动了心,已经派人去天津卫打探了。
次日,张三回朝。
张静一听闻这三叔公回来,心里倒也颇为激动。
便也入宫。
在宫中,天启皇帝端坐。
而后张三觐见。
张三一脸黑瘦,穿着这新换上的朝服,倒是颇有几分沐猴而冠的感觉,松松垮垮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官。
天启皇帝却是笑了:“卿家受苦了,来,赐座。”
张三便谢恩:“多谢陛下。”
他举止倒是不温不火,很是得体,而后欠身坐下。
天启皇帝道:“此番出海,收获如何?”
“陛下,收获不小,臣的船队,抵达了西洋,也就是满剌加附近……”
这里的西洋,其实就是后世的南洋,和欧洲没有关系,只是东南亚而已。
而满剌加,大抵是马来西亚一带。
“又派出了一支舰船分队,继续航行,抵达了天竺口岸,臣所带去的大量丝绸,以及瓷器,早就得到佛朗机人、还有英吉利人、尼德兰人的喜爱,还有西洋诸国以及天竺国的王公,也对此爱不释手。因而卖价极高,此次舰船满载而归,得银四百三十多万两,除此之外,还带回来了大量的香料以及象牙、玛瑙等物,还未进行贩卖,以臣的预计,只怕得银,也有一百万两纹银以上。”
“跑一趟,就有五百万两纹银的收益?”天启皇帝不禁一愣,觉得匪夷所思。
这可是从前,一年的国库收入。
张三则笑吟吟的道:“当初,东南沿海倭寇闹的厉害,这海上盘踞的各种海寇和倭寇,不下数十万人,从西洋至东洋,无数人在这不毛之地的岛礁中生活,陛下……可知道当初他们是靠什么生存?其实抢掠只是一部分。绝大多数人,也从事走私,从事海运,这海中的利益之大,可见一斑。臣在这里,收购的一批丝绸,若是三两银子,到了满剌加,就可以换银五十两,就这……还得抢购,可若是将这丝绸运到了天竺的果阿城,那么价格就可抵达七十两以上,这是因为天竺王公更加奢靡富有。若是船队能继续出发,抵达佛朗机和尼德兰国。臣听说……这价格就更加昂贵了,甚至有不少佛朗机人的贵族,用咱们的瓷碟,就是咱们平日里用来盛菜的碟子,挂在墙壁上,作为装饰,舍不得拿来用餐的。”
天启皇帝听的心潮澎湃,激动的道:“这样说来,只凭一个海贸,每年就有五百万两纹银入账,是吗?”
张三道:“这得看情况而定,船运终究是有风险的,只不过,臣以为,只要能妥善经营,未来的收益,只会越来越多。现在各国不无以船运牟利,借此壮大自己,譬如那尼德兰人,不过是弹丸小国,却靠船运,如今已染指天下五洲四海。”
天启皇帝越发觉得匪夷所思,他忍不住道:“朕为何从前没有发现原来有这样的好处呢?”
张三笑道:“陛下,这海上的利益,总是得有人来挣的,朝廷禁海,不挣这个银子,自然而然,佛朗机人会来赚,如若不然,这佛朗机人万里迢迢的赶来咱们大明的海域,难道是做善事吗?不只是佛朗机人,东南沿海的私商,也是走私猖獗,他们挣了多少银子,陛下自然看不到。”
天启皇帝就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只是朝这大门里瞥了一眼,好家伙,原来里头竟是金山银山,问题就在于,从前历代皇帝不知这里头藏着的是金山银山呢?
天启皇帝开始意识到,可能是有许多人在身边,不断的发出警告,说陛下前面别朝里头看,里头可都是毒蛇猛兽,是会祸害天下的,若是当真有人非要看不可,于是便会被无数人拽着,拼命的将你拉扯开。
“不过……”张三说到这里,继续侃侃而谈:“现在有一个问题,令臣十分担忧。”
天启皇帝道:“你说来听听。”
“尼德兰人,还有佛朗机人,在西洋的影响已越来越深,他们虽在万里之外,可是爪牙早已渗透入西洋诸国,便是倭国也大受尼德兰人的影响,至于我大明,不是也有澳门和小琉球在尼德兰和佛朗机人的羽翼之下吗?他们垄断了整个西洋的商贸,不容人染指,所以人想要进行海贸,都必须和他们交易,如若不然,便可能遭受敌视。”
“区区一群尼德兰人和佛朗机人,只怕不足为虑。”
张三却显得很慎重,他摇摇头:“事情并没有这样的简单,他们虽然距离大明极远,鞭长莫及,在这里有不少的舰船,却也未必能克制臣的船队,可是这些人,贪婪无度,一旦我大明的船队挤占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便会疯狂的阻止。而这……对我大明而言,实在是心腹大患。”
顿了顿,张三道:“陛下有所不知吧,这些人,他们弄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看上去匪夷所思,可细细思量,却觉得可怕。譬如尼德兰人,居然跑去了佛朗机所在的澳门,开设了一个银行,名字嘛,陛下或许熟悉,叫东印度银行。”
“银行是什么?”
