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2

  初三一整年,江森在瓯顺县青山民族自治乡的那座破烂初中里,愣是用短短一年时间,咬着牙重新读完了全部三年初中的课程。
  2004年东瓯市中考总分750分,语文和数学各150分,自然科学200分,英语120分,历史和社会开卷考100分,外加30分体育。江森最终的成绩,是语文126分,数学128分,自然科学164分,英语118分,历史和社会怀疑是被人替换或者误拿了考卷,只有76分,体育12分,最终总得分624分。
  而不巧的是,这一年东瓯市的中考普高录取分数线又异常诡异。最低录取的职高线是400分,普高线则直接拉到510分。而在510分的普高线之上,又有三条隐隐的等级分数线,第一档,东瓯中学独一家,录取线690分。第二档,以东瓯二高为首,672分,往下便是第四中学的650分、第八中学的645分、第七中学的630,一直到第十四中学,620分。
  所以按理说,江森其实哪怕是考得不甚理想,但要进十四中,也是刚刚好的。
  可问题在于,第二档的学校全都不招收户籍非市区地区的学校,更何况江森的成绩也不拔尖,没理由让他们破例,所以江森最后的选择,只能是第三档。
  而第三档的学校,录取分线,就是直接断崖式地下降。
  第三档学校中,分数线最高的一所,是东瓯市第二十二中,录取分是580分,比十四中直接少了40分,学生是什么质量,可想而知。然后再往下,就是二十一中,再降40分,只需要540分。最后的最后,便轮到十八中、十三中和十一中三个难兄难弟。
  一家人分数整整齐齐,正是东瓯市中考分数线的最低标准线,510分。
  就这样一条位于“我觉得我能考大学”和“我觉得我该去学剪头”之间的分数线,可想而知学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会是怎样一种水平。
  但江森没得选,因为二十二中甚至是私立学校,想进去还得花钱,人家也看不上他624分的考分;二十一中则是东瓯市的教职工子弟保留地,是留给那些学得很认真又实在学不好、家里稍微有点当地社会关系的孩子的,只有剩下的最后三所,十八中、十三中和十一中,对他的624分“高分”表现出了强烈而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知道他的失分点居然是在《历史和社会》跟体育这两门后,三所学校更是简直像挖到宝一样。
  最终十八中校长做人敞亮大气,直接免了江森高中三年的学杂费,还倒贴了一份不算辛苦不过钱也不多的勤工俭学工作,一个学期大概有300块左右,这才直接拿下了江森。
  但校长大人肯定不知道的是,江森从那个山沟沟里出来时,身上除了求爷爷跪奶奶凑到的几十块钱路费,其他的,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所以学校发的这三百块,对江森来说,也就只够买点生活必备的洗漱用品,还有耗费很大的纸笔,再有省下来的钱,就是他放假回家的路费。
  至于吃饭——就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这些经济上的困境,江森并没有再去跟老色批校长说。这跟要脸不脸的没关系,主要是既然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就没必要再欠人家的情。而且更关键的是,从高中入学到现在,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没达到校长的预期,这种情况下再去要钱,这样的事,江森干不出来。
  而且他甚至怀疑,如果他高二再考不出好成绩,校长完全有可能让他提前结业。
  好歹是一年4000块的学费,十八中又不是扶贫单位,他这个需要瓯顺县教育局担保才能走出大山的特困贫困生,说不定真有可能被十八中劝退,被塞回青山自治乡的乡中学去。
  而那破地方,可是连张期末考试的卷子,都需要向市里借啊!
  在学习资源本就已经几乎枯竭的环境中,江森自问光靠自学,他真的没把握再重新考上一次重点,眼下十八中能提供的这些资源,已经是他利用少数民族身份,能抓到的最后一根稻草了。至于他那个少数民族的身份到底是真是假——江森只能用他跑了几十里山路,跑到县城教育局后,跪在教育门口磕头时说的那句话来解释。
  “我家里连个吃饭的碗都没了,这不算少数,还有谁家能比我家更少数?”
