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5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0/742

  方堂静点点头,笑道:“县里和乡里也没问题了,都已经拿到他们想要的那份了。这边的领导胃口不大,可以说……很淳朴,是一群好官员。”
  “我也觉得。”江森回答。
  相比起他前世听过的,很多吃拿卡要、各种无理要求多到让人想掀桌的极端案例,瓯顺县这边的人,最起码提的要求都很理智。县里出政策、出人员,再出点力所能及的技术和场地,换回20%的利润,以及一部分职工亲属的工作就业机会,相当合理。村子那边,自身作为扶贫的直接目标,只要10%的分成和村民的工资,也已经足够给面子。
  江森并不客气地给这边的地方政府打分,这一波,瓯顺县和青民乡两级政府,他完全愿意给满分。不论这些人当中,每个人有着怎样的私心,但归根结底,第一没有拖企业后腿,甚至愿意扶上马送一程,第二没有狮子大开口,只是规规矩矩地吃自己的那一口,第三项目的好处,至少合约上,是明明白白地落在了所有环节上,让老百姓得了实惠。
  当然,这可能也和部委那边的态度有关。
  部委那500万拨下来不过短短十天,社会上数不清的眼睛都盯着呢,谁敢顶风伸手?要不然……别说县里如何如何,市里头,估计早就也来分一口了。
  方堂静拿了合约,马上又朝乡政府跑去。县委曹秘书长在乡里借了个会议室,当作项目的临时办公室,合约下午拟定,今晚就签,县里的岳书记,会亲自前来。
  这回的这个“青民乡十里沟生态开发与制药一期项目”,算是瓯顺县最近二十年来,规模最大非基建类的民营投资项目了,市里的各路媒体,此时已经有部分已经在过来的路上。
  方堂静离开后,江森休息片刻,就又带着叶培和宋大江去了乡中学的体育馆。
  中午投了200球,下午继续码字,一直写到四点来钟,有熟悉的客人赶来,才收起了电脑。
  “江校长,现在该叫江董事长了吧?”
  几个月前才去申城采访过江森的潘达海,今天又被《东瓯日报》派了过来。
  不过王清风那个小尾巴没有跟着。
  两个人握了握手坐下,潘达海就麻利地给江森做起了专访。
  “您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项目的?”
  “靠山吃山,加上专业方面的原因,还有我师父的影响。”
  “那您对这个项目,有把握吗?”
  “五五开嘛,要么成功,要么……呵呵,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现在有条件、有资源,总应该先试一下再说。十里沟村穷了几千年了,从古至今,从有人定居开始到现在,就没富裕过。我作为从十里沟走出来的一个山里的孩子……”
  巴拉巴拉说了半个来小时,直到郑悦来催,潘达海才连忙收住,“最后一个问题,所以您做这个项目,完全没有想过自己?”
  “当然想过。”江森道,“我最近两年来,一直被一些问题所困扰。直到最近,我终于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不同生产力背景下的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一直是字变化的,没有永远正确的价值,只有刚好符合当下社会生产力的价值。
  而哪怕是在同样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背景下,当每个人所处的立场和具体境遇不一样,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又会有所不同,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在问自己,有什么东西,指导我过完这一生的那个东西,会是永远正确的吗?我觉得……有的。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良知。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件事情让我感觉不舒服,昧良心,我就不会去做。反过来,如果有一件事,我不去做,会心生内疚,那么我就应该去做。
  就像帮助这里的人,虽然实事求是地说,我几乎从来没有从他们身上获得过什么温暖,我跟他们之间,也几乎谈不上什么感情。村子里的好多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我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我还是会想,如果我今天扔下他们,说走就走,再也不回来了,那等到将来几十年之后,我很有钱了,有钱到花不完了,到那时我再回过来看今天,我会不会后悔?
  我想,应该会的。
  这种后悔,就是当你有能力去改变一些人的命运的时候,你却自以为理智又客观上很冷血地什么都不去做,当然,有些事,只要你自己不说,全世界都不会知道,也没人会谴责你,甚至有些人可能还会无意识地赞同你,认为这种做法很聪明、很理智,把你奉为行业教父,膜拜你,但是当夜深人静,你心里真的能那么平静吗?
