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6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742

  除了小短腿之外,几乎没弱点。
  江森心里想着,一边朝着厨房走去。
  开放式的厨房外,一张很大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七八个道菜,莫怀仁的媳妇儿和家里的阿姨,还在继续从厨房里端菜上桌。显然今天这顿饭,根本就是早有准备。
  江森几个客人走过去,围坐在桌旁,也不显得拥挤。
  很快午饭的菜全部上齐,康书记坐下来,说吃就吃。江森也不客气,跟平时一样,充分发挥饭桶精神,分分钟吃完一碗,立马再让阿姨添一碗,袁杰也不落后,边吃边夸大姐手艺好。
  只有叶培,坐在金刚芭比身边,看着芭比的侧脸,吃得斯斯文文。
  但金刚芭比眼里却只有江森,也吃得那叫一个羞羞答答……
  一通风卷残云,半个小时不到,江森飞快吃完三大碗米饭,把碗一搁,打了个饱嗝。
  同桌的阿姨立马伸手要给江森再添一碗,江森立马抬手打住:“够了。”
  “是差不多了。”康书记也把饭碗一放,转头看向江森,“江总,聊聊?”
  “好。”江森站起来。
  莫怀仁立马也放下碗,起身带路道:“书房在这边,阿姨,倒茶,普洱。”
  “哦,好……”阿姨赶紧站起来忙活。
  留下同桌的几个人,互相看来看去。
  莫怀仁的媳妇儿笑了笑,忙给叶培和袁杰夹菜,“吃,吃,再多吃点。给他们这几个人服务,咱们也不容易,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金刚芭比却充耳不闻,转头看着江森走进她爸的书房,瘪瘪嘴,起身道:“我不吃了。”
  小姑娘各方面条件都极其好,可江森依然是她得不到的男人。
  这就非常让她郁闷了……
第605章
老子要买银行啦!!
  “东瓯市目前经济大环境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房价绝对不能倒,和房价必然倒之间的矛盾。”江森开口就是废话,康知府和莫怀仁两个人当场目瞪口呆。因为这句废话实在是太废,以至于它听起来就像是宇宙至理,正确得让人根本无法反驳。
  康知府再次端起了茶杯,莫怀仁也点起了烟。
  江森说完一句,端起茶杯,小啜一口,继续不急不缓地往下说,但内心却是激动而亢奋的。这个逼,他从上辈子开始就想装,日思夜想了好多年。但上辈子事情已经发生,压根儿没人愿意给他装的机会,写进书里都没人看,还要被读者喷太水,而这辈子,前几年他还在为下一顿饭上哪儿去解决烦恼,房子跟他就更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老天开眼!这机会要么不给,要给就直接给到了最大!
  就在东瓯市的大雷即将爆炸的前夕,听他逼逼这件事的两个人,竟正是能左右东瓯市未来经济走向的两个大佬——莫怀仁看着次一点,但好歹也是瓯城区一把手!所以这件事,他其实也完全有份的!如果处理不好,他也康知府一样,八成也得滚蛋。而如果处理得好,那到明后年,他正式进了市府,扶正的厅局衔能少得了?
  康知府和莫怀仁听到江森说出如此宇宙无敌正确的废话,都不由自主,微微挺直了腰杆。江森放下杯子,内心深处也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誓要把两辈子所学,一股脑全倒出来。
  “就像我今年四月份,发在某野鸡期刊上的那篇论文上写的,东瓯市的问题,从来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市场问题,而是客观上,城市先天禀赋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房价必然要倒,神仙来了也拦不住。因为东瓯市的区位优势,我就用两个字来形容,垃圾。。
  沿海城市,但没有优良的港口,注定无法成为海陆之间的优良中转站。再看境内,七山二水一分田,没有矿产和能源资源,没有耕地,甚至都没有多少平地。不说穷山恶水,但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要说什么东西值钱,也就是我们的商业基因还值点钱,就是人。但是外部资源,会因为我们有点做小生意的传统,就无条件往我们这里倾斜吗?