“就是钱庄。”
天启皇帝觉得奇怪,不禁失笑:“区区钱庄,又有什么危害?”
“厉害之处就在这里,陛下,对于大量各国的商贾而言,携带大量的金银外出和跑船,都是十分危险的事,因此,这些人便凭借信用,提供金银的储蓄业务,拿了真金白银,储存在银行里,如此一来,便可凭空吸引大量的资金。可是……金银是死物,他们如何牟利呢,则是将这些金银,借给各国的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得了这大笔的金银,则继续招募人手,扩充舰船,开辟新的航线,如此一来,他们的实力,不断的提升,陛下……他们借用银行,借力打力,用一两银子,却是办了十两银子的事,转过头,却是更加兵强马壮,实力疯狂的扩张,或许现在,我大明可以和他们分庭抗礼,可似他们这样的不断壮大下去,臣只恐他们迟早要一飞千里,便连我大明都望尘莫及。”
张三说的十分认真,这些佛朗机人和尼德兰人五花八门的玩法,让他生出了巨大的警惕之心,在张三看来,尼德兰人和佛朗机人所谓的船坚炮利,其实并不可怕,大明也可以招募最优秀的匠人,采用最先进的火器。水手们训练不及他们,也不可怕,因为只要多跑几趟,熟练了就好,唯独银行这个东西,太厉害了。
天启皇帝听到这里,也不由得警惕起来,他开始慢慢消化张三的话,因而细细咀嚼着张三的话,默不作声。
…………
第四百五十二章:太岁头上动土
站在一旁的张静一,细细地听着三叔公的话。
他顿时对三叔公刮目相看起来。
三叔公的眼光很毒。
至少在当下,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看准这银行给佛朗机人和尼德兰人所带来的巨大帮助的。
说穿了,银行的出现,就是给了人们透支的资本。
用银行吸引天下所有人的财富,再将这庞大无比的资金,通过放贷的形式,投入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拿着这些钱,拼命的造舰和招募人力来完成扩张,最后再创造无数的利润。
有了这银行,这就等于是,你拥有了一个比国家财政更加庞大的财源,通过汲取这财源,得到更强大的力量。
而若是没有银行,你要对抗他们,只能通过可怜的财政收入来和他们对抗。
譬如现在的大明朝,若是社会财富有十亿两纹银,而财政收入不过区区每年五百万两,即便五百万两银子全部投入造船,也是杯水车薪。
而尼德兰人,他们的社会财富若只有一亿两,财政收入倘若只有一百万两纹银,区区一百万两纹银,当然不可能是大明的对手。
可是……他们有了国债,同时又有了银行,银行大量的向社会收取储蓄的资金,得到数千万两纹银的社会财富,再通过放贷,那么,他们手中的资金,可能远超大明。
借债,卯吃寅粮,若是在后世,或许是有害的,毕竟,人类的技术进步已经难有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不了攫取大量利润的新行业,同时,市场的扩张也到了极限,借债越多,迟早会债务缠身,最后引发巨大的问题。
可现在……是大航海时代啊,这个时代,无数的空白市场亟待发掘,海贸的收益极高,一两银子的投入,可以带来双倍的利润。
投入的越多,利润越大,自然而然,也就永远不愁不能偿还债务了。
天启皇帝大抵明白了这东西的厉害,道:“这样说来,等于是他们用其国中所有的岁入,还有商贾的钱财,以及百姓们的积蓄,变成了他们造船和招募人手的资金,来和我大明对抗,是吗?”
张三道:“正是如此,现在佛朗机人和尼德兰人,听闻我大明开海,并且自建舰船进行货运,已是生出了戒心。再加上……臣听闻,江南沿岸的不少私商,对此也十分警惕……这也是臣所担心的,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只怕……”
天启皇帝目光发亮起来,带着几分兴奋道:“银行……还有这样的好事?这个好办,朝廷也可开一个嘛,咱们把天下人的金银,都储蓄起来,不就好了?”
天启皇帝笑着道:“魏伴伴,张卿家,你们以为如何呢?”
魏忠贤立马就道:“陛下圣明,用张老弟的话,这叫做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张静一却苦笑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为,银行的本质,在于信用,而我大明商贸并不发达,那些地主老财,还有寻常百姓,有了银子,宁可挖一个地窖藏起来,也是绝不可能,将这银子送去银行或者钱庄的,所谓的银行,不就是钱庄吗?想要改变人们的习惯,哪里是一年两年的事。”
“再者说了。”张静一咳嗽道:“陛下还记得大明的宝钞吗?”
天启皇帝瞪眼看着张静一:“这个,朕当然知道。”
张静一道:“我大明的宝钞,源自唐宋时期的交子,比那佛朗机人的银行,不知早了多少年,可现在怎么样呢?这些年来,朝廷肆意发钞,市面上,早就没人敢用这个玩意了,形同废纸一张,百姓们已上过一次当了,谁还敢……”
天启皇帝禁不住道:“你这不是说朕没有信用吗?”
张静一居然很认真地道:“是的。”
天启皇帝觉得自己的脸火辣辣的疼,却只能道:“这样说来,我大明只能干瞪眼了。实在不成,朕有很多银子,索性再投入一些银子……便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9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