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742

  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样顾名思义。
  就是荡气回肠,回肠,回肠,回肠……
  于是后来为了远大前程,某总无奈更换ID,可惜按封建迷信的说话,不知道是不是此举坏了风水,某总之后的事业,也就不那么荡气回肠了,并一度陷入挣扎。
  江森心里想着这件事,一边快速地敲下新书的大纲。
  ——但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大纲,基本就是一条主线外加几个小点而已。
  因为这本书江森没打算写得太长,目标仅仅是百万字左右。
  按照他的估计,如果能20万字上架,剩下来80万字刚好能混够一个学期。以每个月2000块的收入计算,下学期四个月下来,加上完本后的收入,入账小一万应该是能做到的。
  而只要那小一万能滚起来,他到时候就能自己买台笔记本,有空的时候就写一点,读书工作两不误。如果情况比想象中更好,有了额外的钱,还能搬出宿舍,换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而言之,写小说一生富贵,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自己的职业无比热爱的森哥,憧憬着马上就能变好的日子,只花了半个多小时,就敲定了他这辈子处女作的主线情节。大致可为以下几步:隔空跪舔女神,拿到系统,开始变强,和女神接触,女神家里遭难,帮助女神渡劫,追求女神,继续开挂变牛逼,打败情敌兼强敌,泡到女神,从此主角和女神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过上了日也啪、夜也啪的色情生活。
  情节简单又不失完整,是非常成熟的一条主线。
  最终能写成什么样,就看作者的功夫如何,反正江森是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水平。
  写完大纲,上传到QQ的邮箱里,江森一看时间也就不到20分钟了,又翻了翻最近的社会新闻,心里暗暗想着等有钱了还应该买部手机,这年头的2G手机已经可以看文字。既然要开始输出,那输入也得跟上。上辈子那会儿,他手头那本细看可以当玄幻小说来读的党史,才只看到四分之一呢,想来很是遗憾……
  刷了会儿社会新闻,上机时间只剩不到五分钟的时候,江森就起身走了。跟小老板说了声再见,看他笑盈盈的样子,他应该是还没反应过来刚才的交易有什么问题。
  回到车站附近的那个小旅馆,旅馆连一次性的牙刷都不提供,江森将就着漱漱口,不到八点,就早早入睡。一觉睡到次日早上6点不到,起床后吃掉最后一个可以充饥的梨子,江森就退了房,直奔车站。
  从青山村到十里沟村的小巴,这边每天只有三趟。
  如果说青民乡是整个瓯顺县最偏僻的地方,那么十里沟,就是青民乡最偏。
  小巴从这里开到十里沟,半路是水泥路面,半路是土路。
  说是进村,但其实就是进山。开到站后,还得自己步行大概二十分钟,才能真正进入那个位于山口的落后村落。通常乘坐交通工作,走完这段路大概需要将近两个小时。而步行的话,则至少在四个半钟头以上。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小巴的车费,只是象征性地收两块钱。
  常年亏损的钱,由乡里财政补贴。
  毕竟总不能把十里沟的人,全都憋死在那山窝窝里。
  好歹两千多口人呢!
  江森之前往返青山村和十里沟,都是用走的,不过今天想着赶时间,就不省这两块钱了。
  而之所以非要回家,则是有个比学生手册盖章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作为十里沟村的村民,他必须按时回村委会报到,才能拿到他下学期的特困证明。而只有先拿到这个证明,他明年才能继续拿十八中的贫困生补贴,十八中只有给他发了贫困生补贴,才能继续以这个名义给他发训练费、贫困生奖学金以及其他补助,一环接一环。所以十八中那边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形式也得办得稍微态度端正些。
  浑水摸鱼绝对是不行的。
  只是唯一有点烦人的就是,只要回了村,那么众目睽睽的,他就没办法盖了章马上离开,至少也要象征性地回山里一趟。不然村里面的人,保准是要嚼舌根的——别看好像这些闲言碎语对人不会有直接影响,但如果哪天真要影响起来,江森很确定自己到时绝对讨不到好。
  毕竟很多时候,有人要毁你,动动嘴就行。
  而“孝”之一字,偏巧就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所形成的最大共识。
  一旦被人拿来当做利器,不孝之人,必不会有好结果。
  相比起江森在外面吃的那些苦,江阿豹,才是最最束缚江森的那道捆仙锁。
  那些年轻的小孩总认为只要一走了之,就可以从此扶摇直上九天。可那只是因为他们不懂这道理背后的道理,也看不到藏在“不孝”这两个字背后的巨大隐患。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就是再怎么心有猛虎,也不能不认你爹。
  这孝字,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规矩。
  所有的小规矩,都必须在大规矩的框架下运行。
  不管你乐意还是不乐意,你都得受着。
  因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就是这么过来的。
  孝之一字,就是维持中国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最基础的一块压舱石。
