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742

  “我草!好有道理!”台下有学生突然深表赞同。
  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却心情无比复杂。
  主席台上的几个人,更是脸上的笑容都挂不住了。
  江森忙又找补:“当然,我不是说十八中就怎么样了,十八中好歹还是一所普通高中,不少人还连十八中都考不上,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里,少走了更多步。
  所以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你们的祖辈,还有你们自己,比其他那些人都多走了几步,结果他们才会考不上普高,而你们至少考上了十八中,对不对?”
  老师和领导们总算微微点了点头。
  但鹏鹏依然不想说话。
  果然江森立马话锋又一转:“可是各位,五十步笑百步,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你们今天来到了十八中,但你们还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同样进十八中这样的学校吗?不希望吧?”
  主席台上的领导们,脸上再次失去了笑容。
  程展鹏已经开始后悔叫来江森。
  妈的,最后一场,当着电视台镜头的面,演砸了啊!
  你特么倒是先准备个稿子啊!
  江森听不见鹏鹏心里的声音,这时也只能跟着感觉走,信口往下说:“所以我们父母那代没走完的路,我们接下来努力走完,才有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再下一代,才有可能过上吹着空调、吃着西瓜,接受一对一培训的日子。生活是很公平的。我们爸妈没吃下去的苦,肯定早晚会落到我们身上,我们如果也这样,我们的后代就得吃上两代人没吃下去的苦,一代接一代积攒下去,放在古代,有个词叫什么?叫绝后。没人能承受那么多苦,根本活不下去。”
  “哦~~~”小孩子和老师们普遍都对绝后这个词非常感兴趣。
  站在广播站不远处的曾有才,眉头微锁,若有所悟。
  江森继续道:“但是如果每一代人都能多吃一点苦,多消化掉一点前面的人欠下的债,虽然这一代可能享不到什么福,但客观上,却能为下一代争取到了更好的环境,是不是这样?就像我们这一代的生活,确实比爷爷奶奶那一辈要好很多了?对不对?”
  “嗯……”操场上的学渣们不住点头,对这个很朴素的道理,表示可以理解。
  江森继续道:“所以这个道理,往小了讲,这是自己家里的事,是自己个人的事。但往大了说,千千万万个人,每个人走过的路,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了。
  如果大家都努力了,为下一代积攒力量了,那就是秦朝统一六国,那就是汉唐之风,胡人得管李世民叫天可汗;但如果大家都不努力,每天浑浑噩噩,那后果就是鸦片战争、就是甲午海战、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些外国列强冲进中国国境,想搞哪个女人,就搞哪个女人!屈辱不屈辱?”
  程展鹏忽然眼神一变。
  还能这么拐过来??
  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大哥,也不由得挺起了腰杆。
  刚才叫唤的那个初三学生,则陷入了社死般的沉默。
  “然后接下来的一百多年,一直持续到现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全中国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才把这个窟窿给补上?建国初期搞重工业、搞原子弹,几代人勒紧腰带过日子,替不靠谱的前人走完了多少他们之前没走的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一直努力到现在,我们才算是能不那么被动地被各国列强摁着欺负。”
  操场上安安静静,只剩下江森的声音,“作为个人,每个人其实是很渺小的,但每个个体的存在,又是实实在在的。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事情要做,这既是个人为了生活需要完成的任务,某种程度上,也一定是社会和时代赋予你的责任和使命。因为如果时代和社会不需要你做这些事情,我们一定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
  就像读书这件事,在旧社会,是相当奢侈的。家里务农的家庭,怎么可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什么都不干,就读书,一读就是九年、十二年、十六年、二十年。他没那个经济实力。而且就算是现在,不少家庭在供养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上,也还是要花很大的力气。
  所以我们今天的每一分努力,往小了说是为自己过好日子,往大了讲,是不是在为国家贡献力量?如果你日子过得好,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这难道不是在为国尽力?
