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42

  眼下这六门课当中,真正能拉江森后腿的,只有一门物理和半门数学。
  敢提“半门数学”,是因为最近这半个月来,江森已经基本找到了当年刷题终于刷透的感觉,很多题目做起来思路越来越清晰,缺的只是进一步的熟练度和“刷题直觉”而已。
  唯有物理,依然能对他造成直接破防级别的真实伤害。
  “语文,考个一百一以上不成问题,只要改卷子的不故意多扣作文分,一百二我也很有信心,英语,一百三应该是很稳的,不过要上一百四就有点难度,数学……争取能上到一百一到一百二之间吧,胡江志那个傻逼,天花板也就一百三左右,拉不开多少分数。
  化学考个九十分应该是不难的,政治九十分也有相当的把握。
  物理……月底之前,尽可能想法子上到六十分?”
  江森以一种相对客观、不多不少的自我判断,先在心里给立了个能做到的目标。如果不算物理的话,以他前面那五门的标准,其实就已经是东瓯中学中等偏上学生的水平了,刚好踩在曲江省一本线的边缘——也就是十几年后所谓的985线。可惜,被一门物理毁了所有。
  不过就算这样,江森心里依然还是很有信心赢下跟胡江志的那个赌局。
  因为期末考试,跟平时月考不一样。
  平时月考,语数英三门都是百分制,江森的两门大课优势凸显不出来,但数学又会相对来讲被人拉开比较多的分数;再加上物理科目上的失分,他在另外几门课程上的优势,就被直接抹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本该在段里鹤立鸡群的江森,总分就直接掉到了全段四五十名左右。可到了期末考,这种情况就不会再发生了。
  首先是语文和英语这两门,平日里江森按照百分制的卷子做,分数都在85分左右,两门加起来,最多也就领先胡江志十来分。但换成期末150分的卷子后,光语文这一门,江森就有充分的把握,能甩开胡江志10分以上,英语最起码也能拉开他15分左右。
  而数学这门大课,虽然江森自认为很弱鸡,但那也是跟他前世最巅峰时期相比。
  好歹也是文科高考数学能稳稳考到130+的选手,怎么可能真的弱?
  现在的情况,无非是扔下这些高考知识的年头太久,按前世的年龄来算,差不多快二十年,需要重新找回感觉罢了。数学天分并不算好的他,花了一整年的时间,现在总算差不多已经赶上全市平均水平。而这个全市平均水平,眼下放在拖全市平均水平后腿的十八中里,那就是妥妥的中上游——就像今天数学课发下的那张卷子,全班第二,段里二十名以内。
  今年期末考,150分的数学卷,江森很确定自己能靠到110分左右。发挥好一点,接近120分也不是没可能,而这本来也就是他从今年一开始就给自己立下的目标。
  而反观胡江志那个看起来好像很灵光、很生猛的家伙,其实按江森的观察,胡二傻典型的就属于那种下限很高,但天花板却不过如此的类型。
  135分,这就是江森对胡江志高考数学天花板的判断。
  当然,胡江志以后肯定要报理科,将来的数学考试难度肯定比较大,这方面跟江森还是有区别。不过现在嘛,既然大家都是高一,胡江志照样也突破不到哪里去。
  而且以这小子目前飘啊飘的状态,135分这个天花板,他还不见得能抓得住。
  可能最后分数出来,也就127或者128上下,最多高不了江森15分。
  三门大科目这么一比,江森最保守估计,自己语数英最不济也能拿个350分,这是他的底线。
  而胡江志,则是最多也就340分程度,这是他的上限。
  两相一比,真实水平差距肉眼可见。
  至于另外三门,政治和化学江森同样有能力稳稳压住胡江志十分以上,让总分进一步拉开到20分到25分左右。
  也就是说,只要江森的物理不被胡江湖超过25分以上,那他就稳赢了。
  而根据前不久物理课最后一次单元考试的结果来看——
  江森同学,物理46分,胡二傻同学,物理89分……
  嗯……
  江森的略微飘了三五分钟的思路,就此打住。
  好吧,看来这个学校里,也就只有他有资格管胡江志叫胡二傻,其他人还是不要做这个尝试了。毕竟正面打脸胡江志的难度,确实还是稍微有点大的。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点难度都没有,那又谈得上什么赌局?
  江森掐着日子算,接下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供他攻克难关,想把物理从完全不及格学到勉强能及格,机会肯定还是有的,而且应该来说,很大!
  一念至此,江森忽然情不自禁大喊:“加油加油我最强!加油加油我最棒!偶也!”
  靠在窗边的邵敏不禁转过头来,嘴角抽抽地看着江森。
  正在认真写作业的张荣升,也忍不住抬起了头,无语地对江森翻了个白眼。
  “江森,你有病啊……”
  江森却只是呵呵一笑:“数学只能考个全班第四的渣渣,你懂个鸡儿?”