  缺了它,大船不稳,船上的人,还想活得舒服?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孔老二肯定第一个就不答应……”对某些问题已经看得很明白的江森,心里默默叹着,在早上七点,坐上了开往十里沟村的小巴。
  出了青山村,半个小时后,路上的水泥路就没了踪影。
  一条笔直的黄土路,无限向远处的大山延伸。
  土路四周,尽是陡峭的山崖。
  除了国家电网的电线杆外,再无任何人类文明的痕迹……
第100章
十里沟村
  早上九点不到,太阳刚刚升起。一路颠簸将近两小时后,小巴在距离十里沟村山窝下的站台停住,车上只下来江森独自一个人,下巴车随即立马转向,往回开去。
  十里沟村实在太偏,经济上又长期自给自足,只要饿不死,就几乎没有愿意出远门——对村民们来说,去乡里也属于出远门的一种。
  村里唯一会时不时出去一趟的,只有村里的村干部和小卖部的老板。
  前者的任务是去乡里哭穷,为像江森这样的孩子争取几百块的补贴,然后拿出其中几十块发给江森,剩下的钱则由村里代为保管。虽然多数时候管着管着,钱就会被管得无影无踪,但对类似江森这样的情况来说,能到手几十块,也总比完全没有的强。
  而相比之下,单身的小卖部老板,就显得比村干部们靠谱得多。
  通常小卖部老板都会准时在每个月的1号,开着一辆有年头的三轮摩托车,沿着陡峭的山路,迎着朝阳一路出去。等到晚上,就满载一车油盐酱醋、垃圾烟、劣质酒、假奶粉和劣质零食,脚步虚浮地回来,将那些新到的货物,卖给村里那些急等着买东西的村民们。
  而且价格仅仅只比外面贵一半左右,钱货两清,概不赊账,童叟无欺。
  所以虽然有传闻小卖部老板每次去乡里,都会到那家挂着红色小灯的店里坐坐,但这依然无损店老板在村民们心中的形象。而相反村干部们,就真的比较过分。
  他们每个月中旬就会去查一次小卖部的账,然后收取小卖部老板一半的净利润作为税款,拿到钱后,就真的会成群结队去青山村商业街,到那家亮着红灯的店里消费一晚上。
  而据说那家挂着粉红色暧昧灯光的店,是乡里唯一一家外地人开的店。因为生意火爆遭人眼红,被举报过多次。之所以没被打掉,就是十里沟的村干部们在背地里撑腰。
  对这个传闻,江森当然是不信的。
  不仅因为江森知道村里的这群老头子根本没这个实力,更因为孔老二曾经跟他提过,他某次曾以寻找离家出走的学生为理由,带人上门检查过那家店。但事后跟乡派出所指导员的小舅子大吵完一架,他就说不管这事儿了。再后来报告写了七八次上去,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他也就死了心,对江森说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最后事情也就一直不了了之到了现在。十里沟村的村干部和小卖部老板,也就一直过着那样有规律又安心的生活,直到今天。
  江森沿着没路的山路半走半爬,看着那糟糕的路况,脑海中就不由得想起小卖部老板每个月开着三轮摩托从这儿往下冲的场面。客观上,小卖部老板也是为村子做了贡献的。不管他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要是没有他,村里还真就没人愿意当这个货郎。
  菜里没有盐,别说滋味如何,这山窝窝里的,大脖子病就少不了。
  江森哼哧哼哧,走过不算长但也不短的山路,最终走上了一片被群山环绕的平地。随即穿过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狭长豁口,走出豁口,前方便豁然开朗。
  放眼望去,十里沟村的两三百户人家,将这块方圆十里之内唯一的平地,填得满满当当。一条山溪从山下来,在村子的正中央凹地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池塘,那就是全村人唯一的生活用水来源。村子里的屋子,就围绕着这个池塘修建开去。
  江森走进村子,小卖部就设在村口,一根高高的电线杆,修在小卖部旁,电线从村子上空穿过,给这个与世隔绝多年的世界,带进唯一的光。
  “哎哟!大学生回来了!”
  江森刚进村口,一群大清早起来围在没开门的小卖部旁不知道要干嘛的年轻人,就对着江森无聊地哄笑起来。基本都是十五六岁连初中都没读完的孩子,没有出门打工的胆子和路子,窝在村里也不知道要做什么。那些对人生还有憧憬、对自己还有要求的年轻人,早就全都出去了,剩下来的,自然只有这群歪瓜裂枣。
  江森也不搭理,越跟他们搭话,这群家伙就越发来劲。
  而这些孩子其实都也跟胡海伟差不多,就是一群嘴炮,只要直接无视掉,也不敢追着江森怎么样。毕竟相比起他们,江森才是那个更野的山里孩子。
  真打起来,江森比他们狠。
  因为在这里打架,也不会被学校处分。
  所以知道江森踹胡海伟的那一脚,为什么那么稳准狠了吧?
  因为所有的武功,都绝非一日之功!
  那可是这具身体在经年累月的村小学争霸活动中,扎扎实实千锤百炼出来的。
  “大学生,别跑啊!”
  “是不是没考上大学,逃回来了啊?”
  在阵阵无聊的哄笑声中,江森绕过年轻又可怜的文盲们,走到村子中间的池塘旁。池水清澈见底,塘边还有个汲水的木质小装置,年头不小,但打上来的水还是很干净,边上还放着一个共用的竹勺。江森走得渴了,直接就拿起竹勺舀了一口水,跟某有点甜差不多的味儿。但就是不知道这么个喝法,娇贵的城里人的肚子吃不吃得消……
  喝过水,走过池塘。不一会儿,江森就走到了村子的最深处。
  再更往前,就是一片碎裂成好几十道深浅不一的裂缝的山谷,沟壑纵横。方圆十里之内,全都是这样的地形,十里沟村也因此得名。
  村里唯一的两层建筑村委会大楼,就立在山谷前。
  在建筑土地紧张的十里沟村里,这幢二层小楼前,居然还多了个新建的篮球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