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742

  “我草!”
  “我草!”
  “我草!”
  只有一百多人的赛场上,愣是出现了山呼海啸般惊叫。
  江森听得出来,自己肯定跑得不慢,心里更不敢有半点松懈,双臂摆得飞快,脚下更是使出吃奶的力气,几乎感觉身体要腾空而起。
  四周的人更是简直都要疯了。
  这特么绝逼的顶尖职业水平啊!
  “你妈隔壁!”
  在孟庆彪惊喜到近乎失态的喊声中,江森犹如闪电,眨眼之间就从赛道的一头跑到了另一头。
  计时的体校教练满眼惊愕,急忙按下手里的秒表。
  江森惯性地往前继续冲出十几米的工夫,孟庆彪一大群人,立马就飞奔着围到测时间的教练身边,纷纷着急忙慌地问:“跑多少?”
  “不会进十秒了吧?”
  “十秒四六……”那个计时的教练有点懵逼。
  全场四周,顿时一阵惊呼。
  连助跑器都没用……
  两年没练过……
  上来直接10秒46,狗日的,这要是再专业训练上几年……
  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激动地对视着。
  “江森!江森啊!”孟庆彪感觉幸福得都快晕过去了,飞奔到江森身边,一把抱住,差点就忍不住要往他脸上亲。
  江森被老孟抱得感觉有点恶心,淡淡说了句:“再来一次吧,我感觉刚才没发挥好。”
  老孟抱着江森,在狂喜中突然愣住,他惊愕地看着江森的脸,好几秒没吭声。
  然后在某个瞬间,身体好像微微打了个寒颤。
  江森:“……”
第362章
大局已定
  江森只用半个早上的时间,就轻松征服了市体校的广大师生和东瓯市体育局的领导们。一百米跑完后,他又去跳了个远,结果成绩比一百米还特么夸张。随即等跳远结束,就当是热身正式结束,又趁热打铁去试了下理论上的主项1500米。
  然后就在全场看牲口一样的目光中一路狂奔,最终成绩3分50秒62,虽然比他之前破全市纪录的时候慢了不少,但依然让一大群体校生们看地头皮发麻。
  不要忘了,这是江森从2005年11月中旬到现在,足足20个月没正常训练跑出来的结果。就算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如果20个月没正经训练,估计都很难保持这样的水平。
  “撤了,撤了。”江森跑完之后,体校这边大概有了数,立马就不再进一步测试了。先天能力有多强,已经一目了然,剩下来的事情,显然不再是市体校可以搞定的。必须得马上通知省专业队,江森的下一站训练地点,最次也得是省城的集训中心。
  江森和孟庆彪、高处长先撤,体校里的女孩子们见帅哥大明星跑了,只能叹口气表示遗憾地散场。半个小时后,等江森回到家里,省队那边就已经收到了江森的训练成绩。
  那边二话不说,马上让江森立刻去省城报道,说是奥运会近在眼前,就江森这个情况,每一天都需要争分夺秒训练,搞得好像是失学儿童似的,一群人竟忘了森哥还是今年的全省高考文科状元,接下来还特么要上大学的啊!
  但幸好周乃勋还保持着清醒,早上开完会回来,得知江森的变态身体素质后,在办公室里哦嚯嚯嚯了一小会儿,就马上给省专业队那边打去电话,特地说了下江森特殊情况。
  省队那边听完很是“我日尼玛还有能这种事?”的心情,但也只能表示会尽可能兼顾江森的学业。但是这个保证,其实也就是口头上的。奥运会之后,马上就是全运会。对于绝大多数全国体育口的工作人员来说,全运会才是他们的真正战场。所以如果江森明年能马上拿成绩,那当然最好,但就算江森不能在奥运会里取得成绩,可只要能继续代表省里出战全国比赛,就依然极有希望成为曲江省的重要夺金点。什么沪旦不沪旦的,其实省队和省体委都不在乎的,大家现在新里想的,只有让江森抓紧把训练成绩搞上去。
  江森自然不知道,短短一个早上的工夫,自己就已经从一个利益旋涡,掉进了另外一个转速更快的旋涡。什么文科状元不状元的,一块奥运金牌所能产生的直接实际利益,比十个全省文科状元绑在一起都特么大!
  中午时分,江森潦草了事的初步体测成绩,就被东瓯市体校的好事者,上传到了网络上。网络上这两天本就关注着江森这件越炒越热闹的作弊冤案的人们,顿时又是好一阵惊呼。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二哥竟如此文武双全!”
  “本来就是好吧!东瓯市1500米历史纪录创造者,还有一群吃屎的非说他嗑药!”
  “爱了,爱了,前脚全省文科状元,后脚直接去参加奥运会。”
  “二哥真尼玛威武,说到做到啊……”
  当然这时候也有心里不平衡的,必须跳出来酸两句,但是当又有人把江森今天早上在赛道上穿运动短裤的照片发上去后,姑娘们就彻底不允许再有人中伤她们家的爱豆了。
  试问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水军,能搅乱饭圈姑娘的局?
