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丹给你毒药归我(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8


所以当章三丰瞧见上门的陆景,觉得很是稀奇,有如瞧见了太监上青楼,扬了扬眉毛问道,“你找我来是为了习武的?”
“是。”陆景点头,将身后的竹背篓放在了地上,里面装着三贯钱,又解下了腰间的腰牌,双手递给章三丰。
章三丰先拿起那只腰牌看了看,“陆景。”随后又提起了箩筐里的钱掂量了下。
陆景注意到章三丰只用了两根手指,就轻松勾起了那三贯钱来,看起来毫不费力,但要知道一贯钱就是一千枚铜币,用草绳穿起来,重量奔着十斤去了,三贯加在一起就是三十斤,这也让陆景愈发相信眼前这貌不惊人的矮个老头是有真功夫的。
“不错,有志气。”章三丰随口夸了句,让陆景把钱送进里屋去,然后就是按照惯例询问了一番陆景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籍贯,家中有无长辈,是否婚配,之前有没有作奸犯科等等。
章三丰虽然是开门收徒,但也不是来者不拒,陆景是青竹帮中人,又带齐了学费,算是满足了他最基本的要求,但除此之外心性品德也得好好考校,至少不能是欺师灭祖,无恶不作之辈吧,另一方面,徒弟日后行走江湖,万一惹出什么祸事来,师父往往也逃不了干系。
章三丰也不求这弟子日后能飞黄腾达,带着他这师父一起鸡犬升天,只要别让他提早升天就好,章老爷子早年行镖,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可不想晚年翻车。
一番询问下来章三丰对于陆景还是比较满意的,除了年龄稍大家里死的没什么人,惨了点之外,其他都挺好的,当然,有些事情不是立刻就能看得出来的,还得慢慢观察,之后他也会找青竹帮里其他帮众核实,但至少目前章三丰对这个预备徒弟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尤其在得知陆景加入青竹帮不过半年,就攒够了拜师礼后章老爷子似乎也能感受到陆景的习武热情,不由热泪盈眶,这才对嘛,年轻人,要么读书要么习武将来才有出息,总想着盖房子娶媳妇儿什么时候才能脱贫致富?
第三章
很快啊,就练出问题了
三个月后,考校期满,陆景顺利拜师。
章三丰先是收下了陆景的拜师帖,又双手接过弟子的敬茶,端至眉前,闭眼,随后左手托茶碗,右手持盖抚茶,喝茶,将空碗还给陆景,开口训戒勉励了几句,这套拜师礼就算成了,也意味着陆景被他正式收入门墙。
完事儿后章三丰望向自己的新徒弟,和颜悦色道,“你也站了三个月桩了吧,说说可有什么感觉?”
“腿疼。”陆景老实道。
“还有呢。”
“还有腰也疼。”
“…………”
“没事,慢慢来。”章老爷子一阵哑然后反倒先安慰起自己的徒弟来。
“要领我已经教给你了,站桩虽只是入门,却是所有武学的基础,万不可轻视,各门各派皆有自己的站桩功夫,就是为了配合日后的武学修炼,有天资卓绝者甚至能直接从站桩中领悟出厉害招式,你一心想练出的内家劲,也要着落在这上面。”
然而他没想到陆景闻言却是直接道,“师父你就给我句准话吧,一般人究竟站多久能有气感?”
“呃,”章三丰迟疑了一下,“刚开始站桩的人,快则一两天,哦,也有一摆出姿势就能察觉到体内气息流动的天才,至于慢的嘛……”章老爷子没说下去,只是抬眉瞅了眼陆景。
“所以您老这意思最慢能慢到什么程度得看我是吗?”陆景道。
“开头慢不代表步步慢,江湖之中从来不乏大器晚成的高手,习武最重要的还是这个持之以恒,只要肯下苦功夫……”
章三丰苦口婆心,然而看了眼一旁被鸡汤灌得直翻白眼的陆景,也就编不下去了,只能点头承认道,“好吧,你资质确实一般,年龄也不小了,错过了习武的最佳时期。
“而且穷文富武,练功其实开销不小的,最起码一日三餐都得有肉,别和那些和尚道士比,他们有别的办法进补,而据说那些名门大派,武林世家还会给门下的年轻弟子定期进行药浴,服用珍贵丹药,那投入就更是没边儿了……”
章老爷子说到这里又看了眼陆景,却见自己新收的这个徒弟并没有流露出太多沮丧的神色,不由在心中暗赞了一句好心性,接着又忍不住再感惋惜。
其实陆景本人也挺遗憾的,既然来到了一个武侠世界谁不希望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从此江湖逍遥。
但经历过现代教育洗礼的陆景早已见过不知道多少类似的事情了,同一个班里的学生,有人一学就会,上课甚至不用怎么听讲,考试的时候就能轻松满分,也有一些人天天都在读书,屁股都不带离开凳子的,比谁都刻苦,但不擅长就是不擅长,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结果依旧收效甚微。
