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910


张静一则是气定神闲地道:“虽说现在是一两二钱银子,可你也知道,这是零售!现如今,靠零售能把粮出售吗?我是好心,是做善事,才收粮的。不然你等着看,这粮价还要暴跌,想卖粮的人这么多,你不卖,我找别人去。”
吴文龙:“……”
张静一一脸无所谓的表情,端起茶盏就道:“送客。”
“且慢着。”吴文龙咬咬牙,道:“八钱如何,不能再低了。”
他哭丧着脸道:“说实话,八钱售出,我已是血本无归了,若是六钱,便真要上吊不可。”
张静一欣赏着他的表情:“七钱,不过……七钱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这粮你得运到我在昌平的粮仓去,也就是说,运输得你承担。”
吴文龙心里早已计算开了。
他不知道接下来粮价会跌到什么程度。
现在的预计,米铺的粮价可能会到一两一石,可米铺毕竟是零售,现在根本找不到大规模吃进的买家,单凭零售,这粮食都收割几茬了,米都发了霉,只怕还没卖完呢。
七钱肯定是血亏的,可至少……还能留一笔本金。
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这样一想,吴文龙的心好受了一点点,定了定神道:“你要多少?”
张静一便道:“你运去多少,我便给多少钱。”
“当真?”吴文龙眼睛一亮,他是大粮商,就愁没有买主。
张静一很确定地道:“千真万确。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张家现在没有现银,新一批的铺子还没卖呢……”
“无妨,无妨。”吴文龙殷勤地道:“只要留个字据就可以,难道吴某人,还信不过张百户吗?”
张静一很高兴地笑道:“吴兄真是善人啊。我听说吴兄和户部尚书关系匪浅?”
“这……”吴文龙脸色一变。
他这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差点忘了,张静一不只是冤大头,还是锦衣卫百户。
只怕他的名字,早就在锦衣卫里挂了号。
吴文故作镇定地道:“哈哈……这是坊间流言,不足为信。”
其实张静一早就将京城里大粮商的底摸清了。
关于吴文龙和户部尚书的关系,他起初也是将信将疑。
不过等到吴文龙来找他,张静一却可以确信了。
谁都知道张家的银子没了,张家虽然还有大量的资产,让张家立个字据,他们就敢拿粮卖给张静一,这绝不是一个寻常商贾敢决定的。
毕竟张家是锦衣卫的人,若是欠钱不还怎么办?
可吴文龙敢赊账,当然是因为他的底气很足,不怕张家欠钱不还,他的背后……定是有一个庞然大物,足以确保张家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能将欠的钱还上。
张静一随即也打了个哈哈:“是啊,外头人还都谣传我张静一是傻瓜呢,这也能信?你说的不错,坊间流言,最是信不得的,既如此,那么就一言为定了。”
吴文龙便忙是告辞。
紧接着,又一个个粮商登门。
而这些敢跟张家做买卖的粮商,甚至敢让张静一空手套白狼的,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张静一这几个时辰下来,竟自己都不知道谈成了多少家,大家都一个约定,七钱银子一石,有多少收多少,粮食直接运昌平张家那块土地。
而张静一则想尽办法,让人营建更多谷仓,昌平那里有个好处,那是皇陵的所在,其实也是储备粮食的绝佳场所,毕竟地势高,不怕水淹,眼下储备粮食的最大风险就在于潮湿。
至于运输,却也是小事。
因为别的地方运输可能不便利,可张家的那块地,却是靠近明陵。
为了祭祀方便,皇帝祭祀祖先的需要,从京城到明陵之间,是要修筑神道的,这神道是用最高的规格营造,不计工本。
可以说……这几乎是全天下最好的道路了,若是放在后世,就相当于双向二十四车道且全封闭式高速公路。
神道当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走的,可张静一相信这些粮商能有办法,敢在京城里买卖大宗粮食的人,天知道他们的背后是什么人。