  总而言之,根据按闹分配的原则,外加上江森还算过得去的分数,以及他家那确实闻者落泪的实际情况,江森总归搭上了改变命运的船。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虽然寨里、沟里、村里、乡里、县里都没人主动伸出援手,乃至还有个别人故意拖他后腿,但他还是依然由衷地感谢县里的领导和东瓯市十八中的校长。
  不管他们是出于社会影响考虑,还是出于利益考虑,总归,他最后获得了眼下这个阶段的好处,都是客观事实。从这一点上看,江森觉得,包括去年在内,一直到高考结束,接下来这两年里,他继续过年时去给瓯顺县教育局的领导磕个头,那也完全不成问题。
  无非是膝盖一弯,脑袋往地上一碰而已,多大点儿的事嘛!
  就是只怕今年人家领导不同意,因为去年那个头,江森直接就磕了100块的压岁钱回来,要不是长得太丑,还差点蹬鼻子上脸就认了人家当干爹。
  可惜啊,这么好的机会,却毁在了这张脸上……
  但是话又说回来,归根到底,接下来的日子能过成什么样,还是得看成绩。
  什么校园语言暴力也好,糟糕的经济情况也好,如果他能长期稳定地考得跟个神仙似的,这些看似难搞的问题,必然都能迎刃而解。
  有了这个光环,说不定连他这张脸,都能让人看着稍微容易接受一点。
  江森叹息着,把第二碗饭硬撑了下去,然后啃干净碗里的每一块肉骨头,喝光碗里的每一口汤,这才打个饱嗝,摸摸肚子站起来,端着干干净净的餐盘走到食堂门口,把盘子往收盘的桶里一扔,迎着漫天晚霞,走了出去。
  食堂外的操场上,还有一大群放了学还不肯回家的孩子在打球。
  江森看着他们,忽然觉得世界真美好。
  这么多孩子,还能吃饱了撑着到处跑来跑去,消耗他们无处可用的热量。不像他中考体育考试那天,跑完1000米的那一刻,他的胃都好像是萎缩了,饿得连站都站不住……
  只想当场跪下来,在地上写一个大大的惨字。
第8章
叮~
  十八中的宿舍楼和食堂,只隔着一条篮球场宽度的通道。拐出这条通道,走过竖着几个篮球架的、学校开晨会用的小操场,正对着小操场的高台底下,就是学校的广播室。
  丁点大的广播室旁,有一个更加不起眼的小门。
  从这道小门进去,便是宿舍楼前的小院。
  这个宿舍楼小院,更确切讲应该是个小天井。
  院子前方被低矮的广播室拦住,左边是一幢只有四层高的破旧小楼,也就是学生宿舍;右边是一排低矮的排房,一共只有六间,那是教职工的值班室。
  剩下正对着入口小门的那一面,是两间杂物室。
  四面八方,被围得通通透透。
  只要出入小院的门一关上,这个地方就像几乎和学校完全隔绝开来。平日里,鲜少有学生会好奇这一片地方是干什么用的,就好像这一方小院根本不存在一样。
  院子里住的人不多,教职工宿舍排房靠里头的四间,长期以来一直空着。屋子里没有床铺,没有家具,没有任何东西。另外两间的使用频率也不高,只有台风天之类的情况下,教育局要求学校必须有人值班,学校才会安排一名老师和一名领导在学校里过夜。
  不过领导自不用说,肯定是要睡在行政楼里的。
  所以这边的屋子,当然只能留给倒霉蛋老师。
  两间值班室,男左女右,每年可能也就有两三天晚上会亮一下灯。所以学校的保安室大爷也不多浪费自己的力气,最多每隔个把月,才会趁着太阳好的时候,把屋子里的被子、褥子拿出来晒一晒,去一去霉气。至于值班的老师用不用,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所以说到底,这院子里真正能住人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学生宿舍楼。
  十八中的初中部加上高中部六个年级段,全部的住校生,总人数大概在六十左右。
  其中初中部不到二十个,全都住在最顶楼,基本都是家住市区边缘的,周末全都回家。
  剩下的高中部三四十人,就既有下面县市区的,也有市区郊区的。不过还是市郊占多数。那些能住上一整个学期,连小长假都不回家的,包括江森在内,总共不到十个人。
  江森他们高一住三楼,高二住二楼。
  但一楼没有高三。