资质的事情没办法的,但好在路不只有一条,习武真要不成就习文呗,读书这事儿陆景门儿清啊,他能从三线小城一路读到top4的研究生,可是不折不扣的小镇做题家,现在无非就是改考科举罢了,问题不大。
况且这次穿越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他年轻了十岁左右,如今看来也就是十六七岁的模样,这年龄习武是大了点,但读书却也并不算太晚,君不见有人一直考到满头花白才过了解试成为贡士嘛。
当然按照优良传统,来都来了,学费也交了,看样子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退了,陆景还是打算继续练下去,反正也不耽误科举,就算练不成什么江湖高手,拿来强身健体也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章三丰见陆景一直没说话,叹了口气,“罢了,我先传你内功口诀吧,你背熟了,等培养出气感后再慢慢练。”
说完章三丰先把内功口诀念给陆景听了一遍,之后又拆解开来逐字逐句细细讲解。
章老爷子的这门内功唤作小金刚劲,听名字应该是佛门武学,不知道怎么的流入了江湖之中,可能是因为小金刚劲本身只是门普通功法,并无甚特殊之处,和尚们也没费力气去追缴回来,于是这门功法就渐渐在江湖流传开了,成为普及度最高的几门内功之一。
陆景对此倒并没有怎么失望,章三丰一个普通镖师要是真的身怀绝学才见鬼了,市井中是有高手不假,但哪有那么容易撞到。
而且大路货也不完全是坏事,就跟新上线的产品一样,只有用的人多了才能发现bug,及时改进,这功法能这么流行,至少说明修炼起来应该没什么副作用,比路上捡着本辟邪剑谱稀里糊涂就开始练要好吧。
师徒两人折腾了小半个时辰,陆景总算是把那套内功口诀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也大致弄清楚了每句话的含义。
随后章三丰又再次指点了一遍陆景站桩的诀窍,还亲自上场示范了站位和呼吸,大概是触景生情,末了章老爷子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刻苦练功时的场景,一边收功一边感慨,“当年我师父也跟我说勤能补拙,练久了才知道都他娘是骗人的。”
陆景没说什么,只递了条手帕过去给师父擦汗,之后自己在一边接着站桩,等到日头西斜,却是章三丰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从外面匆匆回来,一进门就嚷嚷着肚子饿要吃肉。
陆景见状也就顺势告辞离开了,章三丰本想留下徒弟吃饭,但是又有点心疼肉,犹豫的片刻陆景却是已经出门了,章老爷子也只能把话又给咽回了肚子里。
却说另一边陆景离开师父家的小院,也没再去其他什么地方,就这么直接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邬江城繁华,地价自然也高,寸土寸金,脚夫们这种底层苦力在城中是租不起房也不舍得租的,所以大都住在城外的茅屋里。
陆景回去后随便烧了点粥填饱肚子,之后就一头栽倒在了床上,他今天一大早就去码头干活,完了又去师父那里练功,早就累的一根手指都不想再动弹了,再加上章三丰直言他学武没什么天分,陆景虽然没感到绝望但这会儿多少也有些动力不足,就没立刻温习今日所得,一沾枕头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结果第二天一觉醒来,陆景却是发觉小腹那里有些不太舒服。
他一开始没怎么放在心上,还以为是昨晚被子没盖好,染了些风寒,虽然有些难受,但好在还不至于无法忍耐,只能算是小疾,但是很快他就注意到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准确的说是在脐下一寸三分的位置。
陆景这段时间的课没白听,他知道那里是丹田所在,全身所有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于丹田相连,习武之人辛苦修炼出的内力平日尽敛于此,以供他们在需要时调动,而陆景站了三个月的桩,连气感都没找到,丹田自然也和普通人一样空空如也。
可现在那个地方却有几分胀痛,这让陆景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空的也会胀吗?
