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646

  刘老微微的摇了摇头,深吸了一口气,用带着手套的手举起了那枚大齐通宝放下眼前,深深地看了一眼之后这才说道:“不激动不成啊,这可是我们国家古泉界的传奇啊。这天下喜好古泉的千千万万,可是真正能够亲眼见到大齐通宝的人,两巴掌就能数的过来。看到这种传奇的古泉,那真是需要莫大的运气和机遇啊!我老刘捯饬古铜器捯饬了一辈子了,今天老天爷终于让我老头子看眼了!”
  为了分散刘老的注意力,杨靖趁机说道:“刘老,您给讲讲这大齐通宝呗。”
  这个法子果然管事,杨靖这么一说,刘老的神色就渐渐地恢复了平静,然后对着涌进来的这些徒弟说道:“你们看我今天没有量直径,也没有称重量,更没有仔细的看这枚古泉,然后就直接下了定论说这枚古泉是真品。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刘老的这些弟子都摇了摇头。
  刘老笑着说道:“这就是一种感觉!我们做文保和鉴定工作的,本身的技能很重要,可有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了我们有的时候忽然而来的那种感觉。没错,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用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来说事,你们可能觉得有些不太靠谱,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当你在一个行业浸淫了一辈子,在一个行业摸索了一辈子,那么你就会发现,有的时候那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其实比什么技能和经验都要管事。”
  “这枚大齐通宝我虽然没有仔细鉴定,但当我摸到这枚古泉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告诉我,这是一枚真品。我,相信我的感觉!”
  蔡易笑着说道:“你们啊,还年轻,你们老师说的这种感觉或许平时你们也出现过,但你们可能都没有在意,甚至有的时候还强行扼杀了这种感觉,这其实是不对的。当你们对某个物件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之后,先不要扼杀这种感觉,而应该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经验,从各个方面来验证你那种感觉的正确性。只要你的工作做到了位,你会发现最终的验证结果往往和你的感觉是一样的。”
  刘老也笑了,对老友的撑场子他还是非常感激的。“不过你们也要注意,不能因为有了感觉就不去验证,那种做法是错误的。你们现在还年轻,无论经验还有见识,都远远到不了凭借感觉就能评判一个物件真伪的程度。你们需要用那种感觉做引子,然后用你们的技能和知识、经验去验证。这其中,你们的知识、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能忽略的。”
  那个小赵忽然问道:“老师,要是感觉和最终的验证出现了差错怎么办?”
  刘老笑道:“那往往是你的知识没有学到位,或者是你的经验欺骗了你,这才会最终导致了你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事实上,你最先的那种感觉往往是正确的。”
  那个小赵一脸的迷糊,显然他老师说的这番话与他平时学到的东西不一样。
  刘老看到其他的弟子也都有些不明白,这才解释道:“这种东西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只有你做的足够多,见识的足够多,经历的错误足够多,你才能慢慢的体会到你的那种感觉是怎么一回事。现在对你们讲这些,还是有点早啊。”
  蔡易笑道:“你们老师刚才所说的这些东西,其实是一种已经登堂入室的BOSS终极技,只有像我们这种快入土的老家伙才能领悟出这种终极技,你们这些甚至连一个精英怪还没混上的小屁孩,又怎么能明白你们老师的这种终极技?”
  众人一块哄笑了起来。
  刘老对小赵说道:“我看你还是不明白,那我问你,你说大齐通宝现在一共发现了几枚?最早的一枚出现在什么时候?”