  张荣升瞬间暴跳如雷。
  “江森你个流脓怪!你去死!去死啊!!!”
第10章
参赛选手
  天色稍微暗下来的时候,302里的三个人,全都已经自觉或半自觉地进入了好好学习的状态。
  高一二班两个长得高大壮的小朋友一直没回来,看样子应该是回了家。
  文宣宾也没回来,洗了一个多小时的衣服,依然还在洗,按他的习惯,估计能洗到熄灯。
  隔壁301和303的房间里,窸窸窣窣地有了点小动静,但明显没平时热闹。
  宿舍楼一到周末,还是老样子,能回家的,都回去了。
  只有像江森、张荣升和邵敏这样的纯外地人,才没办法地只能选择留守。
  不过要是再进一步比较,最没办法的肯定还是江森。
  江森是真心回家还不如待在学校里舒服,山里头的那个家,生活环境比这边的宿舍还要艰苦十万八千倍,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太方便。
  不像张荣升、邵敏和文宣宾,这仨货严格意义上其实属于“择校生”,是以非市中心户籍,特地花钱买进十八中这破怂学校的。因为下面的县级普通高中,教学条件更糟。
  而真正跟江森同届的总共八个免学费“特困生”当中,有两个就是东瓯市瓯城区本地户籍,实打实的城里人,根本不需要住校,每天跟本地孩子一起走读,也没人知道他们是贫困生。其余不算江森在内的那五个,其中四个是女孩子,周末住不住校,江森不清楚,只知道她们里头一个发育得很好的女孩子黄敏捷,也是他们班上的。
  剩下最后一个男孩子,则被分在高一一班,名叫林少旭,住在301,成绩非常不错,但性格无比孤僻,不仅不跟江森说话,也几乎不跟住在三楼的所有住校生说话。
  不过江森倒是很能理解小林同学的心情。
  小孩子嘛,自尊心强。
  脑袋上顶个特困生光圈,内心苦大仇深也是难免。
  不像他,表面上看起来已经不要脸了,行为上也确实经常不要脸,但自尊心这种东西,依然垫在人性的最底层,只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示人。
  毕竟到了江森这把年纪,经历过那么多风雨后,心里自然明白,尊严永远是靠实力挣来的,是看结果说话的,没有那份本事,越是绷着,越是折磨自己。
  但你完全不要它,那也不行。
  对有些东西,所谓“看开了”的意思,从来就不是躺平任操。
  而是懂得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接受现实。
  再然后,下一层就是进一步明白,如何去获得自己想要的。
  只有到了这一层,一个人才能开始真正无所畏惧地面对这个世界——具体表现出来,在那些看不懂还要嘲笑你的傻逼眼里,这就叫不要脸。
  但往往越是这种时候,江森反而越不会在意这些话。
  毕竟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没必要向傻逼解释太多。
  同样也是基于这一层,当一个能勇敢面对生活中一切困难的人,再能冷静下来,仔细观察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事,他就会逐渐变得理智且洞悉世情,开始能看明白社会上某些人迷惑行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意图;以及哪些自我感觉良好、实际脑壳有包的傻逼,又将注定成为这群魔乱舞环境下,必然“含包待宰”的韭菜……
  以上,就是江森在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社会时的内心节奏。
  也是他在精神层面上,真正厉害的地方之一。
  ——当绝大多数人还挣扎在第一层不可自拔的时候,他早就已经在第四层扎下了根,并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不动声色地探寻第五层的为人处世之道。
  对林少旭而言,想要走到江森今天这一步,恐怕最少也还得二三十年。
  甚至有更大的可能,他一辈子都无法从第一层里走出来。
  穷人家的孩子,想在大城市生根,真心不光是成绩那么简单的。
  还得先有一颗坚强的心才行。
  ……
  302寝室从傍晚六点不到开始,一直安静得像是没人在寝室里一样。
  江森不动如山,自顾自地埋头做题,张荣升见江森不动,也就憋着一股气奉陪到底。
  剩下的邵敏每每想找个话题聊一聊,江森要么根本不搭理,要么直接让他闭嘴,张荣升则是演技夸张地“哦,哦”敷衍两句,对邵敏的伤害更加深刻。
  邵敏于是没法子,也就只能跟着两个人一起写作业。
  学校里发的周末作业不多,江森先易后难,第一时间先处理了自己最拿手的地理和化学。
  这两门课程,前者被称作“文科中的理科”,后者被称作“理科中的文科”,都是需要在大量记忆的基础上,寻求学科的内在逻辑,然后再完成知识点的串联,非常适合江森这种表面上看似偏文科,但骨子里却“文不文、理不理”的货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