  不可能的。
  做生意的传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城市本身的禀赋,却是改变不了的。就跟打篮球一样,你身体条件一般,训练再努力,技术打磨得再好,在低级别的联赛中能干到MVP,但是换个地方,换到到处都能是飞天遁地的变态的比赛中,你的技术就基本毫无意义了。
  人家身体条件直接碾压。
  就像我们和申城相比,甚至都不用申城,我说杭城、甬城,东瓯市能比得过人家吗?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得可以,确实可能,有一小部分人会觉得,东瓯市有发展前景,但是我就问一个问题,同样的价格,如果全国各地的人,可以在东瓯市和杭城买到相同面积的房子,你们觉得,他是会去杭城买,还是会来东瓯市买呢?”
  康知府和莫怀仁对视一眼。
  莫怀仁道:“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吧……”
  “绝对吗?”江森道,“杭城几千年历史古城,千里沃野、人文荟萃,交通便捷并且政治影响力从来没有断过,无论什么朝代,杭城都是曲江省这一带说一不二的治所,东瓯市一个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地方,客观地讲,康书记,让您选,您会选择去什么地方上班?”
  康知府当然不会回答这种问题,而是把皮球推回来,“所以呢?”
  “所以很简单。”江森道,“老百姓是可以靠脚投票的,哪里有便宜占,大家才会去哪里。东瓯市现在的市中心房价,已经超过每平方两万,杭城呢?最贵的地方,平均价格,也就这个数,说不定还不如东瓯市。
  如果我以投资为目标,短期看,我可能会投一点在东瓯市这边,因为现在东瓯市的房地产势头确实强劲,但是如果做长期投资,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不管是为了投机还是为了保值,杭城都绝对是更加稳妥的选择。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对标的城市,压根儿就不是杭城。而是申城和首都!东瓯市现在的楼市均价,要是我没猜错,已经是全国第三。
  甚至有可能,已经快要超过申城和首都了!
  两位,东瓯市这个楼市气球,已经被吹得很大很大了。现在别说有钱人,就算是普通家庭,只要他脑子里没进什么奇怪的东西,我要是花几百万就能在申城和首都买房的话,那为什么还要来你东瓯市买?图你什么?图你做生意的人多,我来你这里挨宰更方便?还是图你没有港口,没有资源,没有发展潜力,还地处东海前线,斜对面的湾湾?
  康书记,东瓯市现在的这些高价房,有能力、有意愿接手的人,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全部把身家都压进去了。一套房子几百万,有多少人家里,有那么多的现金呐?
  剩下全国各地,还想买房子的,并且真能拿得出这笔钱的,基本都是见过世面,认知水平不低,明白什么叫风险的。他们哪怕根本不考虑风险,纯粹就是为了投资,花同样的钱,到底是给东瓯市接盘,还是去申城买房,这个选择题很难做吗?东瓯市和申城的房价潜力,哪个低、哪个高?那不是秃子头上找虱子,一目了然吗?
  所以我可以百分之百的、很肯定地讲,全国楼市,整体上一定会继续往上走,只要中国整体经济还在继续发展,我们每年印出来的货币就一定需要锚定物来保值,房子就是倒是非常好的蓄水工具。但是唯独东瓯市不一样,因为我们已经提前把东瓯市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经济潜力,全都挖干净了,我们现在,是在拿二十年后东瓯市的最高预期房价,和申城现阶段的常规房价在拼,表面上看起来是繁华、漂亮,实际却是水中月、镜中花,假的啊!