  因为十八中开办高中部,今年才是第二个年头。
  ——因此毫无疑问,江森他们这群货,在学校领导眼里除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伪潜力股”外,更多的,他们还承担了扮演学校第二批小白鼠角色的责任。
  而也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眼下市里教育系统的领导们,对十八中也是差不多的态度。
  高中部办学前四年到前六年,随便学校怎么折腾,不出成绩也没什么太大关系,就当是练手了,老色批校长的试错和容错空间相当大。
  不过再往后,如果十八中从第三批学生之后,再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成绩,那估计东瓯市十八中的这位年轻校长,这位东瓯市教育系统重点培养对象,就很难有什么远大前程了。
  毕竟市教育局为他花了这么多钱,开了那么多的特许通道,如果到头来连个学校该怎么玩儿好都整不明白,那就真的没什么未来可期可谈。
  而老色批校长可能也是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权力巅峰,指不定也就是这么几年,所以就在江森他们入学的这一年,也就是这位校长可以放开来发展拳脚的第二年,他就果断行使了他的一系列人事权力,消耗掉了大量市里领导赋予他的资源。
  除了招收了十来个像江森这样的“优秀贫困生”,用来潇洒赌一把外,还一口气招了足足二十个省师范大学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其中男老师1人,女老师19人。
  19个女老师中,有半数左右,颜值上绝对担得起“班花”两个字。
  尤其是教江森他们班的化学老师郑蓉蓉,那个皮肤,那叫一个水水嫩嫩、白里透红,那小脸,那叫一个青春靓丽、甜美可人,那身材,虽然算不上有多火辣,但至少也端端正正,肥瘦正佳。对此江森几乎可以发下毒誓赌咒,十八中的这个大龄未婚老色批校长,绝对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压根儿一开始就是奔着郑蓉蓉去的。
  什么增强学校师资力量,什么改善学校教学水平,什么建设学校教师梯队,什么尼玛的校招,统统全特么只是掩护!他真正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睡……啊呸!
  是为了纯洁的爱情!
  而且极有可能,经过这一整年的时间,老色批校长,这会儿或许早就已经得手了。
  证据就是郑蓉蓉从来不上学校的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也不像其他年轻老师那样,需要当个班主任,或者抢着要当班主任。她的工作状态好像很悠闲,每天总能晚一点来,早一点走。
  甚至,她居然可以只教江森他们这一个班。
  就连改作业的时间都能比其他老师省下一半。
  “奶奶的,当校长真好……”江森从昏暗的楼下往上走,看着隔在每层楼中间的大铁门,听着大铁门另一边那些小姑娘偶尔发出的笑声,心中不禁无比羡慕。
  心想如果老子这辈子也能当上像老色批这样的校长,我特么也一定要开后……
  啊呸!当然是追寻完美的爱情!
  江森低头吐着槽,摸着吃撑的肚子,不紧不慢走到了三楼。
  三楼男生宿舍一共六间房,总共住了8个班的21个人,但却只用了三间房。剩下的三间宁可空着,学校也不愿意将八人房改成四人间,理由是……
  嗯,根本不需要理由……
  大周末的,三楼和四楼全都空空荡荡,这会儿没半点动静。那些周末要回家的住校生,放学的时候就直接背着书包走了,决不会再多回来跑一趟。
  江森走到302门前,掏出钥匙,吱呀一声打开了年头起码不比他小的房门。
  房间里很正常地空无一人,另外五个人,全都还没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