  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加特别行政区,江森的迷妹们忽然团结起来,在旅游完回到家的二二君吧的大粉头【安安】吧主的组织下,借着东瓯市方面线下发力和全国应届生线上反击的东风,迅速势如破竹捣烂某涯、某扑的各大版块。“二粉”过处,寸草不留。
  “滚!你们这群丑逼,也配说我家二哥坏话!”
  “你知道我们二哥有多努力吗?”
  “要是把你们这些垃圾扔到我二哥长大的环境,你们两天都挺不过去!”
  “二二~~~我要给你生孩子!”
  “把楼上那个花痴删了,二哥粉丝管理委员会总则第一条,没本科文凭的不配粉二哥!”
  “过分了啊阿姨!人家还在读高中!”
  “我一定要把我的第一次献给……”
  后面就各种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都出来了,机构组织一大,人心散了,队伍就很难带。
  安安揉着宾宾的脑袋,看着满屏的花痴中学生,颇为烦恼。
  她跟那些花痴不一样,她已经收到华师的录取通知书了。
  所以二哥粉丝管理委员会的总则第一条,就是她亲定的。
  就是这么权限这么狗!
  江森倒是对网上的这些事情不再那么关注了,下午连网页都打开过,哼哧哼哧地埋头码了半天字。状态极好,四个小时写了一万多字。
  等到傍晚时分,先吃个苹果再给仙人掌浇点水,然后下楼吃了晚饭,又沿着勤奋河来回走了几圈,等回家洗完澡,再打开电视一看,就准时看到蔡纯洁出现在了央视一套的屏幕上。
  央视著名记者,江森同学的老朋友王智同志,面无表情地问道:“蔡老师,所以当时其实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三十六分的这个分数,是这样吗?”
  “是啊。”蔡纯洁很满脸道,“我当时拿到试卷,就是四十二分。但是我为什么觉得这个分数不公平呢,因为根据我们的打分标准——我们打分确实是有标准的,就是你只要能基本满足考试要求了,态度良好地把这篇作文写完,别管什么离题不离题的,只要不是有什么反动言论,一般最低我们都给三十六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只要文章契合题意了,最低也应该是四十二分。所以作文这一块,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得分区间,就是四十二分到六十分之间。
  在这里头,我们再根据文章的好坏,做一个档次的划分。四十二、四十八、五十四、六十,所以当时我看完江森的这篇作文,当然我当时只是猜测这篇作文是江森写的,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他,只是觉得笔迹很眼熟,这点我是承认的。可是不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公正,我现在也依然认为,他们在四十二分和六十这么大的跨度之间,只给四十二分,是绝对不公正的。因为江森的这篇作文,我也看不少人在网络上评论过,也有大学老师认为,应该给高分,那就说明文章本身的质量,就但从写作质量上讲,就不应该只有四十二分。”
  “那您觉得应该给多少分?”
  “我觉得给五十四分就比较合理。”蔡纯洁道,“因为这里头可能还涉及到一些思想方面的认同性,有人觉得他幼稚,他装模作样,但我是觉得,这孩子是有一颗赤子之心。你们打分的时候,可以反对他,可以内心有抵触,但是你不能污蔑吧?再退一步说,就算给四十八分,我也就忍了,怎么能只给四十二这么低呢?”
  “但后来是改成了四十五分?”
  “对。”蔡纯洁点点头,“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们重新给这篇作为打了分,我记得当时还有个老师,是给了五十四分的,但是根据要求,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可是包括陈建新在内,有两个人给了三十六分,去掉一个三十六,还有一个三十六,江森的作文分就这么被拉低了。”
  “所以其实是刘老师自己想给三十六分,但也没有给成功,只是起到了拉低江森分数的这么一个结果?”
  “对。所以我觉得我很不公平。而且他一开始在网上误导群众,故意让大家以为江森一开始作文只有三十六分,是我让人改成四十五分的,而且从头到尾,他就没提过江森的作文原先是四十二分,其实他这不是也在往我身上泼脏水吗?
  他好歹一个全省高考阅卷大组的组长,肩上背负着这么重的使命,然后现在却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混淆视听、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我真的很想当面问问他,你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对你的信任吗?你对得起党和国家这么多年对你的培养吗?你对得起那些拼了命学习的考生们吗?
  这回幸好是江森的事情被捅出来了,一个全省文科状元,居然都能遭受这样的不白之冤,那往年呢?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将来呢?如果他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将来的其他学生呢?”
  蔡纯洁问得王智连连点头。
  江森的思路,却慢慢地又开始跑偏。
  央视啊……
  这件事固然在最近三天的时间里,在东瓯市方面的连续反击下,被炒得全国皆知,甚至连逼逼吸之类的阴间外媒都搀和进来搅屎了,但事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登上央视,显然这也已经超出了东瓯市方面的能力。毫无疑问,这是更上层某些反面的角力了。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力量,从来不会迟到!
  当然,这肯定也离不开江森和东瓯市方面,把事情搞到这一步的努力。
  下面的人努力往上伸手,上面的人才能抓到你,拉你一把。
  这中间的路,只能靠自己来完成。
  所幸,江森和东瓯市方面,这回用尽一切力量地做到了。
  央视对蔡纯洁的采访,剪出来的画面,只有大概短短15分钟的时间。
  但是,已经足够了。
  节目一经播出,网络上的舆论彻底不再纠结于江森是否作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