  所有的问题,只要涉及到钱,涉及到具体的利益,老百姓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只要全中国还有城市的先天条件比东瓯市更好,东瓯市的正常房价,就永远不能也不应该超过他们。但是现在呢?我们天才的东瓯市老百姓,使用了神奇的金融杠杆,愣是把这个不该存在的房价天花板给打破了。那么后果,也就只剩下一个。
  全国上下,除了我们东瓯市本地人自己,已经没有人会再来东瓯市当接盘的傻子了,不是人家有多聪明,而是人家原本就有更好的选择。
  你接下来的房价,再怎么走高,跟他们都没关系了。反倒越走高,他们越要往申城、杭城去买,物美价廉,高兴得要死,甚至咱们自己市内的老百姓,特别是买房有刚需的,也不会再买市内的。能花两百万在申城市中心买一百平方的房子,干嘛要花三百万在东瓯市买九十平方的?疯了吗?拿到申城户口,小孩子考大学都能轻松多少倍?
  那反过来说,要是我们房价跌了呢?”
  江森突然一顿,看了看康知府和莫怀仁。
  两个人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之前看江森的那篇论文觉得有道理是一回事,但现在听江森当面再讲一遍,却只感到无比的焦躁,仿佛已经是被人架在炉子上烤一般。
  “跌了,当然就塌方了……”
  康知府并不想回答的,却还是硬着头皮,说出了结果。
  “对嘛。”江森道,“不过按道理,原本也不该死得太惨。因为东瓯市的区位条件差归差,但是几十年积累下来,制造业的底子又是比较厚的,在整体经济环境的支撑下,我们的房价哪怕被炒到杭城的七成甚至八成左右,风险也都还能预防,可怪就怪我们这边,用力过了度!现在想收场,只有两个办法。第一,真的有傻逼愿意接盘,然后做完这一单,我们马上收手,用几年时间,让房价自然下降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样只亏最后一波接盘的人,但是能把整个东瓯市救下来。但是我刚才也说了,这个办法,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我们现在强行平仓,用各种手段,让房价硬着陆,强行下跌,这样就是全市一起买单,可是只要制造业还在,能保住优质企业,东瓯市以后的经济依然有复苏的希望。十年不行、二十年,无非就是把最近几年吃进去的吐出来,再把债务给平了。”
  莫怀仁眼神一变,话已经到了嘴边,差点就要说出来:那这不就是办法了吗?可康知府知道的远比莫怀仁要多得多,见康知府脸色依然阴沉,莫怀仁立马又把话憋了回去。
  紧接着,江森果然说道:“但是,这也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就是我要说的,现在东瓯市面临的危急形势中,最为要命的一个关键点了。那就是如果市里以行政手段强行平仓,主动去戳破这个气球,我们的经济就会死得更快,而且毫无缓冲余地。因为东瓯市楼市的钱,并不在楼里,而是在少数人的手里。
  一旦市里要求强行降价,那些手里拿着钱的人,肯定第一个跑。哪怕跑不了,但只要有风声一出来,开发商顶不住压力,房价也还是要崩。按下这头,跳起那头。按下那头,跳起这头。不管按住哪一头,跳起的另一头都能导致翻船的结果。
  并且这个结果,本身就是符合真正的市场预期的。
  一旦房价泡沫被戳破,东瓯市的房价,就一定会掉到我们楼市正常价位上下,到时候,外地人不会帮我们再把房价炒回去,本地人,手里已经没钱了,没有能力再去炒。所以我才说,我根本没有办法,因为确实两头堵,怎么推演都是死路一条。”
  江森说到这里,拿起杯子,再喝口茶。
  也让康知府和莫怀仁,稍微能消化一下。
  过了半分钟,康知府和莫怀仁好像并没有什么疑惑,莫怀仁问动:“然后呢?具体的后果呢?”
