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742

  我的养父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拿到过那么多的钱,他当时就像得到了全世界那么高兴。他买了很多的酒,用不太先进的工艺做出来的那种酒,整天整天地喝,一直喝个不停,后来就中风了,住进了医院。医生在为他治病的过程中,凑巧发现了他胃部的病变……”
  “上帝曾经给过他活下去的机会。”
  “对,是的。”江森入戏很深地叹道,情绪低沉道,“他原本是能活下来的。我们花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让他慢慢恢复,他也确实一度完全恢复了健康。出院的时候,医生也曾经提醒过他,不能再乱喝酒,偶尔适量地喝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绝对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喝。”
  “但是他没有听。”
  “对,甚至喝得比之前更厉害了,是我给了他太多钱……”
  “哦,Johnson,这不是你的错……”嗯逼吸的记者站起来,走过去,抱了抱江森。
  “没事,没事,我很好。”江森笑着拍拍他的背。
  记者一抹眼泪,坐了回去,“抱歉,我只是觉得,你太……你可能需要一个拥抱。”
  “我已经有妻子了。”江森道,“我现在每天都能得到拥抱。”
  “你的妻子很幸福。”
  “不不,是我很幸运,是我幸运地遇上了她。”
  记者笑道:“电视机前的好多女孩子,听到你说这句话,心都要碎了。”
  “那我只能说抱歉了。”江森道,“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可是姑娘们只爱你。”
  “不不不,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就老了,到时候我不过只是她们漫长人生中,通过电视和新闻,得到的一段很短暂的记忆而已。等她们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们人生的重心就会放在孩子身上,喂奶,换尿布,教孩子说话,她们会很快忘记我。”
  “但也可能会一辈子都记住你。”
  “好吧,那我只能说,谢谢大家,谢谢每一个关心我的人……”
  “最后几个问题,你选择医学专业,是因为你养父的原因吗?”
  “并不是,只是觉得,或许能帮助到一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吧。不过目前看来,我似乎还能做更多的事情,我非常感谢很多人向我伸出的援手。我们可能在更大的尺度上,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比方说,你还捐了两座小学,以及为那个曾经带给你去很多痛苦的小山村,提供了超过六百个工作岗位,解决了两千多人的贫困问题?”
  “这不是所有的事情,我只是在当中出了一部分力气,事实上这是我们集体的功劳。我们当地的政府,在这件事中,起到了更加重要和主要的作用。”
  “那么他们开始着手处理你的身世问题了吗?”
  “好像是的,我听说已经有两名重要官员,被上级部分辞退了。我们正在努力纠正一切历史遗留下的问题和错误……”
  嗯逼吸记者眼泪的眼泪消失了,转头给助手一个眼神。
  助手心领神会,在江森的最后一部分话上写下,“这段删掉”。
  记者又转回头来,对江森露出家人一般的和蔼笑容,“Johnson,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很希望你能去美国看看,如果可以被允许的话。”
  “我一定会去的,我是自由的。”江森和他握了握手。
  秦芳月开始激动地啪啪啪鼓掌。
  根本没几个人的训练馆内,掌声热烈。
  袁杰小声问叶培:“江森说什么了?把这老外说得这么鼻涕眼泪的?”
  叶培道:“忆苦思甜。”
  “哦……”袁杰恍然大悟,“那这老外还挺不错的嘛,对中国人民这么有同情心……”
第586章
扬帆起航
  嗯逼吸的人,带着满满的感动走了。临走前一再和江森拥抱,擦了江森一身的眼泪和鼻涕,怪特么恶心的。秦芳月和耐阔的人作为他们的美国老乡,和嗯逼吸的记者们一同离去。江森在校门口和他们挥手作别,这才带着剩下的几位东瓯老乡,钱秘书长和郑悦、蒋梦洁,前往学校斜对面的叉叉酒店,给他们做个简单的接风。
  明天周五,江森下午下课后就要直飞香江。钱秘书长和蒋梦洁这次是为了签售会的事情来的,瓯城雄文和星星星中文网在香江那边已经有人在布置相关事宜,和查庸出版社那边也都联系妥当。于是钱秘书长这个甩手掌柜,就带着秘书蒋梦洁,直接过来见江森,这样才能显出她身为领导干部,和一般打工仔的不同之处。。
  至于郑悦,这货纯粹就是跟着来要钱的。
  身为江森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业务经纪人,这狗逼从头到尾几乎屁事儿都没干,就仗着他爹的面子和最开始忙江森解决关于江阿豹案子的小忙,以及他手里现在掌握的“污蔑高考作弊千人名单”案件,就从江森嘴里抠出了5%的代言净收入。
  这笔钱折算下来,足足特么的有435万!
  这还只是第一年而已。
  由于江森和耐阔签下三年合约,郑悦接下来两年,还能再坐享870万的渔利。
  那么这笔钱,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点来说,就是放在十年之前,98年东瓯市房价还没被炒上去那会儿,市区近郊的城郊结合部地带——现在从市中心开车过去也就20分钟左右——房价差不多只有每平方600-800块,
哪怕到98年后东瓯市旧城改造,
那片地区的房价虽然有所上涨,但也不会超过1500块。而如果按600块每平方来算,
435万,差不多就是7250个平方。
  那特么就是一幢楼啊!