  小赵愣了一下,随即醒悟过来这是老师在考究自己,于是镇了镇神说道:“老师,根据史料记载,大齐通宝自清朝以来,一共发现了三枚真品,第一枚真品就是那枚传说中的缺角大齐,最早见于翁树培所著的《古泉汇考》一书,上面记载了这枚古泉最早是属于仁和(杭城)戴氏所有。”
  顿了顿,小赵继续说道:“《古泉汇考》上说,‘此钱仁和戴氏所藏,轮有微缺,铜质颇古,字亦拙滞’。这枚缺角大齐是当年戴氏得赠于一个酒徒,一百多个古钱,其中只有两个出众好钱,一个‘铁宝庆’,一个‘缺角大齐’,当时杭城泉家吴逸庵,看到两个钱十分喜欢,便提出用数方汉印与之交换,戴氏只把宝庆割爱给他,留‘缺角大齐’珍藏,吴逸庵便做‘缺角大齐’拓片数十张,大家才得见其真容。这是大齐通宝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出现。”
  “后来戴氏将大齐给了他的儿子戴熙,戴熙,字醇士,谥号文节,工诗书,善绘画,喜金石。他将‘缺角大齐’钱拓本首次在其泉学大作《古泉丛话》中予以披露,后世诸谱中‘缺角大齐’均出于此,此泉也一直藏于戴熙手中。”
  “不过据说1860年2月太平军攻破沪海后,家住沪海的戴熙身为清臣,投水尽忠,死前将自己珍爱的古钱悉数埋于地下,其中包括大齐通宝这样的稀世珍品。有位古玩商为得到这枚‘缺角大齐’,高价买下戴氏住宅,然后挖地三尺,穷搜苦觅,怎奈翻遍宅院,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另有些古玩商人还不死心,又几经周折转卖,重拆重挖,泥土过筛寸土不落,把整个宅院翻了个底朝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这枚‘缺角大齐’从此和他的主人一样,永远谜一般地长眠地下了。”
第150章
传奇古泉(下)
  小赵不愧是专业学文保的硕士生,对这些历史上记载的东西那是了若指掌,信手拈来。
  刘老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小赵继续说下去。
  小赵继续说道:“至于第二枚大齐通宝,就是那枚堪称传奇的‘四眼大齐’了。1920年前后我国钱币收藏研究之风复兴,1926年南方泉币收藏爱好者,自发创办古泉学社,创办期刊《古泉》杂志,泉学兴盛之风就此开始。学社创立的前一年,1925年4月2日戴葆庭与朱克壮在赣省鄱阳得‘四眼大齐’,风格与第一枚缺角大齐同范,风格一致,为开门见山大珍品,足可撼动泉坛。‘戴君得此摩挲未久即归藏钱名家张叔驯氏’,也就是很快便转手卖给了当时财力宏富、藏泉冠绝世界的钱币大王张叔驯,他就是古泉学社的发起者,时有‘南张北方巴蜀罗’中‘南张’之誉,张先生得此‘四眼大齐’之后,藏之密室,从不示人,更是因而自号‘齐斋’,足见张先生对此古泉的是多么的喜爱了。”
  听到小赵说起这个,杨靖的记忆中也不由的想起了有关于这个钱币大王张叔驯的一些资料。
  张叔驯先生生于湖州南浔张氏家族,这个家族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豪门望族,世代收藏宏富,在华夏近现代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张叔驯可以说是华夏钱币收藏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钱币收藏研究之风可谓极盛一时,“南张北方”鼎立于泉届,后方若(方药雨)泉币藏品全部归沪海陈仁涛,后部分藏品归于张叔驯,自此之后南北所见珍泉大多流入其手中,那个时代,无论是藏品、财力,还是泉识、魄力,都可谓“称霸泉坛”,得到了泉届同仁的敬佩。
  张先生的藏品也是令人感叹,珍品无数,孤品如云。据说战国齐六字刀币,他竟然收藏16枚之多。此“四眼大齐”珍泉归于张叔驯可能也是一个必然,“齐斋”和“四眼大齐”一并声喝泉坛,既成就了张先生的名气,同时也铸造了大齐通宝“传奇古泉名珍”的名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齐通宝在古泉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就是因为张叔驯张先生;同样,张先生能够成为钱币大王,也与这枚传奇的“四眼大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边小赵接着说道:“其实有关于这枚‘四眼大齐’,还有一个错误的说法。世人都认为戴葆庭先生得到的这枚‘四眼大齐’是从一个踢毽子的孩童那里买来的,因为那个孩童用这枚‘四眼大齐’做毽子,因此才从上面钻了四个眼,这就是‘四眼大齐’上那四个眼的来历,但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戴葆庭先生在得到‘四眼大齐’十年后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大齐通宝则系于四月二日下午得于某杂货摊商人之手。’,由此可见,这枚‘四眼大齐’并不是从踢毽子的孩子手里买来的。从文中‘得于某杂货商人、泉钻以小眼四个、归诸原串中’等信息中,可猜此泉应是泉届一大‘漏’。此泉得来不久便以五百大洋归于张叔驯先生,五百块大洋在当时大约可以折合成四万斤大米,是一个一般家庭的两三年的开销,但这何尝不是‘漏’,甚至可谓是‘泉界第一大漏’,只是这种‘漏’只会眷顾那些勤奋刻苦的有心之人,比如说戴葆庭先生。”