  “具体的后果……”江森稍微放慢语速,缓缓道,“最具体的后果,从宏观上看,肯定就是全市上下上百万人,实实在在地集体亏本。投资房产的老百姓,运气好的,炒房炒成房东,花两百万,买回一套真实价值一百五十万的房子,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运气不好的,遇上开发商资金断链,不但是钱,可能连房子都拿不回来。
  然后就是那些开发商,资金断了,交不出房子,也还不上贷款,回款不可能,支出必须给,那他们能怎么办?好像也就只有跳楼。
  不过这些当中,有一部分人生意做得比较大的,或许在东瓯市栽了跟头,在别的城市还能赚回来,有赚有赔,不至于真的完蛋。最怕的就是咱们东瓯市本地的房地产公司,大量的公务人员家庭的孩子,依靠父母的资源,在东瓯市本地拿地,把全部身家押进去,甚至一开始为了自己吃独食,还不让别人插手,非要把其他人赶走,自以为自己能吃到最大的一块肉,却不知道自己也承担了所有的风险。最蠢就是我家安安她爸,明明都被这群人赶出来了,非要今年又跳回来,康书记,这群这个局长、那个主任家的孩子,这几天,没少跟您面前哭吧?”
  康知府的脸色,逐渐由黑转青,轻轻点头,“嗯……”
  “您看,这已经是第三波救不活的受害者了。”
  江森本着当人女婿的立场,帮安大海稍稍出口怨气,立马见好就收。毕竟他也不知道,康知府家里有没有亲戚在坑里,不能没完没了。
  “但是后面还有第四波,就是银行和制造业的企业。”江森道,“不管是正经的房地产商,还是不那么正经的房地产商,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些人要在东瓯市搞开发,就肯定少不了要找银行帮忙。之前几年,东瓯市房地产欣欣向荣,收益极高,银行晴天借伞是基本操作,肯定给钱给得丝滑无比,另外一些不正经的小公司家里面子大,拿钱也不难。
  不过这些人为了从银行拿到钱,必要手续肯定还是要走的。所以不可避免的,要找人担保。东瓯市有能力搞出这么的动静的人,本身肯定也是工商业界的,老板们肯定朋友遍天下,朋友的朋友也是老板。本地人呢,大概率又是肯定优先找本地人帮忙。有些企业老板,抹不开面子,一个人给十几个人担保都说不定,之前市场环境好的时候,这些老板给别人做担保,肯定也有收益。一部分人肯定赚着赚着,自己就跟着一起跳坑里了。
  最复杂的,既自己炒房,也给别人做资金担保,另外还找别的人,来他做担保。东瓯市的企业家们又喜欢抱团,你抱我、我抱你,抱到最后,只要有一家企业出问题,说不定就会连锁反应,导致几百家企业出问题。这个时候,东瓯市的末日就真的来了。
  制造业资金链一断,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外来务工人口迁出东瓯市,大量相关上下游的服务行业接不到活儿,从制造业到第三产业,东瓯市各个产业连锁萎缩,然后地方政府收不上税,经济增速下降,乃至是熄火,负增长,最终就是整个东瓯市经济一片萧条,变成死城。到时候不仅经济要出问题,社会治安也要出问题。但是!”
  就在康知府听得已经胃部不适之际,江森突然又猛一嗓子:“但是!幸好东瓯市,肯定还是有一部分企业,因为谨慎和自身实力够强,还是能活下来的。这些企业,就会担负起挽救东瓯市财政的所有责任。与此同时呢,我想市里头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
  一些优质的企业,它虽然资金链断了,可是它的盈利能力还是存在的。这些企业,只要能活下来,东瓯市就还能有一线生机。所以为了保住这些企业,到时候市里肯定要拿自己的财政来给他们兜底,用公家的财政给私营企业输血,让他们一点点恢复元气……”
  “这倒是没办法的办法……”莫怀仁轻叹一句。
  不想江森突然又大喊一声:“但是!”
  莫怀仁默默地,把手伸向了烟灰缸,抖了抖烟头。
  江森识趣地正经回来,用正常的语气说道:“这些企业在遭遇过资金问题后,市场信誉肯定会受到损害。有些企业,说不定从此就会一蹶不振。但是市里给他们输血,却不能说断就断,因为短时间,肯定谁也说不定清楚,哪些企业还有救,哪些企业肯定没救。
  那么靠财政输血活着的企业当中,就一定会有一部分形成路径依赖。一方面依靠政府财政续命,一方面他自己又一直半死不活。我管这些企业,叫作僵尸企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