  就像我小时候,如果县里没有来十里沟村办希望小学,县里的那位领导完全可以把修建希望小学的钱,拿去做点更有价值的生意。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上看,让江森同学少念几年小学,而让县里多获得几十万、上百万的财政收入,在当时看来,难道不是更合算的?
  可是,那位领导还是把希望小学给修起来了,修在十里沟村这么贫困、偏僻的地方,或许当时他心里根本也没指望,单凭那么一间学校,就能改变哪个孩子的命运。但至少我能确定,当时他做出这个决定,花下这笔钱后,内心一定是安宁的。今天他如果在报纸上看到,我坐在这里跟你吹牛逼,我相信他心里会更加庆幸和安慰。
  那说回我这个项目,我这个项目如果失败了,至少不失为一种尝试,失败了,也是一种收获。而如果获得成功,那就是我人生中的一分庆幸。我并没有说,我完全不指望项目挣钱,可站在我今天的角度上,挣钱却不是这个项目的全部。我最主要,是在追求内心的安宁。不对不起自己,也不对不起别人,不对不起时代,也不对不起上天的安排。”
第474章
活得久真有意思
  “嗯,嗯,今晚就回去,别催啊,我连明天的工程奠基仪式都推掉了,村里都不回了,今晚开完会马上就走,飞机票都买好了,不用接了,大概夜里十二点就归队了……”
  傍晚五点不到,江森随便吃了两碗泡面,就当晚饭糊弄过去。盒装的面碗里,第二碗的面汤还在蒸蒸冒着热气,他就接到了老苗的连环夺命扣。
  距离26号从申城出来,满打满算,已经是第四天。
  比老苗要求的“争取三天之内”回来,时间上拖后了一天,可江森也没办法。他自己这边,已经把效率提到了极限,只是县里头反复又内部开会商议,却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而且非常实在地讲,瓯顺县这回的反应,也已堪称“体制内光速”,从双方确定意向到细节商定,从人事构架到资金准备,最后一直到今天准备好公布结果,只短短四天就完全搞定。
  这特么要不是江森自己亲身经历,他保准打死都不信地方政府干活儿能干脆利落到这种程度。更别提,这还是在年关将近的时候——换了别的地方,极有可能是要拖到年后去的。
  “今晚马上走?”江森放下手机,奉命作陪的老孔,不由惊讶问道。
  “嗯,太忙了。”江森点点头,让叶培把泡面碗拿出去扔掉,二二君科技制药生态开发公司三楼的会议室里,只剩下他和老孔两个人,说话都带着回音,“今年……也说不定以后回来的机会,全都不多了,估计也就过年过来看一眼。过两年这边的生产稳定下来,公司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营销上,总部应该会搬到市区或者申城,再不济也该搬到县里。”
  “那这边就是个种植园?”
  “不止,我打算再弄两条生产线过来,把加工厂也留在这边。种植和深加工一条龙,瓯顺县负责产品的所有上游。以后这边的公司还得拆分,种植和加工要分开,不然容易管理混乱。等小军大学毕业了,如果医院的工作不好找,这边还能给留条路。”
  “嗯……”老孔有点欲言又止,心里觉得孔军应该自力更生,可又憋了回去。
  他这个县教育局副局长,其实已经能给孔军提供不小的帮助了。再不济,去教育局下面的事业单位当临时工都行——毕竟县里那么多所乡中学,他只要耍点小手段,孔军今后混个乡中学领导干干难度都不大。可问题,是这么干,有违他的原则立场。
  江森今天这么提一嘴,算是给他留了另一条后路。
  而如果江森不主动说,他这个老党员,肯定是不好意思开这个口的……
  “以后这边的事,就交给县里关照了,我师父还有吴晨他们,也会替我看着点。只要供货不出问题,我就安心当我的甩手掌柜……”
  “放心好了,县里现在对这个事情,重视得不得了,都已经规划要修路了。”老孔的语气中,多出几分憧憬,“从青民乡直接修一条高速到瓯顺镇,四十分钟路程,这边的货运到闽江省走海运,四十八小时内就能到申城。以后借着你这个招牌,可以把别的山货也都运出去。”
  江森笑着接道:“还可以开个旅游专线,弄个大邮轮,海上逛几天,再从闽江市下来,拐到咱们这边温泉两日游,青民乡再顺便建个酒店,我可以入股……”
  老孔顿时眼睛一亮:“真的?”