  江森这么一想,就不由自主地回望过去——其实也不能算什么过去,无非也就是最近这四五年间发生的。大概是从03年之后,
东瓯市的房价才突然飙升到眼下这个鸟样。
  最开始,
也不知道是哪个小机灵鬼发现房子是能拿来炒的,当时一些已经积累了一定身家的大老板和小老板们,在小心翼翼地尝试过,并尝到金融击鼓传花游戏的甜头后,
就一下子就吸了粉儿一样,
再也特么地戒不掉这种挣快钱的快乐。东瓯市大量实体制造业的资金,一年胜过一年,滚滚涌入房地产行业。哪怕最开始再怎么能把持住初心的人,到后来也都无法抗拒地心动入局。小老板们抱团成立公司,
再四处找亲友借钱入局。大老板们直接拿业务优质、资金链条稳定的企业当抵押,
从东瓯市的地方银行和四大银行里借出更加巨量的资金。
  而与此同时,东瓯市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作,又为东瓯市房地产业的欣欣向荣,制造了实实在在的背书。在房地产最红火的当下——就是江森身处的此时此刻,
底层老百姓了,
几乎没有人能看到,在这场繁荣下的泡沫,
已经危险到了什么程度。
  而是那些入局比较早的老板们,
这时哪怕已经看出苗头不对,可想抽身,也很困难了。
  东瓯市大量的楼盘依然在开工。
  入行较深的老板们,
举债拿下项目,楼没造完,
房子却已经很难卖到他们的保本线。但如果他们现在选择降价,
那么一家降,
就立马会家家降,市场就直接崩得救不回来了。
  可问题是,
如果不降价,楼盘的施工要钱,
银行的利益要钱,
那些跟着他们投资的小股东也特么伸手要钱。于是这些地产老板们,
只能把主意打到那些看起来好像很聪明的鸡贼炒房团的身上。哄着他们,以稍高的价格,先把一部分房子囤积下来。并拿出“我们这里有江森”这种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非常弱智的理由,暂时维持着房价。
  只希望能有外地傻逼中招,过来给他们接盘。
  但是,这可能吗?
  三万多、四万多一平方的房价,
能掏得出这笔钱的人,怎么可能看得上东瓯市?相比起花这么一大笔钱去买东瓯市的房子,
买首都或者申城的房子不是更香?
  至于东瓯市本地的有钱人——
  真正聪明的,就算要买房,也早就去杭城、去申城、去首都投资了,
绝对不会留在东瓯市;而那些看起来聪明的,哈哈!他们的钱不特么都已经拿去囤积本地的房子了吗?
  所以东瓯市房地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崩溃。
  地产商们卖不出房子,
在利息和工程款的压力下,在没人高价接盘的情况下,必然是要降价的,一旦降价,雪崩必然瞬间降临。然后与此同时,那些囤房炒房的小机灵鬼,他们这辈子的资产,也将在这个过程中,直接蒸发掉一半以上。
  用自己积蓄来玩的人,可能还稍微好一些,不过是暂时被套牢成房东。但其中一部分人,是加杠杆进来的,那就彻底特么的完蛋了。
  不过这还没完,接下来,还有更大的余波。
  全市房地产资金断链后,直接结果必然是出现数量极其庞大的烂尾楼。
  有些“房东”,还不见得能拿到现房,而套在房子里的钱,自然也就拿不出来。那如果这时候家里遇上什么紧急需要花钱的事情,那又该如何呢?
  原本家境殷实的家庭,怕是要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还有那些企业——
  东瓯市制造业的整体衰落,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大量挪用企业资金来炒房的企业,必将成批地倒闭,随即就是大量外来工人出走,活下来的企业招工困难,生产成本增加,平白遭受无妄之灾。
  最后等到这一波金融巨浪过去,东瓯市剩下的,就是停工的大楼,摘牌的工厂,离散的人群和繁荣过后的一地鸡毛。大量的老板外逃,少数直接跳楼,乃至放高利贷的,都被害得欲仙欲死。运气最好的,无非也就是带着小姨子,带着工人们的血汗钱跑去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回来。而同样无法回来的,还有东瓯市原本蒸蒸日上的GDP。
  这一年,东瓯市的GDP首次摸到计划单列市甬城的屁股,并叫嚣要超过杭城,争做曲江省第一。全世界都特么知道东瓯市有钱,东瓯市有老板,东瓯市的路是金子做的。
  可这样的光荣,也在同一秒种,戛然而止。
  当东瓯市政府发现情况不对,再想救市的时候,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或许是被GDP的政绩冲昏了头脑,或许是确实回天无力,总而言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东瓯市的GDP增速,开始常年位列曲江省倒数前三名之内。
  可饶是如此,倒数了十几年之后,东瓯市的GDP总量,依然排名全省第三,只不过被第二名的甬城,拉得差距越来越大,和全省第四名的差距,则越来越小。
  被赶超,不过是时间问题。
  2023年,或者最晚2024年……
  总之这一口气泄掉后,东瓯市的商业精英十不存一,后来就再也没缓过来的迹象。市里的财政也越来越捉襟见肘,谁来了都救不活。
  但江森现在再回头看,感觉或许这也是这座城市逃不开的劫数。
  因为如果没有美国的次贷危机,没有中国大环境的整体经济下行,这一年的东瓯市,或许还是有最后的一条生路的。然而,由于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东瓯市最终没能等来海外的救命资金。在数量庞大的东瓯商会海外军团自身都需要抱团取暖的情况下,东瓯市本地的大佬们,最终都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意灰飞烟灭。
  最终勉强活下来的,只有极个别的,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自己制造业基本盘的大佬。
  制造业,钱难挣,屎难吃,但好歹安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