  “上世纪四十年代,因抗战爆发,张叔驯先生旅居美国,‘四眼大齐’也作为他最喜欢的珍泉之一被带到美国。张叔驯先生后来因病早逝,此钱去向也就没了音讯,泉界大多数人认为此泉已同‘缺角大齐’一样丢失了,成了永远的遗憾。”
  “至于第三枚大齐通宝,名字叫做‘蓝锈大齐’,是被誉为当今第一古泉收藏家的新加坡人陈光杨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从不知名的渠道高价购得的,一直到本世纪初才公诸于世。这就是第三枚大齐通宝。老师,我说完了。”
  刘老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小赵啊,你说的不错,很不错,不过里面还是有两个错误。”
  一听这个,小赵的脸色立刻就变得尴尬起来。
  不过刘老并没有理会弟子的尴尬,而是直接指出了小赵刚才所说的那两个错误。
  “第一,张叔驯先生的那枚‘四眼大齐’并没有失踪,也不是因为张叔驯先生的病逝而遗失。事实上,在张叔驯之子张南琛与著名作家宋路霞合著的《张静江张石铭家族》一书中,首次披露此钱的真正去向,证实了‘四眼大齐’未丢失,而是存于美国的戴吉涛基金会。在该书‘神秘的大齐通宝’一节中首次刊登了‘四眼大齐’的照片,弥补了史缺。他还告诉人们,1938年张叔驯先生全家因日本侵华而去美国,当时未能带走藏品,让亲属代管。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沪海取走2000枚钱币藏品,其中就有‘四眼大齐’。这些藏品直到张叔驯先生在1948年去世后的若干年,他的夫人徐氏才将这批古钱卖给了美国当时大藏家戴吉涛,戴先生去世后,他的巨额遗产和藏品组成了‘戴吉涛基金会’,‘四眼大齐’便存于这个基金会。”
  “虽然这枚‘四眼大齐’一直没有被展出过,但这枚古泉现在确实是在戴吉涛基金会中保存,这件事也再次诠释了大齐通宝与戴姓之间的缘分。”
  “至于第二个错误,那就是大齐通宝现在发现的真品不是三枚,而是四枚。大约在十年前,一枚名为‘绿锈大齐’的大齐通宝再次现世,而且已经被证明为真品,也不同于之前出现过的任何一款大齐通宝,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为出世的第四枚真品大齐通宝。”
  “据说此钱与‘蓝锈大齐’出土地点相近,于一处唐宋遗址,罐装窖藏几十斤,其中包括唐、五代、宋等朝代钱币,北宋钱和开元居多,无北宋末期及南宋钱。另据介绍此地曾出土过乾封泉宝、咸通玄宝、乾亨通宝、广政通宝等珍品,可推断此批钱应为北宋时期窖藏。这应该是我国钱币学和货币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着两枚‘大齐通宝’实物真品的出土和发现,让大家对‘大齐通宝’钱的存在予以肯定,对‘大齐通宝’的研究和认识,也不只停留在两张残缺拓片,而真正意义上走向了实物研究。”
  顿了顿,刘老看着手里这枚新鲜出炉的大齐通宝微笑着说道:“如果算上这一枚的话,现在世上已经出现了五枚大齐通宝了。小赵啊,基础知识还要打牢啊!你的灵性是不错的,但还是有些毛糙,你需要继续沉下性子来好好的磨练磨练,多看、多问、多上手,不要听到风就是雨,这样你才能在这一行中走的更远!”
  “是,老师,我记住了!”小赵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那好,咱们这里还有三十四枚没有处理过的古泉,我也不知道被覆盖在铜锈下面的是什么。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我和蔡所长刚才仅仅是刷出了两枚古泉,就找到了这枚大齐通宝和一枚大夏真兴,都是特珍啊!所以,孩子们,我给你们一个练手的机会,你们两人一组,一组负责四枚古泉,把它们清理出来吧!”
  这几个学生立刻就兴奋的欢呼起来。
  这种机会可真是极其难得啊……
第151章
出处
  “惊喜”这个词估计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喜欢。
  这个词通常都会用来表示在没有事先预知的情况下,突然获得某件心仪的物品或突然遭遇某件奇妙的事情从而引发的喜悦之情。
  这个词绝对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词,不过如果要是“惊”太多了,那么“喜”也就会逐渐变成“麻木”了。
  这种情况用在刘老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内是再贴切不过了。
  “老师,我这枚好像是新莽时期的壮泉四十啊……”
  “啊,老师您快过来看,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天成元宝?古泉五十名珍中的特珍?”