嗯,空气受热倒是的确会膨胀,初中老师讲过,可问题是他寻思着自己昨晚也没掏出丹田来烤火啊,这胀得一点道理也没有。
陆景挠头,他才拜师不久,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在努力学习,但奈何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才刚刚起步,对这种事情没有任何经验,自己瞎琢磨了一会儿也没什么收获,有心想去请教师父,但码头那边马上就要开工了。
陆景之前好不容易攒下的收入基本都拿去交了学费,后来这仨月又在忙着练武,钱挣得就更少了,只是勉强够自己每日吃用,没什么剩余,现在完全是手停口停。
所以即便是染上小疾也还是得开工赚钱。
陆景从床上起来,穿好了衣服,背上竹篓,推门离开了自己住的那间小茅屋,跟着赶早集的人一起入了城。因为早上那一番折腾,他今天也没来得及做早饭,只能花四文钱在路边小摊上买了一碗汤饼。
摊主麻溜的将和好的面团用刀子切成长条,丢进锅里煮熟捞出,再配上一些佐菜和汤,端给了摊边的陆景。
而陆景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小腹有胀感却又觉得饿的厉害,尤其当他接过面,闻到飘来的面香,更是忍不住抄起筷子就往嘴里扒,眨眼功夫一碗汤饼就都下了肚,就连碗里的汤也被陆景喝了个干净。
可他却居然一点没感觉到饱,不得不又要了一碗。
第四章
小头、先生与棍子
四文钱一碗的汤饼,陆景接连吃了四碗,他放下筷子并不是因为吃饱了,而是因为囊中只剩下最后十文钱,陆景不想因为一顿早饭直接把自己给吃破产了。
除此之外他这一通胡吃海塞也已经引起了一些路人和食客的注意,大家一起凑上来兴高采烈的围观干饭人,可惜陆景并没再继续吃播表演,转身离开了小食摊。
走出几步,摆脱了一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无聊市民,陆景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腹。
刚刚灌了四大碗汤饼下去,可神奇的是他的肚子居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而且陆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小腹的胀痛感似乎稍稍减轻了一些,而不容至气冲一带则似有暖意升腾。
所谓不容、气冲皆为穴位之名,且同属足阳明胃经,之前三个月章三丰虽然在考校他,没马上把他收入门墙,但站桩还有穴位经络这些基础知识都已经提前教给他了,陆景知道这一片位置大概都和自己的肠胃有关。
但章三丰却从没跟他说过这些穴位突然发热是什么情况,陆景隐隐觉得自己的肠胃消化功能好像变强了,不过这不是废话嘛,不强的话四大碗汤饼下去他早被撑死了,然而陆景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好是坏,毕竟甲亢病人据说也挺能吃的。
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就这一顿饭量增加,还是以后顿顿都会这么吃,照这种吃法,他的肠胃顶不顶得住不好说,反正囊中是肯定顶不住的。
陆景就在各种胡思乱想中走到了码头。
张家码头,是邬江城中十三码头之一,也是他这段时间讨饭吃的地方。
此时天才刚刚亮没多久,已经有不少脚夫守在这里等着开工了,而这其实还不是码头最繁忙的时节,新稻米刚下那会儿,为尽快运送往京师,脚夫们经常两三班倒连轴转。
甚至不少人到休息时也不再出城回住处,而是直接在码头找片空地席地而眠,睡醒了就接着干,也没什么人抱怨,毕竟有的做总比没得做要好,脚夫们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的反倒是碰上淡季没什么活计的时候。
陆景将自己的腰牌递给了码头上的一位“先生”检验,这些先生也是青竹帮的人,不过和脚夫不同,他们不用亲自背送货物,而是专门负责记账和发放签筹的,除此之外每个码头还会有一个“小头”和一群负责维持秩序的“棍子”,这些人才是青竹帮的核心。
棍子和先生们的收入一般是普通脚夫的两到三倍,至于一个码头负责管理所有脚夫的小头就更高了,而除了这些原本就有的分润外,小头、先生和棍子们往往还能从脚夫们那里再得到一笔孝敬。
这笔钱并非强制性的,但交与不交肯定是有区别,虽然脚夫们的酬劳是以签筹来计算的,但是一件货物几根签筹却是先生们定下,再交小头确认,每次靠岸的货船不只一艘,货物也不尽相同,于是这里面就有很多门道了。
就比如这次一些交了孝敬的人被分去背茶饼,而包括陆景在内的另一些人则去扛粟米,先生们定下一箱茶饼一根签筹,一袋粟米两根签筹,看似是考虑到了粟米比茶饼重,但实际上一袋粟米也远比两箱茶饼要重的多。
于是去扛粟米的脚夫们心中难免有所不满,但是他们最多也只是嘴上小声抱怨两句,还不敢让那些棍子们听到,尤其一些入行时间比较早的老脚夫更是干脆低头不语。
另一边的陆景却是无暇关心这种事情,他还在继续琢磨自己身上的突发状况,大概是因为汤饼已经消化完,这会儿在足阳明胃经里游荡的那股暖意也消失不见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甚至让陆景一度有些怀疑之前是否只是自己的幻觉。
而小腹的那股胀痛感此时却还依旧健在,让陆景束手无策,他不得不又好好回忆了下昨天自己都干了哪些事情,但想了一圈下来,好像也都挺寻常的。
难不成是病毒感染?
陆景一边想着一边却是已经跟着前面那个脚夫上了一艘飞蓬船,钻入货舱,只见舱里堆满了粟米,一袋摞着一袋,每袋差不多都有百来斤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