  就算你不行,万一你孩子牛逼呢?一个钱学森顶五个师,咱们不求基因变异的力量那么大,我们今天在场的同学,但凡有一个人的后代,能顶一个师,那也是莫大的贡献。
  可是如果你连学习都偷懒,你爸妈又没吃过苦,给你挖了坑,那就算真让你生出能顶一个师的来,可能也无法把他培养到那种程度。他可能就去学烹饪、学美发了,你这个基因变异就浪费了啊。”
  台下笑了几声,江森却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然后今天你浪费一个,明天他浪费一个,全特么浪费完了,往小了说,你家以后的日子还过不去?往大了说,是还想自己的后代被人摁着欺负吗?想搞你哪个孙女,就搞你哪个孙女;想搞你哪个曾孙女,就搞你哪个曾孙女?还没屈辱够?要再来一次?”
  叮玲玲玲……!
  周一第一节的上课铃响了。
  江森还在继续接着说:“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盛世的环境下,很多人却并不自知。我们目前正有大量的机会,去培养出大量的能顶一个师、两个师、五个师的人物。而且我说的下一代,并不是真的让大家寄希望在基因变异上面。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眼里的下一代,真正希望和机会,就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在我们日常考出的每一分上面。
  我们今天吃的苦、受的罪,一定会在将来,以某种形式收获回报。所以想要生活得更好,就必须先有所牺牲。这个牺牲,也包括我们在学校的这段时间,牺牲掉一点小小的快乐。
  咱们学校有个陈列室,陈列室的中间,摆着很多的试卷,堆成小山那么高,大家可以去看看,那是我高中三年做的所有的题目。也是每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需要付出的基本代价。
  对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来讲,只有付出这样的代价,才能一定程度上抹平人生的不平等,填上祖辈给你挖的坑。女孩子们才能在将来有个男人站在她面前,表现出一副我想搞你就搞你的样子的时候,能够有底气一巴掌拍死他……”
  全场同学,齐刷刷望向那个被老师拎出来的货。
  年轻人低头无言,求死不能。
  “还有男同学的话呢……”江森道,“如果你喜欢一个女孩子,你到时候学业有成,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充满信心,你跑去跟那个女孩子说我想睡你的时候,起码你能有底气说这个话,而不会因为家里给你挖的坑而开不了口。而且姑娘如果不抽你嘴巴子,那就说明她愿意。”
  “咦~~”
  “二哥我愿意!”
  江森就当作没听见,“对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呢?你们至少有更大的优势,可以守住自己的领先位置,不至于富不过三代。你们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生活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但是如果你好好努力,考个更牛逼的大学,认识更牛逼的同学,有了更牛逼的圈子,那么生活对你,会比对别人更加公平。
  我们的教育,说到底,就是从上到下地保证公平。这是给每个人填平生而有之的沟壑的机会,是让每个人能踩在平地上,而不是陷在深沟里,能够用平视的角度看这个世界,能够有一次平等的,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存权利的机会。
  现在,这个机会,已经被交到你们的手上了。可能相比另外一些学校,这个机会,显得比较寒酸,但是这是你祖上传下来的客观困难,除了去克服,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大家学不下去的时候不妨想两个问题,第一个,你将来到底是想搞别人,还是想被人搞。第二个,你都已经走到今天这一步了,那你还想自己的后代,也这么循环往复地万劫不复下去吗?历史的悲剧,真的要这么一而再地,一代接着一代,接力重演下去吗?”
  操场上一阵轻笑。
  江森拿过桌上的矿泉水,拧开来喝一口,润润喉,“当然,搞别人和被人搞,只是一个概念,大家更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生的主动权,是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过最好呢,能不搞别人,还是不要搞。因为毕竟大家都是被人搞过来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是觉得,仁者爱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好态度。
  所以今天校长找我过来,给大家聊聊学习的心得体会。
  那我的体会,差不多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来自过去,走向将来,过去的很多东西,影响力是叠加到你身上的,你的行为呢,影响力也会往下传递。
  鉴于现实而言,就是我现在难得抓到一个翻身的机会,如果再不好好读书,那就继续几代人没好日子过,直到绝后。
  更放大了说,如果所有人都不在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不在该干活的时候好好干活,每代人都不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苦头就要轮到后面的人来吃,那就几百年没好日子过。
  所以啊,为了自己,为了全家,或者真的就给自己一点使命感,自我感动一下,就当为了国家和民族,努努力,咬咬牙,把不懂的题目搞懂,把该做的作业做了,有什么难的?