一切都谈妥了。
以至于一场粮食买卖,在张静一看来,他就好像是在做慈善一样,最低廉的价格收了人家粮,还能看到对方如释重负和感激涕零的样子。
那么接下来该干的事……便是为储备大量的粮食做准备了。
令张静一很满意的是,这些粮商的办事效率都很快。
翌日,源源不断的粮车,便开始从北通州亦或者京城南郊启程,源源不绝的粮车,马不停蹄地奔着那昌平而去。
也就在此时,新县的诏书终于下达。
天启皇帝的办事效率也是很高的,张静一就任新县县令,至于县丞、主簿、典吏等等,统统一股脑的任命了。
当然,又一份奏疏,恩准了十品官制。
若是县令和县丞等相当于正处或者副处的话,大抵……其实就是确认了新县之内,允许存在科级官员,这在大明,绝对是破天荒的事。
县丞的人选乃是卢象升,紧接着,张静一开始着手给各街巷长以及各长们定级。
这一下子,整个清平坊上上下下的文吏和武吏们都疯了。
这些原本只是童生,结果为了生计被张静一招募之后,如今成为街巷长,或是县中诸长的人,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也能做官。
当然,这是十品连流都不入的官,可这对于一个连秀才都不中的人而言,这是祖宗积德,祖坟冒了青烟啊。
因此,清理天桥坊,以及灾后防疫的工作,一下子变得开始热火朝天起来,这个时候不表现,还等到什么时候,这可比评优还要香。
第一百二十二章:急奏
张静一其实也不急着立即将十品的官职定下来。
他还需要考察一下。
一方面,是掌握文吏和武吏的情况,另一方面,给驴子吃萝卜,和在它们面前挂一个萝卜效果是不一样的。
趁着这事悬而不决,先将人的积极性调动到巅峰,各街巷长们各显身手,以后定制工作目标的时候,就可以用现在的标准来定制了。
而卢象升作为县丞,才是当下新县的实权人物。
两个锦衣卫总旗,一个邓健,还有一个王程,二人都给了一个巡检职,邓健为天桥区巡检,而王程为清平坊巡检。
如此一来,等于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好处就在于锦衣卫这边,可以随时负责巡检的治安工作,随时调查坊内的情况。
而此时此刻,在昌平,无数的粮食送来之后,在这里的张天伦傻了眼。
他觉得自己是属牛的。
操心啊。
家里进了这么多的粮,得建谷仓,这是自家的粮食,谷仓一定要建的牢固,而且绝对要保持干燥、通风,还需防止起火,他几乎是操心劳神,索性连副千户的事也不干了。
干个屁,粮食若是出了问题,自己身家性命都搭进去,张家就完了。
好在千户刘文也没干涉他,甚至对他一脸同情,临走时拍拍他的胸脯,将粮囤积好,也是为国效力,好好干。
张天伦是真的好好干,至少他来到这一大块属于张家的地之后,就压根没有好好合过眼,睡不着,不敢睡。
半夜总是起来,各个建成的仓库都要去看一看,就怕堆在里头的粮出什么问题。
到了白日,得督促工匠们建新的谷仓,除此之外,新谷仓的选址,他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只能亲自去踩点。
首先地势要高,不能被水淹了,可又不能太高,若是上了山,山路崎岖,运输就不方便了。
附近最好有河流,可供乌篷船通过,借助交通水利,将来运输粮食出入的时候,也可大大的降低费用。
可又不能距离河流太近,否则容易潮湿。
只一个多月功夫,张天伦就像老了十岁。
不只如此,这里还来了一群奇怪的人,他们说话叽叽喳喳的,像老母鸡一样。
其实这些都是福建长乐人,由一个姓陈的领着的,他们到了地头,就开始开恳,然后开始耕种。
这都是他家儿子请来的人,听说要种什么什么薯。
好不容易家里有了地,买粮却不种粮,却去种什么薯,这……像话吗?
好在这个姓陈的年轻人陈经纶,倒看上去像踏实肯干的人,这一次他带着自己的族人一道来,足足九十多个,他们自己搭起了木楼,每日都照看着他们栽种下去的庄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9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