  “老天爷,我刷出来一个什么?哦买嘎!我也刷出来一枚特珍崇庆元宝……”
  ……
  “咦,这枚是咸通玄宝,没意思,才是枚大珍,要是特珍多好啊……”
  “唉,怎么又刷出来一枚大珍啊……”
  “这枚鎏金的天策府宝虽然也是一枚大珍,可明显没法和刚才那枚崇庆元宝相比啊。”
  “没意思了,没意思了……”
  从惊喜到麻木,不用看他们的表情,只需要听他们之间交流的话语就能清楚的感受到。
  没办法,出现一枚赫连勃勃的大夏真兴,那叫惊喜,然后再出现一枚大齐通宝,那同样是惊喜。不过要是接二连三的出现诸如“天成元宝”、“天显通宝”、“应历通宝”这种特珍,再加上二十多枚接近三十枚数量的一级大珍,任谁也会麻木的。
  最终,刘老和蔡易以及刘老的八个弟子,一共忙活了一个半小时,这才把所有三十六枚古泉用硬毛刷刷出来,当然,他们刷的都比较轻,仅仅让铜钱露出钱文来就停手。
  作为古铜器的文保工作者,这八个学生尽管年轻,但他们也知道古泉的铜锈不能全部去除,铜锈以除到露出钱文来为最佳。
  整整三十六枚铜钱分为两排齐刷刷的摆在案台上,上面一层是八枚古泉,古泉五十名珍中的八种特珍,下面则是二十八枚古泉,是古泉五十名珍中的二十八种大珍。而在这两排古泉旁边,就是那把李时珍的东璧剑。
  哪怕在刚才刷古泉的时候都有些麻木了,但真当这三十六枚古泉齐刷刷的摆在你面前,旁边还有一把李时珍的东璧剑,任谁看了也会忍不住激动的。
  刘老的胡子都乐得一翘一翘的,旁边的蔡易也是满脸的欢喜。至于刘老的那八个弟子,更是一个个的兴奋的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满脸压抑不住的骄傲。
  开玩笑呢,这里聚集的可是传说中的古泉五十名珍中的三十六枚啊!其中更是有八种特珍存在。这么豪华的场面,别说普通的古泉收藏者了,就算是那些顶级的古泉收藏家恐怕也搞不出这种阵势来。
  “小杨,你这个漏可真是捡大喽!要是传出去,当初张叔驯先生五百大洋捡的那枚‘四眼大齐’的漏还要大!”刘老乐呵呵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旁边的蔡易笑道:“何止啊,我看小杨子捡的这个漏不敢说是绝后,但绝对是空前了!反正我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能够用一千块钱一下子买来古泉五十名珍中的三十六种,而且其中还有八种特珍,更是有大齐通宝这样传说中的古泉!杨子啊,你这个漏可是捅破天喽!”
  杨靖笑眯眯地说道:“刘老,蔡伯伯,这都是小子运气好,要不是您二位帮忙,我也弄不清楚那把金钱剑竟然是三十六名珍编成的不是?所以啊,您二位才是让这些宝贝重见天日的最大功臣啊。”
  “哈哈,你这小子倒是会说话。”刘老笑眯眯的摩挲着下巴说道,“嗯,能够一下子亲眼看到这么多的古泉名珍,老头子我就算是明天死了都值了。今天高兴啊!”
  蔡易也说道:“老刘,你看看咱们今天一下子就搞出来两个大卫星,你琢磨着这把东璧剑还有这三十六名珍编的金钱剑是谁的手笔?普通人可没这么奢侈的手段啊!”
  刘老说道:“根据这两把剑上的土锈来看,这两把剑入土的时间应该在一百年左右,而从这三十六枚古泉名珍的品相来看,这三十六枚古泉名珍在入土之前显然保存的很好,而且能够和东璧剑埋在一起,想必这两样东西的主人在清末民初年代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刘老唯一的一个女徒弟,也就是那个小郑忽然说道:“老师,我记得我大学毕业写论文查资料的时候,忘了在哪个地方看到过这么一段话,我记得好像有提到过李时珍的这把东璧剑,好像是和已故的启功大师有点关系呢。”
  刘老神情一震,问道:“小郑,你仔细想想,你是从哪儿看到的?还能想起来大约是什么内容吗?”
  小郑低着头想了好长时间这才摇摇头说道:“对不起老师,当时我光顾着查资料了,那段话我也想不起来是在哪儿看到的了,而且也记不起来那段话的内容了,只是依稀记得好像启功大师生前曾经提到过东璧剑。”
  刘老和蔡易在听到这句话之后,也是面面相觑。
  杨靖忽然说道:“刘老,蔡伯伯,您看这事我是不是问一下杨爷爷?毕竟当年他老人家可是在启功大师的身边学习了六年的时间呢,说不定他知道点什么。”
  刘老一听这个,连忙催促道:“快点给杨老打电话,问问杨老有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6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