  对生活要充满希望和干劲,运气才会眷顾努力奋斗的人。就像我们十八中,今天出了一个江森,等下学期开始,师资力量水平肯定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啊!
  各种十八中的学弟学妹们,每次考试之前,想想你们的家族传承,想想我们国家的历史兴衰,学习是小事、也是大事,但放到整个人生,每件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关乎一辈子、几代人的任务,情况再糟糕,你觉得难度再大,也没理由轻言放弃。
  尤其是女同学,想搞我一下的,先考上沪旦再说!”
第344章
口碑塌方
  十八中本学期最后一星期的第一节课,被江森拖晚了十分钟。
  江森讲完之后,程展鹏和陈爱华连插嘴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先宣布散会,还是上课要紧——虽然台底下的这些小孩,压根儿也没什么上课的心思了。
  女孩子们全都在兴奋地议论着如何才能“搞一下江森”,男孩子就打个呵欠,基本上都显得挺不耐烦,站得实在是累了,只想回教室里赶紧坐下,把这节课剩下的二十几分钟磨完,然后再等两天,就期末考了,期末考完,就放暑假了。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能被稍微打进去一点鸡血,然后在大概1到3个小时之内恢复正常。
  江森当然也知道有些话他今天说了也白说,明事理的孩子根本不用教,不懂道理的孩子,等过个二十来年,等他们长到三四十岁,日子还浑浑噩噩的照样大有人在。
  可问题他今天过来的任务本就就是“说两句”,那么既然是“说两句”,他当然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至于说完之后能给这群小孩子带来什么,跟他的关系就不是非常大了。做人嘛,总不能指着鸡汤和鸡血活一辈子,还是得依靠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才行。
  “乱讲。”散了会,程展鹏又带着江森和陈爱华往实验楼走去,一边很是不满地批评着江森,“电视台的镜头都在这里呢,想搞哪个搞哪个,亏你说得出口,还嫌自己不够红是吧?”
  “没发挥好。”江森很认真地检讨道,“那个初三小孩给的命题实在是太大了,我本来想切入进去,从家庭和国家的起源开始讲,一直讲到个人奋斗和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关系,妈的结果第一步就被锁死在女性权益上,好不容易掰过来,结果时间又不够。幸好我还能出卖色相,含混过去,这一把不算太糟糕,我给自己打七十分。”
  你特么还有脸给自己打分!?
  程展鹏差点想一脚把江森从楼梯上踹下去。陈爱华却哈哈笑道:“可以了,可以了,我年轻的时候,看到这么多人坐在台下,我肯定腿都软了。小伙子不错,将来大有前途。”
  江森:“嗯,我知道。”
  陈爱华微微一愣,反应过来,越发开怀大笑。
  你是全省文科状元,你怎么狂都对。
  在陈爱华的笑声中走到陈列室前,程展鹏推门进去。
  陈列室的天花板上,赫然多出了一面从顶上悬挂下来的锦旗。
  锦旗上书“2007年曲江省高考文科状元江森,总分666分”几个大字。颁发单位是东瓯市宣传部和东瓯市教育局,虽然不是省里发的,但面子也算是给足了。
  悬挂锦旗的正下方,就是江森的那一堆试卷小山。
  角落里还多了一个报纸架,架子挂着江森这两年来五次上报的《东瓯日报》。包括头一回的见义勇为,两次跟《面对面》节目有关的报道,2006年全球最畅销作家的报道,还有就是,今天早上才刚刚新鲜出炉的,关于他高考夺魁的报道。
  程展鹏一个电话,把政教处的小王叫了上来。三个人站在锦旗下的“试卷山”后面,然后江森站在中间,程展鹏和陈爱华各站左右,一起拍了张合影。
  约莫十分钟后,陈爱华在学校门口,跟江森和程展鹏握了握手,坐上市教育局的车子离去。最近这一年来,市教育局的车子进十八中的次数,比过去二十年加起来都多。
  眼看着,十八中好像档次已经全然不同了。
  “学校要提级了。”送走陈爱华,程展鹏又拉着江森回到校长室,给江森倒了杯茶,“下个月确定调整成正科级单位,以后十八中就是市里第二档的高中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