  “先设想一下嘛,想想又不用花钱。”江森果断打住,“告诉什么时候开始修?”
  老孔道:“过完年先调研吧,调研论证,规划立项,再到资金筹集、施工设计,找各方面的人和关系,施工动工……快的话,两三年内应该可以开工,五年内应该能修起来吧。”
  “那慢一点呢?”
  “慢一点,那就不好说了……”
  “……”
  江森和老孔,双双沉默。
  五年时间,确实夜长梦多。怕就怕等这一届领导论证出来,刚好赶上岳书记任期满,然后调过来一个新领导,重新再来上一遍,或者项目干脆被停摆。
  而且或许也不见得会是人为因素,天灾也说不定。
  东瓯市台风频繁,瓯顺县山区又是历来的重灾区,山沟沟里随随便便一个山体塌方、泥石流、山洪,搞不好论证时间就延长了。还有施工也一样,开山的难度极大。
  “江森,老岳他们来了!”吴晨突然从外面走进来,大喊了一声。
  江森和老孔对视一眼,“接客!”
  2008年1月29日傍晚,一支车队冒着皑皑白雪,喧闹地驶入宁静的青民乡,给这个东瓯市的边陲小镇,带来了不同往日的勃勃生机。
  省扶贫办、市扶贫办、市农业局、市工商、县里的主要领导,加上东瓯市电视台、瓯顺县电视台,县里的各负责部门,上上下下二十多个单位的车辆,直抵青山民族自治乡派出所隔壁的三层小楼门前,几十辆挂着公务牌照的车,把大楼门前不大的空地,填得满满当当。
  由于公司的总经理兼行政总监刁芝灵女士还在休产假,江森不得不亲自出来迎接,把一批批的领导和媒体记者,请到楼上三楼,宋大江和叶培也笨手笨脚,跟着县里的秘书一起招呼客人,招待方面,显得准备极不充分和专业,潦草得一塌糊涂。
  可饶是如此,现场也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山区的民营企业,在招待事宜上显得笨手笨脚,非常符合他们内心对这家企业的想象。
  偌大的会议室里,很快就坐满了人。
  省里来的扶贫办大领导,居然也没上主席台,而是在台下第一排就坐。还有焦思齐、刘乡长、邓方卓这些直接跟项目对接的,则陪在省领导和市领导的边上。
  等到六点半,马瘸子换上一身纯白的丝绸马褂,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一身轻熟打扮的张楠的搀扶下,两个人在四周上百双眼睛的注视下,一起走上了主席台。台底下的领导们问了下身边的人,得知张楠才是这回的出资主力,也不禁多看了几眼。
  “江总他师父,跟这女的什么关系啊?他女儿啊?”
  台底下,郑悦小声询问方堂静。
  方堂静很淡然地回答:“马老代持了张总的一部分股份,两个人签了秘密对赌协议。”
  郑悦好奇追问:“什么秘密对赌协议?”
  方堂静瞥他一眼,“我要是知道,还叫秘密对赌协议吗?”
  “也是。”郑悦咧咧嘴,然后望向坐在前排的两个市领导。
  这两位,级别还没他爹高呢。
  话说这么大的项目,怎么就没老子一份?
  郑悦看着坐在主席台上的四个人,有点不快地磨了磨牙。
  江森这个小子,办事不厚道!
  我帮你打了那么多官司,现在开公司,连个独立董事都不给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0/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